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处的意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别处的意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别处的意义》是一本由舒丹丹 译著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处的意义》读后感(一):书中的工艺品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艺术品,书中的艺术品。拿在手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编者、设计者的用心制作。里面的文字非常优美,让人爱不释手。当在市场上选书的时候,它那与众不同的封面,使它从众多诗集中,就将它分辨出来。

《别处的意义》读后感(二):别处的意义

昨天才拿到这本书,晚上捧读。在很多年前就喜欢舒丹丹译的拉金的诗,也是她让我这个完全不懂诗的人知道拉金的存在。

现在我更喜欢的,是书中舒丹丹对每一位诗人的评论。不知道她花了多少时间去读去感受去理解,去反复地斟酌,才能写出那样真切丰富的评论。

我想,为了翻译这些诗,舒丹丹一定用掉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书里写:“所以2008年大部分空闲时间,是泡在图书馆里。我喜欢坐在图书馆三楼靠窗边的一个大木桌子旁,看书,翻译,查找资料,看窗外香樟树的叶子在雕花铁栏杆的影子里摇摆,送来若隐若无的香气。”

看到这里,我真的开始羡慕她。我能想象那样的时光,除了你所从事的这一件事(甚至不叫事业,只是喜欢),所有的一切都退远不再重要,只有为这一件事的如痴如醉,甘之若饴。

因为她经历的这些时光,我读到了《别处的意义》。一本不读诗的人,也会爱上的诗集。

《别处的意义》读后感(三):舒丹丹译著《别处的意义: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本店独家代销,签名本:)

独家签名本授权销售地址:http://book.kongfz.com/24639/189150251/

诗集简介:本书精选了当代最负盛名的十二位欧美诗人——菲利普·拉金、查尔斯·西密克、露易斯·格吕克、伊丽莎白·詹宁斯、保罗·穆顿、尼尔斯·哈夫、梅·斯温逊、理查德·威尔伯、马克·斯特兰德、乔丽·格雷厄姆、丽塔·达夫、简·赫斯菲尔德——的倾力之作,所选诗作中的大部分是国内首译,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欧美诗坛的动向。译者在尽力忠于原诗的基础上,敏锐颖悟地捕捉到原诗的诗意,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还原诗人的语调、保有原诗的特质和神韵,并且进行了微妙而贴切的精神再现与美感再植。

译者简介:舒丹丹,女,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籍贯湖南常德。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硕士;现任广东某高校英语副教授。译有英美当代诗人多家,2010年出版译诗集《别处的意义——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2013年译诗集《我们所有人——雷蒙德•卡佛诗全集》和《菲利普•拉金诗全集》即将出版。译诗之余写诗。

《别处的意义》读后感(四):他乡的风景

他乡的风景

----《别处的意义》欧美当代诗歌十二家读后

“诗歌是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弗罗斯特语)。这句话就像一句谶语,把一些热衷于诗歌翻译的人拒绝在诗译界的门外。人们习惯把诗歌比作文学中的明珠,而在我看来,诗歌就如同小草上的露珠,经过黑夜的洗礼,才凝聚成仅有的一滴,它在小草的叶片上,那么的晶莹,又是那么地脆弱,一阵风吹来,它将滴落尘埃,太阳升起,它又将在空中消失;只有早起的人才能看到它的美丽,它的晶亮,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能保住它的玉质般的光亮。

正是因为诗歌这种脆弱如玉的质地,给诗歌翻译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有的译者伏案多年,尽心翻译,但就是得不到诗人与诗歌爱好者的认可,甚至饱受诟病,被人认为最差的版本。

也有人例外,本书的译者舒丹丹就是这样的一位。

我最早读的舒丹丹的译本是在2007年,有诗歌民刊第一编之称的黄礼孩主编的《诗歌与人•国外五诗人诗选》上,该书其他的四个译者,我或多或少已经拜读过他们的译作,知道他们的译笔风格,这四位译者本身就是诗人,时有诗作发表,而唯一的一个陌生面孔就是舒丹丹。在我的阅读范围内,舒丹丹几乎没有诗作见之杂志报端,她能行吗?对此我抱有怀疑的态度,而且她翻译的是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诗。拉金是继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从日常出发,从个人出发的写作倾向,给诗歌的翻译提出了极高的难度。之前,国内也有几个译本,其中大部分译本给我的感觉,除仅有几首译作有些感觉外,几乎不能看出这是在英国声名鹊起的拉金写的诗。因此,对拉金的阅读也就一直在我的身体之外游离,从来没有真正占据我的内心。当我翻开那本民刊,读到舒丹丹的译本后,才有一种终于找到失散多年亲人的感觉,拉金才真正入驻我心,成为我膜拜的偶像。

随后,我读到的是《星星》诗刊一月一期以专栏的形式,发表了舒丹丹的译作,介绍了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译著正是一年诗歌专栏的汇集。

在这本诗集里,汇集了英国、爱尔兰、丹麦、美国四个国家的十二位诗人的作品,有些作品在国内是第一次译介。这些诗人中除了三位刚离世不久(菲利•普拉金、伊丽沙白•詹宁斯、梅•斯温逊)外,其余九位诗人大都出生在五十年代,有着旺盛的诗歌创作热情。这本诗集就像一扇窗,给我们提供了欧美当代诗歌写作的图谱,看到了他乡鲜活的风景,而且译者在每位诗人之前,对作者进行简要又不失精辟的介绍及分析,为读者全面了解诗人及诗人的写作风格,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阅读国外的诗歌,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西方诗人的写作状况和态势。而一个好的诗歌译本,对于我们这些热爱诗歌,但苦于没有外文基础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就像远走他乡的人拥有一张地图,让我们迅速找回精神安慰的故乡。

这册诗集中的十二位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十二道精美的大餐,既有英国菜肴的简洁注重仪,又有美国式的注重营养,既有爱尔兰式的质高量小,又有丹麦的味重实诚。这些诗歌或诗体优雅,语气节制,或色调斑斓,意趣昂然,简洁与艰深并存,自然与日常相拥,较好地提供了当代欧美诗歌写作的募本。

“话语是生与死的选择”(卡夫卡),而诗歌的语感决定了诗歌成败的关键,诗歌的翻译更是如此。一支成功的曲子,必须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基调,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