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摘抄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摘抄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是一本由[美] 爱因斯坦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4.00元,页数:21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一):爱因斯坦文集

春节这几天都在重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这本书是许良英先生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大背景下编译并出版出来的,实属不易。 通过这本书,我们会领略到爱因斯坦关于科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看法与观点。 爱因斯坦——一个真正热爱全人类并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忙碌奔波的科学家。如果你读完了这本书,你一定会非常赞同我这样的表述。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二):透过伟人的眼光看世界

年过廿七,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和不解,也常常觉得自己终日碌碌无为愧对父母和人生,对今后的人生也充满了危机感和不安,想看看一个伟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希望能在无助、困惑、不安的时候能有一些精神的依靠。我本身不是物理专业,大学是学美术的,三本文集里第一、三集收录了爱因斯坦的哲学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文集,第二集里主要是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讨论,看不懂,建议想买的考虑只买第三集或者买他的文集专版。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三):"世纪伟人"、淡泊名利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量子力学)。1905年他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在爱因斯坦他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同样不存在绝对同一的时间,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和运动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系和坐标系,都只有属于这个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空间和时间。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爱因斯坦认为,物体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物体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他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对于爱因斯坦引入的全新的概念,当时地球上大部分物理学家,都觉得难以接受。旧的思想方法的障碍,使这一新的物理理论直到一代人之后才为广大物理学家所熟悉,就连瑞典皇家科学院1922年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时,也只是说“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对爱因斯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辞中对于相对论只字未提。爱因斯坦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原创性使得“爱因斯坦”一词成为“天才”的同义词,他总共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和150篇非科学作品。 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引进了宇宙学原理、 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对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贡献许多人都记得,但对他拒绝崇拜淡泊名利的优良品格,恐怕知之者不多。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德国贫困的犹太家庭,从小饱受苦难。1921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他应邀到荷兰莱顿大学执教,他对住宿的要求是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个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即可。后为躲避德国法西斯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一万六千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能否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他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为此爱因斯坦不追求中产阶级以拥有小汽车为时尚,坚持徒步从宿舍到研究所的两公里路。在1955年3月他的人生走向终点前,他对好友比利时女王说:"对我一生研究成果过度夸大的崇拜,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感觉被逼着把自己想成一个骗子。“在他去世前一天,对他秘书说:"极尽人事去延长生命是缺乏品位的。我的本分已尽,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写道:"安逸与享乐与我无缘,照亮我前进、并不断给我勇气的,是善、美、真……除此之外,在我看来都是空虚的。“ 这位品德高尚,学识卓越的伟人最后立下遗言: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他死后遗体依照遗嘱被火化了,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目的是不会令埋葬他的地方成为圣地。1999年,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四):思維與經驗的關係

其中一篇感想。Dec 27, 2019, Shanghai

這部分有些哲學意味,而且深奧。我還沒有通讀過太多哲學著作,僅僅從《西方哲學史》中了解一些,所以不能將他的一些觀點,和某位哲學家,或者某類哲學家的主張聯系起來,獲得深刻理解。但這不要緊,因爲即使我不很了解,依然可以從他所理解的思維和經驗關系中,提出問題,啓發思考。

他的觀點零散地記錄如下:

1. 經驗就是外部的感覺經驗;

2. 形象是腦海中對于外部物體的模仿;

3. 概念,是形象,但是是壹種在壹系列形象關系鏈中反複出現的形象,它是壹種工具。概念相對于感官知覺是可以再現的符號,是獨立的,通過後者,思維可以交流。

4. 思維,是“概念的運動”。經驗要達到思維,或者說形象要達到思維,是由概念在其中所起的或多或少的支配作用來表征的。

5. 思維的合理性是,需要運用思維來概括感覺經驗所能達到的程度。要討論真理這個概念,必須在思維的元素和規則已經取得了廣泛壹致性約定時,才可以。

6. 思維和外部經驗的關系:思維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進行的。對以上某些零散觀點,我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問題。

對于第 1 條,僅就這句話而言,我的問題是:這種外部的感覺經驗,是否包括經驗的對象和對象的關系?還是有其他的包含?從外部世界來看,我個人認爲, 經驗就是外部對象和對象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來詳細理解:我們所見的外部世界,在我們的眼睛裏,我們的腦海裏,無非是壹個個對象,壹個個東西,不過這裏要考慮,像紅色這樣抽象的東西,是不是外部對象呢?還是我腦海裏,構想出 來的?或者可以這樣說,紅色屬于對象,依附對象,是對象的屬性,脫離對象不 能存在。如果是這樣,那麽外部經驗的對象,就可以說成是:壹個包含自我屬性, 能夠作爲屬性和實體,而表現出來的獨立完整的東西,就是外部對象。

然後對象之間的關系又是什麽呢?比如一個人和壹張桌子,這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是什麽?是包含遠離?靠近?接觸?這只是從方位來講?還有其他的嗎?還是說,要具體到某個需要分析的問題,從問題的角度,來說明對象之間的關系。 比如物理學上,研究物體和物體之間的引力,對像的關系肯定有方位上的,也有質量上的。

也許我們不應該像上面那樣考慮問題,也許我們應該從最基本開始考慮,而不是從中間開始考慮問題,我的意思是,討論外部感覺經驗,然後論及對象,這個過程就不是從基本、原始開始考慮,而是從某個中間地帶開始,這樣做的問題就在于,很多的問題,比如對象是什麽,就會考慮的不全面,顯得拼拼湊湊,想到什麽就是什麽。如果要從最基本,最原始理解這個世界,那麽這個基本應該從什麽 地方開始?應該怎麽開始?應該用什麽樣的思考方式?這似乎又回到了笛卡爾式的思考,笛卡爾式的思考,這種思考的方式,這種從基本開始的方式,是本身就是錯誤的?還是笛卡爾思考的過程出現了錯誤?如果都錯了,那麽非笛卡爾式的,從最基本開始的思考方式,又是什麽呢?

對于第 2 條,形象是腦海中對于外部物體的模仿。這句話的意思是,形象不是外部物體,只是外部物體的模仿,比如外部物體是一只貓,在我的腦海中也有一只貓,但是這只貓只是外部物體的模仿,我用貓這個形象來表示外部真實的貓。所以經驗和形象之間是什麽關系,經驗是看到的壹切,包括形象模仿的物體(即對象)和形象模仿的物體之間的關系?或者我理解有誤,形象的模仿不光是模仿物 體本身,還模仿物體的關系?後者只是其壹?

對于第 3 條,出現了形象關系鏈,這個觀點的解釋是,愛因斯坦認爲形象就只是外部物體本身的模仿。愛因斯坦認爲,概念是壹種形象,但是是壹種在壹系列形象關系鏈中,反複出現的形象。我大概可以這樣理解形象關系鏈:外部對象之間關系,在腦海中的模仿。這裏有壹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種模仿是准確的?同樣可以問,形象這個模仿是准確的嗎?不過准確到底意味著什麽?怎麽衡量是不是准確的?

在關系鏈中反複出現的形象,似乎可以這樣理解:有些形象經常出現在壹些關系鏈中,其他和它們相關的形象似乎總是變化。可以說這些形象是穩定的,而且在關系鏈中很重要,這些形象就是概念。既然很重要,而且是穩定的,它就可以被我們利用來理解這個世界,它就是壹種工具。愛因斯坦認爲,概念是可以再現的符號,相對于感官知覺,是獨立的,而且通過概念,思維可以交流。

問題在于:通過概念,思維可以交流,這意味著什麽?能夠交流是因爲互相能夠懂?能夠懂的程度是多大?有沒有這種情況出現,在交流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概 念倒是壹致的,但是兩個人的關系鏈不同,也就是說,在有概念的形象關系鏈中, 有些不是概念的形象,在兩個人的關系鏈中,是不同的,可能數量不同,可能種 類不同。如果是這樣,兩個人的交流就會出現錯誤。

對于第 4 條,思維這個很重要的東西,愛因斯坦認爲:思維是“概念的運動”, 經驗要達到思維,或者說形象要達到思維,是由概念在其中所起的或多或少的支配作用來表征的。“概念的運動”,我個人認爲,包含了很多東西,比如包含命題、演繹歸納推理。命題比如:A 是 B,就是壹個“概念的運動”,這裏的有兩個概念,壹個是 A,壹個是 B,它們的運動表示:概念 A 歸屬于概念 B,概念 B 歸屬于概念 A。其實這個“運動”只是個比喻,它表示和概念有關的所有關系, 我用“關系”來表示所有不包括獨立物體的種種。

在第 4 條中,愛因斯坦提到了壹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形象要達到思維,是由概念在其中所起或多或少的支配作用來表征的。可以這樣理解:形象存在于形象關系 鏈中,其中既有概念,也有形象。每壹個形象關系鏈中,概念或多或少,而思維 就是由這些或多或少表征的。這句話有點疑惑,可能是翻譯的緣由,也可能是我筆記的原因。

對于第 5 條,思維的合理性,需要通過和感覺經驗相符合。後壹句我的理解是, 要討論“真理”這個概念,需要壹個確定的概念系統,既包括概念,也包括規則。 不過愛因斯坦所認爲“真理”,到底是客觀實在的“真理”,還是主觀框架下的 “真理”?

對于第 6 條,也許基于康德的先驗論,愛因斯坦指出,思維(概念的“運動”) 不用符號時,絕大部分可以進行,是無意識的進行。如果某些思維是無意識的進 行,可能會缺少 2 中提到的規則,導致該思維符合感覺經驗的程度很低。所以, 對于某些感覺經驗,我們會感到“驚奇”,同時這種“驚奇”會反過來作用在思 維世界中,使思維不斷擺脫這種“驚奇”,這種擺脫就是思維世界的發展過程。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后感(五):爱因斯坦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A letter from Albert Einstein to his daughter:

In the late 1980s, Lieserl, the daughter of the famous genius, donated 1,400 letters, written by Einstein, to the Hebrew University, with orders not to publish their contents until two decades after his death. This is one of them, for Lieserl Einstein.

在1980年代末,著名的天才爱因斯坦的女儿Lieserl出于对父亲的命令而不是为了出版,将爱因斯坦写的1400封捐给了希伯来大学。一直到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开其中的内容。而现在讲的这一封就是其中一封写给她女儿Lieserl的信件内容:

"When I propos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very few understood me, and what I will reveal now to transmit to mankind will also collid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in the world.

当我发表相对论理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理解。而我现在揭露出来要传达给人类的,更将会与现有人类对世界的误解和偏见产生冲突。

I ask you to guard the letters as long as necessary, years, decades, until society is advanced enough to accept what I will explain below.

我要求你保护这些信件越久越好,几年,几十年,直到社会进步到能够接受我下面将要所解释的。

There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force that, so far, science has not found a formal explanation to. It is a force that includes and governs all others, and is even behind any phenomenon operating in the universe and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by us. This universal force is LOVE.

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他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包含并统领所有其他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运行现象之后,甚至还没有被我们定义。这种生命力叫“爱”。

When scientists looked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they forgot the most powerful unseen force.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 and allows humanity not to be extinguished in their blind selfishness. Love unfolds and reveals. For LOVE we live and die. Love is God and God is Love.

当科学家们苦苦寻找一个未定义的宇宙统一理论的时候,他们已经忘了大部分充满力量的无形之力。爱是光,爱能够启示那些给与并得到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因为爱能让人们互相吸引。爱是能量,因为爱产生我们最好的东西而且爱允许人类不用去消除看不见的自私。爱能掩盖,爱能揭露。因为爱,我们才活着,因为爱,我们死去。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

This force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life. This is the variable that we have ignored for too long, maybe because we are afraid of love because it is the onl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at man has not learned to drive at will.

这个驱动力解释着一切,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忽略了太久的变量,也许因为我们害怕爱,因为这是宇宙中唯一的人类还无法随意驾驭的能量。

To give visibility to love, I made a simple substitution in my most famous equation. If instead of E = mc² we accept that the energy to heal the world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love multiplied by the speed of light squared,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there is,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为了让爱能够清晰可见,我用最著名的方程式做了个简单的替代法。如果不是E=mc²,我们接受治愈这个世界的能量能通过爱乘以光速的平方来获得,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爱就是最强大的的力量,因为爱没有限制。

After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 forces of the universe that have turned against us, it is urgent that we nourish ourselves with another kind of energy…

在人类无法运用和控制其余所有宇宙上的那些与我们作对的能量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需要另外一种能量来滋养我们。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世界上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Perhaps we are not yet ready to make a bomb of love, a device powerful enough to entirely destroy the hate, selfishness and greed that devastate the planet.

也许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制造一个爱的炸弹,一个能量满满的装备来彻底的摧毁能够导致地球毁灭的仇恨、自私和贪婪。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within them a small but powerful generator of LOVE whose energy is waiting to be released.

然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在都带着很细微的但是待释放的强大的爱的发电机。

When we learn to give and receive this universal energy, dear Lieserl, we will have affirmed that Love conquers all, is able to transcen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because Lov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Life!

当我们学会给与和接受这种宇宙能量的时候,亲爱的Lieserl,我们就得承认爱能降服一切,爱超越每一个存在和任何存在,因为爱就是生命的精髓。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

我深感遗憾,没有能够表达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这让我一生都在为你而受鞭打着。或许,现在抱歉太晚了,但是时间是相对的,我需要告诉你的是,我爱你,谢谢你,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Your father,

Alber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