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六人》读后感摘抄

《六人》读后感摘抄

《六人》是一本由[德]鲁多尔夫·洛克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人》读后感(一):包裹在故事外衣下的哲学启示书

洛克尔是一位德国的哲学作家。《六人》这本书是包裹着小说故事外壳下的哲学书籍。作者借用了六位名著中的人物,以其为人物原形展开推演,呈现六个人在各自寻求真理之路上的所遇所感。

六个人呈现了迥然不同的六条人生路径,但都无一例外倒在终点之前。求索于天理的贤者,沉溺过去的记忆,又对未知的彼方惴惴不安。他笃信求索却最终一无所获;浪荡不羁的侠客以现世的体验与享乐为唯一的真实,声色犬马、快意恩仇,却终于在有一天发觉年华老去,青春不再;踌躇的王子徘徊于复仇与否的心理抉择中,理智与情感让他矛盾而遁逃;愚蠢的骑士一辈子被冲动指引,不断与莫须有的对象斗争,最后孤独迷失;孤独的僧侣将自我囚困于玫瑰圣殿,他理解自己却感觉世界空无一物;吟游的歌者每时每刻为开满鲜花的世界而感动,却始终找寻不到正确的目标方向。

六个人物,是六个抽象化的理型模板,隐喻了人生之中的许多状态。也最终揭示了圆融之道是求知与体验、思辨与直觉、自觉与共感的统一。

年轻的旅人,你从何方而来,要往何处?

《六人》读后感(二):有多少人 就有多少的道路

无意中在书店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从未闻名的书,只略略一翻,便带了回家。

拆开来看书的每个部分都优美却无甚新意,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吧,但结合到一起,却像极了一部交响乐。这部六个乐章的乐曲歌唱的是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类的真我还是异世的幸福?阅读的时候仿佛眼前一片绚烂,无数的花从眼前掠过,想伸手抓上一把,却发现只是虚幻。但这份虚幻却揭示着现实中被遗忘的真实。

洛克尔对经典的解读我当然是要保留意见的,但却不难理解他那份激昂的精神,一个深信明天会好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从这六个人我们不难想起更多的人,想起论语中那个风趣而执着的孔子,想起奥德赛里那个坚韧而明睿的奥德修斯,想起神曲里那个永不停止追寻的但丁,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个为爱而生为爱而亡的盖茨比,想起。。。

傅惟慈先生的译笔也很好,我觉得何妨将这本小书选进初中生的课本呢?或许能给他们一点儿启示,或哪怕只是勾起他们对于这几个人的好奇,也是一桩妙事。

《六人》读后感(三):生命的六重镜像——简评《六人》

说来遇见这本书也是个巧合,当时是一次读书交流会,每一位被邀请的人都可以挑走一本在场的书,而我迟到了,只剩下这一本,鲁多尔夫洛克尔著的小说,《六人》。或许是因为没有任何介绍,才被留了下来。但这的确是一本精彩而精致,深刻而富有美感的书。

《六人》的结构如同交响乐,引子之后是六个故事以及最后的尾声。六个故事的主角均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浮士德、唐璜、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魔鬼的万灵药水》中的僧侣梅达尔都斯,以及《阿夫特尔丁根》中的诗人阿夫特尔丁根。这看似无关的六人,确实用一条隐秘的线索相连的——生命的不同方式,即生命的道路与价值。

引子中的斯芬克斯诉说着古老的谜语,而六个主人公却都没能答出。这种寓言带着镜像,从小说折现现实。浮士德终生追求真相却被魔鬼欺骗,唐璜沉醉于欲望的诱惑而败给了流逝的无情时光,哈姆雷特在复仇与不复仇的逡巡中走向虚无,堂吉诃德看似自由却只是放逐在了自己的精神荒原中,梅达尔都斯在灵与肉的挣扎中迷失,阿夫特尔丁根却一味地只为自己认为的美丽世界歌唱,却忘记自身。他们终是回答不出这古老的谜语——旅人旅人,你从何来,所走何路,去向何方?

一如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追求真相,但却越发感觉遥远;我们寻求欲望,却在满足与空虚中纠缠;我们走在这一片纷红骇绿中,却发觉一切是如此的莽莽蓁蓁。是否生命本是虚无,没有拯救?

是的。

这不是最深的悲观主义,因为虚无的缘由是不知来处与去向,但至少,这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生命之谜在此,答案也在此。六人的迷失不在于没有明确的方向,而是总觉得应该达到什么,但事实是,真理不存在,欲望没有止境,复仇不过是罪行与罪行之间的填补,真正的英雄与正义也不存在,灵与肉本就不可调和,只有妥协,以及世界永远不会变好。

但目标,从来都不是用来达成的,是用来追逐的。

这也是西绪弗斯精神的伟大之处,儒家也有类似的描述——“不可为而为之”。也是在这最深的绝望之中诞生出的,最有力的呐喊。生命之路,就是一场没有前因后果的公路电影,没有人注定降临,也没有人注定离开,有的只有沿途各异的风景与那些私人的悲痛与欢愉。但是都有那么一个远方,像是阿夫特尔丁根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群山的召唤而离开诗人之岛,这就是自己定义的彼岸,一个应许之地。

《六人》在对六个文学人物的生命历程,或悲悯,或批判的描述中,一点点的暗示着谜底,结构精美的如同巴赫的赋格。终于在尾声中,六人在彼此的交流中认清了自己的路,斯芬克斯轰然倒塌,时间又开始了新一季的枯荣。

值得一提的是,《六人》的作者,鲁多尔夫洛克尔本人的生命历程,虽然不是那么的波澜壮阔,却透露出朴素的追求与深刻。这六人既是作者本人的精神缩影,亦是我们的。我们这些行走在大地上的异乡人,或许在这不断地奋力行走中,终将发现自我,像是水终将漫过无尽的平沙,沿着所罗门的耳管,流向彼岸。

《六人》读后感(四):一部交响曲的两个版本

《六人》被认为是德国作家洛克尔一生著作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原以德文写就,目前该书有两个中译本,一是三联版,由巴金先生1949年根据音译本转译,另一是上海译文版,由傅惟慈根据德文原版翻译。巴金曾坦白地承认自己的翻译是“一件失败的工作”,所以用“试译”来表明自己没有翻译这书的能力,他说:“我没有能够忠实地表达原意,也没有能够传达原文的音乐美。”

尽管巴金如此自评,但是当2003年傅惟慈先生翻译这本书时,他仍然在译者序中花了两页的篇幅去讲自己翻译的理由以及新译本又与巴金版有何区别。他说:“我为自己重译开脱的理由是,巴金老人是从英文翻译的,与原文比,多了一层隔阂……另外,经过50余年的社会变迁,我们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我能细心推敲,吸收巴老的长处,再撷取大师译本中某些文字精华,或许我的译文会更精确些,也许会更明快些。”

这本小书被这两位翻译大家珍爱,除了所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这个“过去困扰我们,现在困扰我们,将来永远困扰我们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部散文写得像诗一样清澈美丽。我把自己标注的两个版本的书摘进行了整理,可做对照参考。

1、楔子中的一段,描写殊途同归的六人

(巴)每条路上都有一个流浪人在走着,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命运的残酷的诅咒,头额上都印着一种不是由他自己支配的力量,他大步走向在天际隐约显露着的遥远的世界,那种在空间上隔得极远而在心灵上相距甚近的广阔的世界。

(傅)每一条路上都有一个流浪者彳亍前进,背负着命运的严酷诅咒,额头为某一奇异力量的巨掌刻画上印记。他们一步步走向这一隐约浮现在天边的遥远世界。这个世界在空间上远隔万里,但在他们心灵上却近在咫尺。

2、浮士德的路,即在书斋中探索人生秘密的路

(巴)他(指撒旦)答应给我理解。然而他并不给我知道生命的意义,知道一切事物的开端和终局,他却给我女人,引诱我拿平凡的调笑来消遣。煽旺了我的情焰,麻醉了我的心智。我还来不及猜出他的目的,他已经把我的灵魂改铸成小钱币,并且剪去我的渴望的翅膀了。

(傅)他答应我让我了解万物,但是并没有叫我知道生命的意义,知道万物的开端和终结。他给我的是一种廉价的消遣,用女性作诱饵勾起我的欲火,麻痹了我的心智。在我还没有弄清他的卑鄙勾当以前,他已经把我的灵魂追求改头换面,减掉我奋力高翔的翅膀。

3、唐·璜的路,即纵欲生活中享乐人生的路

(巴)生命并不是给人来评论,来思索,来为它找寻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意义的。对我们人生应该是满满的一杯酒,我们得带着狂欲大口地喝。等到酒喝光时,官能的游戏也就完了,那时我们不要像一个宠坏了的小孩似地哭着。我们得把空杯丢在石头上碰碎!

(傅)生命并不是供人评论、探讨、为之寻找意义的,生命根本没有意义,人生是满满的一樽酒,要我们大口呷饮,酩酊烂醉。一旦酒杯已空,感官的游戏也就结束。我们可千万不要像娇惯的孩子那样哭哭啼啼。把空酒杯往石头上一砸,就什么都完结了。

4、哈姆雷特的路,即因疑惑制约生命力的道路

(巴)他得到的那个知识太可怕了,它反而阻止了他的去行动的心。受苦也好,内心的鞭挞也好,都不能给他帮忙,死人的吩咐并没有给他一点意志的力量。他梦想着行动,可是产生出来的却只有思想。

(傅)他得知这一秘密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但正因为事情过于重大,反而叫他踌躇着不能迅速采取行动。尽管他非常痛苦,尽管他心如刀割,尽管死者切切叮嘱,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叫自己的意志坚定下来。他梦想的是行动,实际做的却只是思考。

5、堂·吉诃德的路,这条路只有勇敢行动却缺乏心灵来指引

(巴)他放横他的长矛,用踢马刺去刺他的坐骑的细的肋骨。那匹小马没有受惯这种待遇,像被什么妖魔迷住了似的突然飞跑过田野,一直像那风磨跑去。嗞——嗞——嗞——直!风磨不停地在转动。矛折成了两段,马和骑士都躺在地上,他们的四肢歪扭,他们的身体受了伤。

(傅)他把长矛一横,开始用靴刺踢刺坐骑的干瘦肋骨。他的这匹老马从来没有受过这种苛待,像着了魔似的疯狂跑过田野。吱吱扭扭,风磨不停地转动。长矛一下被折成两段,坐骑和骑士双双摔倒在地上,骑士手脚都被擦伤,连老骨头也差点摔断了。

6、梅达尔都斯的路,一条始终只想着自己,反而毁了自己的路

(巴)他的整个身体都颤抖起来,好像是受到一股寒气的侵袭似的。过后他便把药瓶紧紧捏在手里。他一边抖着,一边拔起瓶塞,望着一些蓝色光点从瓶口喷出。他很快地把瓶口放近嘴唇,贪婪地吞下那甜甜的药水,这药水像火似的流过他的血管。就在这时候从远远的地方传来这样的话:“现在一切都完了!你是由你自己的罪孽得到毁灭的。”

(傅)一股冰冷的寒气贯穿全身,叫他索索发抖。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已停止流动。——他一言不发地紧紧把小药瓶攥在手里,一般甜香叫他的神经感到麻酥酥的,他浑身颤动着打开酒瓶瓶塞,看到蓝色火星从瓶颈里迸出来。接着他就把瓶口匆忙放在唇边,贪婪地大口喝着瓶内的甜甜的药水。他感到药水像火似的在自己血管里流着。这时候远方有一个声音传进他的耳朵里:“事情结束了!你这是咎由自取!”

7、冯·阿夫特尔丁根的路,他完全牺牲自我,却也无力救助众人

(巴)凡是在精神忘记了往高处飞翔,却胆怯地抓住它熟习的躯壳牢牢不放的地方,那伟大的渴望早已死去了。再没有深沉的和平的歌调从诗人所梦想的遥远的国土中飘出来,送到那个已死的世界里去。现在他完全明白了当初老人鼓励他出去寻找蓝花时对他说的那番话的深意:“那条通往蓝色的奇迹之国的路是不能用剑也不能用理智的幻术打开的。诗人应当发现未来的国土,并且应当在人心胸中唤起信仰,拿它来作为创造的激励。”

(傅)当精神不能凌空飞翔,只是战战兢兢攀附着陈腐的躯壳,伟大的理想这时就消失不见了。诗人梦想中那一遥远国土也就不再把它美妙的音乐传送到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世界里。他再次思索老人叫他寻找蓝花的话,似乎更加了解其深刻含义了。刀剑开辟不出通往那一奇境的路,靠着小聪明和浅薄的悟性同样也达不到目的,诗人必须发现那一未来的国土,必须唤醒人们深厚的信仰,叫他们保持着壮志凌云的创造力量。

8、觉醒

(巴)“六条路把你们引到我的国土门口。每条路都有一个不同的线索,然而全都引到同一个目标。要是每个人一直跟着他自己的线索走,那么他永远解答不了我的谜。可是现在六个人已经联合在一块儿了,各人都感觉到他自己是全体的一部分。各部分结合起来便成了一个整体。”

(傅)“六条路把你们引到我的国土的大门。每一条路都留下你们各自的足迹,但每条路都通向同一目标。当你们各自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的时候,谁也解答不了我的谜。可是现在你们六个人结合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他是一个整体的部分,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完整了。”

(PS:如果只读一本,个人推荐傅惟慈先生翻译版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