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精选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3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一):又一次爱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本是因为书名看的这本书,但被第一个文章《华丽家族》里王安忆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评价吸引。之前从没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但是看过改变的电影《无人生还》《东方列车谋杀案》《破碎的镜子》甚是喜欢!看完这个文章感觉更想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了。尤其是那个关于桥牌的《牌中牌》,虽然98年之后就没有再版,但一定要找机会好好读读这本书。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二):又一次爱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本是因为书名看的这本书,但被第一个文章《华丽家族》里王安忆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评价吸引。之前从没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但是看过改变的电影《无人生还》《东方列车谋杀案》《破碎的镜子》甚是喜欢!看完这个文章感觉更想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了。尤其是那个关于桥牌的《牌中牌》,虽然98年之后就没有再版,但一定要找机会好好读读这本书。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三):又一次爱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本是因为书名看的这本书,但被第一个文章《华丽家族》里王安忆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评价吸引。之前从没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但是看过改变的电影《无人生还》《东方列车谋杀案》《破碎的镜子》甚是喜欢!看完这个文章感觉更想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了。尤其是那个关于桥牌的《牌中牌》,虽然98年之后就没有再版,但一定要找机会好好读读这本书。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四):仍然阳春白雪

王安忆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从流水三十章、三恋到我爱比尔、长恨歌,富萍……只要看到她有新作,总是要停下看一看的。她从来不是高产的作家,但也还笔耕不缀,没有沉寂。这种态度,实在令读者欣慰。

本书是在图书馆里碰上的,来自诗经的名字,很抓人。翻开后才知道,原来是杂记类的,有读书笔记,有授课报告,有编书序……篇幅都不短,看得出用心写。但是----这样混搭一起,真有些个四不像,不知道出版社编辑是怎么想法的。光零零四篇,无序无后记,显出点孤傲的调调:废话没有,爱看就爱。

说到底,王安忆是不亲民的。她爱写市井和小人物,犹如制作一个精巧的标本,旁观味道极浓。这也是种写法,谈不上好与不好。读者因此觉得清冷,也许反而让她满意:她本来就没想让哪个人代入进去。

人的所思所想,离不开自己的底色。王安忆本来离底层很远,如果没有的爆炸波,她这个圆大概会绕着固定的轨道运转,而不是被外力推入了陌生的圈子。与那个圈子交集,她有了新的感情与自觉。但是外力一旦消失,那些复杂的感情与自觉,往往会选择最舒服的角落里呆着,也许这就是旁观的原因吧。没有打碎的骨子,没有重新团揉的泥土,你让她怎么能有切肤的疼痛?旁观不见得浅薄,却有时显得凉薄。

回到此书。为上海作协作家长篇小说选集的序(与本书同名)内,因为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群体,她流露出了不少的情感。当然,还是很克制的。其余三篇,真正如报告一般。有趣怎么都谈不上了,但是如果静心看一看,内核还是结实的,也有言犹未尽的延展感。对于如何看,如何写,如何扩展一个写作人的视角,都有帮助。一个作家,写了那么些年,境界和思想,应该在那儿。

总之,还是适合阳春白雪点的校园。出了此地,思考比较让人嘲笑。正儿八经的读书笔记,也比较地不合时宜。

有空时我得去看看她的小说。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读后感(五):读书笔记的典范

要说这本书有多大意义,还真是说不太出来,但是还算挺有用的。

本书一共有四个章节,我就来一一介绍一下吧,仅供看官了解

第一章是读阿加莎推理小说全集的感想,很佩服作者竟然可以写整整89页的笔记,而且丝毫没有冗长之感。分析得很透彻,其中包括了相似小说篇章之间的比较、不同时期主人公的转换、小说中人称的分析、阿加莎的生平等等,敏感而细致

怎么就没能早几年出版呢,这样我也不用极尽脑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读后感拉

第二章是关于作者在岭南大学教书期间看到的学生作品的感想,里面例举了很多范例,紧随其后的批语简直就是精品,很受启发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很会看书,关于“如何写作”、“如何看书”、“如何评判一部作品”之类的问题总是稀里糊涂,无从下手,现在总算心里有了些低了。。。。。。呵呵

第三章介绍了一下《白玉兰丛书》的作家生平和他们的作品,被用作丛书的引言,因为以前看过了,所以这里就没有细读

第四章是读《人间》这一刊物的笔记,作者从创始刊一直读到终结刊,总共47期。不禁咽了咽口水,我可没这耐心把85年创办的期刊一本一本翻出来细嚼慢咽

作者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含了刊物的人事变动,栏目的出现频率,刊物的关注焦点的转移,同时期政治局面的动荡,执笔者的人生起伏和他的看法、文风的转变之间的关联。。。。。。可见工作量之大

但作者的态度十分严谨,将整章的行文依据严格限定在这47刊中,所以很有参考价值

最后,谢谢作者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