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100字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100字

《反常识经济学》是一本由[美] 加里·S. 贝克尔 /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一):关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大师级作品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封面真的是很出彩。

这是一本关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大师级作品,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剖析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两位泰斗级人物,或犀利,或恳切地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关于婚姻,性别,求职,自然灾害等各个方面,本书全部囊括在内。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观点新颖,言语犀利的经济学著作。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二):绝对是精英读物

毕竟是诺奖得主的作品,虽然谈的是现实,但仍然不失深度,经济学和法学的跨界制作,细细品读,方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观点犀利,是一本好书,也是一本需要费思量的书。推荐政策制定者、经济学专家、法律专家阅读。

本书汇聚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他们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家庭生活领域,解答诸如交通拥堵的解决对策,住宅拆迁与政府滥用征地权,网络共享文件的侵权问题,父母对胎儿性别的选择,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恐怖主义的严重后果,打破能源垄断,高速公路私有化,重大灾害的预防措施,不容忽视的肥胖症,器官买卖的合法化等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两位大师的观点有时一致,有时亦会各执己见,字字珠玑,深有见地。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三):56元得定价,有些高了!!

书中的内容,能够在作者的博客上找到,www.becker-posner-blog.com。

唯一的差异在于博客是用英语写就的,不过鉴于大学毕业甚至高中生都具有相当的英文阅读能力,那么原博客对本书就有很强的替代作用,那么对于具有英文阅读能力的读者来说,56元得定价的确有点离谱,相对于原汁原味免费的英文版。

以常规制作成本来看,本书的2-3折计算,其成本不过11.2-16.8之间,而且由于只是进行翻译,译者的酬劳相对于写作者来说更为廉价,出版社应该获得了极大的利润。虽然中文版的含金量一般,但是从本书可以看出,中信的确是很会经营的书商。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并非“反常识”的内容分析。只是两位作者运用严肃的经济学观点来进行推论。从数篇文章中,读者大致可以归纳出来作者的立场。

基本上,受过基本的经济学训练的读者,都会发现,作者们得分析思路:

严格的遵循以下这些内容:

自由市场、(个人、社会、信息)的成本分析、理性选择、垄断、竞争、替代、遵循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最大化、如何提高个人产出和总产出等。

最后是否实现均衡。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四):关于“自由化政策与家长式制度的悖论”的思考

自由论:

除非个人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尤其是如果该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否则应该允许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

家长制:

人们(成年人)有时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追求自身利益,如果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他们会更开心

支持自由论,反对家长制的理由:

1、虽然人们的选择并非总是最符合自身利益,但通常比官员和教授更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

2、所有人都有控制他人行为的欲望,家长制赋予了官员(不一定足够善良、智慧、理性,更加不了解你的全面情况)侵害他人“个人行为”的可能

2、犯错(不损害他人利益)本身也是一种权利

3、人们有可能犯错,但从长远看,这将使人们更独立、更强大,也将让人们更好地思考

例子,拳击比赛中,对手按比赛规则将你打成重伤并不犯法,因为你自愿接受了比赛规则

在公共政策中尽量避免家长制:以抽烟为例

1、突出利益引导:抽烟不好,所以收重税

2、突出宣传引导:标注“抽烟有害健康”,禁止在公共场合打广告

3、严格限制损害他人的行为: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

4、在人们不懂的领域适当发挥家长制以降低信息成本:在烟草生产环节禁用某些对健康危害过大的原料,另一种选择是提供上述原料危害健康的信息,但提供信息的成本可能过高,而且卖方大概率不愿意(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恐惧)

《反常识经济学》读后感(五):该怎么评价这本书,我有点纠结。

先放个最终评语:这本书是绝对值得一看的。

好了,来说说我的纠结。

这本书读得我很纠结。

一是因为涉及的话题非常宽,单看目录就知道了:“婚姻、性别、产权保护、法案禁令、求职、全球变暖、恐怖主义……”而这还只是大标题;二是因为有不少专业用语(这难倒了部分非专业人士),并且是跨界使用,例如把经济学术语用在分析人口上(这难倒了部分如我这种不专业人士);三是体制问题,这会导致读者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思考;四是很多问题都很大,读了也“没什么用”。

要不要推荐我很纠结。

在读这本书之前,“私”的观念深入我心,但没这么高大、没这么充斥生活的所有细节。作者在本书里没怎么讨论“私”,但读者总能读到它,因为它就是“美国”。读完本身,你会非常羡慕“私”在美国受到的尊重。于是我纠结要不要推荐这本书,当你清楚知道你生活在中国时。

“中国特色”让我很纠结。

书里的很多东西绝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的,我也讨厌“但”)“中国特色”是确实存在的。以书里出生性别选择为例。作者认为不应当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因为当男女比例失调时,少的那方由于稀缺就会升值,然后父母就会在生孩子时偏向少的那方。如果在欧美,也许如此,如果在中国……假设一开始我们就不禁止鉴定,现在明显男多女少,那么会如何?我觉得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农村会重现童养媳或娃娃亲,拐卖妇女的现象会屡禁不止。有条件的家庭出于安全的考虑会今早送女儿出国,条件差的女儿很有可能会成为家庭通向富裕的跳板,没条件家的女儿很可能要同时伺候N个老公。女儿逐渐沦为生孩子的工具和交易的筹码……没可能吗?考虑那些倾斜的数据在中国可能导致的“绝对人数”。而这就是让我纠结的原因。我太希望我们国家能进行得快一点!我清楚我们的“中国特色”,只是这个“特”虽然是事实但是在用在太多地方了!

好了,我纠结完了。希望有人读了不纠结的让我醍醐灌顶下,万分感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