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城畸人》读后感摘抄

《小城畸人》读后感摘抄

《小城畸人》是一本由[美] 舍伍德·安德森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城畸人》读后感(一):一遍看不懂

看了一半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安德森描述的确实是些神经质的人,至少初读下来我是这样想的。后来看了一些书评,对它的评价都很好,影响了很多名人,不管怎样,我是同意“生命的历史只是片断的历史。只有在极少数的片断里,我们才真正地活着。”这句话,畸人是一群在绝望中默默生活的人,渴望被理解但最终又以失败告终。

《小城畸人》读后感(二):反思是开启古典主义大门的唯一钥匙(短评一则)

这扇大门内,便是共鸣,划破时空界限的感同身受。

钥匙就掌握在读者手中,你只须反思。步入其中,就会看到永恒,融入那人类最深刻最沉厚思想的温柔的水中。

作为我最为热爱的作家福克纳的领路人,精神导师,舍伍德安德森这本书我是认真读了。他用好似风情画的形式,塑造出工业浪潮席卷下乡村小镇一些普通人的悲剧。这里“畸人”所指,在我看来,是那些对生活有心无力,总在幻想而无实际行动,生活永远在别处的人们。作者选取特定角度,特定时间,来凸显他们灵魂不安的状态。在未产生共鸣前,对有些读者来说,此书一定很枯燥。这些故事都是平淡的。注重于人物内心与情绪。他们受到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尤其是精神。更进一步说,他们是在灵魂的拉扯之间,在灵魂的去与留,生与灭,有灵魂之人与无灵魂的人世游魂之间的畸形人。他们痛苦,彷徨,孤独,无助……骚动的灵魂为外部喧嚣所惑,渴望逃离,奔往远方——大城市。那里是他们最美的梦。但也因为具有噩梦的可能性而惴惴不安。曾有人在那里经历过噩梦,回来后陷入更深的痛苦,深渊,堕入万劫不复之地,变为行尸走肉。那是与期待相伴而生的恐惧。

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我们这些现代人,隔岸观火者,非常清楚小说中那些人物,即使真正实现了心中的梦,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那外部的喧嚣与灵魂的骚动,依旧不会停止。永不会停止。

这部根本是由短篇串联起来的长篇小说,也可称为一首灵魂长诗。是一位思想巨人,为所有有幸阅读此书的准畸人,量身打造的镜子。一面神奇而不朽的镜子。借用小说魔术师纳博科夫所有小说第一准则就是:用你的智力,去参与这互动、这游戏,甚至于去博弈。方不负时间的珍贵。

《小城畸人》读后感(三):小镇迷茫

关于舍伍德·安德森,最有名的可能是他的死。海明威通过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安德森却因为一根牙签而命丧黄泉。1941年,64岁的舍伍德·安德森在一次宴会上误吞下一根牙签,几天之后,他感到腹部不适,经医生诊断为腹膜炎,不久离世。

安德森的死亡,似乎让他的作品也受到冷落,当时人们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战争上,战争打完了,大家顺便也把安德森忘了,直到几十年后,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才重新被发现,而那时他的传人海明威、福克纳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英雄,而他已经不再流行。

但是,毫无疑问,安德森是伟大的,是他第一次打入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短篇小说从欧·亨利式的技巧结构中拯救出来,他将时代的气氛注入了小说之中,用一个小镇记录了在现代来临之时,人们的失落、烦恼、欲望和孤独。

菲茨杰拉德曾对他的编辑马克思·铂金斯说,“他(舍伍德·安德森)是时下用英语写作的最优秀作家之一。”尽管他的传人海明威和福克纳都曾和他闹翻,但是在他去世后,福克纳还是这样写道,“他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父亲”。海明威也说“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舍伍德·安德森187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莱德镇,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父亲是一位破产的马鞍制造商,母亲据说是个契约女奴。安德森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学,12岁就开始到处打工,他当过报童,给房屋漆过油漆,还担任过养马夫的工作。

短暂的参军后,他回到老家并结了婚。在岳父的帮助下,他经营着一家油漆制造厂,并且业绩不错。可是有一天,他干了一件邪门的事,就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那样,安德森离开了家庭、事业和生活。他跑到芝加哥,准备献身文学。

几年之后,安德森出版了最初的两本小说《麦克弗森爱说废话的儿子》 (1916)和《前进中的人们》(1917),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俄亥俄州的瓦恩堡》,又译作《小城畸人》。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但是小说和小说之间并不是决然相隔的,它们共同构造了一个瓦恩堡镇,人物从这一篇串到那一篇,就像在真实的镇子上发生的那样,所有人都互相认识,而所有人都各有秘密,等着被讲述和发现。

苏童有一本小说集叫做《香椿树街故事》,写的是一个南方城市里的街道,里面住着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我仍然记得那些潮湿的,暧昧的,情欲的和焦躁的故事,苏童用文字建立了一个内在统一的地方,这和福克纳在构建约克纳帕塔法县时所作的一样,而这种结构,莫不出于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他率先通过对一个地方的坚持不懈的开掘,将虚构赋予了更真实的力量。

《小城畸人》是一本非常适合当代中国人看的书。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我们仍在面对:固有的价值正在消失,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到来,所有东西都在变化之中,个人无法安宁,到处都是冲动和欲望,再也没有稳定和长久,仿佛人一生注定要孤独,仿佛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意义,而许多人,都被时代抛下了,不得不失落在不留情面的时间里。

整本书中,几乎每一篇都会出现一个叫乔治·威拉德的年轻人,他今年十八岁,是镇上新威拉德旅馆主人汤姆·威拉德的儿子,正在《瓦恩堡之鹰》当记者,他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作家,而现在,他正在踌躇要不要离开镇子,随便到哪一个城市里去。

我很喜欢名为《母亲》的这篇小说,写的是乔治的妈妈,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位中年妇女和他的丈夫关系并不好,就像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一样,她几乎一结婚就后悔了,在漫长的后半生中,她将重心放在了儿子身上。可是,她与儿子的关系也很尴尬,他们坐在一起时不知道聊什么,她想要表达关心,但是总是显得胆怯、寡言,生怕惹儿子不高兴,她希望儿子变得优秀,但又不希望他太成功。

她害怕孩子的爸爸占有了他,害怕儿子从她的世界里消失,连带着带走她生命的意义。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竖起耳朵聆听儿子房间里的动静,像一只惴惴不安的母鸡。要知道,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女,她有着“演员梦”,渴望到城市里去生活,但是最终,她困在小镇里。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自身的经验,也许你也有一个这样的母亲,一个不知如何是好的女人,一个渴望生活却又不曾生活过的女人。

在倒数第三篇《死》中,安德森重又将视角放在了伊丽莎白的身上,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再一次走进伊丽莎白的世界,了解了她的失落。她的父亲曾经给了她八百块钱,她把钱藏在房间的墙角,打算着有一天这些钱可以帮助她逃走。她本想把这笔钱留给乔治,他出去城市时可以用得上,但是她还没来得及说出这个秘密,就死了。

和伊丽莎白一样,属于镇子里衰老一方的还有很多人,有着一双巧手的飞翅比德尔鲍姆,成天渴望被乔治采访然后写出一本书的帕西瓦尔医生,像猴子一样电报员的沃什·威廉斯,从纽约回来的老男人伊诺克……

他们都属于凋敝的一方,他们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被意义摧残,只剩下孤独。

另一边,还有着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最突出的当然是乔治·威拉德,与他同列的,还包括银行家的女儿海伦·怀特,还有他的一个朋友赛思·里奇蒙,他们共同的困惑是,“为什么一点事也不发生呢?”

时代的气氛已经让人感觉到有一个更大的世界存在,有一些更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出现呢?这很沮丧,很令人挫败。

在《思想者》中,赛思的个性表现无遗,他是一个不善言语的年轻人,他看不惯镇上的人成天就知道夸夸其谈,他想冲破桎梏,到外面的世界去,可是最后他放弃了。

海伦·怀特是赛思·里奇蒙爱慕的对象,也是乔治·威拉德喜欢的女孩,她是银行家的女儿,正在城市里读大学,她的妈妈说,镇子上没有一个人能够陪得上她。在《走向成熟》里,乔治和海伦交换了关于成长的困惑,他们的未来不在瓦恩堡,他们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

最后一篇《离去》,乔治终于离开了镇子,他要去都市里闯荡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会有一天,乔治满身疲惫的回到瓦恩堡,但是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吗?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但是也许他会在城市里占据一席之地,谁知道呢。

这个时候,在乔治准备上车的当口,破旧旅馆的主人汤姆·威拉德对儿子说了最后几句话:“精明点,小心你的钱。要留神,不要让别人认为你好骗。”

读到这里,我心里一震,当我拖着箱子离开老家的时候,我爸爸几乎跟我讲了一模一样的话。

书读完了,小镇还在那里,那里还留有欲望勃发的凯特教师,那个窥视着凯特的牧师,那个等待着情人而情人终不归来的女孩爱丽丝……

在时代的洪流下,最稳定的小镇也受到浸染,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谁也逃不掉。唯希望乔治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愿所有冲出来的人,完成自己的梦想。你我都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