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是一本由[英] 李约瑟 原著 / 柯林·罗南 改编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0元,页数:12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读后感(一):我们的科学史

在大家都忙着看各种戏说书籍/电影/电视剧,沉浸在波诡云谲的人性/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刺激时,我们有时会忘记了解更多真实的历史面貌,也忘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于是,当有一本书能够踏踏实实的描述中国的科学文明历史的时候,它就显得尤为珍贵。真希望李约瑟博士是位真正的中国人,因为如此一本巨著本应该由我们自己先写出来的。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读后感(二):名著+巨著

科学技术曾经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现在仍然是。但它终究会将人类社会推向何方?永无止尽的文明?抑或是文明的终结?

人类需求曾经是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技术是否应该不断去迎合人类需求?甚至包括毁灭人类自身的需求?

科学文明的使命究竟应该是什么?为了人类,它是否应该有一个范畴?

继续畅游历史的海洋,寻找答案。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读后感(三):未来不属于那些害怕技术进步的人

Those who fea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very reason to fear the future.

——未来不属于那些害怕技术进步的人。

我不是技术控,却喜欢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我不是科学家,却敬重科学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和飞跃。

害怕技术进步的人,也就是害怕未来;想要拥抱白银时代的未来,先回头看看青铜时代的过去。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读后感(四):黄仁宇:李约瑟给我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人只能从实用的场合上着手,不从原理的基础上着眼?显然的他们已经体会到计算的重要,为什么不倒转回去,从数学而物理而机械学造成系统?李博士问及社会与经济对科技的刺激作用和迟滞作用,也已寓意于归纳。

又直到1989年Dorothy去世近两年后他们方成婚,去他们初次相逢已超过半个世纪。而《中国科学技术史》之成书,堆叠起来,也已超过数尺而近丈矣。

一部伟大的著作,其源头竟是不能在一起的爱情!

http://culture.163.com/edit/010326/010326_48445.html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读后感(五):普及中华科学文明史

普及中华科学文明史

学界泰斗李约瑟原著推出新版

2011年1月3日 03:综合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

本报讯(记者 姜小玲)在国际著名学者、中国科学史大师、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李约瑟 (Dr. Joseph Needham,1900—1995)诞辰11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昨天隆重推出由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的《中华科学文明史》,以纪念这位为中国科学史研究倾注毕生心血的学界泰斗。

《中华科学文明史》是在李约瑟所主持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基础上,由著名科学史家柯林·罗南改编缩写而成,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中华几千年来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史。最为难得的是,在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文明时,作者经常能够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广阔的历史背景,而历史上中国与欧洲之间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及比较,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中华科学文明史》出版后,将成为世界科学史界关于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入门参考书,也是西方大众读者系统了解中国科学史的最佳读本。

《中华科学文明史》全书共五卷,曾于2001—2003年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第一版。此次推出的新版,将五卷合并为上下册,修正了第一版中的个别误译之处,更换了部分图片,并统一了各卷的体例。

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刘钝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陈方正教授、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等著名学者,在获悉该书中文版新版将推出的消息后,纷纷题写了推荐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