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曾苟且读后感精选

不曾苟且读后感精选

《不曾苟且》是一本由啄木鸟 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曾苟且》读后感(一):《不曾苟且》

《不曾苟且》,几乎收纳了国内一线文字高手的“曼妙”之作,或鞭辟入里,或机智幽默,“下笔如刀,行文似水”,不愧是“文字英雄”,才情如泉喷涌,智慧闪闪发光。书名之意,在于文字高手们的“独立精神”,“不苟且行事、不苟且为文”。在候机和飞行途中捧读,一气呵成,痛快!准备读《不曾苟且Ⅱ》。

《不曾苟且》读后感(二):宁可悲壮死,,不愿苟且活

浅读掠感,立意尚可,方法待確。

**的世界本来就功利。如果希望获得**,就不要计较过程;如果想收获过程,sorry!

不信看看,今年的欧冠,看到梅西在发布会上强颜欢笑,却不免流露出了遗憾与迷茫,看到穆里尼奥在赛后孤独的背影伴随着眼角的泪花在风中逝去,很多人心碎了。游戏是**社会的镜像。

不光在足球场上充斥着很多“宁可悲壮死,不愿苟且活”的安慰,成功者是不会受到谴责的,“无论如何,我们赢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安慰显得那么苍白。聒噪成就了落寞。梅西C罗在西甲砍瓜切菜般的进球,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攻陷欧洲,让他们以为拜仁和切尔西只不过是两支稍有能力的拦路虎。

可惜,现在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了。

美&朝以及...,五十步百步而已。

若可以选择——答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不曾苟且》读后感(三):于我心有戚戚焉

一本2010年度的文字选编。百度搜不到编者“啄木鸟”的有价值信息,我想它应该是某个小群体的代号,秉承“时间老去,文字不死”的理念,每年编一本集子,2010是第一年,貌似三本而终。

四十六位作者,有我早已熟悉的冯唐、韩寒、罗永浩之类,笔锋所指,令人心动;有突然让我觉得还挺能写的柴静,一篇《杂种冯唐》把姓冯的着实夸了一番。最让我惊喜和愉悦的,是发现那些文字写得很好而我过去却对其一无所知的作者。比如李海鹏,他那篇《墙角见吧,无尾犬》,顿感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觉得我有时候就是那条没有尾巴的狗,“你觉得我不友好,可是你不知道我因此活得好辛苦。”又比如刘瑜,隐藏在我们豆瓣一个不知名的ID之下写的影评——貌似我之前也读过一些。

绝大部分文章的可读性都很高,也有些例外——仅个人观点:陈丹青写布拉格那篇,不知所云,竟不能卒读;最后写饮食的几篇,除沈宏非外,可读者不多。

《不曾苟且》读后感(四):对有关邓丽君和纳粹的两篇文章印象最深~~~and如下柴静的那段话

无论男女,作为动物活在世上,一粒果子迸溅在嘴里的滋味是一样的,为对方梳理皮毛的眷恋是一样的,被命运碾过的痛苦是一样的,生之狂喜和死之无可奈何也是一样的。

对于这种杂文性质的,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毕竟选出来的基本上是好多人的比较不错的一篇文章,当时确实是对有关邓丽君的和有关纳粹的这两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了。此外,刘瑜的文章当时也觉得比较不错,印象里面还比较精辟。之后去读了她的《送你一颗子弹》,实际上是抱着较大希望的,结果多少有些失望,也可能是这本书大部分是与生活有关的细节吧,感觉女人的琐碎的感觉出来了,后半部分好像没怎么认真读,不知道是由于我对哲学及政治的东西不大感兴趣还是对生活的琐碎之感的描述提不起精神~~~

但这本,总体上还是比较精辟了~~~

《不曾苟且》读后感(五):行苟且之事 做苟且之人

"苟且", 意思有多方面, 打小鬼子抵抗入侵者的时候, 汉奸就是典型的苟且. 但回头想想没打小鬼子的人们或许都应该叫苟且偷生吧...其实联想到现在的形势, 我等蚁民大多数是在苟且偷生.

当老太太倒地的时候有多少人敢义无反顾的去帮忙扶起啊? 当面对无良领导作出的傻B决策又有谁会说声我不干呢? 当面对执政党鱼肉百姓的时哪个会揭竿而起勒? 在这些时候, 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苟且, 我们很少憧憬未来, 也很少桀骜不驯, 我们更相信世俗的圆滑, 远甚于信念.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现今社会的风向标, 以及芸芸众生于当下的生活态度. 这些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百态后, 寄托于文字想必是件很爽的事情吧.

记得年轻点的时候总是喜欢说我很愤怒, 却不知道为什么愤怒. 那个时候不苟且, 有经历了就必然会苟且. 苟且不是耻辱, 因为苟且就是生活, 就是活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