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去吧,摩西读后感100字

去吧,摩西读后感100字

《去吧,摩西》是一本由[美] 威廉·福克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吧,摩西》读后感(一):融入

一本让读者无视时历史、文化差异,迅速融溶其中的好书!一套八册的《福克纳文集》李文俊翻译了四册,个人感觉:此乃李所译的四册中,故事性最强的一本;就故事性而言,可能也是整套文集里最好看的一本。

《去吧,摩西》读后感(二):相比于大自然描写的《熊》更喜欢黑人故事的《灶火》

南北战争到二战期间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南部生活的缩影,白人庄园主经济日益萧条落寞,奴隶解放了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代表大自然原始文明的印第安人消亡,森林退化,野生动物减少,象征自然自由与尊严的老熊也被一次次人类围剿后终于死亡,为猎熊而驯化的大狗也在最后战役中阵亡,与森林同命运的老印第安酋长最后的后裔,主人公艾克的大自然精神导师,一个父亲化身的印第安黑奴混血老人也在老熊死后一同离去。最有意思的是《灶火与炉床》里机智,狡猾的黑奴和白人主人混血后裔,他寻宝的经历很风趣,特别是做局骗白人销售员一台金属探测仪。故事交织着白人,黑人诸王一样的交织关系,黑人的不幸命运,以及南部自然文化退化的趋势,白人后裔的忏悔,印第安族裔的边缘化,是了解一个时代美国南方的窗口。

《去吧,摩西》读后感(三):林中祈祷

仿佛被揪住头颈按在 被枪击中尚有余温的公鹿前 肉体仍保持奔跑的姿势 前腿抽搐着提起后脚沉重难以拔出 手指比牙齿更锋利粗糙如铁钎 刀背踩过我的脸 于是伤口豁开黏答答 骨在肉中白森森 听到血流呻吟源源不断 青草和粪便在做最后的吻手礼 心跳如潮汐从肉身的岸消逝 丛林的投影把我的脸鞭笞得红黑交杂 眼珠变成两颗玻璃球 从底下拽出腥污发臭的毛发 而目光决不能移开片刻。 不可见的种群已开始 夷山填谷平林涤薮 那感觉如此陌生 我突然开始坍缩化为一个符号 向内倾斜笼罩 组成古老的知识 ——它强韧有如真理,不可逾越有如邪恶,比生命本身还要久长—— 以他者的磨损换取永恒存在的确认 不断将血肉奉还又从其中攫取延续 以自己使之流血的生命为圣 直到血泪光明磊落地流淌渗入泥土 以每分每秒的呼吸挣扎为戒 即使来不及参加葬礼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读后感(四):时间的故事

真的永远被福克纳的文字触动,中短篇也能构造出史诗的气韵

风格低调含蓄,并不浮于表面,而是回荡在文本深处,大段大段的人物对白和意识流动的穿插,从一点荡开不断延伸辐射的比喻,山下的平原是终将消逝的海面而山本身是海边岩石,在大背景下看却也变成无垠的海;火的温度炙烤着壁炉下的砖石,温热的触感本身就是时间的证明,岁月在砖石上刻下的皱纹。每个比喻的喻体无限延伸,能治本身又生出能指,融入文本的大河,描画出整幅人类命运的图景。

每个作家也许一生都在写一部大书,福克纳的大书主题应当是时间,而无论时代背景如何迁移,福克纳都能以种族关系的视角切入,引出故事和讨论,哪怕最末一篇故事已然发生在二战期间,作者仍旧能围绕亘古不变的种族问题阐发开来。也许不仅是黑人白人,南方北方,福克纳写的是有关时间循环往复,人们在时间中挣扎,反抗,又顺从,最终和命运融为一体的过程,因此才能引发许多共鸣。

黑人白人只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架构起了一整个人类元初的图景,人们矛盾而复杂,除了存在本身,否则无法概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