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经典读后感有感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经典读后感有感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是一本由馬修.柯勞佛 Crawford, Matthew B.著作,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读后感(一):简体中文版出了吗?

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

一直没有答案。等得花儿都谢了。

要是哪位看到哪有卖了,请回复!先谢谢啦!

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

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

一直没有答案。等得花儿都谢了。

要是哪位看到哪有卖了,请回复!先谢谢啦!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读后感(二):差一点点被说服

托同事台湾买的中文版.

看这书是处于新型知识型工人对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质疑。

一边是由雕琢一块铁块开始的,对飞机无所不知的工程师.一边是大学毕业就入行,对着电脑下命令的高人一等的新一代.互相都看不上眼。

写的很透彻,都快被说服了,但最后还是觉得是一家观点.毕竟在现在的中国,一个维修工,是没钱的,是没地位的,是没尊严可言的.

不是不明白,但对于快乐和满足,目前不敢奢侈追求.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读后感(三):摩托车修理与软件维护

让我回想到以前在微软做软件维护的时光,虽然软件维护在很多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工作,其实相当有乐趣,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

不幸的是,摩托车生命周期很长,而软件很短,快速软件升级使我不得不抛弃老的软件,很多积累经验也只能抛弃。另外,摩托车修理需要和用户交流,了解最前卫的摩托车赛手的需求,而软件开发却为了效率把需求和开发分开,虽然实现了效率,却剥夺了程序员的乐趣,对程序员形成对产品的大局观也是不好的。

选职业像是找对象结婚,不能光看表面光鲜,还是要看能不能可以投入的爱一辈子。程序员这个工作,像是个整过容的冶艳的女人,年轻的时候有个靓丽的外表,很吸引,老了你就等着后悔吧。摩托车修理,像是一个知识女性,虽然不艳丽,但是耐看,老了还有气质。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读后感(四):Handcraft Always Has Its Position

书评名字临时想的,跟以下内容无直接关系。只是针对阅读中我注意到的五点说一下感受:

1.围绕整本书的一个主题就是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之间暧昧不清的纠缠关系。

其实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界限从来就不是明确一刀切的。就拿健身教练来举例,他们工作特点更多的要靠专业知识(比如通过ACE的考试从而取得证书)、对自己身体的管理(这需要远超过平均水平的自律品质)和对顾客的监督,毫无疑问的是成功的健身教练不仅有基本的营销技能、出色的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同理心和亲和力,这在医护工作者、财富管理顾问等等职业上面都显得非常必要。同时,在我的唯一一段职业经历中,我也一直对于公认的白领抱有怀疑态度。鉴于各大投行绝大部分被计算机替换掉的交易员,用大量人力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几乎大部分时间用于对wording和numerics的机械处理,高强度的工作更考验的是精力体力。因此,蓝领和白领的二重划分可能永远应该留在五十年前甚至更早的的政党辩论中。

2. “当计算机测试设备称汽车的变速器没有问题,但变速器的换挡速度依然不正常时,优秀的汽车修理工就会发挥创造力。”

我本人大概是三四个月前萌生的从事一段时间汽车修理工的想法,原因是听到一则故事:冰岛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这同时催生了当地主打户外的旅游业。大部分旅游公司的SUV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生产的,那个时候汽车开始电脑化。当车因为一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原因坏在路上,需要等到汽车修理商带着电脑过来检测,在进行相应部分零件的预订或者是系统性的升级,这对于旅行的体验无异于是一场灾难。而对于租用没有电脑化的SUV,如果坏在路上,则理论上完全可以手动修理,完全不用依靠不靠谱的网络信号去求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八字箴言在外卖横行外包主流的今天,依然是一种美好体验,甚至更加被赋予了一种魔力。我们进化的结果不会是四肢萎缩,毕竟十指连心,一双灵巧的手对于心灵的灌溉,别的方式没法替代。

3. 在“蓝领工作的退化”一章中开篇写道:“木料不应该是机器的牺牲品,它特有的优点应该留给懂得如何雕琢它的人。

在布雷弗曼的理论中,造成这种退化的是“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并不是代表科学介入工作场所,只是披了科学的外衣。”

在现代管理学发展近一个世纪的今天,对于任意一位管理学大师都会津津乐道一番的霍桑实验,如果我们稍加反思,可以发现实际上这个实验以及背后的道理和之后的应用无不蕴藏着人性中深深的恶意。美国去年出台了一部法案,要求是给圈养的鸡更多的空间(依然关在笼子里只不过笼子的尺寸做了些调整),在鸡都受到如此关照的时候,那么被写字楼上强烈的照明系统包围和类似于全景敞式监狱的工厂布局的雇员们的生存条件什么时候可以改善一点?我已经看到很多新建办公楼在标榜自己的前卫设计和大胆理念,但更多的几乎是全部的办公楼依然延续着以前的精打细算的风格。这种新的进步观念的普及不知还要等多久。

4. “最终,雇主们懂得要促使工人们更勤奋地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想象力,刺激新的需求和欲望。消费与生产一样,需要进行科学的欲望管理。”

以淘宝双十一为代表的一系列购物节,在组织起人们的现有消费能力和编织新的消费欲望方面,都是具体到以秒和货币中的最末级单位,比如人民币中的“分”来计算的,将贪婪以最理性的营销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出来,这无疑等同于一场彻头彻尾的没有尽头没有节制的狂欢活动。而狂欢总会产生一地的垃圾,对于新奇感和肾上腺素退潮后的狼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5. “木料不应该是机器的牺牲品,它特有的优点应该留给懂得如何雕琢它的人。”

这句话像一个非常好的隐喻,但面对现实,却又非常无力。

6. 翻译得太机械了,我相信对于原著作者曾经身为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学术委员会研究员的学术素养和经历,这个版本的译者显然远远不够格以至于竟然把liberal arts翻译成自由艺术。而作者在某些章节煞有介事地掉书袋,已经尽量显得轻松甚至轻挑的用语习惯,我觉得必须用更地道的方式才能传达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否则阅读趣味大打折扣,毕竟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工作论文,是吗?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读后感(五):摩托車修理技術與崇尚管理的社會

摩托車修理技術與崇尚管理的社會

文:彭礪青

作者:馬修.柯勞佛

出版: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定價:港幣93元

我們身處於數碼化的年代,這是一個崇尚管理、數據分析的社會,這是管理人駕馭技工、數碼科技凌駕手工藝的社會。自海德格與漢娜.阿倫特以降,許多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不禁重新閱讀古代社會對「技藝」的閱讀,它的詞源techne本來指陶瓷工藝一類的實作,而不是指機器操作的專門知識,社會學家桑內特也在他的《技匠》(The Craftsman)裡,慨嘆工業革命及機器的誕生,扼殺了技匠的專業地位,在他看來,醫生和樂器製作者也可列入「技匠」的行列。

本書作者柯勞佛則側重於從自身經驗,探討機器修理中的手工精神,以此撥亂反正,為導致金融海嘯的美國社會提供一劑良藥。柯勞佛自幼喜愛汽車修理技術,入讀大學之前曾擔任朋友的助手,之後雖然在充滿人文風氣的芝大修讀政治哲學,甚至進入學術殿堂的社會思想委員會,卻深感自己不是做學術研究的材料,在擔任智庫工作一段日子過後,還是為了自由放棄高薪厚職,在里奇蒙舊市郊的夏可窪地(Shockoe Deep)開設了自己的摩托車修理店。

也許讀者們會問﹕「為何要放棄高薪厚職,放棄優裕的生活﹖」作者的答案是「自由」,這反映出「自由」(liberal)的意義已經轉變。「自由」最初泛指從事「思想」、不需勞動的人文藝術,所以人文藝術也稱為「liberal arts」,而工藝或技術上的勞作則稱為「servile arts」(奴僕藝術),但現在「自由藝術」卻成為白領工人的樊籠,大部分在免於雜役工作的辦公室員工,不單沒有自由,而且工薪比一些專業技工還低。另一個問題是後現代社會標榜的「創意」。作者極力反對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提出的「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論,認為這只是掩飾管理型社會的真相,表面上,許多連鎖商場、快餐店或網絡科技公司的員工,好像比以前的工人自由得多,可以發揮創意,但其實他們一樣是管理階層的奴僕。

管理主義,或謂「泰勒主義」,隨著MBA始創人泰勒的出現而大行其道,它不單壓搾技術工人,還貶低人手實作技術的價值。柯勞佛指出數碼化、電腦化趨勢淘汰了許多靠雙手實作的技工。與桑內特甚至阿倫特不同的是,柯勞佛並沒有譴責機器革命,而是譴責隨之興起的管理化趨勢、自動操作的高科技生產,以及隨電腦科技出現的抽象分析。因此與兩者相比,柯勞佛的論述更針對當前美國就業社會的困境,而不是對現代性的「技藝」社會作整體批判。

不過柯勞佛認為管理社會或白領社會,其實亦建基於導致技藝人消亡的後果。在阿倫特的《人的境況》裡,阿倫特區分了「製造者」(homo faber)和「勞役動物」(animal laborans),前者具備了製造工具的能力,包括技師、工藝匠、畫家和音樂家,後者則像奴隸般付出勞力,在技藝上毫無建樹。柯勞佛卻提出了阿里士多德的「隨機性(stochastic)工藝」概念,以修理匠和醫生的角色帶出了觀察和聆聽能力的重要性。沒錯,這不是「建構性」(constructive)的「技藝」,但也表示成敗與否與修補者本身的技藝高低無關,因為修理匠的職業只需謙卑地學會「聆聽」、「觀察」,他不用建構、孕育一切製成品。

眼到、手到、耳到……修理術對人的要求大抵如是,柯勞佛認為修理術可為過分強調建立數據系統和從這些抽象系統進行管理的職業彌補不足,因為修理術不單講述關於抽象知識的思維,還要求實作技術。哲學家海德格也說,必須運用手部協作,真正接觸事物,才能真正地把握知識,這證明了單憑「觀看」(theorein)的理論(theory)是不夠的,必須有「實作」(praxein)的配合才更全面,這樣你才能洞察機器零件的毛病。

打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上述都是作者的領悟,不是紙上談兵,作者以準確而精闢的文字,寫自己的工作經歷,還信手拈來許多哲學家的觀念。這些理念透過作者的論述方式配合其自身經驗,產生神奇的效果,令讀者感受到這些理論不再是學術象牙塔裡的寶物,而是作者用工作來引證的信念。其中一個具吸引力的經驗,在於作者從素描課對骸骨進行不同角度的速寫,明白到人的觀念影響了洞察力,這意味著,如果你不親手修理機器零件,感受各零件的「生命氣息」,就無法判斷哪裡出了毛病。其實,這道理也可應用在醫生的診斷上。

太多學者從反工業的角度判批現代性和技藝的問題,海德格雖曾讚揚「技藝」,卻最終發現其反「自然」的工業化特質,而產生「轉向」。但在後工業化的今天,難得有一位熱情於修理術的學者,仍讚美現代工業社會的技工並為他們一辯,柯勞佛也讓讀者們思考人的知識、勞作與技術知識的關係,把握工作的實質。作為通向美好生活的手工哲學,柯勞佛以一己經驗提出了最有啟發性的意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