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100字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100字

《道路、意义与生命》是一本由[英]乔治·奥威尔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一):书信内容撑不起书名

不否认作者的伟大,但是这本书信集着实缺少作者深刻的思考,更多是作者跟友人简短的对话,篇幅很有限,对话的深度也很有限。并不说奥威尔不好,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并不能体现的作者的好,书名还起得很大,实在可惜。书信的内容非常非常的生活化,近似于流水账的形式,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书信无异于我们今天的微信信息,很难体现出作者洞察力以及文学素养。还有,这本书的豆瓣短评,一大半都是托 服了。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二):伟大的作家一身反差萌

这个作家的名字是乔治奥威尔,他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一九八四》,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世界,人如行尸走肉,被监视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这个世界的人的生活方式,总会让人觉得熟悉,只因自由实在难得。他的文笔是如此犀利,让人印象深刻,他的风格自成一派,和谁都不像。可是,奥威尔描述现实中的生活,异常生动形象,我喜欢在写信的奥威尔,各种反差萌,就像生活在自家隔壁的大叔。

他会在给朋友的信中抱怨日子难过,稿酬难赚,也幻想着有一天完成了当前的作品,就去写写以赚钱为目的的稿子,过上几年不用担心坐牢、不为金钱发愁的日子。不管他当时多么咬牙切齿地发誓,事实上他一直未对外提交过一部以钱为目的的,自己得过且过而将就的作品,端看《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就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么高。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不管别人有没有要求,他们总是对自己有要求。

他的信很随意,想到什么说什么,充满了他细致的生活观察、丰富的知识储备上一秒还在抱怨阿拉伯人啰里啰嗦的讨价还价,下一秒开始讨论霜冻的影响,再下一秒讨论给山羊配种,信的最后给对方推荐了一种可以让鸡快速长大的鸡饲料。这种跳跃的脑回路一般人怎么跟得上。

他是一个直率的人,直接告诉朋友,他的房子不借给这位朋友的朋友使用,因为他需要给他的书籍和文件找个存放的地方,不能因为把房子借给他人而失去这个房子的租住资格。而且还告诉人家,即使房东收回房子,也不会租给他的,因市场实在是太火爆了,好多人为了租房提前给房东送了礼物。

后期他一直生着病,他抱怨病情耽误了他的写作,让他的文章问世的时间更晚了些,他在很多信里提到他的病情,但我没看到他在那么多封信里,出现一句他对生活的厌倦,他对他的工作---写作,永远充满了热情。他乐观地认为他的病情会恢复的,他很容易满足生活的一点小确幸,比如寒冷的天气,缩在烧着电热毯的床上比热水瓶感觉好多了。

奥威尔是一个对文章要求很高的人,经常看到他在心中写到自己写了一个糟糕的书评,说哪本书实在太差了。我却常常不敢这么评价一本书,总觉得自己还差得远,至少我写不出来那样的一部作品,即使某本书常常让我读不下去。就像自己不喜欢做饭,即使吃着口感不怎么样,也不敢给出差评,谁让自己做不出来呢。当然作者对于自己的文字也常常不满意,他对于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尊重,尊重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尊重人性中的自由因子,所以才有《一九四八》。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三):我要与这个世界好好谈谈

乔治奥威尔是一名著作等身的名作家。尽管他的名字并不为国内读者所熟悉,但是在欧洲却享有盛誉。他的心是火热的,要燃烧起来,毁掉一切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但是笔却是冷的,客观的观察与辩证的思考使之在白色恐怖下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其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民主、正义、自由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与坚持。有些人为了私利私欲,要牺牲同类的幸福与安宁,是可忍敦不可忍。对于乔治奥威尔,他就是要在字里行间鞭挞这类人,并让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成为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驱散黑暗,讴歌光明。 《道路、意义与生命》收录了二百余篇书信,最早的一篇写于1920年,最晚的一篇写于1949年。且不看书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从如此大的跨度中理解乔治奥威尔不同凡响的毅力,更何况这些书信写作对象林林总总,不仅有写给报刊编辑的,有写给出版商的,而且有写给亲属与朋友的。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对象,他习惯于以书信这种形式去沟通情感,表达意志。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能专注于以书信去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不咨一项性价比较高的选择。时隔百年,我们再次阅读乔治奥威尔的书信时,无不为其简要、简洁的行文风格所吸引、所崇敬。如果联想到他成长、生活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有着满腔的愤怒与焦虑的,然而在书信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其清新自然、简洁明快。 战争与和平是乔治奥威尔所处时代的主题,作为生活于其中的人,无论你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无法回避。在乔治奥威尔的书信中,这类论述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比如 《致约翰米德尔顿莫里》(1944年8月5日) “我不赞同和平主义,但我通过和平主义者回避的主题来判定他们真诚的程度。”比起那种假仁假义、彼有虚表,不能给人民带来安定,给国家产生福祉的和平,乔妙品奥威尔更希望以暴制暴,从枪杆子里出政权。

书信中不仅有对国家、时势的评判,也有一些生活的鸡毛蒜皮。例如《致杰克考曼》(1938年12月26日)中提及“你有没有可以让鸡加速成长的碎谷料混合鉰料喂鸡?克拉克的鉰料相当不错,这不仅无损于乔治奥威尔“斗士”的形象,反而让读者感受到其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作为斗士,内心是孤独的,他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同情与共鸣,比如在《致詹姆斯拉夫林》(1940年7月16日)中此信尚未邮出,就迫不及待地约定下一次通信,即“当然,对于欧洲战场上的事情,我想您可能比我了解得更多。几天内,我会再寄给您一封信,对有关内容加以确认。” 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反而是最真诚、最平和的时光,他经历了一生的苦难之后,对于很多看不惯的事与人终于学会了放下,于是在乔奥威尔的绝笔信中,我们从“我之所以给你而不是玛丽写信,是因为我记不起,也找不到你在埃莫谢姆的地址。”也许并不是健忘,而是选择了宽恕,对这个世界,与之抗争了三十余年的世界的宽恕,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明天的后来人,安然地与这个世界说一声“再见”。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四):警惕老大哥

《道路意义与生命》作者是谁,生平如何我就不重复了,能来看这本书的人肯定都是喜欢并且阅读过他的1-9-8-4的。

我想也只有读过他的作品的人才会对他的书信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知道这是怎样的人,他为何能够写出这样的故事,他经历了什么又见证了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爱,砖头一样的书信集如何能啃下去?)

作者写的《1--9-8-4》,是假想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半科幻故事。如果配合着读动-物-农-场,两个故事一起读,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反正,读过之后,我对他的才华和超前的意识只有发自内心的深深佩服。

现在都2019了,一个世纪前写的未来故事,现在看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意思。

甚至我觉得他就是个预言家。

在对客观事实的批判的方面,我很佩服这些外国作家们。应该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入钻研的这种韧劲产生的创造力。

西方教育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亚洲文化圈真的是望其项背。他们在人类思维和意识这条路上走的已经太远了。

逻辑思维的差距,在于我们对于事内在的研究重视,就像是论文和辩论方面的能力我就很差,我几乎无法理解深度思维的内在具体逻辑,因何如此,为什么不是那样,不懂逻辑,只是想当然。

我很后悔的一点就是没有在我最爱看书的年龄拜读各位心理学家们的大作(当时初中书籍都是国内外名著推荐,虽然文学类书籍很好看,但是思维的内部提炼少之又少。对世界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如果我读了这些书,我想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这个时代。

虽然晚了将近十五年我才明白我错过了什么,我仍然庆幸,靠着自己,我又幸运的走回了这条道路,虽然迟到,却还不晚。成长不分早晚。

1-9-8-4那本书的故事情节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记忆.

这是一位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的伟大作家。他和我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鲁迅先生一样,是黑夜中的清醒者,对熟睡着的人们发出一个时代的呐喊。

他有着对于其他民族深刻的同情心,敏感的他很早就知道自己做的事并不是好事,成为殖 民 者,他需要忏 悔。

他负有才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有极高的智商和不可期的未来的人才,这样的人竟然能去做个流浪汉,自我放逐,真是让我这个对精英教育培养的知识精英们又有了新的侧面认知。

他们也不全部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文笔如何好,他的文字让人有种带入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会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受。

真实的世界在书本中是那样的遥远,机构可以随时随地变更历史,改造记忆,销毁过去。每个渠道上的信息都是经过重重变更的,连同亲身经历的人,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忘记真正的经历。

每个人都活在监控之下,随时随地担心自己会被举报,这样的恐怖故事让我颤栗。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要找到千年前真实的历史是何其艰难,真实的东西很有可能会因为记录者身份和角度的不同就产生偏差,差之千里。

似乎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噩梦,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是噩梦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它的缔造者。

过于深刻的东西不适合反复重复,萌芽的种子不会因为泥土的压力就放弃生长,有些东西会迟到,但不会不到。就像工业革命的发展,虽然曲折,却不可停滞。

时代的变迁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看不清的东西,我们最多可以预测五年内的未来,五年又有多少变化是措手不及的。

每时每刻,我们都正在见证历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见证我们未曾见过,

《道路、意义与生命》读后感(五):旅行、道路与生命

旅行、道路与生命

有过多少次的旅行、走过多少的道路、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才能写出这样简洁、富有力量、准确的文字!

题记

乔治奥威尔,因《一九八四》、《动物庄园》而闻名于世,以至村上春树的那本《奇鸟行状录》之所以设定在1984年就是因为《一九八四》这本书。同时,在搞到这本书之前我还特意查询资料对他的作品有了一点了解。

奥威尔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我想、他大概是和中国的唐伯虎差不多吧。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说到:好文章就像一块窗玻璃。没错,他的文章很清晰、很真实,真实到只要识字就能理解。就在其他知识分子用花言巧语的文字来献媚权力时,他的文字简直就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同样在这本书中他还说到:我憎恨一切的政治欺骗;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出的文字无一例外的毫无生气、成了华而不实的段落、没有意义的句子,矫揉造作的形容词。

虽然奥威尔写的是政治类型的写作但他不相信意识形态,他的写作靠的是他的经验和感觉。村上春树评论说。

也正是因为对他的这些东西感兴趣还有村上春树对于他的夸赞使得我有勇气来读这本书《旅行、道路与生命》。这本书记录了奥威尔从1920年8月到1949年10月之间与工作伙伴、亲朋好友之间的一些往来信件,将近300封信件。这本书应该是研究他私下生活的不二法宝——信件一直是外国人们私密性内容比较多的文本,同时也是正式的交流方式。

值得讨论的是这本书的译文非常的操蛋、译员把很多的句子生生的翻译了过来,使得很多内容既缺失了英文的美感,又让中国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云里雾里。所以,同学们啊,在掌握英美等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好我们本土的中国文化。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说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吧,从书中奥威尔初期的信件可以看出,他初期曾经是一个批评家、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刊登书评。同时也知道了他的出身其实还是非常厉害的(在英国最有名的伊顿中学就读),果然厉害的人都出身不会太赖、那么寒门究竟在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再出贵子了呢?人民日报之前发布过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中间有一点有趣的内容就是奥威尔被退稿的事儿。谁还没有经历过退稿呢,很多人就是欣赏不了一些有超越性内容的文稿。当然也可能是不敢(有政治隐喻)。在我国这么自由的国家我存在盘里的中美记者辩论大赛都被禁嘞,看来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啊。不管如何,他的那部伟大的《动物农庄》前前后后一共4家出版社都拒绝了。还好奥威尔一直没有放弃,这部小说也得以发表。

这本书从奥威尔的青葱岁月一直过渡到他去世的那几天,也算是我陪这位老哥走过一程了吧。呐呐呐、如果你想了解了解他或者想看的那两本书的话我建议你先看看这本书信集,看看这哥们走过的路、有过的旅行和不同的生命体验。

荒唐客

2019/9/7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