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的恶意读后感锦集

人类的恶意读后感锦集

《人类的恶意》是一本由[英]西蒙·麦卡锡-琼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恶意》读后感(一):“我过不好,你们都别想好过”背后的原因

我读这本书花了很久,因为它并不是一本很容易阅读的书。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它并不适合消遣。 但它很适合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和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对于“恶意”的认知是:

“我不好过,你们谁也别好过”

或者,“我得到的比你的少,不公平,咱谁也别得到那就公平了!”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可以称为恶意。 看过本书你会发现人类的相处其实有种模式: 第一种,利人利己,双方都得利的合作行为。 第二种,利己不利人,自己得利的自私行为。 第三种,损己利人,对他人好处会让自己付出代价的利他行为。 第四种,害人害己,这就是本书说的恶意。 很明显,恶意就是我情愿自己受罪也不让你好过的最佳解释。 我们一般遇到这种人都自认倒霉,并感觉这种人不可理喻。 统称为,傻子或者神经病。

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经病和傻子呢?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这种损人损己的选择?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吗?

本书就很深入的展示了我们人类对“恶意”这种行为的研究。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他们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恶意”行为。 书中通过介绍不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最后通牒实验,从而研究人类的恶意行为。 一步步向你解释“恶意”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书中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 一,预知“恶意”,可以避免损失: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乔治·布什与约翰·克里对决中,就有安抚“恶意选民”,“不要激起错误的憎恨”这种策略。 而,12年后希拉里与特朗普的竞选中,因为说,特朗普的半数支持者都是“可悲之人”而激起了选民憎恨。 二,前额叶皮层受经颅磁刺激技术干扰情况下,竟然可以改变人的“恶意”,既一个人明明想犯恶,却在实验干扰下做出和想法不一样的做法。 我对这项技术不了解,只是过于震撼。 纵然“恶意”行为是十分令人厌恶,甚至制造麻烦的,但这种类似能思想控制的实验似乎更叫人担心。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不同的人看书有不同所得。

我想看过本书的人会各有所悟。

《人类的恶意》读后感(二):对“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追根究底

我读这本书花了很久,因为它并不是一本很容易阅读的书。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它并不适合消遣。 但它很适合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和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对于“恶意”的认知是:

“我不想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我捞不到好处,你也别想好”

更有甚者,

“你竟然得到的比我多。那就是不公平,咱谁也别得到了那就公平了。”

等等,以上这种既损己又损人的行为被叫做恶意。

很明显,恶意就是我情愿自己受罪也不让你好过的最佳解释。 我们一般遇到这种人都自认倒霉,并感觉这种人不可理喻。 统称为,傻子或者神经病。 看过本书你会发现人类的相处其实有种模式: 第一种,利人利己,双方都得利的合作行为。 第二种,利己不利人,自己得利的自私行为。 第三种,损己利人,对他人好处会让自己付出代价的利他行为。 第四种,害人害己,这就是本书说的恶意。

恶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某些人的专享,它在人类社会由来已久。

但为什么,它会存在呢?

人为什么会产生恶意呢?

那种情况会更容易产生恶意呢?

恶意真的只是一种负能量吗? 科学家开始思考这种行为背后原因。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他们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恶意”行为。 书中通过介绍不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最后通牒实验,从而研究人类的恶意行为。 一步步向你解释“恶意”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书中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 一,预知“恶意”,可以避免损失: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乔治·布什与约翰·克里对决中,就有安抚“恶意选民”,“不要激起错误的憎恨”这种策略。 而,12年后希拉里与特朗普的竞选中,因为说,特朗普的半数支持者都是“可悲之人”而激起了选民憎恨。 二,前额叶皮层受经颅磁刺激技术干扰情况下,竟然可以改变人的“恶意”,既一个人明明想犯恶,却在实验干扰下做出和想法不一样的做法。 我对这项技术不了解,只是过于震撼。 纵然“恶意”行为是十分令人厌恶,甚至制造麻烦的,但这种类似能思想控制的实验似乎更叫人担心。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莫雷特,每本书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所获得的也不同。

这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书。

《人类的恶意》读后感(三):《人类的恶意》:恶意和你想的不一样

当你在街上看到被人故意损坏的共享单车,你是否常常疑惑为什么有人要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你得知你的敌人在某个没有你的比赛中即将取得胜利,你是否幻想着你该如何做才能阻止他赢下比赛?

再让我给你举个有“味道”的例子:如果你在一个拥挤的车站卫生间,大家都在隔间门口排队,好不容易到你了,在你放松了身心之后,你是否会因为想要让外面的人多等一会儿,故意磨磨蹭蹭,宁愿蹲到膝盖不适,再也受不了周围无法言喻的味道,才施施然按下冲水键,走出隔间?

这些不能对外人言说的小心思,都是恶意。

恶意是一个中性词,恶意的定义是阻碍他人实现愿望,但不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些东西,而是为了让他人无法获得某些东西。

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人类的恶意》,就是一本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常见恶意的书籍。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西蒙·麦卡锡-琼斯,这是一位高产的教授,在都柏林三一学院临床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担任副教授。他的文章经常会出现正在国外重量级媒体,如《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新闻周刊》(Newsweek)、《每日邮报》(Daily Mail)等,每次都能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

恶意的行为动机

本书指引我们思考,人们的行为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

如果从行为会让我们付出什么和得到什么样的收益来考虑,我们就有四个象限的行为方式: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有三种行为:可以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好处,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合作行为;给自己带来好处,给别人带来伤害的的自私行为;可以给他人带来好处但会让我们付出代价的行为,利他行为。还有第四种: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也会伤害到他人的行为:恶意行为。

我自己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天,一位一向上班守时的同事快到中午才来到公司,来了就把自己的包往座位上一扔,他的动作说明他内心不平静,他脸上也带着奇怪的表情。

一问才知道,早上他开车正常直行,旁边一辆车可能是不想拐弯但是走错了车道,眼看着到路口了,就打了灯要变道。

同事本来就对早高峰蜗牛一样的交通拥堵气不打一处,见到竟然有人要临时变道,很不高兴的按喇叭表示自己不想让车。

对方显然没有料到,再想赶紧刹车也来不及了,发生了剐蹭。

警察来了,也判定是同事正常直行,对方实线变道,全责。

同事虽然受到了赔偿,车子的维修也不用他自己花钱,看似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也让不守交通规则的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公司的效益很不错,全勤奖也不是一笔不小得收入,很显然,他这个月的全勤奖泡汤了。而他的车子虽然被拉去4S店肯定能回到原样,但是他和家人这些天的出行,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而在警察到来前,我同事和另一辆车的司机下来了,都是早高峰,两个人话语中难免夹枪带棒,要不是后来警察及时赶到,估计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大打出手。

按照这样的推论,同事一天的好心情应该全都毁了才对,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同事当天依然跟我们有说有笑。

当中午吃饭时有别的同事好奇地追问当时发生的一些细节,他几乎是面带骄傲的给我们描述他的想法:

“嘿,我都按喇叭啦,没想到这家伙理都不理,还要往里挤,那我能惯着他吗?反正我直道正常行驶,他有本事就来撞我。”

同事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就继续正常行驶,没有减速让车,于是发生了一上午这一系列事情。

书中也对这样的事情做出了解读:我们付出代价去惩罚这样的不公平行为,因为公正让人感觉真的很好。尤其是科学家在人们有机会对不公正行为实施惩罚的时候,扫描了当时的大脑图像,图像显示我们的大脑奖赏机制会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付出了代价,惩罚了别人的恶意行为会让大脑愉悦。

恶意的重要概念

这本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支配性恶意和反支配性恶意。

支配性恶意就是为了获得和保持领先地位,阻挡他人的向上通道,哪怕自己也会因此遭到损失。

例如很多人会宁愿选择自己的收入低,但是周围的人收入更低,也不愿选择让自己的收入提高但是周围的人收入更高。这样的人会为了相对优势而牺牲绝对收益。

而反支配性恶意就是人们即使付出代价,也倾向于对行为不公和试图支配他人的人做出强烈反应。

人们想要拉下有权势的人,并不是想要抬高我们自己。“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就是这个行为心理的真实写照。

恶意对我们的影响

希腊神庙中有一句著名的碑文,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了解自己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一个侧面。

恶意可以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它不喜欢我们落后,它督促我们进步,帮助我们脱颖而出。

恶意惩罚了那些不遵守规矩的人,并不一定会威胁到合作,事实上,它反而可能会吸引和你一样遵守规则的伙伴。

恶意并不一定造成不公正,它可能是我们防止不公正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因为只要不公正和不公平继续存在,我们就需要恶意,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可以让这个社会更加的和谐。

生而为人,我们是复杂的,我们并不是仅有黑暗的一面或光明的一面。

人类的适应性很强,我们无论采用哪一种行为方式,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恶意不是我们灵魂上的一个黑色污点,他也来源于美德,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人类的恶意》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恶意的产生原因,对恶意进行了分类,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新的观察角度。恶意是一种强大而奇妙的生产力,是保证公平正义的锋利武器。让我们相信,哪怕是黑暗面也会创造光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