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格达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格达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格达》是一本由[英] 贾斯廷·马罗齐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格达》读后感(一):走不出中世纪的和平之城

麦蒙和艾敏的内战启动了巴格达之后屡招战火洗礼的悲惨历史,阿拔斯王朝的后续统治者勇于内战,怯于治政,尤其是大量使用突厥人部队用于内战,太阿倒持从此而起。巴格达从旭烈兀攻陷开始,历尽近千年的外敌入侵和伊斯兰内战,每一个巴格达的统治者都没把它当成是自己的家做长远规划,从底格里斯河上千年里里仍然使用传统皮筏和没有一座石桥就可以看出来,真主至大,但是没有办法应对两河的洪水泛滥,历届统治者没有一个想到进行河道建设,反而是英国人接管以后开始进行治理,很有讽刺意味。巴格达的市容步入了二十世纪,可是巴格达居民,穆斯林们的思维仍然被禁锢在中世纪,仍然是漠视他人生命的暴民,有人谴责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的暴行,可是在处决塞萨尔国王一家,消灭自己的政敌反对者方面,复兴党人和他们煽动的暴民同样残暴而丧失理智。只有当阿拉伯民众的思维从宗教的禁锢中走出,重视个人权利生命,重视科学法制,巴格达这座和平之城才能走出千年的血腥轮回和梦魇。

《巴格达》读后感(二):一点感想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绕不开的一座大山。没有阿拔斯王朝为人类文明的续命和发扬,很难想象欧洲以及人类文明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正是阿拔斯伊斯兰文化的包容和开放,才让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欧洲人在近代以来,凭借着自己先进的工业文明,蔑视中东伊斯兰文化,真可谓不敬先人。 巴格达,曾经的世界文明中心。既以和平繁荣享誉海内外,也因血腥战争让人闻之色变。多少个王朝来来往往,多少个统治者熙熙攘攘,多少次战争烽火连天,让这个曾经的文明中心掉落深谷,至今难以摆脱动荡不安。 当我读罢此书,心中不免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衰亡感到不解,它成长得如此快,衰落得又如此快,不免让人费解。此书是一本城市史的通俗读物,要想了解阿拉伯的兴衰是不可能在里面找到答案的。结合我所学,或许可以得出结论:阿拉伯的衰亡正是因为穆罕默德构建的统治结构太完美了,完美到后人一成不变地继承它。一成不变,可世事变迁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做到绝对的完美来应对变化无常的世界。 自古以来,不管是雍容华贵的贵族王侯,还是野蛮嗜杀的草原蛮族,都不曾在意平民百姓。真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巴格达》读后感(三):巴格达的苦难辉煌

唏嘘不已。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一座城市像巴格达一样,拥有如此让人心痛的苦难辉煌。

上帝给了巴格达绝世的容颜,却残忍地赋予她无比心酸凄惨的人生。

罗马也遭受西班牙雇佣兵的劫掠,献血染红台伯河,死亡人数超过8000人,无数的史籍记载了这场血腥屠戮,君士坦丁堡也曾在1204年1453年遭到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但是与旭烈兀和贴木尔这两个来自草原的屠夫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底格里斯河在这两个人手里,第一次变成一条血河,头骨叠成高塔,第二次河水又变成黑色,那是被阿拔斯王朝智慧宫里书籍的墨水染的。

像蒙古大军这般残忍嗜血,应该也是少见。以前看杭州历史,南宋被灭的时候,其状之惨也和巴格达之殇类似,位于馒头山的南宋皇城付之一炬,番僧杨琏真珈盗理宗墓,以其头骨做饮器。

游牧民族对人命尤其轻贱,手段残忍,后来清军的扬州三日和嘉定十屠,估计也都和巴格达在1258年和1402年的屠戮差不多。

可怜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文明,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就黯然落幕了,从公元762到805年,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巅峰,只有开元盛世的唐朝,差可媲美。至于欧洲人,还是一群匍匐在天主教神龛下的一众愚夫,整天担忧的是维京海盗的洗劫,要再经过600年,才被文明之光才开始照到他们身上。

圣塔菲研究所的杰弗里•韦斯特说城市就是一个生命体,生长、发育、衰落,特别像人生,伟大的城市就是绝代芳华的美人,越光彩照人,其颠沛就越让人难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