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100字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100字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是一本由[英] 以赛亚·伯林 著 / 亨利·哈代 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一):半部好书

说这本书是半部好书,有两个原因吧:主要还是翻译问题,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用了过多的破折号,使得很多句子的意思难以理解,需要反复看几遍才能明白;还有就是书中切尼斯的前言——《以赛亚·伯林的政治观念》写得非常好,对于柏林整体思路的总结和把握都非常到位。如果不看这个,就更加难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了。

伯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最大工薪是区分了积极和消极自由。 所谓消极自由,是指在没有人或群体干涉我的行动程度之内,我是自由的,用伯林的话来讲,是回答了“主体(一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积极自由是指源于个人要成为自己主人的期望,我希望我的生活和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是回答了“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决定某人做这个、成为这样而不是做那个、成为这样的那种控制或干涉的根源?”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尽管有时回答有可能重叠。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二):深刻分析了自由主义

在革命中,一个人或者赢得胜利,或者死去。 残忍的领袖之所以被打倒仅仅是为了给新的领袖变得残忍的机会。 我们已经被人逼到了墙角,无论结果是胜利或是死亡,我们都将继续抵抗。 没有牺牲自我的道德自觉性,就没有革命的正当性,这个常识,曾被多少盲目的激情所掩盖。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政治思想还包含着许多其他内容。它思考支配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则及其适用限度之可能性和可发现性。 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控制人物。持续不断地要求找到事物的根由,细究事物的根基,查看建筑物立于何物之上,这都只能导致破坏。分析理性本质上是毁灭性的,必须控制在盲目信仰的界限之内。不能允许科学自由地发展,如果需要,在它开始摧毁信仰之前,必须人为地予以压制。是信仰独自地把社会和人们团聚在一起,抗御重返原初的混乱—人类历尽艰辛走出的丛林。理性建构的事物,理性会毁灭之。只有起源被掩藏于不可探测的幽暗之中的那些制度,才拥有对人类想象力的充分的控制力。 新科学的胜利在于“理性乃是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至高法庭和所有事物之最终判官,任何对抗理性的吁求都无价值和希望可言。” 也许,在不明确否定像原罪、永恒毁灭的前景、或非物质的灵魂和物质的肉体间绝对的不同和神奇的结合,这些亚大纳西神学核心信条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考验《圣经》或其被认可的解释者之原义灵感的绝无谬误,至少不是狂热地重视它们。 理性是一个不能应用于目的,而只能应用于探究方法或将其他方法适用于目的的一个概念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三):观念史研究之作

伯林是一个很难专门写系统性著作的人,这本书是由亨利•哈代根据伯林的演讲稿和笔记整理而成的,由于演讲和笔记的不正规性,书中大量存在内容重叠,以及论述缺乏条理。不过伯林文采斐然,倒也可以抵消结构散乱带来的疲倦感。

我之前不久刚阅读过乔治•索雷尔的观念史研究著作《进步的幻象》,伯林对其有不少借鉴,尤其是论述卢梭。

伯林很明显受到牛津分析哲学的影响,敏锐地意识到古典哲学家都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论述总是建立在预设前提之上,在未经证明的情况下,打造了一个只属于作者的思维闭环,陷入了唯理主义形而上学的怪圈。这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伯林注意到,只有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规避掉这个“形而上学吊诡”。这一点是贯穿全书思想始终的最重要一点。

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一个是“自由主义的自由”,或者叫“消极自由”,英文Freedom;另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自由”,或者叫“积极自由”,英文Liberty.(注意,短评里一位叫Walker Burke的网友把二者说反了)“消极自由”是反抗压迫的自由,我觉得应该译作“自主”;“积极自由”是自身将主观意志、力量强加于外部世界的自由,我觉得应该译作“自为”。而这种“积极自由”也就是“浪漫主义的自由”是自康德的道德哲学衍生出来的产物,而后世的一些极权主义则有此哲学根源。

伯林强烈批判了目的论的世界观,这一点在索雷尔的书中是有明确体现的。许多古典哲学家都把宇宙或世界看成有机、和谐的整体,存在这绝对价值和普遍真理;而近代思想家则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性飞跃,把自然科学中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生搬硬套到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有机社会论。而索雷尔已明确指出,这种观点本身与进化论是不符的,进化论只是随机的结果,而非有机的目的。

最后谈一下伯林本人,他是一个坚持多元主义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因而捍卫上述的“消极自由”。他认为,恰恰是“积极自由”导致了各种以自由为借口的专制。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四):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以赛亚•柏林的笔端,有一种魔力,近似胡适,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透彻地展现出思想史的脉络。他的思考异常深刻,表述却尽可能浅近,对于认真的阅读者,你会发现他文章中的卓见如此丰厚,堪称密不透风,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跟上他的叙述节奏。

本书谈论的是以赛亚•柏林最熟悉的浪漫主义时代,在启蒙主义为人类思想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之后,浪漫主义走进了乐观的虚妄中。

启蒙主义是高傲的,带有强烈的贵族气质,它对世界的解释并不完整,但康德改变了这一切,康德思想全面,将神学、伦理学与理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他的著作中,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关于明天的相对清晰的影像。

浪漫主义引康德与赫尔德为父,因为在他们伟大的工作之后,这个世界已不再需要更多的解释,需要的只是补充与践行。

在浪漫主义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决定论的观念,“只要……则”式的思维给他们注入了激情,理性成了解释和改造一切的力量,而解释不明白的,那就一概是谬误。

决定论之所以流行,在于“还原思维”,物理学与数学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一切都可以还原成最简单、最完美的公式,而不符合公式的,就是误差与偶然。

于是,丰富的世界变简单了,我们以为只需把握几个公式,就可以改造世界。这让我们忘掉: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有太多的因素在其中发生作用,它无法抽象成简单的定理,也很难预测它的明天。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太多的后发国家走入了浪漫主义的误区,我们以为通过理性工具就可以找到捷径,于是,不惜将全部资源赌了上去,可真正成功的案例,又有多少?然而,面对失败,又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我们在为错误的思维付出代价?直到今天,仍有太多的人在寻找所谓的关键与诀窍,以为解决了一个问题,现代化大门便轰然开启,这意味着,以浪漫之名,理性的愚昧还将给我们更多的伤害。

思维的误区,令浪漫主义的政治观念同样似是而非,它一方面崇拜自由与制度,另一方面,又模糊了它们的定义,因为浪漫主义对“自我”缺乏正确认识,以为“自我”是确实存在的,是天然的判断标尺,但剥离了社会性,“自我”真的是坚实的吗?这为欧洲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沿着理性与梦想,最终,人类迎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杀戮与血腥。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盘点人类思想曾经的误会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让我们明白,所谓的真理太遥远,绝不在谁的掌中,我们只能以敬畏的姿态去思考,决不能说已经拥有。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五):消极自由,清泉流淌

清晨,灵感倏现…隐迹林泉,看似虚无缥缈,如今却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最近读完以塞亚·伯林《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受益良多!

柏林认为,根据自由的消极理论,即negative liberty theory,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存在着任何人都不应干涉的一些最好的方面、在一些经验领域人类应该得到保护、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自由相对于限制程度是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自由的限度”、“自由的滥用”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伪命题,在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真正、完全达致的境况(人类获得不受拘囿的自由)下,谈论这一语境,本身就是一种paradox、啼笑皆非的境遇…

伯林在《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中阐释了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的荒谬:“无可否认,积极自由的建立在辨识含混的基础上,这种含混使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为积极自由仅仅意味着所有人有着积极的目标,除非这些积极的目的彼此之间,或追求这些目的的那些人的环境,或那些人的同类的目标和行为,没有过于激烈的冲突,否则所有人都会感到不幸福或不被人理解、被人抛弃给残酷的命运或残忍的主人。”

伯林还区分了freedom、liberty这两个语词,freedom首先是对抗的自由,liberty则是摆脱事物的自由。前者是趋向revolution语境的以暴制暴的所谓“自由”,后者则是不被外部世界干涉的、趋向individualism语境的自由。以此观之,positive liberty更多的是建立在国家、民族话语体系对个体的压制下扭曲的“自由”观念,是卢梭、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式的基于social contract下的荒谬自由观念。个体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要屈从社会组织,因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费希特) 抑或是,在个体自由与国家、民族冲突之时,退回内心的城堡,放弃、妥协一部分个体自由来换取自由,服从道德律令(定言命令)发出的声音。(康德)

social contract的观念来源于霍布斯,他认为,人愿意放弃非正义(non-justice)的骄傲和虚荣来换取对他们肉体生存的保存。这种将基于个体自由的自信贬斥为“非正义的骄傲和虚荣”,正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哈耶克),同时也是,对个体人格的摒弃、奴化和自我矮化,强调国家、权威的荒诞语境,以达致控扼个体的作用。

言且至此。个体自由精神来源于内在的自信,不被外界干涉的negative liberty,才是真正的自由观念。自由不应被权威话语体系所囿限,个体也应为liberty(thinking liberty,speech liberty,action liberty,etc.)自负其责,但只服膺于conscience court的判决。愿乘風歸去,隐逸林泉任逍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