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是一本由(美)欧文 D.亚隆(Irvin D.Yalom)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思考才会有意义人生

写书评时距离看完它已经有7个多月了。雅洛姆的文笔还是不错的,书中是一些心理故事还有作者在咨询或者团体中遇到的人事给予他的启发和思考。中国人素来缺乏反思自己的经历,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确实蛮有意义,但是文中的一些故事似乎是没有看懂的,尤其那九命的猫。

心理学的书,还是要仔细阅读思考的。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二):短评

这一次亚隆更诚实了,通过这“自传体小说集”,读者知道了原来《当尼采哭泣》里想要尝试别样生活的布雷尔,《诊疗椅上的谎言》里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马歇尔,秉承“真诚为上”、强调关系的恩尼斯特都是有原型的,每个人物都有投射,而死生问题依然是作者的主题。而且作者也时不时现身,比如《妈妈与生命的意义》里“我”对母亲的怨怼和依恋、《与葆拉共舞》和《模范的折磨》里对医保制度对心理治疗的歧视和危害的大加挞伐都似乎发自作者肺腑,令读者增进了对“不专业”的亚隆的了解,彼此之间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三):新佐料

亚隆的新小说还是体现了他一贯的治疗理念:

此时此地、适度真诚、坦然接受面对死亡。

老炒现饭没意思,所以他加入两个新佐料:

1.自己和母亲的故事;

2.魔幻场景→和九命猫的话疗。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四):说说《九命怪猫的诅咒》

书是很好的,一如亚龙的其他作品,种种好,让人爱不释卷。

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故事。

亚龙对“灵性”的态度蛮有趣,作为学术体系的圈养咨询师,他当然持一个“唯物主义”立场,(也正是这一点,才有接下来的存在主义),但他又是一个开放、诚恳、真实面对生命的人,有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认可某些“修行”学派的方法。他笔下就有人物会在精神危机中投入“灵性”的怀抱(比如《叔本华的治疗》里的潘蜜)。

亚龙并不把“怪力乱神”都一棍打死,也不是存而不论,倒更像是一种观望甚至愿意尝试的态度(当然是踩在他的存在主义安全岛上试水)。

在《九命怪猫的诅咒》中,在“灵性”方面毫无经验的存在主义咨询师,单挑“怪力乱神”,与之大谈存在之恐惧,终于英雄救美。按我个人的经验,故事的真实性,包括问题解决的真实性,都是有的。存在主义的利剑,能劈进很多人不太能想象到的深度,这一点颇值得留意。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五):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启示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父母与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依靠,却更应该有各自的生活和梦想。<与葆拉共舞>直视死亡,重启与生命的对话,释怀自以为重要的症结。<模范的折磨>被视为模范的人也会受模范所折磨,当我们让自己趋于完美时也要学会正式软弱的存在,学会倾诉。<治疗忧伤的七课>头一个梦;尸体之墙,阻挡在医患之间的障碍;因伤痛而起的愤怒,渴望却害怕建立真正的关系,不愿对已经逝去的爱人释怀;黑色污渍,对死亡的知觉使我们摆脱琐事羁绊,而着重在真正宝贵的事物上;理智与背叛;莫问丧钟为谁敲,面对死亡可以治疗忧伤,而艾琳不理性想法的根源就在于拒斥死亡;释怀。<双重曝光>在交流中建立真正的关系而非收集数据;找到症结所在,深挖,倾诉,保持坦诚;如果我们在真心在乎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美好的形象,就会更爱自己,反之,我们也要时常给别人正面的回馈。<九命怪猫的诅咒>除了通过虚拟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生命本身的思考,虚拟的生灵和诅咒本身也有特殊寓意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