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100字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100字

《星空的琴弦》是一本由汪诘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一):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这是一本科学解构星空宇宙的科普书。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本书是彩图升级版,新增30余幅图片,全彩印刷,书中有珍贵手稿、宇宙模型、星空照片、详解示意图,清晰直观,更好看!还增加蕞新天文学科研成果和数据更新! 本书作者汪诘,职业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协成员。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科普的首要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它包含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 通过讲述天文学史上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们追寻科学真相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求证方法,让科学精神慢慢注入你的头脑,因为他们的做法是科学精神的蕞好注解。 作者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这是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更是一部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 在以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天文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终于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17世纪中叶,已经建立起这样一幅宇宙图像: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连同其他五颗行星,在椭圆形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转。 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跟随本书,你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这本书通过天文简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此来告诉我们人类蕞伟大的一面——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二):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这是一本科学解构星空宇宙的科普书。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 本书是彩图升级版,新增30余幅图片,全彩印刷,书中有珍贵手稿、宇宙模型、星空照片、详解示意图,清晰直观,更好看!还增加蕞新天文学科研成果和数据更新! 本书作者汪诘,职业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协成员。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科普的首要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它包含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 通过讲述天文学史上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们追寻科学真相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求证方法,让科学精神慢慢注入你的头脑,因为他们的做法是科学精神的蕞好注解。 作者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这是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更是一部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 在以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天文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终于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17世纪中叶,已经建立起这样一幅宇宙图像: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连同其他五颗行星,在椭圆形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转。 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跟随本书,你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这本书通过天文简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此来告诉我们人类蕞伟大的一面——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三):《星空的琴弦》:从欣赏到引领,是我们对世界的拯救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怕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意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看似写景的一切,却无不凝结着作者个人的情思与眼界。 外人不懂,我们却能在几个平常小字的排列中品尽人生的风华,自然、历史、世界、人世间最朴实的情感共鸣,都可在此寥寥数语中一一道尽。 自从有了人,或者更确切地说,自从有了中国人,世界不再是世界,万物不再是万物,它们只是落在我们心上的影子,一切我们能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糅进了我们心水的意象。 然这样的手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太过平常,我们总是忽略它的神圣,我们总是忘了我们所说之物并非我们所指之物――我们自身竟不自觉地忽略了它们的差别。在一个被诗意了的世界、一个被中国人的心灵淘洗过了的世界里,其实世界不再是原本的世界。 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天、接受了地,从不追问它为什么要是这样子,也从不诘问它为什么一定要是这样子,甚至从没有打算去反抗它去揭露它、去批判它去改造它。然而,在世界的另一头,有一群人,他们因天真、因懵懂,因无从诗意的灵魂,因无从与世界一起律动的感应,他们开始追问: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吗?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 探索本源,成了他们吃饱了饭没事可干时的唯一消遣。于是,科学诞生,人文、自然、地理、天文……无不成了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就这样,完整的世界被切分成无数的小块,一小块中又幻化出无穷的知识,无穷的知识里又永远包含着人类更多的无知。所以,在无穷的循环里,人类成了世界的负累,世界成了人类探索淘气的乐园。 仰望星空,拨动宇宙的琴弦,让我们回到了我们诞生之初宇宙的那一刻。在138亿年的时光隧道里回溯,我们想弄清世界,再造一个宇宙。 当宇宙都无从维护它的秘密的时候,我们又何谈自己的隐私?然而,西方人就爱这么干!天是他们捅破的,而隐私保护也是他们提出来的,这种自相矛盾又是非颠倒的价值观,显然是他们的标配。 而我们的智者,向来是捊一捊胡须,向世人道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因为人心叵测,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用这些天机来做什么,智者只能以圣人之心约束自己,但无法保证其它人也能如此约束自己。 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更多妖魔鬼怪在这个世上横行的时候,我们知道,世界不再需要圣人,我们只能要求自己成为智者,可以用自己的智去制衡凡人之恶。 仰望星空,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苍穹,世界上的人不再是为了欣赏、瞻仰、观测,而是为了揭示宇宙本源。在一个向造物主进发的征途上,岌岌可危的天可能会降尊与我们同等的地位,在一个个雄心勃勃的进发者身上,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 希望你、我,都不会在这场征途上缺席,宇宙的奥秘终将揭晓,而你、我终究不过是泛泛之辈,如何在天文学的世界里获得更多干货知识,这本汪洁所写的《星空的琴弦》就能全方位给予。 这本书我们从天文学的诞生、发展、探索三部曲里一一捡拾前人的记忆,一一汇聚前人的思想结晶、一一记录那些浩瀚时空里天文发现的吉光片羽,让我们对天文学从一无所知到达了然于胸的熟稔。 汪洁作为职业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科学声音”执行秘书,其著述和执导的科学作品颇丰,皆在业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其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自出版五年来畅销至今。 而作为《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姊妹篇的本书《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虽未获得《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那么高的荣誉,却是汪洁本人更中意的一本书。在时间的河流里追赶,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些融入了作者更多心血的书,因为心,不是靠营养供给,而是靠情感孵化,给我们的孩子种下一颗天文学的芽,就要靠这种饱满情感的抱持。

《星空的琴弦》读后感(四):仰望未来

本书作者汪诘是职业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协成员、“科学声音”执行秘书。

在本书中,我们会读到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作者在史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了一些故事性的情节。

科普的首要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它包含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

自古以来,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先哲们就认为大地是一个半球形,在大地的尽头是万丈深渊,而我们这个半球形的大地不需要被任何东西驮着。天比地要大得多,没有什么真正的“天边”,如果你走到天边,你依然会看到天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的大地就处于这个“天”之中,飘浮在空气之中。

中国古人在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定上起步很早,早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就出现了一位名叫石申的天文学家,他与楚人甘德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他还系统地观察和记录了“五大行星”的出没规律。到了元朝,郭守敬和另外几位天文学家制定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授时历》。但中国古人还是没有认识到太阳系的真相,依然认为天体都绕着地球转。

公元1609年,这一年在天文发现史上具有非凡意义,在欧洲两处相距352千米的城市中,几乎同时各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第一件发生在奥地利的林茨,38岁的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正式向世人宣布了行星运动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二件发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45岁的伽利略走进一家眼镜店。此后,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的望远镜,经过一番改进,又制成了8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他的天文观测成果以及望远镜的原理写成了一本书——《星际信使》,出版后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

天文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现在也依然是充满活力的前沿学科。一部人类的天文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看成三个台阶,人类每站上一个台阶,就好像来到了一片更加宽广的天地,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大大前进了一步。第一个台阶是从思辨到实证;第二个台阶是从实证到拟合;第三个台阶是从拟合到原理。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还远远没有到达尽头,宇宙留给我们的未知领域还有太多太多。但从我们望向天空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真相在慢慢展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