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精选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精选

《历史的六个面孔》是一本由余耀华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六个面孔》精选点评:

●道可道,非常道,顺势而为,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说是经济书吧 一直在说历史 说是历史书吧一直在据说 可能只是个剧本

●上学的时候最喜欢上历史课,毕业好多年了,还想再看看,全面了解一下历史。

●历史上很著名的六个人物的故事,有的励志,有的深情,有的发人深省。

●所不一样的政治

●我咋觉得这么书就是史料综述。只有对史实的罗列,缺少对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讲到王安石时,不知道是不是宋朝史料丰富了,大篇幅的讲党争。

●六个历史人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呈现。

●最近看了几本经济和历史结合的书,感觉这本段子不少,略有调侃味道。每一个人物和变革都以悲剧结尾,或许这就是帝王时代的宿命吧。

●对历史小白很友好的一本书,内容很棒!略啰嗦,不过有利于巩固学到的东西~细嚼慢咽好吸收!

●以史为鉴,我们总能从历史中学到点什么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一):历史六大名臣的经济策略

这本书的名字很有味道,类似的名字我看到过好几个。但是依然被这本书所吸引,历史的六张面孔是从历史众多的人物中挑选了六个代表人物,来描写他们的经济改革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历史上顶尖的经济改革家。虽历史时代成败不一,但是却独具深渊的经济改革策略。

这本书认识六大名臣经济策略的一面。大致也是这本书的主旨。历史的六个面孔的来意把。这本书的作者很厉害。经济历史非常精通。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去解读这六个人物。并且可以给当下的生活提供思考。

历史长河中的的芸芸众生何其繁多,能够如此六人浓浓记下一笔绝对的超凡人物。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自幼就听说更详细的多亏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成就霸业齐桓公需要管仲这样的大才,管仲实现自己的抱负亦需要齐桓公这样的明君。两人的成就需要彼此的成全。所以对的人需要合作才能双赢。这是我阅读管仲段落很浓烈的部分感受。

管仲和鲍叔牙还有齐桓公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经济和民生的故事,第一次知道原来盐铁官方化,原来是自从齐桓公开始的,书中写的方式加了作者的简化故事化,比较理想型的,真正实施起来想来是有些难处的吧,除了盐铁的官化,还有齐桓公体恤四方民众饱受高利贷的困扰,管仲和齐桓公唱了一出双簧来解民忧。读起来趣味盎然。

管仲鲍叔牙还有齐桓公的部分,多少有点唏嘘,管仲利用商道,高价收购紫草,让两个邻国全国种植紫草不再种植粮食,然后紫草开始出售集结停止收购,导致邻国粮食紧缺,国力衰退屈服齐国。类似的方法征服31国。如今看来道路简单,但是放到当时以这种不流血的方式战胜邻国绝对的高明之至。可惜后来管仲死后没能听从遗言远奸佞。齐国国内曾经引起内乱,齐桓公死后尸体生蛆两月无人收尸。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二):顶峰上的巨人们

顶峰上的巨人们

这本书标榜的是“探求历代经济变革家的局”,“领导者必看的经济大作”,好像写的是经济学的东西。但是,主题还是前面的,即经济变革家才是主人公。通过简述这些经济变革家的经历和做法,来阐释出他们在经济领域里做出的时代贡献。这也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些借鉴和参考,这都是有益的。

通观这六个人物,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管仲、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这四位在历史上的故事很多,方方面面的文章都能涉及到,因此也被大众熟悉。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那是千古传唱不绝的。商鞅变法,小时候的课本上,现在的课本上,都有一席之地。王安石也是变法,就是改革家。宋朝的时候,中国文化极度繁荣发展,关于王安石的轶事也不少。还有张居正,有一部小说,获了大奖,写的就是张居正。

稍微有点生疏的是桑弘羊和刘晏,看电视剧《汉武大帝》还知道点桑弘羊,但是刘晏就基本一无所知了,看来对他的宣传还是少些,所以才不为人所知。但是实际在历史上,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换句话说,那是时代的娇子,历史上的巨人,都是居于权力顶端上的人物。没有这个地位,他们也干不成什么大事业。

作家截取了这六个人物做剖析,都是有选择标准的。这里面除了桑弘羊和刘晏是财政部长外,其余的都是首相,也就是总理。然后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就是事业上的成绩都是搞好经济,富强国家,最后千古留名,垂青史册。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里,想要搞出点事业,没有施展的舞台不行,所以,作家一般都是分两个部分叙述的,一部分是他们怎么爬上权力的顶端,一部分是如何改革经济,取得实际成效,丰硕成果的。

六个人中,管仲和商鞅以及桑弘羊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经历不少挫折磨难。其余的几位,也不是一帆风顺就荣升到权力顶峰的,像张居正攀附权臣阉宦才取得皇帝信任,授予权力。这也受到不少攻击和非议,但是历史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菜根谭》里说的,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不会点厉害手段,厚黑之学,拘泥于道德约束,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然后才能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治国方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理想贯彻。一个人的行为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的限制,也就是社会环境的约束。作为改革家,这些人虽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是面临的困境都是大同小异,或是积贫积弱,或是危机重重,改革都是打破旧的藩篱,建立新的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样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和将要夺取利益者肯定会发生剧烈冲突,那么,你死我活的斗争总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站在顶峰上的巨人们,以非常的手段实行了有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以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改革的努力取得了成效,结果圆满,但是轮到个人的际遇就不怎么乐观了。比如商鞅和桑弘羊以及刘晏,都是死于非命,下场凄惨。张居正死后被皇帝定罪、抄家,棺木都被毁掉。相比来说管仲和王安石结果要好些,起码得了善终,然而在当时也是毁誉参半的。

可见,一个人一生之间要干出点事业出来,是不容易的。对普通人来说,小事业不容易;对大人物来说,大事业也一样。成绩和代价好像是成比例的,不过是正是反,还是看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抉择。不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发展不断延续至今,这些杰出的人是不应该被忘记的。这些古人业已走进了历史,可是故事却一代代传承不息,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思和启示。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三):历史的六个面孔

这本书介绍了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西汉时期的桑弘羊、宋代的王安石、唐代的刘晏和明代的张居正这六个历史人物,主要是从他们的理财方针入手,介绍他们推行的各项改革。

管仲是中国的改革之父,理财之父。他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开展均田制,创建盐铁专卖制度,推行轻重之术,还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的商人来齐国做生意,同时发展手工业,率领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管仲认为,应该先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让人民幸福起来,然后再向人民索取。但富国是第一位的,利民是第二位的。利民是手段,富国才是目的。这是管仲在经济利益层面处理国与国关系的真正指导原则。

商鞅本名叫做公孙鞅,曾在魏国担任中庶子一职,即图书管理员。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都当过图书管理员。商鞅是被秦孝公的《求贤令》吸引到秦国的,他推行了废井田开阡陌除隶籍等政策,百姓确实从这些政策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拍手称快,但因为这些新法触犯了贵族官僚阶层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车裂而死。商鞅的政策概括来说为重农一抑商禁末。主要在于重农,重农是目的,抑商禁末是手段。禁末是抑制手工业,商鞅的本意其实是限制从事奢侈性手工业品生产的人。他们从事了奢侈性的手工业生产便无心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商鞅为了维护统治一定要发展稳固农业生产。

桑弘羊是继承管仲商鞅经济思想的西汉时期大理财家。他推行了平准法,统一货币制造权,禁止郡国和民间铸钱,还统一货币,规定五铢钱为流通的唯一货币。自此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这次铸币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但桑弘羊在历史上的名声始终不是很好,或许因为记载历史的人都是贵族阶级,桑弘羊推行的改革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但汉武帝的大刀阔斧,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绝对离不开桑弘羊的帮助,遗憾的是在汉武帝去世后桑弘羊被贵族阶级打入万丈深渊满门抄斩。

宋神宗时期,推行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方针主要在于不加重农民负担靠发展农业生产,并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部分剥削收入归于朝廷。王安石还推行了青苗法。春耕时期给农民借种子钱,农作物收割之后,农民连本带利的偿还。

个人感觉本书作者对王安石的看法比较负面,在王安石的章节中,大多都在强调王安石如何排斥他人对变法的意见以及王安石对宋神宗的影响之大,甚至贬谪所有对变法提出反对意见的官员,倒是关于实际改革措施的方面作者很少提及。

张居正当内阁首府之前也参与了修篡国史和官书。这就像商鞅当过图书管理员一样,也为他之后的仕途铺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努力了解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整治情况,另一方面广结师友,向院内与君主接近的官员请教,还与院外的官员交往,广泛地讨论为学为政为人的道理,在结识的人中最重要的定属徐阶了,是成就他事业的重要推手。机会是至关重要的,且转瞬即逝的。努力的方向固然重要,不过跟对人也会事半功倍。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也是从整顿田赋入手,增加田赋收入。当时一是催收不力,二是土地兼并。张居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了“考成法”,加大对历年拖欠以及新征天赋的催收力度。二是彻底解决瞒田不报,偷税漏税的问题。这些措施都为之后的一条鞭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财政收入。

细数这六个人的改革政策都是从征收赋税管理盐铁入手,把握小农经济的命脉,为当前统治佐以相匹配的经济制度。管仲的齐桓公,商鞅的秦孝公,桑弘羊的汉武帝,刘晏的唐玄宗,王安石的宋神宗和张居正的万历皇帝其实都是这些经济改革家的之所以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推动力。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当权者的利益才有资格站在历史的浪口上。

《历史的六个面孔》读后感(四):从历史角度探索经济前沿,在经济先驱者眼中看尽当今局势

清朝魏源有所言::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然如今如果要说世风日下,也唯有前朝历史可以借鉴。曾看过一本《大明帝局》,此书对于历史中诸多名人所言所举,实可谓令我大开眼界,人与人交往无不是错终复杂之棋局。我们酷爱史作之人,必然深知:查古以训今,期许着吸收经验,令今时今人不再重蹈覆辙。

当电视频道上十之八九皆是中日对战,中共磨合时,手握这本《历史的六个面孔》,在慨叹近代国土屡次遭受外强侵略,心中不乏难以排解的痛楚时,也有所思量,一切根源只因经济基础决定一切,可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富民强后自然也不会再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敢潜入我国国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心想广电局也有所考量,近代历史,离现今不远,国人也可从此感受经济实力的悬殊,以及教育效果必定卓有成效。

我儿也像我幼时,梦想大学不是清华就是北大,此次有机会带领他一起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六个面孔》甚是荣幸。作者余耀华对于我父辈人也是熟知,于我而言,两次入围矛盾文学奖的头衔就让我羡慕不已,钦佩不已。 管仲,商鞅,桑弘羊,刘宴,王安石,张居正这六个人物他们用自身敏锐的眼光站在时代的前沿,用自己的学识与胆量引导着当朝和后世驶向远方。他们都是杰出的经济改革专家,让历史变成六个面孔展现在读者面前。曾经对诸多专业史作,甚是头疼,此书倒是让我读来愈发津津有味。哪六个面孔,既为下方所示: 1.中国理财之父:管仲; 2.大秦帝国的黑色裂变:商鞅变法; 3.汉武帝的财政部长:桑弘羊; 4.大唐救危财相:刘宴; 5.大宋王朝最后一根火柴:王安石变法; 6.大明王朝最后一次挣扎:张居正变法。

这六个人物在国家限于危难之中时,首先凭借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也就是历史的先驱者,一次次将国家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对于管仲,商鞅,王安石以及张居正,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是此书却用另类思路阐述,有兴趣者可自行阅读,我对桑弘羊和刘宴,平心而论并非熟知,也是勾起我好奇心的至关点。

本书作者余耀华一句话让我很是钦佩,他在桑弘羊篇章中说道: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写的,相同一个历史人物,他所做过的事情摆在那里,但在不同写作者的笔下,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就像一万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万种结局一样。对于如今写作者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我认为更应该用辩证客观的思路看待历史事件。

桑弘羊在影视,历史著作中多是奸臣贼子之形象,可惜当年谋逆之罪导致满门抄斩实在证据不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再去纠结已无意义。但是此人对于大汉政治经济之中流砥柱作用实在不能小觑。一部《大汉天子》让汉武帝勤政爱民形象深入人心,修生养息政策,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影响世人。 桑弘羊本是商人出生,但自十三岁进宫,常伴汉武帝身旁,深受汉武帝信任,也积极推扬皇帝的政策,先后发展盐铁官营事业,全面推行均输制度,一步步统一全国财政经济,把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继而担任大司农。虽后被霍光残害,但也了却一生宏伟志向,也应无多遗憾才是。

刘晏,是在桑弘羊死后八百多年,另一位可以与桑弘羊相媲美的理财家。此人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和战后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极度困竭时,临危受命的人物。 刘晏,此人从小就聪慧,有神童之称,被编入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他多次担任地方官官员,为人正直无私,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职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安史之乱后掌管国家财政工作。

通过这两个人物,我已然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完全在于历史人物如何塑造,脱离了人物无法谈历史,并且在任何时候,如能抱有孜孜不倦之心不断上进,定能一展宏图,实现伟大抱负。剩下四个在《历史的六个面孔》中可以一览无余,欢迎爱好史作人一起交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