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是一本由[韩] 朴濬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读后感(一):一个周末的读后感

作者是个韩国诗人,我之前并没怎么关注过韩国文学,韩国的作品也看得比较少。这本的内容不算多,看起来就是比较薄了,里面一张纸的内容也不是都填满的,所以读得很快,我大概在家一天时间就看完了。里面是一些诗歌和散文,内容不算快乐也不沉郁,就是像朋友一样拉拉杂杂说些恬淡的话,所以读起来也没有任何压力,很轻松地就看完了。作者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追求形而上的诗人,相反他做过很多工作,写诗似乎是平时工作之余表达想法的一种工具。看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和我是比较像的,都有点内向,在社交上有些笨拙,还有些拖延症,总之在作者的书中,他是一个很真实的形象,所以我在看的过程中也觉得很亲切。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到一种轻盈感,虽然在书中作者会谈到一些让他痛苦的事情,那些他看不惯的现象,但他在书写的过程中却是比较风轻云淡的。作者并没有想着让你接受什么想法,也不会痛心疾首忧心忡忡地想要改变什么,而是有时会自嘲地无奈笑笑: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啊。在他的书中,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总是点到即止,更深的东西都在回味之中。就像作者在标题上写的,就算哭泣,也不能改变什么啊,但就算哭泣什么都改变不了,人还是要哭泣,要把眼泪写出来啊。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读后感(二):人生就是走走看看尝尝、偶尔大哭一场

朴濬不是我关注的作者,我也没读过他写的诗。

——其实要说没读过也不准确,我看过韩剧《今生是第一次》,据说里面男女主角经常读他的这本“哭泣之书”。

第一本就读他的随笔集,感觉好像在钟路的小馆子里跟陌生人拼桌吃烤肉,等肉熟的间隙里就着一瓶烧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点什么。

而陌生人相见的好处就是出门之后大概再也不会相逢,所以反而可以聊一些无处安放的心绪、一些在任何社交场合都无法轻易说出口但却直击灵魂的体验。

比如参加某个重要的人的葬礼、被“你怎么能死在我前面”的委屈、愤怒和伤心搞得黯然销魂的一碗热牛肉汤:

比如父亲在高考前一天问他要不要放弃考试、直接去出家:

父亲看似荒唐滑稽的建议,却让人肃然起敬。他是活了半辈子,终于以自己作为方法解构了工作的无意义,然而半生已逝、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今儿子又走到了自己当年的年龄,一样地抱着对未来的忐忑和憧憬,他实在忍不住点破玫瑰色的“未来”这个词背后的苍凉和破败、寂寥和空落。出家,这建议荒谬得好笑,却严肃得沉重。跟每年七月各行各业干着狗屁工作的年轻人劝退高考生填自己方向的志愿一样既温暖又悲凉——玻璃幕墙写字间窗口伸出手举的“快逃”,确实让人想大哭一场。朴濬家的赤子之心和特立独行也不是他爸爸的发明,至少他爷爷就已经有这种让人噗嗤一笑却又湿润眼眶的赤诚:

朴濬一家三代人都很有“人”的味道,所以才说得出“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也哭吧)这样的话吧。在小酒馆里对着烤肉和小菜假称说眼睛被眼熏到了、烧酒太辣了的人,需要这样一句话才能哇地哭出来。

83年出生的朴濬比我想象的年轻很多。他有点让我想起毛不易,也是知名EMO歌手,轻轻地一句话、明明也没说什么,就让人破防。

这本随笔集里呈现的朴濬还有很多侧面。比如在韩国兜兜转转旅行、到处去吃。

看他写多么喜欢钟路这个地方,倒让我有点惆怅。我好几次去首尔都住在钟路附近,如今看他盘点钟路藏着的小馆子——24小时营业的解酒汤、卖酒的铺子,倒觉得自己白费了钟路,很想再回到那里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天黑以后去找小馆子来吃。

离开首尔往南也有太多的好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去晃悠——光州、大邱……韩国的山和江,也还是我没有解锁的地方。看他说蟾津江的河蚬汤、散发西瓜香气的求礼香鱼,秋天的浦项秋刀鱼干、冬天的宁越山蓟菜、水案堡的野鸡肉、西归浦鲂鱼……我本来已经对旅行失去兴趣的双脚和味蕾,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读后感(三):哭泣片片雪,软弱可成诗

脑子里闪过几千几万个时间流生成的想法,在潜意识,在表层,如果我只是韩国普普通通挤地铁上班的一员,在沙丁鱼般紧紧“拥抱”的车厢里,确认自己普通,出身贫寒,自然而然脑海里的怪东西,一样被盖章定性为普通。然而有些人,比如诗人朴濬写下来,随手记录在本子上,或者坐在摹瑟浦的舫鱼生鱼片料理店一个人反复咂摸,“即使不曾被任何人阅读,光是被写下来,文章就蕴含了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就像藏在心中的愿望,或是咬牙下定的决心。”只言片语总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他想要做个善人,说些不刻薄、鼓舞人心的好话,这时才发现,除开遇见新人建立的关系,连说的话都有定额,“早上的业务会议时,我若无其事地写下战略、歼灭等令人惊悚的战争用语;然后对午餐时间在餐厅偶遇的熟人说出改天一起吃饭吧这种老套的问候”。语言被滥用了,它们被习俗礼仪、上下尊卑改造得言不由衷,不是从心口发出的,何以真诚?和前辈吃饭,“老师讨厌我别过头喝酒,我仍会屡屡反射性地别过头”。他记录下贫穷的父辈、自身的软弱和哭泣,读者误以为他的父亲也是位矿工,他为此诚恳地道歉,“说来抱歉,家父其实从来没有做过矿工”,他可以为城市一代的韩国青年代言,高楼大厦的“纺织女工”还有诗,还有被预设的语言遮蔽的真实。

他写自己小时候“格外话少又生性害羞”,“”补习班同学们喊着有自信点、声音大一点,洪亮的声音使我更加怯懦”,“但我一次都没有在大会上台辩论过”,可是他还是能 “在自己所属的团体里安然地过着日子”,不必担心自己懦弱又胆怯的保护色被人撕破,会被强行推上演讲台,会被“试一试”之类的词所煽动,满怀意气参加辩论赛,他还是顺着这条道,在诗人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承认“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明智地减轻过轻过重的人际关系”,老实讲,我们成长为所谓的大人后,仍然手足无措。

他的柔软携带着宽容的风,对于中风的女子,描绘道“女人看起来似乎有中风的后遗症。身体一半看起来已经是春天,另一半则留在冬天”;恋爱时,“明明原本都是一个人吃的东西,不得不独自享用时的感觉不一样”,不一样在,要克服内心逐渐浮升的异样感,一个人时,吃的是没有期待的平和与孤独,两个人做了减法的一人,是复数被去掉的单数,首先要摆脱两个人的念头;飞机起飞与降落,“忍了又忍才去洗手间”,特别是坐在靠窗位置,怕给其它乘客带来不便,“但我觉得这一瞬间就像置身寂静广阔的田野一样”,轰隆的发动机声遮盖住所有嘈杂,客舱的灯关闭,头昂然立着的那个人,像是在独享一人的旷野,可以开一盏明亮的阅读灯。

他的爸爸会说“身体不舒服就可以不开车吗?这世界上没那么多说生病就可以不做的工作”这样的陈词滥调,更多的是,和他聊电影,《怒海沉尸》《蓝色天际银河水》,边聊边哽咽哭泣,再度哭泣,更会在他高考前夕,猛然进入他的房间,让他不要参加考试,说出“你在明天考完试之后,很可能就会踏上进入大学、大学毕业、就业,然后结婚生子的人生,这样看似正常人过的一生其实是极为不幸且痛苦的,不幸会随着组建家庭从个人扩及所爱之人,不如就在此时阻绝不幸的延续”,建议他去寺庙出家。有意思的爸爸,在经历了几十年底层生活后,悟到顺着社会标杆攀爬的尽头,不是幸福终点,不如早早退出有限游戏,才能不被奴役,他的“离经叛道”,也许有父亲的一份功劳。

他还写道,“最让人悲伤的事就是某个场所不见了”,城市化进程中,这样的小事往往在一夕之间发生,感慨钢筋水泥威力大,一条河流都能在一夜间改道,荒凉的工地,过几年“平地起高楼”,可是其间随着人口迁移与嬗变,原本熙熙攘攘来建设库区的外地人走掉了,化工厂旁边热闹的小吃街,我只能坐在你旁边,互相偎依,用语言衔来词语,建构起一座卖糖炒栗子、金裹条、打巴糖,小孩穿行打闹,拉着大人满怀期待的街市了,而听者都了然于心,它连一丁点痕迹都没有了,只鲜活在亲历者的心头,“那样的话,无论去哪里都无法找到那个地方了”,现在就过来吧。

最开始私以为,他的开口太小又太轻,讲起爱情时无法脱俗,每一文末的句式,模糊又积极,够不上文学性的深刻,可是他仍在写,他还年轻。一些青年励志作家坐拥优越条件,指点未来,而他迥乎不同,没有强心针,撕开小小的口子,或是汨汨无声的哭泣,或是参加葬礼的红肿眼睛,活着已经如是艰难,麻烦你坐在地上,体谅体谅我的伤悲,别再对我指指点点了。

翻着翻着,竟口齿动念,轻轻从心里发出一声“我也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