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长的路读后感摘抄

成长的路读后感摘抄

《成长的路》是一本由王学富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的205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长的路》读后感(一):。

幸福的条件很多,幸福却很少;痛苦的理由很少,痛苦却很多. 我安慰了自己三个月. 反反复复的翻这种书..可是还是有要全线崩盘的趋势..╮(╯_╰)╭快要装不下去了。我错了咩?我哪里不够好?我很委屈。

《成长的路》读后感(二):学会成长并不容易

生命成长何等不易!

成长的渴望何等强烈!

成长不容易,成为自己更难。

孩子的心理障碍,简直是他们用潜意识选择的武器,用以打垮骄傲而强大的父母。

生命成长的渴望如此强烈,虽然害怕,依然面对;虽然痛苦,坚持成长。

幸福的条件很多,幸福却很少;痛苦的理由很少,痛苦却很多。

处于顺境时,享受;处于逆境时,承受;处于无法改变之境时,接受。

父亲的强制,在他幼年、青少年时期曾造成许多压抑……

我突然明白,我过去努力做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爸爸的肯定……

他知道回到母腹是不可能的,但他却可以从生活场中退出,躲回到家里……

父母在生活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处心积虑地为他营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生活环境……

她每时每刻盯着丈夫、粘着丈夫、要求丈夫关注她,简直要寸步不离,片刻不能分心……

他担心人们会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找一个富家女,目的是为了往上爬……

《成长的路》读后感(三):成长不容易,成为自己更难

恐惧,焦虑,虚无,没有安全感,没有自我……有这些困扰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能帮助认识这些问题。

成长、成熟、独立,道阻且长,但值得努力去走。

第一章:“成长不容易,成为自己更难 ”

“恐惧感在我们出生时,它与生俱来;在我们生活中,它如影随形;当我们死去后,它如烟而逝。它与我们的关联如此神秘,以致我们要理解自己,就必须理解恐惧,这是我们一生的根本难题。 ”

“ 当我们内心里累积了过度的不安全感,而且又不被我们所觉察时,它就成了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因。”

“成长是一场谨慎的冒险,每朝前迈出一步,都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成长是一种尝试,因为受到保护和支持,才得以有效进行。 ”

“经历了许多陌生的地方,他熟悉的世界也越来越变大了,他生命的土地越来越开阔,而且总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他终于意识到,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恐惧的变为安全的,是人生成长的路。 ”

最后一章:“我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享受的部分,第二是承受的部分,第三是接受的部分。我们考察心理症状,发现症状反映三种人生态度──不去享受,不能承受,不愿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直面的辅导就是帮助当事人看到“生活三受”,做到“生活三受”。

“生活三受”是直面取向的辅导策略,直接针对当事人的态度。我们推崇这样的态度:处于顺境,你享受;处于逆境,你承受;处于无法改变之境,你接受。这三种态度,使我们的生命在生活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累累结果。享受的态度,让我们的生命长出幸福、快乐、爱、热情;承受的态度,让我们的生命长出意义、价值、欣慰、责任。接受的态度,让我们的生命长出自由、境界、智慧、达观。”

《成长的路》读后感(四):父母期望下的孩子

中国大多数的家长有一种惯性,会将自身做不到的事变成任务加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两个用烂的成语更是体现出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的执念。《成长的路》是王学富老师心理治疗经验的精炼汇总,书中的部分案例,点出了父母的期望值与孩子需求不对等的坏处,给人以警示。

为什么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

说到底,还是人的攀比心在作祟。相信谁的生活中,都不会缺少“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工作,结婚了比对象。在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也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小孩”。大多数的中国人有一种固定思维,谁条件好,谁就高人一等。于是明里暗里同人比较,生怕自己落了档次。这类人成为父母之后,就把攀比的范围扩大到下一代,他们的心态就是“我比不过你,但我小孩能。”反观一些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就很少见,孩子们大多是放养,父母也不会要求孩子替他们争光,孩子有权对自己的生活说“YES or NO”。

孩子所做的是他们想做的吗?

王学富老师所讲案例的主人公,都是父母和旁人眼里的乖小孩,品学兼优,乖巧听话。但偏偏是这样的乖小孩,心理出现了障碍,他们认为自己因为过于重视成绩而失去了自我。小学的时候,别的小孩在外面吹泡泡玩泥巴,他们在补习班里做着习题。中学时,为了保住学霸的名头,他们拼命学习。他们父母的眼里只有成绩,从没想过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或许是想和同学朋友好好的玩一玩,或许是想看看最近更新的漫画。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试卷的黑白,还要有生活的七彩斑斓。家长们应该想一想,各种辅导班真的是必须要去吗?孩子就得牺牲掉玩耍的时间去满足你们的期望吗?我希望回答都是否定的。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万物皆有度,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应是如此,盲目空高的期望,只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是鹰,他们自然会翱翔天际,如果是鸡,长大了会打鸣也不错。相比于自身的期望,家长们更要重视孩子内心的需求,让他们快乐成长。比如,报班前,先询问孩子的意愿,看他们是否感兴趣;平时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张口就要求考前十;没事多和孩子聊天,看看他们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对孩子足够了解,你才能设定出最合理的期望值。

总的来说,《成长的路》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它给人以警示和指引,让人能直面心灵的脆弱。但是书中的内容分布比较散乱,一些引用的文段也比较晦涩,降低了阅读的愉悦性,所以我给它打了8分。

《成长的路》读后感(五):学会直面,懂得生活。

从普遍的角度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没受过什么系统的心理学训练,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心理咨询,与此相关的知识好像自然地就在我们的脑海之中生成并存在着,就像不需要新华辞典我们也能在读到“心理”这个词的时候领会它的意思。

但绝大多数并不能代表全部,造物之神奇就在于对所有个体赋予了各自独特的属性,如同有人能分辨色彩、有人不能;有人能感受气味、有人不能;有人能发出言语,有人不能。这些独特属性有的是先天决定,有的则受后天影响。

《成长的路》一书,就是心理咨询师王学富先生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讲述个体差异所造成的痛苦。

求医问药,求神拜佛,自怨自艾,放任自流……都不是面对生活给我们带来困扰时的正确解决方式,而正确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直面。

这样一个视角是独特的,它不同于以往其他讲述心理学的书籍,将治疗者的方法和手段放置在主要地位,而是以人的角度出发,为人提供改变的方向和道路。

更让人觉得可贵的是,《成长的路》一书的视角,已经超出了个人心理治疗的角度,王学富通过自身的心理咨询经验,将社会的普遍问题陈列在我们眼前。

我给这本书8分,因为读过之后你会发现,面对生活的困难,自己也时常走入相同或相似的陷阱,将自己置身于非正常的情绪之下,这比任何极端的心理学案例都更加让人心惊。

他在书中说到:“人的一生不是一个起点加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内容丰富,充满变化的过程……成熟的人会在过程里尽力而为,不强求结果,反而可以享受过程,享受生活。”这段话不仅适用于遇到心理障碍的人,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读者。就像阿甘最喜欢说的那句话:“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

王学富不仅揭示了这些问题,也用“直面”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享受、承受、接受。

“面对生活,你要学会享受”。痛苦并非生活的一切,它或许会暂时蒙蔽你的感官,让你觉得希望渺茫,但人终究会从痛苦中清醒过来,醒来之后正确的选择,就是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享受生活,但不沉溺于低俗的享乐主义。

“面对生活,你要学会承受”。佛家言说:终生皆苦。并非是说每个人都是痛苦的,而是指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承受一些痛苦的事情。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谁都无法逃避的经历,学会承受这些生活的苦难,反而能够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扎实和成熟。

“面对生活,你要学会接受”。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各种各样的结果,上学时追求一个好成绩,工作后追求一个好业绩,生活上追求幸福,家庭上追求美满,可能有的时候结果令人遗憾、令人难受,但它是无法回过头去纠正的,也是不可改变的。接受生活,但并不是以消极的态度去等待和逃避,而是尽力而为,接受结果。

可以说,《成长的路》这本书不仅为需要心理咨询的读者开启了一扇大门,也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点上了一盏明灯,让我们能够从容淡定,直面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