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花在野的读后感大全

如花在野的读后感大全

《如花在野》是一本由[日] 田中昭光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花在野》读后感(一):如花在野,不如让花在野

不懂茶道,也不懂花道,只是由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一句“插花犹如长在野外”(“茶道七则”之三),便买了这本书。 翻完,有几点小感触—— 1.在日本,茶与花不分家。 2.作者田中昭光,喜欢以山茶为花材,喜欢用经筒、水指、茶擂钵、神社油壶等非专门花器。 3.素陶乃野花绝配,尤其是被岁月“包浆”的。 4.整体气质,是古着·小清新与道法自然·小清新。 5.近两年常去山间探访野花,越来越爱惜它们,就算可以延长美丽,也挺抗拒“堪折直须折”,实在不敢想象插花学徒和爱好者们奔向野外攫取花材的画面。 如花在野,不如让花在野。 P.S. 我比较喜欢狼毒花(又叫火柴花、馒头花、闷头黄花),在呼伦贝尔工作生活时,常采来随意插瓶。 狼毒花,美且香,却是草原生态趋于恶化的潜在指标之一。 这种当了“坏蛋”的,倒是适合拿来表达或表演“如花在野”。

《如花在野》读后感(二):闲雅生活 琴瑟和鸣

前几天和老师聊天,我自己列了最近要购入的书单,几乎全部都是德国文学经典的中译本,老师于是把她百度云盘里的中译本分享给了我,我回想起,去年她把优盘里的很多书拷给我,我因为觉得pdf版看起来太费眼睛,偷懒一直没怎么看,现在突然觉得,或许我内心太把读书当回事儿了,总觉得要有仪式感,必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正襟危坐,才能看书,必须是纸质版的才能专注,读一本书,必须要从头到尾,读完,读过之后一定要有印象,现在看来,或许我的心态应该有所转变,locker一些,泛读也是一种乐趣,积累在不禁意之间。不仅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如花在野的作者竟然是一个七十七岁的老人,字里行间的儒雅气质,让我不禁感叹,他真的是把日子过成了诗。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日子不会太难过。而他更是把兴趣发展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读这本书,不禁让我对作者产生了好奇,原本以为作者是个女士,后来发现,原来是个先生。先生定是个认真温柔的人。而书中他的妻子,也是个可爱美丽的妇人,两个人也还有共同爱好,但是却愿意相互尊重,彼此扶持,在做自己的事时,还能想起对方,无心中为对方的需要留意,真的挺难得的。

《如花在野》读后感(三):“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日本花道大师的50年插花日课

“生四季之花,从花里得到生气,内心也更加充实,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122幅精美彩图,192种应季花叶,96只花器,101件花艺插作——日本花道大师田中昭光先生备下了一年的花趣与茶思,邀你一起慢下来,看四时之花,感受时间流逝中绽放的美。

《如花在野》,豆瓣书店独家首发,点击即可下单。

日本茶圣千利休“茶道七则”中的第三则,就是“如花在野”,意思是“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

辛夷、菖蒲、百合、昼颜;高足杯、德利酒壶、备前花器、信乐烧……总有一些花对一个器皿是恰到好处,毫无造作。

《如花在野》读后感(四):如花在野,如心在途

插花艺术源于佛前供花,兴于隋唐,盛于宋明,衰于满清,反倒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自遣唐使往来而发展出插花艺术,至此以往形成花道,思古之情源源不断。

田中昭光是奈良古美术店“友明堂”的店主,浸淫茶道、花道、香道近五十载,著此书以传花道。友明堂在奈良国立博物馆正对面,提起奈良,中国游客更关注的是奈良路上闲庭散步的鹿群,是自拍照最佳背景,可其实,奈良之美在于唐风,如果你想追思在中国大陆早已绝迹的长安,最好的凭吊地点是奈良,曾经的“平城京”名字并没有传承下来,可这座城市韵味却被保留了(必须在此吐槽西安,名字改的土,城市也改造的土,精神层面的传承很脆弱,但摧毁却太容易)

在这样的古城开一间古美术店,且有底气开在博物馆对面,可见店主的不一般。花道传至今日,早就发展出各种流派,但无一例外,是高雅而阳春白雪的。田中昭光的插花却有些不同,喜寻野花,古坟旁的老山芹、水畔的菖蒲、墙外的爬山虎、甚至山路上的野柿子均可拼采;而他用的插花器具也非一律名物,有残破的陶罐,有洗净的渔篓,还有自制的竹节,颇有野趣盎然之妙。

《如花在野》读后感(五):生活无需繁花似锦 诗意只在方寸之间

“将采来的花自然地插在广口壶中,而不是惺惺作态地特意插成要人来观看的样子。没有什么能够比在原野中盛开的野花更美的了。”

我不懂插花的艺术,但是读《如花在野》却能让心突然变得安静踏实。原本以为插花应该是繁复之事,需要艺术造诣和潜质,读了此书才知道插花应当是自得其乐的随性之事。对花慈悲,感恩自然,用脚寻花,观看花朵盛开的样子,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性格将摘回的原野之花插好,愉快享受花儿带来的乐趣。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插花应当有无数华丽的花器和无数奇花异草才可以为之。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醉心于购买那些看起来雍荣华贵的花器,挑选那些似锦繁花。可无论是别人已经搭配好了的花束,还是自己挑选的花枝,放在花器里都毫无生机。原本消极的生活,并没有被这样的花束驱散黑暗,原来那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毫无生气毫无诗意,难道真是风景在别处,诗意在远方?

风景从来都在脚下,诗意永远都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如果我们善于发现,也就能够明白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花比人工培育的更有气势,颜色更加美丽。

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够理解花与花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衡,再好的花器,只有在使用时才会显得熠熠生辉,再美的花朵,只有在自然盛开时才会显得魅力四射——平衡即美。

“如花在野”,需要还原花开放的姿态,思考花器与花枝之间的平衡,总有一些花对一个器皿是恰到好处,毫无造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