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是一本由[德] 赫塔·米勒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读后感(一):人性与动物性的挣脱

鲁迪家族的每一个人在温迪施眼里都是疯的,但从故事的铺陈里,他们又是格外纯粹的人,纯粹得有些令人怜悯,我觉得就像这苹果树吧,其他的在小说本身的尺度难以透析,笔墨于社会政治的灰暗。 我理解在恶劣的社会里,旁观的人是疯狂的,像被迫害过的猫头鹰,而谁都想收获果实,为了心中的果实,人也变得疯狂成了病魔,牺牲了人性,扭曲地收获。而谁又都不愿住进精神病院(疗养院)等候山后墓地死亡的发落 谁也都难免沦落为被拨去毛皮的动物,此刻的人是颤抖地,这毛皮大概隐喻的就是人性,拨去后在人间沦落为动物性十足的怪物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读后感(二):《独腿旅行的人》精彩语录

一阵躁动不安从眼球里流了出来,又返了回去。

我们已经证明,如果我们活着,我们就不存在.

岁月很快在大腿和臀部之间枯萎凋零。岁月驻足过的地方,混杂着香水和一抹尿液的气味。

后来,后来怎么样了呢?季节劈头盖脸地变迁,把他们变成了什么样:假如阁楼和地窖太昂贵,假如不准到城市的钟塔上面,假如地铁站的长凳被改装成椅子,入口的铁门在夜里被锁起来,假如警车从车站大厅里开出来。

在年初和秋天,桥下树木和钢轨之间总是有见不到光的角落。夏天,公园的长凳上,塑料袋被当成了靠枕。梦,像夜和四季一样长。头脑之外的梦,跟老鼠、兔子、鼹鼠和鸟使用着相同的入口。

冬天,汽车携着红灯和呼啸的汽笛而来。

睡眠中的人在僵硬地等待。警察和医生不再叫嚷。他们打开卷尺,用石笔画出标记。行人前来围观。

街道汇成了一束,巴士勉强从房子旁边开过。

屋檐上直到最后一个角落都滞留着一丝臆想出来的寂静。

没什么可以打破这寂静,没有风,没有发动机。

就连那些稚嫩的晃来晃去的脸也无动于衷。

它们沉默着。

德国的寡妇都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一头蓬乱的发,好像雪和钢。

——摘自《独腿旅行的人》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读后感(三):若未曾远离,又何来怀念

读赫塔•米勒的第二本书我选择了这个中篇小说集,除了同书名的《人是世界上的大野鸡》还有一篇《独腿旅行的人》。相对第一次读的长篇《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这本书要好读很多。

这两个中篇从题目来看就觉得很有意思,一种赫塔•米勒式的暗喻,一个关于移民,一个关于流亡,都是在那个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在看米勒的书之前,我对罗马尼亚的那一段历史并不太了解,大概是去年,看过一部罗马尼亚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讲述的也是发生在那个时期的故事,当时就觉得看得十分压抑,就跟现在看米勒的小说一样,这种压抑的气氛让人很难受。

《人是世界上的大野鸡》是一个让人很无奈的故事,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心的麻木,为了生存,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甚至是自己的女儿。但是反过来想,这也并不能怪任何人,是那个畸形的时代造就了这些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得麻木的人民。

《独腿旅行的人》是关于一个流亡他乡的女人,她在流亡的过程中深陷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内心的彷徨与挣扎,以及努力保持的一份清醒。虽然最后她如愿获得了德国国籍,但她心里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是读着故乡友人寄来的信时,更多地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怀念和眷恋。

米勒的这两个中篇小说,都透出出对故乡的一种情结,这应该也是作者自身心态的反应吧。这些经历,都是她曾经亲历或是亲见过的,这样的情绪或许也只有处在那个环境里的人才能体会如此深刻吧。一个人如果未曾远离过故乡,又如何能去理解这份怀念和眷恋?

我觉得赫塔•米勒并不是很擅长讲故事的作者,但是她很擅长像导演一样把自己的故事剪辑成片段,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放给我们看。就如这两个中篇,如只想知道故事情节,看书背面的内容提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读小说,就会发现故事的那些细节极具画面感的一层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很容易就陷入到作者构建的那个环境中去。

米勒最擅长的应该在于文字的应用,有着她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可以把小说写出如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甚至写出如同诗歌般的韵律,还有小说中的各种隐喻,都很微妙,也很精彩。这是赫塔•米勒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她的成功之处吧。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读后感(四):《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精彩语录

水井边轮子在转动,因为月亮很大,要喝水。因为风挂在轮辐里。袋子湿了。它就像一个睡觉的人挂在后轮上。“袋子好像一个死人,”温迪施想,“吊在我后面。”

温迪施老婆把脸转向墙壁,大声哭起来。她拖着年轻的哭腔时哭声悠长,拖着现在老年的哭腔时哭声短促。有三次她拖着另一个女人的哭腔抽泣。接着不作声了。

她的睡眠在那晚那么沉,没有梦找到她。

“时间到了尽头。”温迪施想。他听见挂钟的白色斑痕在滴答滴答,看见黑色斑痕的数字指片。没有指针的是时间。只有黑色的斑痕在旋转。它们拥挤着。它们从白色的斑痕里挤出来。沿着墙壁落下来。它们就是地板。黑色的斑痕就是另一间房间的地板。

苹果树在颤抖。树叶是耳朵,它们在倾听。苹果树饮下它绿色的苹果。

温迪施感觉到碰撞,一块石头挂在了他的肋骨里。

温迪施闭上眼睛。他感觉到他的眼球在手里。他没有脸的眼睛。

温迪施带着光秃的眼睛、肋骨里的石头大声说:“人是世界上一只大野鸡。”温迪施听到的,不是他的声音。他感受到他赤裸裸的嘴。说话的是墙。

南方的土地上没有树,而且很热。土地在燃烧。小猫头鹰在通红的野蔷薇中点燃了自己的眼睛。它的翅膀飞到铁丝网上时它期盼着一次死亡。

士兵们躺在灰蒙蒙的晨雾中。他们躺在茂密的灌木林里。他们在演习。他们用手、用眼睛、用额头在战斗。

军官在叫嚷着命令。

坑地龟裂,灰灰的。杨树好像一把扫帚立在天空中。

耶稣睡在教堂门的十字架旁。他醒来时已经老了。村子里的空气比他裸露的皮肤要亮。

温迪施老婆领子旁带着斑驳的影子,好像带着一颗死亡的心脏。

——摘自《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读后感(五):上车和下车,只不过为了不站在原地

对伊莲娜来说,上车和下车,只不过为了不站在原地,她在月台上看见那个男孩转身的时候吃了一惊,从倒映的玻璃窗里想起了另外一个男人的脸,那张脸变了样,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依旧没能等到从窗口里伸出的手上拿着的通行证书。也许今天还没下来,伊莱娜想着,提着手提箱慢慢转过月台,她又看见了孩子的脸,以及他的手,那只手从另外一只手上结果一块薯片,那另外一只手属于他的母亲,母亲坐在月台旁边的长椅上看着孩子,孩子在笑,她也在笑,孩子转身的时候,她也跟伊莱娜一样吃了一惊,但很快她缕了缕头发,用同一只手在衣服的边缘上整理了一下,继续给孩子一块薯片,时间对她来说和对伊莱娜来说同样静止在了月台,孩子的笑容停留在地铁的玻璃窗上面,非一般的闪过,但笑容依然停留,永远停留,伊莱娜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思想从孩子的笑容转移到那个男人的笑容上面。

伊莱娜在看那张脸的时候没发现自己的容颜也在同一张玻璃上。她的思绪飘到了很远的地方,也许那里是一间磨坊,那也许是一块种满萝卜的菜地,也许是一个男人醉倒在一棵金合欢树下面,酒瓶倒在一旁,剩余不多的酒从瓶口上流淌下来,已经是秋天。伊莱娜想着另外一个国家的故事,那个她从未到过的国家,可是她的思绪却停留在乡间的小路上,伊莱娜觉得很可笑,一个想要逃离的人,却不住的往回看,她看到自己的碎布花裙子,她把自己弱小的身躯钻进那件花裙子里面,永远地钻在里面,她把自己的记忆跟头一起埋葬在这件花裙子里面。

她对着那扇玻璃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作为把自己带到远方那个从未到过的国度的证明。占据那张照片整幅画面的是伊莱娜的手提箱,皮革的外表在地面的反照下闪出光芒,在照片的一角,有一个男人站在水池边,那个男人没有脸,只有一只手,那只放在棋盘上的手皮肤很粗糙,旁边是水池,倒影男人的身影,却从未露出面容。在火车尚未来到之前那只手已经停留在玻璃窗上,在火车尚未来到之前那只手在黑暗的隧道里摸索,伊莱娜觉得自己飘了起来,那个吃薯片的男孩也飘了起来,那只摸索的手也飘了起来,照片里静静的泉水也飘了起来,蓝天的蓝色慢慢下沉,蓝天上的白云慢慢下沉,那个醉酒倒在树旁的男人也在下沉,她觉得火车的车厢在剧烈摇晃,秋天干枯的树枝上摆动火车呜呜的声音,声音穿过城市,飘扬在蓝天白云上方,声音穿过伊莱娜的耳膜,飘扬在她心头上方。

在没能离开这座城市之前,伊莱娜的手提箱就在这座废旧的火车站的月台上度过差不多一整个秋天,等到她绝望。

她觉得那些从很远地方来的火车从未许下载她去另一个远方的诺言,伊莱娜等待这样的一个诺言,那个男人也同样未能许下这样的一个诺言,伊莱娜依然在等待,她甚至希望那张通行书上面写下的地址是其他任意一个城市,只要不同于她现在的城市就行,伊莱娜觉得冬天还没来到,她总在那只泛黄的手提箱上寻找可以到达远方的痕迹,她也在那扇灰蒙蒙的窗口上寻找同样的痕迹,当手提箱和那扇灰蒙蒙的窗口带给她同样的失望时,伊莱娜寻找的秋天接近尾声,她觉得那个男孩不会再来,通知书依然在等待,灰蒙蒙的窗口在遥远的萝卜地上开始晃动,一直到火车的声音在她的耳膜上开始晃动,连续晃动了一整个秋天的时候伊莱娜的箱子开始褪色。

--Oct2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