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福克纳》读后感1000字

《成为福克纳》读后感1000字

《成为福克纳》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韦恩斯坦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福克纳》读后感(一):不合时宜的孤独者

作者通过叙述福克纳的一生关键时刻和经历,结合他的作品从创作背景、主题、结构和人物原型进行文本分析,阐述福克纳是如何成为福克纳的,内容比较详实深刻,有很多收获,看完觉得以前看的福克纳小说都白看了,很多内容都没get到要重读。

福克纳的一生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未能参加的战争、爱情的创伤、失败的婚姻、早夭的女儿、对弟弟的死的愧疚自责、养家糊口的重担……让他陷入了无限的自我折磨痛苦中,被生活给困住了,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困境,福克纳用酒精麻醉自己,多次酗酒进医院,想私奔的女友两次结婚离婚后终于嫁给了他,但已经不是他想要的新娘,和梅塔的婚外情是他从痛苦的婚姻中得到慰藉的圣殿,然而这样的关系注定是以悲剧收场的,福克纳以这段故事写了《野棕榈》,里面男主角说的“在痛苦的存在和虚无之间,我选择痛苦的存在”也是福克纳的人生宣言,对生活他从来都不妥协,即便深陷泥淖之中,也要背着重担前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克纳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离不开提供给他灵感源泉的生活困境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他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类内心的冲突是他现实世界的投射,衰落的旧贵族家庭、黑人奴隶、种族歧视等带有浓厚的美国南方地域色彩的议题,承载了历史的重负。作者认为,福克纳的主题范围和技巧革新已经超越了美国当代作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创新了时间在小说中的呈现方式,不按逻辑和常规的时间顺序的意识流独白,让读者对于接下来发生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毫无准备,而这样不确定的、不完全的状态其实就是生活之中的状态。现实生活就是一种跌跌撞撞往前走的东西,常规的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的叙事方式其实是事后回忆和重构。

《成为福克纳》读后感(二):这是部关于福克纳作品的字典

“福克纳还要再花十年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生活是如何被他对她私奔的提议说“不行”所定义的。这一可怕的影响一生的时刻在发生的当时并未显示任何迹象。”

传记书就有这种强大的、回溯的能力,每当打开一本传记,传主的一生仿佛一部电影在缓缓地、宿命般的播放,且结局早已注定。

《成为福克纳: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也是这样一部回望漫长又凝练的一生的作品,虽然作者在序中说他要摒弃那种将传主的人生以线性时间为轴和作品绑定在一起的写法。好似福克纳举世著名的《喧哗与骚动》是跳脱时间束缚的写作方式,本书作者也不会囿于时间线的写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生某个节点所发生的事情被披露后,确实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福克纳的作品。

比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福克纳对一场私奔提议的拒绝。他有位叫埃斯特尔的青梅竹马,两人都笃定将来会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但埃斯特尔的父母却要将她嫁给他人,所以有了这场她发起求助的私奔提议,但福克纳拒绝了。

但这场未完的情思却成了接下来捆缚他一生的咒语。埃斯特尔婚后,两人保持了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福克纳疯狂的给她写情诗、情书,一写就保持了十年。这期间埃斯特尔的婚姻出了问题,她丈夫提出了离婚。离婚后,所有人都认为福克纳和埃斯特尔终于可以重续前缘,包括一开始的他俩自己。但十年的分离和陌生,不是靠着一封封火热的情书、偶尔的调情和曾经年少的爱恋可以调节、磨合的。当真的被一切外物催赶着,两人必须有一场婚礼时,福克纳和埃斯特尔两人仿佛都没有欢迎这场婚礼。婚前筹备期可说是福克纳的人生至暗时刻,心生抵触的婚礼和被出版社退稿——《坟墓里的旗帜》,感情、事业两件事的不顺遂加起来一齐向他裹挟而来,具化到他以后的作品中,便成了“婚礼”在他书中从此几乎都是阴暗的调子,甚至有时婚礼和葬礼并行。

这种就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作家作品中,为何有时一件事或者一个物品反复成为某种意象的原因。他的态度里一定含着他的人生。

包括本书作者在写到福克纳迎娶到埃斯特尔时,继续如此评价“这个在1928年到1930年间写下了三部杰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圣殿》的作者,当时只是一个心乱如麻、跌跌撞撞的人。而他创作的这些代表作跟他这种状态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知悉很多作家本人生命中的秘辛。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本书是一本关于福克纳作品的字典。

《成为福克纳》读后感(三):福克纳是艺术的大师,亦是生活的大师

略萨曾说:"对我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是萨特的哲学思想和福克纳的文学技巧。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第一个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一书中曾写道,影响过我的作家其实很多,比如川端康成和卡夫卡,比如……,又比如……,有的作家我意识到了,还有更多的作家我可能以后会逐渐意识到,或者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可是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我的理由是做师傅的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手把手传徒弟一招。威廉·福克纳就传给我了一招绝活,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

莫言说:"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喜欢抽袋烟,喝点威士忌小酒,养马,自己劈柴,不喜欢用现代家电,做过编剧的福克纳自己则曾说:"从《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那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很值得写,而且不论我多长寿也不可能把它写完……我喜欢把我创造的世界看做是宇宙的某种基石,尽管它很小,但如果它被抽去,宇宙本身就会坍塌。"

之前阅读福克纳的经典作品,感觉他似乎是一个类似于梭罗的那种废奴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但深入剖析之后,又似是而非,直至翻开此书……

菲利普·韦恩斯坦以冷静、克制、谦逊的笔触,从他的专业的角度出发,解构福克纳的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蛮有意思的,与普通的传记有些差别,为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福克纳。

福克纳曾经由于个头矮小吃过亏、与初恋感情一波三折,留下些许心理创伤……

福克纳成长在一个功能失调的美国南方家庭里,他父亲的酗酒与暴怒,无形中塑造了他内向的性格,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是建立在扭曲、猜测和误解的基础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书!福克纳的小说,也许也是他发泄、诉说不如意的人生苦恼的方式之一。

福克纳人生中那屡见不鲜的自我毁灭的糜烂式生活方式和消极的生活态度,令他无法摆脱美国南方传统的生活陋习,尤其是男性通过酗酒逃避现实的生活作风。可见南方陋习早已根植于他们的灵魂之中,种族暴力与偏见、道德滑坡、精神崩溃等现实问题更是屡见不鲜。福克纳处在这种矛盾纠集之中,也表现出了他身为白人的局限性。

福克纳也曾经是一个浪荡子,总是在借酒消愁的酗酒与接连不断的婚外情的风险边缘徘徊、流连忘返,以逃避名存实亡婚姻生活危机、经济上的困境及现实生活的苦恼。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喧哗与骚动》一举成名,开始慢慢地摆脱人生困境,舍伍德·安德森算是他的半个伯乐吧……

本书呈现出来的福克纳比较真实可感,一个生性腼腆,热爱自然,对生活有些逆来顺受,总在作品里不断地书写挫败与衰亡的人……这种比较客观描述作家传记的还蛮少见的。结合之前阅读过的其它作家传记作品,比如赛琳娜·黑斯廷斯的《毛姆传》,事无巨细地呈现他充满争议的一生,滤镜好像碎了一地……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福克纳将自己的婚姻生活故事写进了《押沙龙,押沙龙》,将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见闻融入《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和《去吧,摩西》五部重要小说之中,以此来体现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和所面对的困境及问题。

在这本传记书籍里,作者为我们呈现了福克纳是艺术的大师,亦是生活的大师,就像福克纳自己所说的,艺术家是由恶魔所驱使的生物,他不知恶魔为什么选中了他,而且他素常也忙得无暇顾及其原因。他完全是超道德的,因为为了完成作品,他将向任何人和每一个人进行抢劫、借用、乞求或者偷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