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恋人》读后感摘抄

《恋人》读后感摘抄

《恋人》是一本由[法] 让-马克·帕里西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人》读后感(一):睡前的又一本

两天睡前看完了,想起杜拉斯的情人,如何让爱情不朽,深度文艺的反思让人惆怅,但又觉得无比美丽。

有人说文艺男青年与文艺女青年的结合是一种悲剧,显然他们找到了结合的方式,并生产出了完全个人性的东西。

准备买几本送给朋友,愿这样的情感能让我们更加珍视感情,虽然有时候确实无法挽回,但却不会妨碍我们的回忆和美好。

《恋人》读后感(二):《恋人》

我想替书中的女人问男人“你爱我有多深?”

尽管我知道男人终将无言以对。笑我肤浅

尽管他多年之后大彻大悟:“在那身体怕光敏感的年龄,你早已磁化了我的生命,我进入了你的轨道。”

大器晚成的男人,对爱的感知大器晚成得一塌糊涂。

我想问书中的女人:“你爱他有多深?你为什么不问他爱你有多深?”

尽管我知道她不会作答。她太过自尊,太过不拘泥于爱的形式。

他们在恋爱的时候不谈爱。他们的世界永远有着时差。他们的爱带着常温。但他们的爱却刻骨铭心。

太多的海誓山盟,风花雪夜的浮华装饰抹去了爱情原有的本质,我们不再冷静,期待每株爱情能绚丽如挂满彩蛋的圣诞树。

借着如此冷淡却浓烈的爱情,让我们重理一遍爱情的逻辑,再整装出发去爱。

爱是什么? 我们如何爱?

书中给予了一场冷静却睿智的解读。

《恋人》读后感(三):你唯一看见的女人

爱娃不是精灵,爱娃是恋人的精灵。

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人呢?人在一生中,又要把多少人扭曲成利于接受和使用的符号,为生命中绝无仅有的“不同”让道呢?一个人又要何其有幸,能在自己“尚对光敏感时”,遇上一块优美的“磁石”,然后从自我规建的堡垒中走出,恭迎另一个王呢?

爱娃不是特别的。她是一只从未落地啄饮的天鹅,最终连厚实的绒毛也甩脱,径直飞向太阳。太阳的光灼伤她,冰凉的湖水仰望她。她孑然一身地来,然后比谁都更孤独地走。

恋人的爱娃,是孤独的王;爱娃的爱娃,是快活的王。如果说是什么毁了这段爱情,是什么在恋人身上烙下刻骨的遗憾,就是那宣誓臣服于她的他国之王,放弃了成为骑士。

但爱娃依旧是爱娃。

没有骑士的爱娃依旧是爱娃,没有翅膀的爱娃依旧拥有诗歌。如果是什么让这个故事不那么悲伤,那就是因为恋人的爱娃,是一只精灵。

《恋人》读后感(四):最浪漫的书

80多页,一个小时翻完的,不是读完的,而这本书很值得读。

坦诚的说,我没有任何资格评论这本书,因为除了明白作者是个作家,女朋友也是个作家,两个人分手,女朋友死了,作者很伤心的故事情节外什么都不知道。

作者的语言实在太美了,我不知道是法语本身所具有的浪漫与节奏还是作者本身的文字功底,反正语言真的很棒。

小说的内容不同于我看到的其他小说,或许是自己读书太少。《恋人》的书名让我们以为这是本爱情小说。在如今关于男女关系中虐恋的心理细节或情色描写泛滥的情况下,这本书太纯粹了,完全关注两个人的精神境界的交流,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永恒的爱情。

这本书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耐下性子慢慢品,可惜现在没有这个时间与环境,暂时记下,留待以后再品。

《恋人》读后感(五):曲终人散空愁暮

这是一个下雨天,只能被雨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读这本小书。书很薄,读起来却不觉得快,这让我想起了多年之前朋友送我的一本《忏悔录》,我不太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但这本书着实不像它的书名所告诉我的。

我不明白爱娃和叙述者之间的爱情,它与我所知的爱情都不太一样,也许是个好词,也许我经历太少所以不明白吧。大概在后半段有句话这么写“爱情总是焦虑的,乞讨的,它很快就会成为一种约束对方的权利”这是我知晓的爱情样貌。书中对爱娃的刻画我倒不觉是很成功的,我能看到的大多是这个男人对她的理解,而他自己也说对于她不甚了解,如此爱娃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只有一个很模糊的理解。不过,我想当她有可能看到这本书时,会嘲笑这个自负的男人吧。如果把这本书看成是对一个故去人的怀念,评分大概及格。

书中对孤独、生死、爱情、诗歌的看法断断续续,有些地方在我看来还有些前后矛盾,实在不是很好很精彩的那种。只有结尾的地方还不错,对死亡的理解,对故去人的解释,还有那种惆怅,描写的真好。

读完书的雨中前女友来找我拿东西,带着她现在的恋人。现在雨停了,我想我该去吃点东西,一个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