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冰公主读后感锦集

冰公主读后感锦集

《冰公主》是一本由[瑞典] 卡米拉·拉克伯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公主》读后感(一):比起推理,我更喜欢生活

我觉得作者的推理故事并非是很精彩的。整个案子不算峰回路转,扣人心弦,但是还是很喜欢冰公主这个故事的,因为比阿加莎的紧张风格,作者更会融入生活,读这个更像是一部生活小说,一部爱情小说。里面的内容或许是深刻的,涉及到一个母亲为了面子,而去杀人,而这不是我想说的。人性这是个讨论不尽的话题,而对我来说。更喜欢这种能融入生活的推理书,我觉得更像是看部爱情小说而不是侦探小说,作者对感情、对生活的描写是很细腻的,而且是真实的。让人置身其中。故事还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我很喜欢中间穿插的安德斯写给亚历克斯的信。

最后我很喜欢书中的亚历克斯,因为她太完美,太神秘,又太有意义

《冰公主》读后感(二):冰公主

太让人心碎的故事,我发现自己随着阅读进展爱上了亚历克斯,可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让我难以释怀。身边的人一直带给她伤害,甚至连她的父母都从来没有听过她的心声,当她想说出心底的话时却又被永远闭上了嘴。离开这污秽的世界希望是对她的救赎与解脱,希望她能带着她未出生的孩子在天堂得到幸福,伤害她的人最终也会付出代价。

在读到发现亚历克斯断层的一年时我就猜到了那个秘密,带着不安我一点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可是那是那么的令人心碎。亚历克斯,没人保护好你,可是有人会一直爱你不会忘记你。虽然恨作者如此虐你,却感激她至少让安德斯去陪你。

《冰公主》读后感(三):推理与人情冷暖恰如其分

冰公主是卡米拉3D推理系列的开篇,也是让她“声名鹊起”的作品。作者和书中的 埃丽卡有许多吻合的地方。作者在一步步揭示案件背后的故事、展现亚历克斯一生的同时,埃丽卡的生活也一步步的呈现,像是作者的自我刻画。作者把自身的经历融入了很多到小说里,作者大体和埃丽卡一样刚从传记领域进入小说写作,所以将大量的生活素材写入了小说,也正因此,小说不仅拥有悬念丛生故事情节,也有许多用心的细节,有血有肉。

许多细节都让我读到了作者的别具心裁。

作者很喜欢描述女性人物的室内装饰风格、妆容、衣着的,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作者大概也是一个精致讲究的女人。

故事开头和结尾的欧吉桑艾勒特非常可爱。

警察头儿梅尔贝里的鸟巢发型,以及人们对此的反应很有趣,让我乐呵了好久。

作者对每个人物的心理描写都很仔细,人性在案件的开展中被作者不断地思考。案件的手法并不复杂,最难推断的永远都是人心。

这不仅仅是一个推理故事,它更像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舞台布景是世俗中的夫雅巴卡,演出带给人盛大的时空感,同时让人思考。毫不犹豫地决定继续读这个系列的《牧师》和《石人》,希望精彩一如《冰公主》。

《冰公主》读后感(四):北欧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看完《冰公主》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卡米拉被称为“北欧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了。正如同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圣玛丽米德村一样,卡米拉的3D推理系列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名叫夫雅巴卡的海滨小镇。在故事的叙述时,卡米拉和阿加莎一样,喜欢以案件为核心,同时不忘了对于小镇的风土人情以及居民们的家长里短唠叨一番。同事在故事中加上主角的爱情经历。

《冰公主》的故事讲述了围绕着两起杀人事件展开的调查故事。而书名应该是来源于第一起案件中被冰冻在浴缸里的美女。作为女主角的埃丽卡称为了凶杀案的发现者之一以及死者好友的身份被卷入事件当中。而当事件背后的故事被揭开的时候,一件涉及二十多年前小镇上几户人家的悲剧也露出了真面目!

曾经与同好们辩论过“推理小说到底是推理重要还是小说重要”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因为两者同样重要。卡米拉的小说是典型的即重推理性,又重故事性的作品。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去渲染夫雅巴卡这个小镇的风貌。其描写生动的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小镇的风俗与陋习又恰恰与整个故事的核心遥相呼应。男女主角因为案子走到一起,并在调查的过程中越走越近。推理、生活、爱情三大元素大概也就是卡米拉的作品被称为“3D推理”的原因了吧。

以侦探小说的评价方式来看。本书中的案件并不是很复杂,但是难在所有相关人里没有人原意说实话。缺少了可信的人证,现场物证搜集与分析成为破案的最关键因素。而破案的难度系数也升高了很多。不过在男女主角不辞辛苦的东奔西走明察暗访下,真相终于慢慢浮出水面。凶手的确很令人意外。动机也很奇怪。必须与夫雅巴卡镇的整个风俗相结合起来后,才能明白其真实性。推理过程比较简单,没有大段的推理。但是由于整本书都在分析,所以这也不算多大的问题。最终当然少不了逆转了。不过这个逆转不太给力,有些落入俗套了。而且前期作者给出的线索比较明显,所以给我的震撼不大。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本书的节奏并不快,但是却不难看,温馨中透漏着善良阴暗、柔弱与强硬、溺爱与冷漠等各种人性。真实感很强!

《冰公主》读后感(五):别在不该沉默时沉默

这是夫雅巴卡3D推理系列的第一本。故事采用倒序的手法:案发,警察抽丝剥茧逐步还原事实真相……(不过推理小说大都是这个套路吧)

看到小说后半部分大概看清了整个事情的脉络,以及多年以前的罪恶。真是触目惊心。若揭开面纱,简单的概括一下故事梗概:亚历克斯、扬、安德斯都曾被有恋童癖的老师尼尔斯侵犯,三人同盟、互相取暖,后来有一天将尼尔斯引到冰面上,推到事先凿好的冰窟窿里。

从此尼尔斯失踪。其母亲为掩盖事实真相收买了亚历克斯和安德斯的父母,收养了扬。没错,扬是孤儿,其父母死于火灾,但事实是他蓄意纵火。从那以后,亚历克斯与人之间总有层疏离,而安德斯纵然有绘画天赋却穷困潦倒、整日醉生梦死。

后来亚历克斯找到此生挚爱——丹,一个已婚男人,她想要整理过去面对未来和丹在一起,甚至她已经有身孕三个月了。安德斯的母亲薇拉表面上说是不想再有人对自己的儿子指指点点,所以杀了要将一切告白于天下亚历克斯,但事实是,她害怕安德斯当年与别人合谋杀死尼尔斯的事情败露。

这算是一种形式的保护吧。可是她当年被收买,正如她自己所想的那样:有时候我觉得沉默比他遭受的侵犯更可怕。是她的沉默毁了安德斯。她一直这样认为。而这的确也是事实。

尼尔斯当年对三个小孩造成的伤害就像一把剑直击心脏,从伤口冒出的血一直向外蔓延,而他们的父母选择息事宁人,用一团巨大的棉花盖住伤口,不让外人看见,伤口也自此开始无法愈合。

三个小孩,遭受同样的侵犯后,一个终日潦倒;一个过着看似正常生活,却总与他人有层距离;还有一个,从小就遭受了父亲的侵犯,后来纵火杀了父母,又遭到老师的侵犯,现在的他外表看似完美无瑕,内心却早已扭曲不堪了。

我刚刚想到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关于父母没有为受伤的儿女伸张正义一事。对受伤的孩子来说,有点像是“贴加官”吧。贴加官是一种酷刑,用沾湿的纸一层一层蒙到人脸上,最后人会七窍流血而死。那种说不出话的窒息感,和被侵犯的人想要倾诉的心情,有些相似吧。

而对外宣称的亚历克斯的妹妹,实际上,是她的女儿。当年她才十岁,她父母却决定把那个孩子生下来。我不太清楚他们为何做出这个决定,我想大概是因为金钱吧,尼尔斯的父母可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否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才会做这样残忍的事。

次要人物中,最可怜的人,在我看来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亚历克斯的丈夫亨里克。英俊帅气,家财万贯,从来没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东西,甚至就算是亚历克斯,也在他的持续追求之下答应了。然而亚历克斯并不真正爱他。甚至不愿意为他生孩子。当他得知亚历克斯的尸体中有三个月的胎儿。却不是他的。

以前和朋友聊过这样一个问题:以下选项必须二选一,1.和一个你爱却不爱你的人在一起,2.和一个你不爱却爱你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种问题真的很糟心。我一般是拒绝选择的。若是非要选,啊我还是选不出来啊。我不爱的人我真的不想和他在一起,哪怕他爱我,可是我不爱他啊。而我爱却不爱我的人,既然得不到,我为何又要苦苦付出?算了结束这个话题吧。

另外一个可怜的人,是亚历克斯的女儿茱莉亚。她一开始总是追逐着她的漂亮姐姐,却总是不被待见。后来她才从她奶奶那儿得知他的身世。是多么悲哀啊。虽然她是无辜的。人们总说这样的话不是吗?对于那些意外来到的生命,人们总是说:孩子是无辜的。

那谁来为这份无辜负责呢?

艾丽卡在亚历克斯刚去世的时候见到亚历克斯的丈夫亨里克。“他看起来并不难过。艾丽卡想。不过这也说明不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悲伤的方式。”。我十万分的赞同这句话。尤其想到前一阵乔任梁去世,陈乔恩上热搜。说真的,微博只是一个社交平台,谁想在上面说什么就说了,但并不能强迫任何人非得在上面说点什么。那些莫名其妙的道德绑架,真是够了。

我没有难过的表情就能说明我不难过吗?我没有去买东西就能说明我兜兜里没有钱吗?没有表达并不能说明没有。停止那些肤浅而表面的判断吧。

虽然是书评,但又说了很多和书本身不相关的话。说实话我也不太知道书评究竟要怎么写……以后大概自然会摸索出来吧。

哦对了,还有一个可怜人。艾丽卡的妹妹安娜。丈夫家暴她,她却总以孩子为理由,不想和他离婚,后来孩子也在家暴中遭殃,她这才终于下定决定,想要离开,却仍旧对那个男人有所迷恋不忍告他。

有很多父母虽然已经没有感情但却没有离婚的理由是为了孩子。那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正是为了孩子,才要离婚。一个不幸福、一个从根本上已经不完整的家庭,又如何能够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呢?

而家暴这种事。先给个巴掌再给个甜枣这种事最令人鄙夷。除非是个受虐狂,不然第一时间报警。死心吧,对方已经不爱你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