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的读后感大全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的读后感大全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是一本由[法]儒勒·凡尔纳著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读后感(一):原著好像是七十年代首版的?

开篇不久的一句引用,"如果没有遭遇过不幸,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引人共鸣,才接着看下去。不过翻译的效果很一般,像"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该生在广东,死在柳州",应该是"食在广州,死在柳州"吧?作者没来过中国,但译者怎么会不知道呢?可能看原著会好点,可惜我不懂法文。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读后感(二):当代快餐文学失望

翻译较差,粗制滥造,也许是我要求高了些,但是就算是花点时间也不会是这样。随便列举几个:开篇p6的菜单一点也勾不起我的食欲,p20"广东到黄浦江口150公里“明显有悖常识,到珠江出海口还差不多,广州取道水路去上海会经过珠江出海口的东莞市的"虎门",虎门销烟的虎门而不是虎口。p中国的五更也不是神秘的发明,晚7至9点可称为初更。p26kunanrima翻译成古南鲁拉语依据不明。不知陈佩斯出演的电影“少爷的磨难”参考的是谁的译本?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读后感(三):劣作

凡尔纳的小说都是很吸引人的,这本《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也是很有意思的,可我还要给个差评。因为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是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写中国的事情,不管看了多少关于中国的资料,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说的很多作者觉得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其实是莫名其妙的,比如说金福居住在衙门里,衙门是办公场所,当官的也不住在衙门中。说盆栽修剪成动物形状,中国盆景有做成动物形状的吗?说名画贴在墙上,其实都是挂在墙上的好不?再加上翻译腔太浓了,翻译者似乎只会语言,书中引用论语的话翻译者不知道是哪句,就用浓重的翻译腔写出来。还说扇子是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做的,清朝有这个学校?另外,插图也不像中国,里边的人都很猥琐。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读后感(四):多年以后,又一本凡尔纳

好多年没读凡尔纳了,小时候书市买过大厚本的三部曲,一遍一遍欲罢不能,后来一本缩减版的《地心游记》让人看得甚不是味道。此后就和这位科幻小说的开创者绝了缘。

这本书说是科幻,倒不如说是幻想小说,在一个幻想的情境下,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尽力去揣测异国异境下的另一个人的遭遇。

论故事和笔力,自是不能和三部曲相比的。

三部曲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那种环环相扣,峰回路转可以说是三本故事中最好的,在“中国人”这可没有。

不过,以一个老外的视角,能将中国的感觉写到如此,也算难得。何况是在19世纪,写18世纪的外国故事。

我们眼中的城市,在他们眼中是另一个模样。

我们的北京,我们的国度,我们的江河湖海,都是那么不同。

读到描写北京城的段落,尤为心酸,那座城市好像就那么几百年没变过,却已面目全非。

《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读后感(五):你一定不知道,作者根本没到过中国

作者在书中积极地塑造了一个中国主人公的中国式生活,把各种文化、历史、政治、社会、语言信息等和评论都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部集逃亡、冒险、哲学、心理学为一体的幽默小说。

而让我震惊的是,这位来自法国的作家一生都没有到过中国,甚至亚洲,但他通过各种书籍的学习,对中国了解甚多。而且曾经看过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这些经典科幻电影都出自他笔下。

主人翁是一位富裕有地位的人,但他并不开心,在一次得知自己即将破产的消息后,他买了人寿保险,并请他的老师结束他的生命,签订了合同。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生活反而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后来得知破产的消息是假的,可老师却失踪了,他开始害怕自己会习惯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那种无聊的状态,反而严重失去安全感。他想和老师解除合同,保留生命,可老师已经将合同转让给另外一个杀手了。于是一番波折和逃亡,到最后他和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他的老师给他上的一堂艰辛的哲学课。

轻视生命的人,只有到了死亡门口,才会意识到生命是无价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