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读后感大全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的读后感大全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是一本由陈海涛 / 陈琦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6.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一):有容乃大

隔离前,去过新装修的敦煌艺术馆,又勾起我对二五四的爱。今天,从晨光明媚到更深人静,二刷二五四窟。只因我太爱北魏窟,其中二五四又是精华一窟。所以,《图说二五四窟》只能是越看越好看,篇篇经典,如身临其境,让我徜徉流连。

作者对经典图画的“势”的解读,让我更加生动地理解了窟里几幅本生故事、佛转故事的宏大精神。

去不了敦煌的时候,随时可以去艺术馆。在兰州也是如此的幸福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二):最爱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以这本书作为入口了解神秘幽远的敦煌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本书主要讲解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释迦降魔成道》三幅壁画和洞窟整体,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其艺术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些壁画不仅能看到文化的交融,还能看到历史的变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提出的“势”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像学速写时老师说的gesture,即画人物速写时不要关注人物的躯体,肌肉,而要关注人物的动势。作者所说的势更为复杂,不仅指运动、力量,人物的俯仰、顾盼也是势的一部分。势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不仅存在艺术领域,在风水、书画、政治、军事等领域也广泛存在。作者无意于夸大势的玄妙,但绝对展现了势的魅力。

三铺壁画中最喜欢的是《舍身饲虎》,整幅壁画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第一眼看见时眼睛会被繁杂吵闹且情绪丰富的人物填满,但是当翻到萨埵太子饲虎这一主要情节画面时,我瞬间被残酷、暴力和慈悲、平静这两种极为相反的情感震动。两种情感混合成为一种超强的震撼力。让我有过类似感受的便是卡拉瓦乔的画。

最后除了对于洞窟壁画艺术性的解读还有相关的佛教观念、故事,禅观活动以及魏晋时期的艺术背景讲解。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浅尝敦煌石窟艺术的书。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三):五体投地,泣泪像前

1. 萨埵[sà duǒ] 太子舍身饲虎 2. 尸毗王割肉贸鸽 3. 释迦降魔成道 4. 五体投地,泣泪像前 5.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6. 佛教强调无畏布施,镇定坚韧,牺牲奉献,守护正念,驱魔降恶等超越凡俗的信仰力量 7.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共有五个部分:发愿救虎,刺颈跳崖,虎食萨埵,亲人悲悼,起塔供养 8. 舍身饲虎图考验观者的观看能力,是对修行者“心目”“慧眼”的有益锻炼 9. 洒水的动作是一种佛经中常见的表现悲伤情感的程式,也包含着赋予人清凉,觉醒,功德等诸多象征意味 10. 舍身饲虎图的古代画师绝非普通工匠。他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的“客观如实”,而是始终着眼于角度与走向,形体呼应这些更关键的造型元素 11. 要求画师每次下笔都要快速,果断,谨慎,不容太多反复,既要把握局部细节,又得兼顾整体效果,一旦势或形达不到最佳,马上就要顺势调整 12. 很多中国传统艺术都如此。陶器制作要求在快速旋转中完成对器型的把握与取舍,书法更是落墨成势 13. 南朝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幅弹琴:抚琴动操,欲令群山皆响 14.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15. 佛法提到的六种到达彼岸的修行方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16. 254窟的画师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故事背后的义理与象征性,绝非简单的临摹故事本身 17. 玄奘面对萨埵舍身遗迹时说到:人履其地,如负芒刺,无论信疑,莫不悲怆 18. 势的营造,古代中国人尤其看中。风水堪舆有龙势,军事打仗有阵势,书法运笔有笔势,文章结构有文势,在绘画艺术中同样如此 19.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20. 本书解读极见功底 21. 全书文笔能兼顾史学考古学之严谨、美学佛学之圆融,艺术性与学术性兼具 22. 详细的写了应该怎么看254窟,怎么看懂里面的壁画。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四):敦煌莫高窟伟大艺术宝藏的敲门砖

敦煌莫高窟鼎鼎大名,但一直以来总是居于庙堂之高的文化存在。普通读者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仅限于地名、婀娜的飞天造型及经典的九色鹿故事。但相对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化元素仅仅是沧海一粟。

由于历史印记的蚀刻,敦煌的壁画已经模糊不堪,如果不借助诸如此类书籍的解析,游客很难了解原汁原味的敦煌意境,敦煌故事。而当敦煌的元素一旦与现代艺术元素结合起来,就会焕发极大的魅力。如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因此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这些精美壁画原作的解析和再创造,这是一个堪比“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图文并茂的对敦煌的某一个洞窟进行详细解析。小中见大,管中窥豹,褪去了历史的沧桑,我们能够结合这本书的引导,重新审视敦煌一路走来的苍凉与悲壮,重新欣赏莫高窟艺术作品的无比精妙

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是王子饲虎的这一组壁画。如果没有任何的引导和解释,你很难察觉到这组壁画当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意境。即便是亲临的游客,限于光照和时间安排,也很难对这组壁画进行详细的揣测。但是这本书以及其细致的局部深入的讲解了各个图画的连贯性,更深层次的分析了创作壁画时代与现在价值观的碰撞。

说明壁画展示的故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表及里的分析到价值观的冲突,我认为是比较难的的。这不仅仅需要对壁画的内涵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对读者的阅读心态进行准确把握。

通过这本书的阐述,对敦煌壁画的精妙有了直观的了解,看似无序的画面,其实都是通过姿态,视觉引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画面的链接一方面是空间的而延续,甚至可以表达时间前后的因果(如跳悬崖太子与坐姿许愿太子的四目相对,引发的时间互动),在理解这些小细节后,再观看壁画,总是能感到一种巨大的宗教力量。

此外对于壁画细节的考证与印证,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考古意义。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于莫高窟文化的兴趣,不禁向往大漠当中的这一神圣处所。所谓的民族瑰宝,真是名至实归。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读后感(五):带上它去敦煌吧

敦煌一直是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疫情的关系计划一再延误。今年初本城做了一个敦煌壁画展,于是和朋友开很远的车前往,站在复刻的巨幅《萨捶太子舍身饲虎》与《释迦降魔成道》画像前呆立许久。

这两幅画像在阅读《图说敦煌254窟》时有详细的解读,本书通过解读修建于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254号禅修窟,从功能结构、几幅重要的启示性叙事绘画和洞窟绘画与建筑的风格所传达的精神,带读者理解莫高窟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展示当时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理念。不足65平方的石窟,将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组合排列,期由内容与特定的观赏仪式,带领身入者触碰它期待传达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在年初的画展现场我看见空间和时间的折叠无限。时间和维度或者并非凡人以为的,宇宙的行进也并非长河与轴。千千万万世如千千万万同时在阳光下的泡影,所以如雾亦如电,是见也未见。阅读《图说254窟》的同名篇章时,会更强烈的感受到绘画里表达的因果、无限循环和打破的时空之壁。当第一次舍身的萨捶跪坐看着第二次投崖舍身的萨捶,如同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对话,佛教所传达的修来世,其实或许真正修的是当下的无悔,此生以此身,如何界定与创造,如何面对过去与来路,完成“我”之为我的生命体验,或许是这一次历时半年的“云禅修”带给我的最大激荡。

无论是饲虎与贸鸽,多数的解读都是发愿的慈悲心,但在这之外我想更可贵的是平等心,世间千人万物皆同的平等心,蝼蚁花草于人并无差别。

此外,书里也尝试用现代的美学观念、美学文化传承来剖析几幅壁画的美学传达理念,这在传统的解读之外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视角。

有许多很精彩和丰富的敦煌文献资料,比本书或许更有丰富内容和深度,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让普通读者都能生出好奇和思考,这就足够了不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