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1000字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1000字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是一本由本·杜普雷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一):中国式的名字,外国的内容。

确实是一本还算不错的入门书,至少像我这样完全不懂的人能够看了之后有一种被SHOCK的感觉……这本书的好处是,每种哲学思想都简洁明了的介绍到了,适合在闲散的时间看看……有一点就是书是外国人写的,但是名字太中国了,容易与中国的作品混淆,那个,你懂得!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二):庸俗易懂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觉得很适合哲学入门者,通俗但引人深思

除了里面留的笔记栏很不厚道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觉得很适合哲学入门者,通俗但引人深思

除了里面留的笔记栏很不厚道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觉得很适合哲学入门者,通俗但引人深思

除了里面留的笔记栏很不厚道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三):我看不懂这本书

一直想研究一下艰深晦涩的哲学,最近一位老校友推荐看一本书,叫做《人人都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这本书内容简介里面说:本书50篇清晰易懂的文章将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哲学概念通俗化,生动地阐释了来自知识、知觉、身份认同、伦理学、信仰、正义、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初涉这片领域的读者来说,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哲学导论。

看完介绍,我很激动,终于能有一本哲学的入门书了,可是我今天晚上把这本书翻来覆去,努力想找一些与大家分享的东西,结果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我的智商了。到底这本书哪里生动了,哪里清晰易懂了,俺时间可宝贵着呢T_T

下面摘了一段,关于“什么是艺术”,如果你看的懂,那我就错怪这本书了。

看完,我还是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上面这段文字充斥着令人迷惑的概念和不知所云的句子,不知道到底是原文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

前阵子看了另一本书叫做《查令十字街84号》,那个翻译可绝了,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信达雅”,下次会和大家专门聊聊这本书。

正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这本书的封底的一句话感动了我,我觉得全书的精华也许就是这一句话了。

下次该挑一本好的哲学入门书了。

对了,我为什么要去学哲学呢?

——写于16年10月30日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读后感(四):关于其中两种思想的反刍

感到好玩的主要有两点:

1.设计论证

在论证上帝存在的时候有一派人是持有这样的观点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他可以分为无数个小一点的机器,还可以再分,一直分到人类感觉与能力所不能达到的程度。但凡对这些机器和各部分研究过的人都会因其准确程度之高而赞叹。这种贯穿整个自然的手段以及对于目的奇妙的适应,虽然超过人类的设计思维,却与它们惊人地相似……

这个“设计论证”存在的一个弱点在于,如果这个世界令人赞叹的美是需要设计者的,那么设计者之上是否还需要一位更高的的设计者,如此类推,那到底是谁设计了这一切?还记得《普罗米修斯》里面那对科学家夫妇对先知者(Engineer)的追求吗。影片的最后女科学家带着人形机器David前往先知者的故乡,我想这种不断往本源探索的欲望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吧。既然Engineer的基因创造了我们,那么谁创造了Engineer。(虽然异形正传根本没打算说这个好吗= =~)

我觉得《普罗米修斯》作为《异形》的前传,有别于普通科幻惊悚片之处在于它其实隐藏不少哲学问题的原型以及探讨,比如上帝的存在、人类的异化、以及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矛盾。

除了关于设计者是谁这个命题,还有关于设计者(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冲突,最出名的莫过于雪莱笔下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这故事很简单,(引自Wikipedia)

故事主要是在描述一个科学家的疯狂计划,弗兰肯斯坦计划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生命体,说是想打造一个完美的人,于是,他从坟场精挑细选后挖出的尸块,他以专业知识判断还能使用部分,再将之拼成人型,通过电击并赋予他生命。不久,弗兰肯斯坦便发现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他制造了一个怪物。于是,他开始追杀这个怪物,怪物也本能的逃亡,双方间发生了许多冲突。

Frankenstein在英语里还有一个意思是,一个最终毁掉创造者的东西。

如果结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以引伸出科技这头怪物对人类的异化。雪莱当初写Frankenstein时则是对当时开始渗透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忧虑。

(最后再天马行空一下,这个母题其实也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父与子的矛盾,弑父的故事数见不鲜,出名的当属Oedipus,更不用说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了。)

2.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例子:乔治正手拿一杯白兰地。没有人拿枪对着他的头逼他喝,也没有人阻挡他喝酒。他可以自己随心而为。但乔治是个酒鬼,他知道喝酒对自己不好,也可能会失去朋友、家人、工作、尊严……但他无法自制。他伸出颤抖的手,把酒杯举到了自己的嘴前……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曾在1958年的演讲中提到两种自由的概念(Two concept of Liberty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主要是指,没有外在的限制或压制,没有任何障碍阻止你做想做的事。而积极自由则是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强调了本体的主动性。如果结合这个例子来谈论的话,乔治是处在一个没有人强迫他去做任何事的环境,他拥有消极自由。但是他“无法自制”,所以他缺乏的是积极自由。也就是说积极自由更强调一种内省,自我意志的自由。

从个人角度来看——

从最近《正能量》《秘密》再次盛行,跟随彭萦、warfalcon的self-changers越来越多,以及“大学生风向标”的清华南都对自我改变的文章转发量大幅提升,都可以看出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关注如何改变自己。(当然,会得出这种结论其实本身也有漏洞,也许我本人最近就是关注这类的问题,所以不自觉地会特别关注这个主题,根据吸引力法则我就会有全民也在关注这个话题的错觉。)

看书时被“积极自由”的概念给惊艳到了。顾城曾说过:

自由并不是你不知道干什么好,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自由是你清楚无疑你要干什么。对于惶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喜欢这段话作为积极自由的另一注脚。

从社会角度来看——

书中继续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大社会中的体现进行了阐述。更有趣的是似乎资本主义社会会更倾向于消极自由,而积极自由会常常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消极自由是尽可能减少对一个人权利的限制,比如说美国法律赋予每个合法公民可以竞选总统的自由。可是缺乏资金、教育、社会地位的普通公民又怎么可能在大选中成功呢。所以有人质疑消极自由是没有实质的自由行使形式上的权利。

同理,支持积极自由的则是赞成国家的介入,因为积极自由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自由。用书中的话就是“社会意识的自由主义者”。不过随之而来产生的问题就是政府有可能在积极自由下暴政,为社会设特殊目标,替公民决定应该追求的目标。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里的暴民与斯大林。

所以哲学这玩意好玩之处在于,两方甚至多方观点交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不断细化前提后的探讨。有兴趣的童鞋可以重新翻回《公正课》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