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马读后感100字

战马读后感100字

《战马》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莫波格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马》读后感(一):标题待定

鉴于这大概是农历2011年看的最后一本书还是做下书评吧。

就当是为了纪念今晚被我错过的春晚Orz

=====================================================================

(待编辑)

《战马》读后感(二):熊熊烈火般燃烧的战马

细腻的动人之处贯穿其中,看似平淡清浅的描述却直击人的心灵深处,合上书页后才发现,自己原已默默泪流了许久,风干的泪痕挂在脸上,却打心底里满足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感谢。感谢战火纷飞后你我仍旧幸存于世;感谢跌宕起伏后你我依旧相厮相守;感谢你始终满载着我的信任,经年后逐一实现了对我的承诺;感谢你,坚定不移地为我付出着,保护我;是你,成就了我——夕阳下似熊熊烈火般燃烧的赤色战马。

《战马》读后感(三):我觉得这本书有一点很不错

这本儿童读物,虽然感人指数没有“夏洛的网”高,但是,有一点,我非常喜欢。

故事背景是一次世界大战,这匹马起初被英国军队买入,作为战马用途;战争中,被德国人俘获,成为苦力。但是,作者作为一个英国作家,没有去刻意矮化丑化德国人,而是以一匹马的独立的视角去看待战争这件事。不论它的主人是哪国人,不论它所从事的服务是为英国人还是德国人,它始终保持一个平民老百姓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好好活下去。

战争不论是谁胜负,其实双方都不是赢家。受到伤害或是丧命的,总是那些被政治卷入灾难漩涡的普通人。当这匹马误入双方僵持的战场中间时,两方都派出一个人去牵这只马,最后两人以硬币的方式决定这匹马的归属。这一段,我觉得非常具有深刻含义。其实,争端,有时候可以以流血的方式解决,有时候也能以一枚硬币的方式解决。

只不过作为一部儿童文学,里面死人死的太多了。

《战马》读后感(四):他比人类更高贵

战争的荒谬,在于两队善良、正直、勇敢的人为着一个双方都不知道的原因互相残杀。

乔伊是一个奇迹,它如奇迹般美丽、雄壮,让英国人和德国人都瞥见了生命的惊鸿。他们不顾生命危险,联手救了这个奇迹,然而半小时后双方却要各自戴上头盔,置对方于死地。

这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来看战争。让一匹马成为一个卧底,从英军到德军,引出在不同的坚硬制服之下的同样的柔软和惊奇。于是更让人看到战争巨大的荒谬。

故事里最感人的部分是人们对这匹战马的爱戴。“他比人类更高贵,可是却在这里拉着笨重的大炮。”一个负责照顾马匹的德国士兵说。《老人与海》里老人在深夜和海底神秘的大鱼较劲时,也曾这么想过,“他比很多人更高贵,可我却要杀死这样的动物。”老人心里很难过。他只能安慰自己,“这是我的工作。还好,我不用杀死星星,杀死月亮。”

这样看动物的眼光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很少见的(恕我孤陋寡闻)。牛汉的《华南虎》里那只屈辱的老虎,初中课本里《雁》里那两只为了尊严自尽的大雁,边上站着的尽是冷漠、麻木、丝毫不懂得惊奇和敬畏的人。

相形之下,我真喜欢美国电影。因为,不仅有如此伟大的动物,更有懂得惊奇和敬畏的人,未曾泯灭人性的人。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无助,然而也许就像c.s.路易斯说的,谁知道呢,你会在天国里遇到谁,也许就会遇到刚才把你射死的敌人。

《战马》读后感(五):在电影里,乔伊犁地伴随着暴雨

看了麦克莫洛格的小说《战马》,再看电影。比较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一些细节上的异同,有趣有启发。

小说里,乔伊犁地的细节不是特别多。因为作者使用的是一匹马的视角。关注的更是乔伊发现主人的态度变化,自己愿意离地的意愿,重新得到主人喜欢的欣慰。在电影里,焦点更多是在人物艾伯特身上。连他拿起鞭子的手都是不情不愿的,更别提书里那种“艾伯特使用鞭子的次数越来越少”的情境了。

更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小说作品里的一个星期我们看不到都是怎样的天气。而在电影里,那是一个突然来临的暴雨天气。乔伊、艾伯特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可是电影为什么要这么拍?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背景,而天气是背景的组成部分,这话没错。另外就像《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里讲的:天气绝对不是天气。暴雨逼走了那些看起来衣装整齐的大人,那些好奇心驱使或者准备奚落一下这个让马犁地的少年人的大人,他们见不得自己衣服湿哒哒的,头发凝成一缕缕的狼狈样,他们也不相信艾伯特可以战胜这暴雨之下难度升级的犁地。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一匹从来没有犁过地的马,天气也很有眼力价的补刀,他凭什么成功?这场犁地秀不值得看了,惨败收场几乎是主动了的。雨天让乔伊和艾伯特更加孤立。

相信即使是乔伊和艾伯特 一定也被这突然的倾盆大雨吓到了。恐惧和艰难被放大,那是一个有气氛和情绪的时刻。是一个要在寸步难行决定是不是还要往前走的时刻。这时候的选择就极大的烘托了它背后的动机:必须成功!不然艾伯特就失去了乔伊,乔伊也要失去这个如此默契知心的主人!于是这场成功就来的格外惊心动魄,这场胜利就是彩虹对暴雨的胜利,犁沟对坚硬土地的胜利,儿子对爸爸的胜利。这个儿子,这匹马,再也不容他小觑。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电影里对这个细节的处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