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精选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精选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是一本由[英] 碧·罗拉特 / [伊拉克] 梅·维特维特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480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一):没想象中的好看

人性被赤裸裸的暴露了,伊拉克的女主人公有点悲哀、无奈啊。

ps: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tmd一直提示,提示个毛呀,,加班中,写个评好么,容易么,居然一直不给过,不给过 ,你da ye,毛呀!!!!!!!!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二):同时空穿越

两个女人的对话

一个为了剪头发而无视炸弹及荷枪的武装分子的女人

一个有满腹理想的的社会改革分子,BBC记者,节目制作人

跨越距离,国度,种族

一边战火动乱的伊拉克,一边盎然生机的不列颠

纵使统一时空,又似世纪之远

邮件往来将这鲜明的对比真实而又琐碎的链接在一起

奇妙的机缘,持续的关怀

从寒暄问候到惺惺相惜带你进入迷人&感人的女性友谊!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三):从巴格达到英国,两个女人的双城记

碧,BBC英国的女记者,在从事一项调查。通过网络、电话寻找生活在当下巴格达会说英文的老百姓,万里挑一啊,其实是跨越潜力的缘。在巴格达的频繁战乱中,一位有良好教育的女士-梅,接受了来自天堂般英伦记者碧的采访。从此,邮件开通了彼此的心扉,并成为身在巴格达生活的梅的精神支柱,也成为碧真切关怀的一个女子,碧甚至忘记了采访什么,而是成为真切的关心梅的安慰,渐渐她们成为了跨越国界的闺蜜。

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还是一名教师,专门教授英国文学,讲授简奥斯汀的小说、霍桑的《红字》、狄更斯的文学世界。尽管宗教的意识隔阂,但在巴格达战乱的时代,还有人能徜徉在文学的世界中,寻求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拉近了碧和梅的亲近。她们将各自家庭生活告诉对方,碧从日常家庭琐事到旅游,工作都向梅报告;梅,也将自己的成长历程爱情经历、家族的疏离、巴格达越来越恐怖的一面告知英伦的碧,当然,除了困顿梅还是受到碧的生活热情感染,在巴格达的住处和爱人重新整理粉刷自己的房子,在斋戒日的傍晚,难得的平静日,吃着难得的大餐,祈祷着明天。

两位女子的对话象一部交叉在一起的双城记,非常强烈的对比。英伦的生活多么惬意舒适,而巴格达的日子象在地狱。人们通过电视报道,谴责美国的入侵显得很单薄,而梅的书信却是战地的真实报道,才是谴责美国过分干预伊拉克的控诉,真实有力。无论什麽理由的战争论,都是人民倒霉的结局,混乱的巴格达远不如萨达姆执政时期,那时各个教派是合作的,人们生活是安详的。

世界现实,不能磨灭人们向往幸福向往平和生存的希望,简奥斯汀写出了循规蹈矩的英范生活,但那是没有征战的时代;她可能写不出战乱下的英伦该是啥样子,然而,巴格达的人们还是期盼这一象征性的生活快些来到,哪怕能有点有安全感,也能继续作简奥斯汀之梦。

《在巴格达遇见简奥斯汀》读后感(四):双生花双城记

这是2015年3月4日在中图网买的,那天还买了一堆安徽人民的插图本英汉对照名著,有柳林风声爱丽丝漫游等和胡适的留学日记。以及这本,极便宜,只8块钱。是不是抽风买一堆也许看也许不看的书。

买这本书应该是好奇,在巴格达谈简奥斯汀,一个英国女人一个伊朗女人在动荡不安的巴格达谈奥斯汀,谈什么?如此不同的两个女人怎么看待奥斯汀,我这个中国女人怎么看他们的谈话?

今年9月8 日开始读,至9月23日读完。一共471页。

碧罗拉特是BBC的世界新闻网的记者和节目制作人在一次制作节目中联络到会讲英语的伊朗人梅维特维特谈伊朗竞选月的看法以及当前巴格达的生活,那是在2005年,美军入侵之后。

之后他们继续邮件往来,互相交换彼此生活中的趣事和困难,渐渐成为莫逆。

碧是记者,梅是曾经生活在英国的大学老师。她们并没有谈论简奥斯汀,只是在信中提到梅在读奥斯汀,她在大学教英国文学。在她们鱼雁往返中,我们看到她们各自的生活,伦敦的生活平静安稳,巴格达动荡不安,炸弹也许就在花园中爆炸,街角也许就有尸体,她们的信都是各自的生活,他们遇见了什么,碧去纽约玩去德国度假区音乐节和女儿们的互动,和老公的互动。而梅讲述她在学校的遭遇,考试,黑市买燃料,争取出国,他们的宗教,教派,萨达姆。以前的巴格达萨达姆都是新闻里的额名字,真的没有什么认识,在梅的信中才渐渐意识到生活在其中的人,他们是真实的人,他们被国际大势裹挟,每日恐惧惶恐,他们想念虽然在极权政治下的安稳生活。痛恨美军的入侵。不管发生了什么,受伤害的都是底层的民众。

碧为梅争取到英国留学的机会,为她筹集生活费,他们的书信出版。也许因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信写得妙趣横生,诙谐有趣,情绪很真实,不管是碧还是梅,没有夸大矫饰。书信结束在他们相遇的2008年。又是8年过去了,不知道她们的生活怎样了?不知道梅还在英国还是在巴格达。

书名字是不是套用以前的畅销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这话总对撞这种冲击。双生花双城记。

我很喜欢他们之间的无所不谈,可是她们没谈论奥斯汀我还是觉得遗憾,我有好几种谈论奥斯汀的书呢。买这本书还是因为奥斯汀这几个字。

作为中国女人是很羡慕英国女人的生活,和睦的一大家子,到处度假、工作。也很为自己的安稳生活庆幸。

很好玩的一幕:碧的老公贾斯汀追着她问自己的cd在哪里,碧火冒三丈,看到CD就在他自己音响的地方。哈哈,哪个家庭主妇没遇到过这种丈夫,一再追问自己的东西,从来想不起自己去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