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摘抄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摘抄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奥斯卡·王尔德著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3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道林是个脑子不太好使的妖孽

好久没写书评了,想写一点自己其中一部分的感受。

近期看低俗怪谈有点喜欢道林便买了这本看一下。

结局过于苍促,一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道林是非常怕死怕老的,最终他根本就没想过要,虽然开始憎恨自己的美貌,但我觉得即使让他老去便可恢复纯洁,他也不一定会干的。所以如果他知道刺了画像会让自己立即老死,他并不一定会做,而他起初只是想毁灭证据而已。

亨利非常容易影响人,他的手法是语言;道林也同样,只是他的手法是美貌。两人一起都可以统治世界了,请看书中各种人物被他们两个迷惑的情景。结果两人的名声却被这两种手法毁灭。

不过,如亨利所说,谁不会最终幻灭呢,但道林会是例外啊~

一本警句无限的书,但不要随意相信其中的警句。

也许会去看电影版。

以向来先入为主的情况,每次读书,我还是一下子就把道林联想成托雷斯。

以上。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灵魂的献祭

正如书中所说: “命运与人类打交道,从来不会结清账目。” 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付出代价,为自己背负的一切。

犯下罪孽,催眠麻痹自己,与魔鬼交易的格雷,当他向无比公正的上帝祈祷时,他不应该说,也没有权利说“原谅我的罪孽”,而应该说“清算我的罪行吧”。将代表良心的画作摧毁,在手染鲜血后跪地向上帝祈求饶恕,皆为徒劳罢了。

道连·格雷是自愿走向祭坛的,用灵魂交换青春。当他向画家与亨利勋爵说道:

“要是那幅肖像能够变化,而我永远是我的样子多好!为什么要画出它来呢?它有朝一日会嘲笑我的!会毫不留情地嘲笑我的!” 此时,在“文化熏陶”与“腐化堕落”中,从无知走向所谓“文明”,他选择了后者。“世界上的毒药不可思议,你要了解它们的毒性,你不得不中毒才行。”格雷为自己的堕落找到了借口,也为自己回归纯真,永远闭上了大门。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天堂也有地狱。”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要克服第一章啊

如果不是在假期无所事事,我会被第一章亨利勋爵的长篇大论吓到弃书转投到近日火到不行的师太怀中。但克服了第一章以及第十一章的极致铺陈,故事非常的有吸引力。自己现在还是非常的肤浅,看书仍然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但假期的这种生活节奏以及心理状态让我实在无法静下心来去细读那些对人性的思考。

感觉王尔德先生实在是一个哲学家,毕竟只有哲学家才擅长诡辩。亨利勋爵在我粗浅的看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虽然他信奉的是享乐主义,在年已半百之后对青春无比的崇奉,但明明知道无法重返青春却仍在追求,这不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彻底否定么?这部书中,亨利勋爵成为人世间恶的代表。美丽无比的道连格雷被他启迪被他引诱,明白了自己的美貌所能带给自己的好处,于是慢慢的沦落。

可是,人类都这样,都会在掌握了自己的优势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它,成其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小朋友懂得哭是武器,演员明白自己最适合哪种类型的角色,美女知道自己的美貌,老人明白自己的年纪是谁也无法说二的最有力武器。人啊,被看得透透的。

我是在看《绝命毒师》时才知道原来化学手段是使尸体消失的最好的方法,当时看剧时的恶心与震撼实在是永远忘不了,直到现在这部评分无比高的剧我没看到第一季第二集。如果早早读过这本书,可能当时看剧时就不会有那么大反应了吧。

王尔德最适合写童话了,于是在这本书里仍然有着玄幻的色彩,他让每个人梦想的事情成真了—青春可以不消逝。的确好棒。可是就像韩剧鬼怪里面,自己只能看着身边的爱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而能做的只是看似热闹但却孤独的活在这世间,这的确是一种惩罚吧。

感谢自己的耐心,没有错过这一本好书。等有一天,我会更加仔细的重读一遍。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美是灵魂深处的罂粟花

《道连格雷》列入想读书单已经很久了,读完以后,果然不负期待。

王尔德的文字是具有诱惑力的。在还未看他的任何作品之前,他的言论早已飘入人们的耳内,并就此根植在大脑深处。比如,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摆脱诱惑唯一的办法是屈服于它。类似这样的金句还有很多,都是带着些邪魅的言论,也许你并不会完全认同,但读到后嘴角会不由自主地上扬,不经意间它们便留在你的脑子里了。我便是这样中了毒,心里一直想着要读一读他的作品才好。

这本书的语言自是不必说,极尽优美,包括对道连格雷的美貌的描写,还有对各种花和花香等。另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亨利勋爵惊世骇俗的言论。这位亨利勋爵有点像王尔德乔装打扮走进了这本书中。对美和青春赤条条的崇拜,对俗世厌恶冷漠的态度,对女人和婚姻精妙却有失偏颇的见解,这些无不暴露了作者的身份。同时也是这位如同魔鬼一般的勋爵,将白璧无瑕的翩翩美少年带入了欲望的深渊。

故事的起因还是得咎于美。画家贝泽尔发现了道连格雷,情不自禁的爱上了他,爱上他惊人的美貌,更爱他纯洁干净的灵魂!他为他画了一张画像。画像完工的那天,亨利勋爵拜访了画家,悲剧也就从这里开始了。亨利勋爵用他自成体系的言论影响了纯白无知的少年。让道连知道自己拥有的是何等的美貌,然而这亦将转瞬即逝!美貌和青春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可他们只是烟花一瞬,看着贝泽尔的画,道连不禁嫉妒起自己的画像。因为它将永葆青春!它将永远这么光鲜亮丽!道连在心里做了一番怨毒的祈祷,希望画像可以代替自己老去。你永远也不知道魔鬼会出现在哪一刻,当你被欲望占领的时候,你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哪个美好的午后,就像听从蛇的谗言食了苹果的亚当和夏娃,道连在亨利勋爵的引导下“开了窍”,开启了拥抱诱惑之旅。他过上了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了罪恶的深渊。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却不会在道连的皮肉上留下一点痕迹。他犯下的任何罪恶也腐蚀不了他的美貌,只是那张画像已经腐化的不像样子。他知道那是自己灵魂的写照,一开始他还会稍感不适和畏惧,慢慢的他只觉得十分有趣!可以这么直白的瞧见自己腐化的灵魂。道连最终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欲望之手深深地攫住了他,将他拽入地狱的岩浆之中。

虽然故事开始于荒诞,结束却还是合情合理。扪心自问究竟能有几人真正拒绝得了唾手可得的诱惑?人们对美貌的追求真的有适可而止这样的说法吗?撇开物质和青春不说,单单是美,就让人止不住步伐。美是灵魂深处的罂粟花啊!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五):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这本书叫讲述了,在巴黎的年轻,俊美的少年格雷。受到画家巴兹尔的请求做了模特,画家为格雷画了一副完美的肖像图。格雷非常喜爱这复画祷告希望拿自己的灵魂交换自己永葆青春的俊美容貌。并在画家巴兹尔这里,结识了亨利勋爵。在于亨利的交往中被亨利享乐哲学所迷倒。格雷开始追求现实中追求刺激,追求享乐,后来遇见在剧院遇见美貌的少女范西比,并相互爱慕,后来在格雷邀请他的两个朋友画家和亨利勋爵看范西比演出时,范西比厌恶了舞台的演戏,而故意表现出演技差的表现,这令格雷感到在朋友面前没有面子,这使格雷对范西比恶语相向,格雷根本不爱范西比,而是爱演戏的她,在格雷回家后,感到后悔想要去道歉时,去发现自己画像嘴角出现了一抹残忍,画像变得丑陋了,而亨利勋爵则告诉格雷范西比自杀的消息,格雷感到非常自责,后来在亨利勋爵的故意毒药哲学劝导下认为范西比自杀是一场美丽的殉情。 格雷在享乐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收藏奢侈品,满足自己奢华的欲望,后来格雷发现自己画像变得更加丑陋了,而格雷却怨恨画家为他画了这副画,而杀了画家巴兹尔,并要挟化学家朋友替他毁尸灭迹,化学家后来受不了内心的谴责而自杀。而格雷则在腐化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去一切下流的地方,去吸食鸦片,认识他的人都被他欺骗并且堕落。甚至死亡。而它在陪同公爵打猎时,公爵误杀了前来为范西比复仇的弟弟。格雷受不了内心的谴责,想要改变,他回到了阁楼,看到那副画像,本以为会变好,而画像,变得丑陋不堪,格雷受不了想要把画像破坏他用杀画家刀桶向画像,而刀却杀死了格雷自己,等到人们发现格雷时,只发现一个形如枯槁,面目狰狞的老年人。而画像却依然美貌依旧。

奥斯卡. 王尔德,在这里塑造了三个人物分别是美貌格雷,象征着艺术。画家巴兹尔象征着灵魂之浊,而亨利勋爵则象征着生活。

王尔德表达了艺术在生活面前的消散的现象。王尔德认为:人的灵魂就像小女孩,躺在地上又哭又闹,人在灵魂的驱使下尽可能做恶以至于堕落,然而物欲是没有尽头的,终有自杀的一天,而艺术虽可能为生活所累,但一旦挣脱生活的缧偕便依然美丽。

从这个小说中我们能获得那些启示呢?

1.人性复杂,古人认为相随心转,相由心生,而这篇小说告诉我,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些人表面人畜无爱,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其实内心却腐化不堪,下流堕落。

小时候怕鬼,因为他们面目狰狞。

长大了怕人,尽管他们衣冠楚楚。

2.结交挚友,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结交诤友能在让我们激励我们奋斗,向上生长,而那些表面上的损友却有可能毁了你。损友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他们会给你灌输错误的思想,让你越陷越深,等你想出来时,会发现自己已经由于沉没成本太高,而无法自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