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1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1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一):禅宗

佛教的中国化,禅宗提倡的是在生活中就可以禅修。禅宗强调的是思想上的哲学上的感悟,架空在实际生活之上的一种空想感悟,却很难教人以创新创造,佛教中也有部分分析因果关系的原理与应用知识,但这一部分传入中国后却被弱化了,所以后面的禅宗和儒家都注重的是社会文明,而没有在科学因果研究有什么建树,因为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中很难有科学的建树。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二):分明是中世纪世界宗教的发展

这是中华史咩,跟中华有关的过半咩。如之前好评大赞的,若作为世界宗教发展的通识读物,可高分好评,然而读罢不知为何要在中华史浓墨重彩地写其他宗教。

全书五章基本可以概括为:

第一章,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四章,佛教的中国化,禅

第五章,总复习,

然而书名叫做禅宗兴起耶。

知识仍涨不少,不具哲思慎读,会被禅学思想绕晕,比如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之类的。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三):历史外壳的散文

读这本书的感觉并不像是在读历史,倒是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异常相似。书名是禅宗兴起,但就内容而言,一半内容与禅宗并无直接联系。作者依次介绍了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似乎是想深入挖掘一下三大宗教与其文明的相互作用,宗教的发展离不开政权的知识,但是文明的兴衰也受到宗教的作用。只可惜,论证和比较太少,感叹和修辞太多,抱着了解历史的目的读散文,实在让人别扭。

在知识性上,伊斯兰教早期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很令我惊讶。

读完这本书,我对禅宗的了解,仅仅多了以下论述,“事实上遍检禅宗的公案和机锋,你会发现那更多的是抖机灵,而非爱智慧”。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四):《禅宗兴起》书评

《易中天中华史》是好书,其最大特点是有全球眼光。能学贯于中西。本卷用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历史。因为这一段历史正是读者不得所知的,所以所得很多。

易中天说的对,禅宗是文字游戏,是齐物论,是差不多主义,是自己以为懂了的犬儒主义。虽然这样,禅宗仍然是高、傲、玄、妙的东西。或者他能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思想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的确是镜花水月、糖衣炮弹,销尽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好奇心,确定性,执拗感与渴望与苛求。

“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这和“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有什么区别?中国的知识分子笃信这种哲学,是无论如何也诞生不了现代的理性主义精神的。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读后感(五):论最后一节:错失良机——“因明”

作者最后一章最后一节,说错失“因明”是我们的遗憾。

小人以为,这虽是遗憾,却是必然。因为自秦以来,中国进入集权的帝国时代,皇权高于一切权利。作为一个统治者,有哪一个希望自己的臣民善于推理,喜欢思考?为了巩固统治,只希望他们无条件服从。况且中国已经有“科举”作为上升通道了,哪有时间,精力去研究“科学,数学,推理?”——我要一门心思发奋读书,然后当官,由被统治阶级晋级为统治阶级,然后“鱼肉百姓”。这才是人生终极目标。至于“推理,科学”,呵呵,靠边站吧。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书生尽白头。你们一门心思“为圣贤立言”,就没心思想其他“歪门邪道”的了。所以说,“因明”自秦以后,想打开中国市场是万难,唐以后更是痴人说梦了。

而欧洲则不然,政权分散,皇权弱小,这种思想轻易“攻破”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