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禅的行囊读后感锦集

禅的行囊读后感锦集

《禅的行囊》是一本由[美]比尔·波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的行囊》读后感(一):读《禅的行囊》

禅生于拈花一笑,却在中国文化里开枝散叶。

不必将悟禅神秘化,平常心就是悟道,就是远离颠倒梦想,不因事物的颠倒得失而妄生喜忧。重要的是平常心如何获得,不是说无欲无求就是平常心,而是对事物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看得通透,是对世间万物的真正彻悟和对自己本心的真正把握。

禅虽高深,但形式却极为简单。读禅的日子,云淡风轻,心无挂碍,这样的心境,正如当年佛印和尚回苏东坡的那句偈语: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禅的行囊》读后感(二):吃茶的行囊

读完《禅的行囊》一书,感受颇多,其实这本是一本游记性质的书籍,但和禅放在一起,就有了点那种超脱的意味,何况一个美国人,对禅宗佛教如此深入的探寻,以及令人惊奇的仿佛所有方丈都认识的关系,免不了感叹,为什么我生于此长于此,却没有一个老外了解自己文化来得多。

虽说书中并没有涉及多深的禅宗思想,但起码从历史和人文角度梳理了整个禅宗的历史,作者用自己的双手双脚丈量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我也受教了很多,尤其是并没有局限于佛教本身,还从王朝的更迭,佛教与权力的关系等很多较多给出了见解,很多地方都看得眼前一亮。

对于禅本身,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说无我无执念的思想,主要还是来自于佛陀,但将思想融入到生活当中作为一个存在的方式,我觉得,起码从作者想要表达的角度,是禅宗的核心要义之一。

我大抵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像禅七这样强度的修行,虽然反思和内观也是我常做的事情,但要破除一切执念、甚至摒弃观念的形态,这真是要了亲命了。禅的意味还得再深入了解一些,取其精华,对我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让我认识到这世界上在向内而看的道路上已经有无数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样我就可以放下很多包袱轻装前行了。

《禅的行囊》读后感(三):十几岁的我想出家,现在来看也不是一个玩笑

看过的第三本比尔波特的书,一本比一本更喜欢。

想到很多自己和佛教道教的故事。开篇应该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别人送给妈妈一块菩萨吊坠,不贵重,但我戴了很多年,后来不知道哪里去了;再长大,应该是初中的年纪,和闺蜜看着同龄人谈恋爱觉得无聊弱智,然后彼此约定将来一起去出家;再后来,闺蜜结婚我是伴娘,她对我说,当年玩笑归玩笑,还是要找个人结婚呀。今年,很久没联系的她,在一个晚上忽然发来语音通话,倾诉了几个小时的工作和家庭重压(育儿方面),告诫我继续保持单身,不要结婚。

这些并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因为十几年前出家的心愿,对我而言并不是玩笑,它是我当年逃避一些事情、对未来的一种寄托,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从未变过的喜好——从大学起,每年只要能出行,无论去哪一个城市,总会提前做功课去拜访当地的寺庙,现在已经去了好多,虽然我从不拜佛(因为总觉得不懂不要拜,心诚即可)。去年生病老哥送我回家,印象很深那天五一路上的阳光很好,也许是生病让我变得脆弱,生平第一次跟人说了我的人生终极理想——出家,而眼下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我的终极理想做的准备。老哥一点也没惊讶,淡淡地说,挺好的,你的理想很出世,但你活得很入世,努力工作,卖房攒钱。入世才能出世啊,人生很多事情都让我觉得毫无意义,虽然我现在也在做,但我更想要心灵的自由,当时的我是这么回答的,也是我心里的真实想法。

看完这本书,让疫情几年久未出行拜访寺庙的人,又心生动念。尤其在今年,行业和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很多人的做法都让我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厌恶,人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变得面目狰狞,究竟有什么意义。这远达不到禅宗抑或佛道的层面,但后者确实是为像我这般的人提供了最为便捷的解脱避世之法。以前看到一种论调,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即便有也是现实的,为了解决一时之困,深以为然,只不过我的困不是一时,而是从十几年前就种下了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