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100字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100字

《堕落·流放与王国》是一本由(法) 加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一):罪恶的牺牲者和同谋者

达吕的孤独见证了观念世界的复杂和现实世界的荒谬。这里,即使是阒无人踪的荒凉之地,政治与社会认知的冲突、民族与信仰的隔阂、和平与自由的艰难,也都醒目而顽强地存在着,左右着平凡之人的命运,在他们贫瘠的俗世生活中制造着丰富的存在体验和一个与“安居乐业”相去甚远的严酷世界。在这个严酷的畸形世界里,任何平凡和无辜之人都有可能成为罪恶的牺牲者和同谋者,哪怕那不过是一场误会,也无论它是以何种形式。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二):不作为的良心

诺奖评委会给加缪的颁奖词:"加缪的重要文学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代人地良心所面临的问题。" 看完《堕落》,愈发感受到这句评价地恰如其分。从《局外人》到《西绪福斯神话》到《鼠疫》,加缪意图引导意识的觉醒,引导良心地发现,可是这还不够,光有良心还不够,于是加缪又把矛头对准了不作为的良心。

加缪的诉说以及这诉说的方式如此直白,因为世界已是如此帷幕重重,只有这样笔直地穿过去才能尽可能地抵达更多的帷幕之后。

有了良心之后就会发现一切皆可辨,而清白不可辩,既不可辩就做那事不关己听辫的人。忏悔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还是为了让这罪普及,从此无人有立场去指摘自己,而自己却因为这忏悔而成为了人类的良心,可以审判众生,这是良心发现之后为自己寻找的出路。

然而,良善无理由、真诚无理由、恻隐之心无理由,如此,一切的无所作为都是借口。说到底,忏悔是为了原谅自己,一切的义正严辞只是为了逃避审判而构筑的盾牌。只是,这盾牌再坚固也没有用,因为它朝着并且只能朝着外面,而严酷的审判来自内心,朝向不作为的良心。

所以,克拉芒斯可以光鲜亮丽口若悬河受万人崇敬,却为了深夜的一声轻笑而耿耿于怀,那声轻笑从来都是他自己而非他人发出的,为了他面对面对一个年轻生命消逝时的无力和软弱。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三):一些笔记

《堕落流放与王国》是加缪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堕落》为中篇小说,讲述克拉芒斯作为法官——忏悔者,做好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后企图忏悔获得原谅,这是一种更大的虚伪,小说在我看来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以及戴了面具,则有着更深的虚伪。结合书名一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叫做《堕落》 《流放与王国》里面有六篇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有一个名字,其中有几篇我没有读懂。先说读懂的,《不贞的妻子》讲述的是一个妻子困于生活,没有勇气再去追寻她自己的生活。而这对她来说不正是一种流放吗?最后,她仿佛达成了自己内心的和解,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王国,但是,谁又知道呢。《沉默的人们》讲述的是罢工者未成功罢工的故事,主人公已年老,他喜欢大海,然而随着岁月的增加,生活的无奈,他只好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当他和其他人罢工想要求提高工资时,最终并没有成功,他依然回到了工厂上班。对生活的妥协在我看来对他就是一种流放。他找到了精神王国吗?我不清楚。 《约拿或工作中的艺术家》讲述的是一个画家因为时运有了名气,各种人慕名来拜访他,也正是从他被赋予了种种标签时,他再也不能画出好的作品。那些标签是对他的一种流放,他丧失了真我。最终他独自一人在阁楼中沉思,找寻到了真我。 加缪的小说透露着深深的在荒诞与虚无的情况下对真我的探寻。哪怕所处的环境充满着荒诞与虚无,人们不断的被流放,可他依旧没有放弃,真我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他以高昂的姿态引领着人们不断的去进行寻找。 回到现代社会,某种程度上我们可能处在被流放的状态,被消费与欲望所控制。所以我们的精神王国在哪里呢?于某个深夜问问自己,或许会有些许答案。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四):看不懂的荒诞

因为看不懂,所以说不上评论。时间又拖得太久,久到忘记了当时的情绪。只能就着阅读时做的简单笔记,谈一谈读完后脑内的浆糊。 《堕落》一篇。勉强算是主角的同行。最让我注意的,大概是文章内的金句。毕竟看不懂全文,只能稍微品味一下句子。 “如同一个人早就知道一个念头的真实含义而就是对它无可奈何一样,我乖乖地明白了,在我背后,在塞纳河上回响的喊声,……正在这儿等着我,直到这一天我碰到它,”近乎于宿命论。 “谋害一个人总是有理由的。相反,却不能为他活着找出理由。这就是为什么总可以找到律师为犯罪辩护,而为无辜辩护却只是有时候可以找到。”证明有容易,证明无却难。 “我自己说服自己,其他人需要我,比起那个反正要死的人来说更需要我,我应该为他们而保存自己。亲爱的,帝国和宗教就是这样在死亡的阳光下诞生的。”每个人都有被放弃的筹码。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别。 《不贞的妻子》一篇,体会到的是妻子内心的不甘:我本来可以是那样的,但我却是那样的。 《叛教者 一个精神错乱的人》表明,唯一能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强权,灵魂容易被强权所迫,从而虔诚地信仰强权。或许可以与《生长的石头》对照来看,经过一场近似于大型吸毒现场的舞蹈以及头顶石头之后,一个人就开始信仰另一种宗教了(当然核心是那个柔弱而灵动的少女)。不过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来说,还是艰涩的很。 《沉默的人们》倒是更加容易理解,是生活中常见的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接地气来说就是无良老板……但缺少一技之长的人,或者说一技之长被时代淘汰的人又能做什么呢?不能。他们只能忍受更残忍的压迫。所以,千万不要被时代淘汰呀。不然,看似是在大度的帮老板找借口,实际上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又能怎么办呢?生活本不易。 《来客》的更深含义应该是民族或宗教或种族之间的对立,并爆发过战争。但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人,卸下服装之后都是近似的灵魂。但可悲在于,即便你愿意,我愿意,放下隔阂彼此信任,总有人不愿意。 《约拿或工作中的艺术家》约拿记得去爱生活中的众人,却忘了去爱自己应该爱的人,包括自己。他把绘画当做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却不愿意面对自己可能失去绘画灵感的真相。

《堕落·流放与王国》读后感(五):加缪文集2

有罪与无辜、革命与反叛、流放与王国、孤独与团结是贯穿加缪作品的双重主题, 加缪文学作品中的双重含义实际互为表里、彼此融合, 加缪在看到人的生存之荒诞性的同时, 坚持对人的本性光明一面的追求, 最终他找到了他认为有助于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行动准则:一种承认局限的反叛行动。 表面上人是清白无辜的, 但在无辜善良的背后, 却罪恶深重, 人的两面性在加缪笔下得到深刻揭示。为了掩藏自身的纯洁无辜、体面善良背后的欺骗性和罪恶感, 居然操起法官及忏悔者的职业, 借自己忏悔达到审判他人的目的, 《堕落》对有罪与无辜这一主题的总结性阐述显示出加缪对人性之双重性的探讨, 表明他对人类本性更完整的认识。让-巴蒂斯·克拉芒斯 (小说《堕落》主人公) 自命为法官-忏悔者, 他忏悔的目的在于审判别人, 小说里揭示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尽可能经常地进行公开忏悔。我上下左右、全面地认罪。……引导他们与我竞相忏悔。……我越是认罪, 我越是有权审判你们。” 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 克拉芒斯采取的方式竟然是尽一切可能承认自己有罪。加缪曾说, 他的意图是勾画出一幅当今那些小先知先觉者的肖像, 这些人预告不了任何事情, 他们的乐趣莫过于指责他人并同时自责。《堕落》是加缪通过自己的经历对人性的一种探索。主人公克拉芒斯是加缪通过对他的经历的反思和使其能得到真实的反映的一面镜子。 加缪被归为法国主流知识分子之列,20年的巴黎生活并无法抹去加缪心头那种孤独的流放之感, 他在巴黎的生活始终处在流放状态, 而王国指的是“我们要重新寻回的某种自由和赤裸裸的生活, 以便最终得到再生, 流放以它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指出了通往王国的道路, 唯一的条件是我们要懂得拒绝奴役和占有。” 甚至当他后来在巴黎已成为路人皆知的著名作家时, 当他在巴黎已有朋友时 (且不说还有敌人) , 每次只要他去充满阳光的地方旅行, 便会抱怨在首都的岁月, 那里阴沉、寒冷, 加缪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首都对他并不友善。不论流放对于加缪来说有多少种含义, 也不论在现实生活中流放是真实的、实在的, 而王国往往是可望却不可及的一个虚幻之地, 加缪心中的王国始终是人与世界和谐一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