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答案在风中飘》的读后感大全

《答案在风中飘》的读后感大全

《答案在风中飘》是一本由[美]鲍勃·迪伦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41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3-6-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答案在风中飘》读后感(一):从音乐中学会释怀

我们从迪伦的歌曲里能听出一种布道的味道,不仅在他的福音音乐里如此,从他的音乐生涯开始,就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在他的歌曲中,他就是那个艺术世界中的上帝,任意地命名事物,任意地安排它们。也只有在艺术世界里,人才可以成为像上帝一样的命名事物,主宰事物。迪伦的歌曲构建的是一个芜杂的、无序的世界,跟我们的生活世界有着明品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将迪伦从标签中解放出来之后,又简单地把他的歌曲与自我联系起来,认为他的歌曲只是自我的忠实反映,说他不取媚任何人,只听从内心世界的召唤。对一般的艺术家,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但对迪伦来说,就不太适用。因为在迪伦那里,连自我也是成疑的,和他要表现的那个世界一样,是变化多端的,不固定的。

《答案在风中飘》读后感(二):我只是想,闭上眼睛,就会有音乐起。 世界安静了……

没有人不爱鲍勃迪伦,正如同他爱我们每一个人。 艺术家尽管是一种孤独的创作过程,但是他内心依旧要去与这个世界做更深度的沟通,并透过表面的浮华,去展现一种被放大的点。恒如世界不该分贵贱一般,这些点也是平等的,但我们总是习惯于被利益所驱动着,而忽略了生活本真。好在有人提醒,让你停滞,当你向前,或者退后,主体都是你,外界只是在影响着,但这却是一种对撞,如果你赢了请继续,如果失败了,还可以再回头。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忘了,我们还可以思考,于是借着别人的眼睛别人的嘴巴别人的耳朵而去摆拍成被需要的样子,假象需要戳破,甚至要一针见血的。

不要跟我商量。 其实你也可以。 《答案在风中飘》这本书里没有答案,又全部是答案。鲍勃迪伦从一个歌手也变身为一个乐迷,用他欣赏的视角来去追星。但很显然,他一定要有收获的,才成为真正的他。我们无法去复制一条路,但可以旁观,并做着自己的备忘。尽管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提得起情绪,但好在我们的歌声里永远有生活,而生活依然在别处。你的观察成就了被观察者,同时你也能感受到一种目光,或曰注意力,身体到不了的地方,还有精神可以去。我们不受局限,我们不被定义。

66首歌,包罗了方方面面,有失意,有得益,有爱情,有友情,有人生的思考,也有无法倾泻的烦恼,…等等,注定我们的同类是复杂的,所以我们要接受一种奇怪,而不做一个平庸的帮凶。某个句子打动我,就记下来,好像是对我说的话,某个句子不理解,就随它去,终有一天,你的声音,会盖过喧嚣,压倒一切,成为箴言。我相信,你会的。

不仅仅是对歌曲的分析,还有人,这得益于鲍勃迪伦的交往群体,他近距离看着他们,试图作出最正确的理解,但显然不能说破,只是为读者牵了一条线,让你们认识一下吧,这是我的主人公,这是我的读者,好,你们在一起了。作者以不显眼的笔法退居二线,依旧静静的观察着,像一个猎人,守住这个世界的爱。

喜欢那些照片,突如其来,却又很贴切,像一个旧时代的笼罩,我们无处可去,只好进入,发现原来本该如此,这是日子,这也是诗。还有那间隔的黑,黑得彻底,才能更加凸现其他的颜色,手指摸上去,噢,有了指纹,锁定了我,这本书的契约,同等重要。

你想干什么就去干吧,反正你到现在也不会了解我。我只是想,闭上眼睛,就会有音乐起。 世界安静了。 嗨,鲍勃迪伦,你如何能不爱呢,他就在你身边,永远都在。说着一些,人生小事。 而你呢,是不是也,选择了一个手势,以手为号,永远年轻!

《答案在风中飘》读后感(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

写,怎么去写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和他对于事物的想象,敏感的心灵,广博的学识相关。一个人可以在一阵风里察觉到青草的气息,在一滴水珠里看到宇宙的绮丽

我们看见同一片风景,站在同一个场景,聆听同一首音乐,但彼此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音乐的感受是私人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大致描述听到一首歌的感受,而难以进行延伸。音乐是娱乐性的,但它对于深爱音乐的人而言,音乐可以代表个人哲学,也是创造的灵感

有才华的歌手不仅仅是一个歌手,他可能兼具多重身份,写词造曲,写诗创文。鲍勃·迪伦,即使没有听过他的音乐,也一定看到过这个名字

他被称为是“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的精神代言人”,他是优秀的音乐人,同样也是一名出色的作者。历时十年,剖析66首歌,以充满诗意的文字写下他对流行音乐本质的深刻见解

他说,这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这意味着文字里的随意与坦诚,没有人能勉强一位真正的音乐者,擦除掉他对周围事物的第一直觉,他的个人喜好,他通过音乐得到的感悟,他对现代音乐的评价

我尝试着阅读一篇听一首他所“讲述”的歌,但不得不承认,音乐是个人的,有些歌好听,有些歌我无感,但这不妨碍我去尝试理解,喜好也许各自偏向,但文字能让我们相逢

▏“重要的是,一首歌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感受自己的生活”

这是音乐存在的必要,也是阅读鲍勃·迪伦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是他对音乐的想法,也在隐隐提醒我,比起音乐本身,听懂音乐背后的故事,学习思考、想象,也许更为关键

他写到猫王、约翰尼·卡什、小理查德、谁人乐队等等;根据每首歌带给他印象,以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创作出一个关于歌曲的意境氛围,一个简短的故事,一次背景说明;人与曲的相互作用,他借音乐展开联想,音乐借他的文字得以让他人了解得更加透彻(是精致的一本书,像画册一样,感兴趣的话请看图)

如今的音乐过于简单粗糙,以前的歌里有一个年代,有三五成群的人,有人生、信仰、爱情、追求…但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人,唱着千篇一律的口水歌,还有谁能真正静下心来去用心创作呢

我想,这也是老歌不败的原因吧(顺便一提,什么时候能出一本关于Scorpions的书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