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摘抄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摘抄

《加缪手记:第二卷》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一):第二卷摘录

1.人永远都有一套哲理解释自己为何缺乏勇气。

2.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美。就是它让我在某些人面前变得很脆弱。

3.爱在他们身上以一种执拗的形式表现出来。

4.“那些深受悲伤的人,会在他们快乐的时候露出马脚;他们那种握住幸福的样子,好像生怕被别人抢走而将它捏紧,掐死似的……”

5.密斯托拉风将天空刮出一层新皮,海一般艳蓝。群鸟的歌唱,以一种力量,一种狂喜,一种欢愉的争先恐后,一种无止境的陶醉,从四面八方突然涌现。白昼在流淌,在闪闪发光。

6.“于是我公开地将我的心奉献给沉重而受苦的大地,于是时常,在神圣的黑夜里,我承诺爱他至死不渝,无惧于它那命定的重负,并对它的任何一个谜题皆不敢轻忽。我俩就这样被一条致命的绳索捆住。”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二):【印象画】悲伤的哲学和快乐的脸

还是画了手记里这段!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三):摘录

“要有那种选择自己所爱的力量,并坚持下去,不然还不如。”

“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帕郎特说得对,如果这世上有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唯一真理,自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果可以默默地爱着倒也相安无。但这里头有意识,还有人;所以非说话不可。爱就成了地狱。”

“如果希腊人对绝望以及悲剧曾经有所体认,必然是透过美以及它那种令人屏息的东西。这是一出极致的悲剧。然而现代人的绝望却是基于丑陋和平庸。”

“人必须拥有自我,自我牺牲才有意义。否则,牺牲只是为了逃避个人的不幸。你没有的东西要怎么给人?在当下武器之前,先成为自己的主宰。”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四):哲学,死亡,虚无,上帝,孤独,都有待于思考,可思考是难以名状的。

《加缪手记》第二卷 第四本 果然若是单论文学层次,加缪是理解萨特的。追求完美的话,我大概会惋惜他们最后的决裂。但是偏偏我如今不决意追求完美,只还有一点点精细。 这个世界上的罪恶与众不同,它同荒诞联系紧密。荒诞,荒唐,荒谬,在于它的不受人掌控,在于它造成的隐秘的混乱,在于它们竟然恰好切合实际人类的追求。 “知识扩展的结果,让整个世界和灵魂都失去了着力点。” 世界变得很快,而我们的理解力不足以跟上变化,以至于失重,也许也给我们的孤独,恐惧,一切的人类活动带来新的压力。外界的压力又复而领我们原地踏步,在这外界。萨特的哲学在于自我选择,加缪的哲学在于反抗荒诞,我觉得在这一处有所结合。但我说不出,说不明白。只知道加缪关注这一整个文明的重建。 没意思 和 没意义 非常的不一样,虽然都有相对性。| 哲学,死亡,虚无,上帝,孤独,都有待于思考,可思考是难以名状的。| 我们追求的一致性又到底是什么呢?要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抉择吗?| 不再提问题了,但因为脑子也不甚灵敏,我应该慢慢悟。 ————————很喜欢的一段话。 我:“年轻的时候,我以为每个传教士都很快乐。”布吕克:“因为害怕失去信心,所以他们都会尽量压抑自己的感觉。这样的使命是负面的。他们不再正视生命。”(他的梦想:令人折服的伟大神职人员,浑身散发着贫穷和果敢的光彩) 关于尼采下地狱的谈话。

《加缪手记:第二卷》读后感(五):加缪手记第二卷摘抄

这个世界之所以变得清晰而且可以忍受,是因为我们习惯自己和它的互动模式----尤其是那种让我们和他人得以联结的。人际关系总是可以帮助我们往前走,因为这些关系通常预设着进展,有未来----所以我们全都活得好像唯一的任务就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待有天我们意识到原来人生可以做的事情不止如此而已,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和这些人的关系都是靠我们的意愿在维持-----试试看不写信也不吭声,将自己孤立,您就会发现它们如何在您四周一一消融-----而且大部分的关系都是背对着我们的(但非出于恶意,而是漠然),至于剩下的那些也总是一副注意力随时会被吸引走的样子,当我们于是开始去想象在我们所谓的爱情或友谊中,有多少偶然和情境使然的成分时,世界又会重返它的黑暗期,而我们则再度陷入这人间温情曾一度将我们从中救出来的严寒里。

有时候在火车上,在巴士里,时间过得很慢,但我忍住不让自己迷失在那些堆栈想象的游戏里,觉得这毫无用处。然而不断地重新振作,将思维导向我欲令其从中获得滋养之处的结果是终于我也累了,在某个临界点上,我再也不管了,更确切的说法是我不想再忍了:时间于是有如电掣,我甚至在明白过来之前就已经抵达目得地。

要有那种选择自己所爱的力量,并坚持下去,不然还不如。

青春有逝去的时候。那也是我们失去人的时候。懂得如何接受这样的时候很重要。但这样的时候真的很难受。

对整个社会感到深深的厌恶。想要逃避并接受这个时代的腐败。孤独令我快乐。但亦感受到腐败乃肇始于我们接受的那一刻。而我们留下来-----为了让人能够保持在他的高度上,确切地说,是为了不要让他堕落。但讨厌这样在他人身上的分心,厌恶到想吐。

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遇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