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敦煌之旅》读后感锦集

《敦煌之旅》读后感锦集

《敦煌之旅》是一本由(日) 陈舜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煌之旅》读后感(一):流水账式的记叙风格,不着调的评论,看了还不如不看。

看本历史书都比他强。那个导游讲解加点历史书抄就成了书了。没有独到的东东给你看。快进着看完的。说散文,那就是真散的文,或者说真的是散文。看在70年代的份上给个两星吧。了解敦煌看别的书吧,要不自己去看看也比这个强很多应该。

《敦煌之旅》读后感(二):敦煌

旅行就是要慢一点,火车一站一站的摇晃到目的地,飞机太快,最多十几二十个小时,就可以到地球的另一头。快的有一种失真的错觉,一切恍如梦境。错失了沿途一切风景。想要坐火车慢慢的穿越戈壁 森林,经过喧嚣的城市,途经荒芜的无人区 ,感受旅行的途中。在路上。到了目的地已然不再重要。

开着吉普车穿越戈壁,开往敦煌的石窟寺 莫高窟,四百多个洞窟也为四百多个寺庙,大小各一,历经4世纪到14世纪,建成。经历过或大或小的毁坏,也开始在不断的修复。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也是文物流失的最大遗憾,被一个道士就这样把国宝级的文物卖给了外国人。大大小小的洞窟展现的是佛教文化的变迁,从西域 印度的文化,慢慢变成中国化的文化。也展现了过去人民的生活景象。

《敦煌之旅》读后感(三):杂感

买这本书是为去敦煌作准备。看完之后,觉得自己要准备的还有很多:历史的,特别是美术方面的知识。

陈舜臣以前读过他的曹操、诸葛亮和两宋的书。这本随笔写的一般,知识面挺广。印象深的是有关林则徐、藏经洞的段落。

此外,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上的影响在书中屡屡提及。

这本书是1976年作者游览敦煌之后所写,书中对中国变化的正面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书后所附作者简历对了解该书和作者都颇有帮助。

《敦煌之旅》读后感(四):描绘很细腻,文笔不错

很喜欢这本书。如果要了解敦煌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舜臣文笔很细腻,国学知识也到位。整本书以游记的方式展开,同时拓展了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学,引用了一些诗文。

陈舜臣对石窟的描绘很到位,应该是专家水准的。对笔法、画面的描绘内容、年代以及艺术价值都有描写,像我这种菜鸟级别的人看了他的描绘觉得很生动很吸引人,自己也非常想去敦煌看看。最起码希望自己能够看懂那些画面代表着什么寓意,很可惜自己对本国的文化感觉了解的太少,佛教里面有些什么神一无所知,要想众生表达的意义也不知道。在书里面提到的净土图、辩经场面等也是在看一些艺术书籍里面经常提及的。敦煌的绘画因为有大量的壁画保留,也被做作古代绘画的重要研究对象。

读到敦煌发现已经保存的历史的时候,有太多的东西被老外弄走,而且都是精华,就觉得忽然很忧伤。

《敦煌之旅》读后感(五):联想中的敦煌

沙山抱拥月牙泉,戈壁障围疏勒川。相问九年千佛路,莫高还遇旧飞天。封面的一首诗,开启作者带着我们重寻他的敦煌之路。唯一羡慕的是他那么早的去参观,并且都能进入洞窟,现在基本都没几个开放了吧。

作者就是最简单直白的文笔,讲述了自己去参观敦煌的一路见闻。没有太绚丽的文笔,但是讲的很真实。把参观壁画都做了详悉描述,联想着当时的故事,为什么画这么一副,画工们又是怎么样的心情。中间夹杂了许多的历史故事和战争片段,作者一一叙述,又让我们长了知识。书中还有大部分关于佛教的知识,如果没有多一些些佛教常识,估计还是看不太懂。因为敦煌石窟,许多部分都是跟佛教有关的壁画。希望有生之年能去看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