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蚁族救赎》读后感100字

《蚁族救赎》读后感100字

《蚁族救赎》是一本由郭菲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蚁族救赎》读后感(一):80后的我们应该怎样融入这个社会

蚁族--一个关于80后大学生的称谓。一个偶然,我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现在正在阅读中,感觉写的很好,一个小小的培训机构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底应该怎样一步步的融入这个环境,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小说的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继续阅读。。。。。。。

《蚁族救赎》读后感(二):小人物的奋斗故事

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可是似乎也悬了些。孟天杰的经历,有些传奇,而在实际的生活中,一年的时光,走到他的程度,应该不是很容易。我看到的孟的成功,更过的是归功于他的灵活的头脑,及天时地利人和。奋斗的家经历少了些。

初入职场,会有很多的新鲜与不适,奋斗的过程,也会有很多的坎坷与艰难。本书的败笔,在于孟的成功之路似乎过于顺遂,如果多介绍一下新人在刚刚踏离学校、初入职场,在学生与工作人员的身份转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砺与心理历程,是否会更好些?

不过,书中有很多关于工作的心态、态度及对人生的思考、为人处事的方法的描写,很值得一看!

《蚁族救赎》读后感(三):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该做什么?——《蚁族救赎》小感想

在样本书库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封面那大字“不要动不动就跨国公司,就全球500强,大多数人做的都还是平凡的工作,通过奋斗来实现自我救赎。”确实,身边的同学都要往全球500强挤。

作者以他毕业开始讲述进入职场后一年多的故事,有爱,有斗争;有欢乐,有泪水。。。。

我影响最深,又有感触的无非几点:

1.面试的气场问题。

人长期处在一种气场中会觉得很不舒服,都想要脱离这种气场。大四的学生会努力地把自己包装得很成熟、稳重,希望早日适应社会。而当他们毕业入职后,又想念起学生时代的日子,他们又会打扮得想当年的大学生一样。可是无论怎样改变自己的外表,气场是不会变的,学生还是学生,白领还是白领。有经验的人跳槽都是底气十足,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本身,他们和面试官是平等的,寻求合作的机会。前者在谦虚,再礼貌,丝毫引不起HR的兴趣。

这里,作者上述的观点让我明白,无论是求职还是谈生意,都应该有气势,这种气势应该是跟对方基于一种平等合作的心态:我来给你工作,我获得我想要的,而你获得了我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关系。而不是:我请你给我一份工作,我会尽心尽力地为你服务的。相信我,选我没错。之前,我就有过这样不大正确的求职观,而这样的求职观就会导致的自己的不自信。

2.在表明态度以前看清局势的发展。

故事中,在一个小小的英语培训机构中,为了夺得课程咨询主管和教学部主管的职位,下面的人员再争得你死我活的:拉拢,中伤,颠倒是非,讨好……然而,主人公在他人的斗争中,在混乱的局势下,仍然一步一步地撑过来。靠的是什么?是对局势的把握。他在每件事情背后都一一分析牵涉人员、动机、是非各方,最后用一种类似中立的两方都不得罪的处事手段来应付。渐渐地,他在乱世中撑过来了。

3.工作与理想。

在书中,主人公在经历了各种斗争,各样挣扎中有这样一段感想:品牌经理又怎么样?在贝尔的干过的岗位不少了,可至今不仍在一个圈子里面循环吗?所谓的上班,就是为了不断地追求加薪、升职吗?在上海郊区的按揭套房子,每天如蚂蚁一样定时涌向CBD商圈,五年以后,结婚,生子,上班,挤地铁,还贷,和上司博弈,和同事周旋,放个什么大假带着老婆、孩子往人山人海的景区跑……

读大学的时候,主人公一度沉迷魔兽游戏,想要把网络游戏打出名堂来。这想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逃避现实感觉的空想。然而,在一年多的挣扎以后,他算是看透了上班族的命运吧,想起了当初那个痛痛的“梦想”。人,究竟活着为了什么?工作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仅仅为了混口饭吃吗?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上述这些问题我也断断续续的小想过。

这里,主人公选择了唤起心底最憧憬的地方,他放弃了现任的分校校长一职,也放弃了即将担任的经理一职,自己出去创业——把英语学习跟魔兽游戏结合在一起,希望提高中国人的英语水平。他是带着在贝尔学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去创业的,他觉得愧对贝尔,但是他无愧国家。最后,书的背面有一句话:即使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已经模糊不清,即使狂野的青春仍无处安放,我们仍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自我救赎。

想想我自己,很多时候,想到工作就很纠结。难道我以后就要被工作所困,我想做的一些事情都没有机会做吗?如今我想,我应该在职场中好好磨练一番,等到有了足够的资本以后,尽量地把我的工作和我想要做的事,即梦想结合起来。

4.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该做什么?

这是主人公的好朋友在他迷茫的时候问他的三句话。对于工作,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该怎样做?大三了,身边的朋友同学陆陆续续地去找实习,找有价值的兼职。很多时候,这个阶段的我们对于工作,实习就像是盲头苍蝇,到处撞。就像我以前的想法:没关系,只要给我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够我吃住就好了。

一直很害怕找不到实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准确来说是好的实习,好的工作,但一定要是所谓的全球500强吗?现在的人,一听是哪个全球500强的企业来开宣讲会,讲座就马上奔着过去,我想说,有必要吗,有那么急吗?)这几天,就简单地跟一个即将要毕业的师姐和一个已经工作一年的师兄聊聊这些问题。无一例外,他们给我的信息是,不要急,不用担心。要慢慢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和强项,然后慢慢地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慢慢找找看看。重要的是,还有一年毕业了,工作长做常有,学生时代的美好青春却是不复返,先要珍惜要最后一年的时间,工作不用急,慢慢想。他们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镇定和自信。诚然,就像第一点提到的,我们应聘工作,是与企业公平交易的活动,而不是我恳求你给我饭吃的活动。

这两天,我也在想我该做什么,在浩瀚的大海之中,我是那么不起眼的一滴小水。写道这里,想起了师兄一句很有体验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今,我还没有想清楚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会,也只有做好当下,积累我能积累的资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