绿林网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锦集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锦集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本由刘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文字与子弹,比一切都柔软,但比恐惧更坚强

这是一本让人感到非常惊喜的书籍,是的,尽管这已经是一本十多年前所写的书了,但是从过去的十年来看,这本书能够再次出版、再次来到大众的视野里面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十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逐渐地消失了踪迹,也有很多优秀的作者弹出了公 众的视野,其实刘瑜老师在很久之前也已经退出了微博和博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应用设备逐渐下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被没有素质、没有道德的人围攻,甚至更有甚者只能退网,这也让许多拥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慢慢寒心,刘瑜就是其中的一位吧。

说回这本《送你一颗子弹》,刘瑜的文字本身就是非常温柔但拥有力量的,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他人、自我、意义、爱情、社会五个方面收录了刘瑜女士的许多杂文。这位政治学女博士用许多或许尖酸或许温柔的话语观察质这个社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这本书并不像《观念的水位》一样,更加刺中许多问题的痛点,而是比较委婉地说出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看似平淡如水,但是其中背后往往能够折射出来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而且这本书本身是从博客中摘取出来的,所以整本书的行文当然没有那么逻辑紧密、前后贯通,但是却非常的有重量。是的,有一种力量比什么都柔软,但是比恐惧更坚强,就是这本书中的话语。所以很多人来批评刘瑜这本书,所用的论据都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往往是观念短浅,抑或是liyi既得者。眼光短浅的看这些当然就会对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费解、迷惑甚至反对。

这本书的题目其实就非常吸引人眼球了——《送你一颗子弹》。为什么要送子弹呢?我们送给别人的礼物往往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退一万步来说也不应该是一个武器,所以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与众不同了。因为这颗子弹其实只是其中一篇文章的名称,而被用来了整本书的书名。这篇文章其实并不能说太多,因为即使这是已经出版的读物,如果就这篇文章进行一些探讨和谈论的话,可能这篇书评就发不出来了。《送你一颗子弹》其实是巴西一部纪录片的名称,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搜索观看。可能你会觉得这里我们很遥远,或者这种纪录片表达的精神很柔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思想的力量。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二):人的非理性之地步

初闻《送你一颗子弹》这个书名和刘瑜的名字,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直到现今出了纪念版才第一次读。要是十年前读这本书,大概会为书中诸多犀利的观点而震惊不已。如今读得多了,感受得多了,虽然会被书中的看法所吸引,但也能自己进行一定的思考。也许,我所有的思考都是徒劳,但我也没少做无功之事。

正如刘瑜在《无用功》这一篇中,列举了她查资料写论文的例子,她借了400本书,最终真正有用的,只有3%。纵使如此,我还是相信没有真正的无用功,人活着,不能过于功利,不能总想着没做一件事都要有利可图。就像我读这本书,当下真正能给我启发的,或许只有那么几章、那么几段文字。然而也只有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能确定这件事。有些文字,也许当下感受不到,但说不定某天回想起来,在隐约的记忆之中,再次给我新的感受。当下所获得的公益也许是有限的,但从中我们一生所能得到的效益,是当下所无法计算的。 在《红唇》一篇中,刘瑜借由老太太的红唇,联想到《无极》和陈凯歌,以及刘瑜自身的事例,还有她认识的诸多朋友。这些人总是在做着一些与世俗的价值观不相符的事情,那些看起来违背常理的事情。也许是徒劳,但总要有人去做,我们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就像我,突然某一天发现,我好像不需要结婚生子,我不需要老婆自己也能过好,吃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我都能自己解决,也没有什么情感诉求需要异性来安慰,存些钱等我退休了自己生活也行,动不了就往养老院一住,也不需要子女这些来为我的身后事操心。那我结婚图啥?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在《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一篇中,刘瑜借着讲述《源泉》一书来对“道德食人”进行无情揭露。想来那个时候“道德绑架”一词还没有普及,用“绑架”来形容还是有些温柔了,个人还是更喜欢刘瑜“道德食人”这个词的分量。在《积极的人》一篇中,说到积极的人与消极的人,原来他们思维方式不一样,就像革新与保守。这样的人在一起谈恋爱的时候,也就导致感情难以升温,因为消极的人总是在降温。 在《厨房政治》一篇中,里面的事例让人看到什么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的宿舍的问题总是能够很好的解决,偏偏自己宿舍厨房脏乱差的问题无法解决到满意的程度。那些积弊已久的问题确实难以改变,涉及到自己的时候更是难以说清楚,要么就只能自己付出。往往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圈中人都在逃避,提出的人要说服别人并不是光用嘴就够了。正如刘瑜所说,人的非理性、顽固、自私之地步,匪夷所思。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隔着你和我。 对于幸福和绝望,刘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幸福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以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三):《送你一颗子弹》: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知道刘瑜,是因为她的那本生活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记得曾经有读者评论这本书“就像穿透臭氧与大气的子弹,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当时太年轻,并没有意识到这颗子弹的穿透力到底有多强。

直到2017年,“世界小姐”张梓琳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朗读了刘瑜写给自己刚满百天的女儿小布谷的信——《愿你慢慢长大》。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经由张梓琳轻柔又深情的口吻慢慢道来,瞬间击中了我的心。彼此我已为人母,已经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期盼,最终会回归到最纯粹最简单的期许,无非就是: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刘瑜2005-2009年的生活点滴,初版于2010年,在2017年做过增删修订。在书的后记中刘瑜老师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道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也所以,她能在“过去这些年,我的生活非常稀薄,没有多少人物、事件或催人泪下的经历”期间,用这种审视的眼光去打量周遭的一切,“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

时隔多年再读《送你一颗子弹》,我已人到中年,对于刘瑜在这本书中举重若轻地重新审视生活的诸多层面,心有戚戚焉。就好像,当年的那颗子弹兜兜转转终于击中了当年的那个我。

《活着》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送你一颗子弹》就很好地印证了余华老师的这个说法。可刘瑜老师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她的这些私密感受却如同一颗颗子弹般击中别人,关键之处就在于她通过独有的敏感知觉和细腻笔触,把日常生活陌生化,打开了一系列我们习而不察的维度。

刘瑜老师按照主题将《送你一颗子弹》分成了五部分,即“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即不可知又不可能”,由主题对照着文章看,有种奇妙又穿越的感觉。

我们年纪并不相仿,生活教育背景也相差很多,但很多时候,她的种种情绪能被我“看见”和“听见”。我想大抵是因为,刘瑜老师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人生道路漫长,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度过自己这一生。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学会断舍离,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人和物,就让TA从你的世界中离开,抛开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只有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人生来孤独,没有谁会陪伴自己一生,我们要学会拥抱自己,和孤独相伴,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这段话就是我如今的真实写照,我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懒,但现在才发现原来是勇气的问题,于是,懒惰成了我用来掩饰自己平庸的外衣。

《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里充满了杂七杂八的事物和细微的感受,随着情绪的起伏而流动,展现着对待生活的热忱,包含着相信生活值得热爱的善意。它犹如一颗颗子弹隔着漫长又遥远的时间与空间向我袭来,带给我清醒与冷静,也赠予对生活的热忱与勇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