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是一本由(美)杰克·科弗特//托德·赛特斯登|译者:王华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的295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读后感(一):作为书单尚可

基本上这一类书,都是作为一种书单来使用。

要深入理解,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介绍,只能骗骗自己。

作者选的书,一般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但要深入去比较就不容易了。

书选的大部分而言,都是一些公认有效而重要的商业观点,你可以不认同但最好别不知道的那种。

适合按图索骥。应该说,作者的劳动值得尊重。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读后感(二):给自己一份书单

无意间看到这本书,这是一份商业经典的书单,终于下定决定好好看书,一定要把一些经典的书好好看完。

有人说我可以不用看书了,其实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本生活习惯了,当我看到引起共鸣的书的时候,会忍不住感觉到那种激动,所以我一定会坚持看书。That's part of me.

所谓的经典,是经过多少人的评价,才能这样一个结果,一直觉得这样是一生中捷径,当然你也可能会错过一些意外的惊喜,但是也不想错过这种经典,毕竟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太有限了。

最近不断的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所以更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所以更要不断的去体验自己的人生。

两周至少一本吧,还有8个月,至少要完成16本,加油!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读后感(三):吴晓波精讲50本商业经典 Wu Xiaobo's 50 business classics

作者[中国大陆]吴晓波

日 期2019年5月– 2020年8日

收听日期2020.6.25 – 2020.8.31

评 分★★★☆☆

“读书改变命运的事情,是发生在我的身上过的。”

因为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年轻的吴晓波被接纳成为了记者,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人生。他大量阅读商业经典书籍,这成为他创作的养分,帮助他写出了《大败局》、“激荡”系列,也帮助他在商业经营的路上取得成就。

这一次,他首次公开自己的私房书单,从上千本喜爱的书里,挑出必读的五十本,组合成六个知识模块,从底层的经济思维,到致用的经营方法,重构你对商业世界的认知:

1.《国富论》亚当·斯密他发现了“看不见的手”

生产三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看不见的手”: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

斯密定理: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规模越大,分工越细。

2.《资本论》卡尔·马克思一本为革命而生的经济学宣言

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的总和;

利润——是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产出是一种剩余价值构成剥削;

技术创新和市场的扩容提高了劳动的效率,进而让资本家和劳动者得以在契约和制度重建的前提下,分享劳动成果。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重新定义“看得见的手”

理论起点:现代市场经济困难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但产出水平却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解决: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需求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及货币数量。理论走向实践——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为商业编织“意义之网”

资本主义的根本动力:获利欲;

维尔纳·桑巴特:正当性的终极认同;内心信仰的驱动;理性主义与法治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自我约束性——理性的计算,集中精力,固守原则。

5.《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他什么都不相信,除了自由

关于自由、民主、乌托邦和终极价值。

6.《自由选择》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学界有个“矮巨人”

自由、私有、市场。

7.《经济学》萨缪尔森“我写教科书,其他人拟定法律”

建立了经济学的基本学科叙述体系、第一条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把数学模型大规模地引入经济学体系中。

8.《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一个“旁观者”的创新

管理学就本质而言,是关于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企业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创新是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破坏过程。“创新是有目的性的训练。检验创新的并不是它的新奇、科学内容或是它的小聪明,而是它在市场中的成功与否。”

9.《竞争三部曲》迈克尔·波特战略模型的设计大师

《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的关系;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五力模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能力和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国家构建经济竞争力的“菱形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行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对手。

10.《乌合之众》勒庞群众是如何被发动起来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群体时代”的“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理性对群体毫无影响力,群体只受无意识情感的影响。群体用形象思维思考,且这些形象之间并无逻辑关系。形象暗示产生的情感,有时非常强烈以至于能够被付诸行动。群体易被奇迹打动,传说和奇迹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霍夫: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领袖= 理论家+ 鼓动者+ 行动人。

1.《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第一本卖过千万册的商业图书

经济学家:冷血型,为增长或复苏目标,见佛杀佛(经济动荡)

管理学家:热血型,承认人和组织的多样性,注重鼓励、公平和效率(经济繁荣)

卓越特质: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本业、组织单纯、人事精简、宽严并济;

创新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角色:产品创新勇士、创新勇士主管、“教父”;

创新的公司:分散式组织机构,鼓励公司内部的激烈竞争,实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失败能容忍态度对待,对成功的创新实行奖励制度。

2.《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伟大的创业者都是“造钟”人

做造钟师而非报时人造钟:企业要实施兼容并蓄的融合法,保存核心竞争力和刺激进步。

卓越并非环境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慎重决策的结果。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过程。“提出一个好问题,提供一套思考模式,却从不给出标准答案”。

3.《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默默无闻的小巨人

成长共性:

1)燃烧的雄心;

2)专注到偏执:专注于自己的竞争力,做小市场的主宰者;

3)自己攥紧客户:把自己的产品、专有技术造诣和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通过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

4)贴近卓越客户;

5)“非技术创新”:注重流程和服务的创新,小步迭代,持续改进;

6)毗邻最强者;

7)事必躬亲:卓越品质。

4.《定位》里斯&特劳特“有史以来对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4P之前重要的P(Position),是引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核心: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销售者先在购买者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认知,然后把与之相符的产品提供给他们。

消费者五大心智模式:

1)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

2)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缺乏安全感;

4)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5)注意力容易失去焦点。

用创新概念抢占心智,以标准化、娴熟的服务流程完成交付。

5.《创新者的窘境》克里斯坦森管理越好的公司越容易失败

“破坏性创新”:越是管理卓越的公司,在“破坏性创新”时刻到来的时候,就越难以摆脱困境。“这些企业倾听了客户的意见,积极投资了新技术的研发,以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认真研究市场趋势,投资资本系统性地分配给了能够带来最佳收益率的创新领域,最终,丧失了市场领先地位。”

现象发生的原因:

1)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重大战略差异;

2)技术进步的步伐超出市场实际需求,导致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能错失潜在新技术市场;

3)拥有整套管理模式的成熟企业为了融资,更在乎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资本回报率是否能吸引投资者。

6.《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尾巴决定商业的未来

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约20%,其余80%是次要的(发现或呈现它们的成本太高);20%的产品带来80%的销量;

互联网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如果能极大增加商品的品类,同时,以“烧钱”的方式获取足够多的的客户,就可能最高效地发挥长尾效应,从而实现“赢家通吃”;

对制造业的启迪:即便不能挤入20%的头部畅销行列,只要能够生产出符合少数人口味的独特商品,仍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长尾辐射,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

九大法则:

1)数字化仓储是降低库存成本的最佳方法;

2)挖掘消费者心理数据,让他们参与生产;

3)从多个传播渠道挖掘潜在需求,深入长尾的尾部

4)不要试图生产一款适合所有人的商品;

5)建立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

6)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共享信息的机制,达到双赢的效果;

7)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考虑产品之间的“和”与“或”的问题;

8)借助长尾效应,根据市场自身淘汰结果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市场替你做事;

9)重视免费的力量。

《免费》模式:“非货币市场”(wiki、知乎)、“三方市场”(将核心业务免费化,击溃竞争对手,通过其他增值服务获得利润);

“三级火箭”:一级火箭获取头部流量,二级火箭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三级火箭完成商业闭环。

7.《引爆流行》拉德维尔如何找到那个引爆点

引爆点(TippingPoint):所有的潮流都存在着一个引爆点,它与观念、产品、信息和行为方式相关,它的到来看似意外,但却有迹可循;

引爆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角色组合:联系员(社会粘合剂)、内行(数据库,意见领袖)和推销员(乐于传播和说服);

流行事物本身应该具有让人过目不忘或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

“破窗理论”: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

“150人法则”:>150,组织成员沟通开始存在问题,协作走向低效;

我们正进入口头传播的时代,流行不再自上而下地发生,有可能是素人发起的群众运动,流行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小、小众化和脉冲式;

运作方式:促进者、活动家、战略家、文化推广者、现实批判家。

8.《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席卷全球的学习型组织热

对组织而言,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组织的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从经验学习的错觉及管理团队的迷思;

如何破除——建立学习型组织:

1)自我超越:不断看清世界及通过想象力让事物充满“创造性张力”;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会谈(觉察集体智慧)和讨论(找到共识和解决方案);

5)系统思考(打破中心权威模式)

斯隆管理学院“啤酒游戏”的启示:结构会影响系统的总体行为

1)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

2)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

3)建立共同愿景;

4)从只对现实做反应,转为创造未来。

1.《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保罗·克鲁格曼最喜欢说“不”的经济学家

相比于国家主导模式或波特式的竞争理论,他更信仰市场和技术的革新力,认为真正重要的并非全球竞争,而是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现实世界的危机问题都涉及需求不足,在一个需求不足的世界中,自由市场体制是难以持续生存下去的。

2.《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为“守夜人”划定边界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Paradox):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市场效率和竞争均衡是不相容的,价格不可能充分显示;

核心观点:只要在信息不全或市场机制不完整的状况下(可说是全球常态),国家的干预就必然存在,以有效改善资源分配的效率;

不受约束的市场远非经济繁荣的引擎,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恰当平衡,公司和经济都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这不仅仅是好的道德教化,还是“好的经济学”。——《喧嚣的九十年代》

3.《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最后的大师

营销:“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产品:“人们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而提供给市场的,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一切东西”;

营销管理:“为了创造与目标群体的交换以满足顾客及组织目标需要所进行的计划、执行、概念、价格、促销、产品分布、服务和想法的过程”;

市场营销:“有利可图地满足需求”;

“顾客交付价值”:是总体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组成)与总体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心理成本组成)之间的差额;

三大变革力量:科技、全球化和社会责任。

4.《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大股灾烧出的超级明星

标准普尔公司:凯斯-希勒指教,用于反映美国城市的房价波动;

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除非存在市场操纵行为,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股市的非理性,是由市场和人性的双重缺陷共同塑造的,投资者的情绪,媒体、专家叠加成为市场情绪,与股价变动形成反馈环,最终形成泡沫。在泡沫破灭之前,没有人能够定义泡沫。悲剧往往在戏剧的高潮时刻出现,反之亦然。

5.《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家庭主妇对城市的抗议

二战后城市再造运动主流理念:机器美学和新功能主义建筑哲学;

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认为城市应当按照需求严格分区——高密度的居住与工作空间、专为汽车交通建设的路网、集中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提高城市与居住者的效率。注重功能秩序、整洁和社区分割的新城市主义。

雅各布斯:城市不是被拿来设计的艺术品,而是活的有机体,城市规划本身也是一个富有生命的、活的过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而成千上万的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和才华千差万别。

单调、缺乏活力的城市只能孕育自我毁灭的种子,但是,充满活力、多样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则是自我再生的种子,即使有些问题和需求超出了城市的限度,它们也有足够的力量延续这种再生能力,并最终解决那些问题和需求。

6.《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让公平重新回到辩论的中心

资本“向心论”:当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不平等将加剧——因为利润和其他形式的资本收入,会比工资收入增长更快,而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饭碗。

发展与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实,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局限性里。如果一本书可以开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真思考——而不是代替我们思考,那么,它就已经足够杰出。

7.《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他把新世界的地图徐徐展开

信息化革命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

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革命。

“大数据、跨国公司、无纸化办公、产销合一”信息化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信息流动所产生的难以计量的非结构性数据,将成为新的资产,“数据即财富”。第三次浪潮带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超越市场”的文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8.《失控》凯文·凯利互联网世界的“预言帝”

“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人类历史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分为四次“认知唤醒”:

1)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2)达尔文——“我们是其他生物进化来的”;

3)弗洛伊德——“我们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意识”;

4)机器智能的认知唤醒——“生物和机器的结合,无论是生物还是机器,其实都是进化体”。

KK对互联网的本质性理解:它是一个失控的、不断演化的生物体,世界将因此去中心化。生命是连接成网的东西,拥有自下而上分层级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生命和机械体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备活系统。只要是活系统,就具备自组织、自进化的能力。

自然界“造物九律”:

1)分布式状态

2)自下而上的控制

3)培养递增收益

4)模块化生长

5)边界最大化

6)宽容错误

7)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9)变自生变

四个基本生存特征:

1)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

2)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

3)跳变——层级结构和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4)自组织——具有自我进化和纠错能力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规律:

1)赢家通吃:在一个高度连接、高度运转的信息社会里,一旦你顺应趋势又方法正确,那你的领先速度会变得非常快,将更容易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

2)边界突破:传统的机会都存在于核心区,而未来拥有更多机会的地带将是边界,也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未来的创新往往将会从行业与行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激烈碰撞中产生。

“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经济、双生共赢”。

outofcontrol——既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更是一次对既有秩序的破坏行动。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9.《奇点临近》库兹韦尔机器什么时候战胜人类

奇点:天体物理学概念,宇宙“大爆炸”刚发生时的那一状态,是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点,2045年,机器人的智能将超越人类。

加速回归理论:我们已经完整地经历了5次计算范式的创新,分别是机电计算器、继电器计算、真空管、分立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如今,已经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六范式阶段,技术发展的指数趋势和性能增长的单位成本已远远超出摩尔定律的预测。

未来将发生3种重叠进行的革命GNR,即基因技术(G)、纳米技术(N)和机器人技术(R)

1)基因技术:通过理解信息在生命中的处理过程,我们开始学习改造自身的生物特征,以消除疾患,激发潜能,从根本上扩张生命的力量。

2)纳米技术:将使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和重构身体和大脑,以及与人类休憩相关的世界,并可以突破生物学极限。

3)机器人技术:最具威力的革命,具有智能的机器人脱胎于人类,经过重新设计后,机器人的能力将远远超过人类所有的能力。

“事实将证明,我们始终是‘中心’,我们有能力在大脑中创造模型来虚拟现实,凭借这种能力再加上一点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就足以迎来又一轮进化:技术进化。这项进化使得物种进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一直延续,直到整个宇宙都触手可及。”

10.《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99%的人将成无用之人?

智人征服地球的原因:认知革命。不是最强壮的,但他们率先拥有了语言,学会了团队作战,形成“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进而诞生了信仰和宗教,增强了认同感和凝聚力。欧洲:形成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与之配套的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科学精神,机器和枪炮是竞争力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人类过往生存课题:饥荒、瘟疫、战争——呈消失趋势。

新的人类共同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神人”。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结论: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神人”,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智能用于解决问题,意识用于感知事物,如痛苦、快乐、爱与恨,这两者并存于哺乳动物。而无意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1.《巨人》尼尔·弗格森发明了“中美国”概念的英国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罗氏比市场早一天得知拿破仑失败的消息,做多英国国债,攫取暴利。

纪录片:《帝国》(Empire)、《巨人》(Colossus)、《世界战争》(TheWaroftheWorld)、《货币崛起》(TheAscentofMoney)、《文明》(Civilization)

2.《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一组动听的全球化赞歌

把世界碾平的十大动力:

1)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意识形态的铁墙轰然倒塌,资本、人才、技术与产品开始加速流通

2)互联网经济崛起,第三浪潮时代到来

3)“工作流软件”,商业公司通过新的标准和交互工具,实现劳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创造出一个具有多种合作形式的全球新平台——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

4)“上传”,个人知识分享,开放源社区、博客和维基百科等商业模式将知识传播的权利让渡给平民,彻底摧毁了知识传播的等级结构和巴比伦塔。(勾勒了世界变平的政治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新格局)

5)外包

6)离岸经营

7)供应链优化

8)内包

9)搜索服务

10)移动办公(应用)

3.《江村经济》费孝通用脚写出来的中国模式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4.《美国与中国》费正清费正清的眼睛

每一代人,都学会了他们要扮演的最后角色,无非是当下一代人,进门前用脚踩踏一下的垫子,这是值得,也是应尽的一种义务。

5.《年代四部曲》霍布斯鲍姆一位欧洲人的历史书写

20世纪:陷入全面战争及其威胁的灾难30年、两极冷战对峙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30年、全球混乱无序的危机20年。

极端——大规模战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冷酷性,同时更包含着“历史意识的萎缩与退却”。

1.《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全球第一CEO”养成记

公司的业务战略结合体中间每个部门都“数一数二”,那么在竞争中的定价权就会很大,公司结合体的风险就可以分散。

传奇都是小概率的异数,企业家的每一枚勋章都是用数字铸写的。

“六西格玛(SixSigma)”管理法:由摩托罗拉工程师比尔·史密斯于1986年提出,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最终实现“零缺陷”。

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他穿越了死亡之谷

放弃半导体内存业务,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战略转折点——企业的根基即将发生变化的那一刻,企业有机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端,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1989年,484DXCPU,革命性产品,首次增加内置的数学协作处理器,大幅提高计算速度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让电脑更轻松地整合“真实世界”中的数据。——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十倍速变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所有的企业战略无法保持常新——需要企业家的独断力和偏执力

3.《活法》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日本商业哲学

日本,具有极端的民族个性:

1)因资源匮乏,崇尚极简主义,但凡有缝隙般的机会,便倾身而上,绝不惜力。

2)因地震海啸频发,对人生充满了幻灭感,如樱花骤开旋谢,所有的意义都在瞬间而已。

投入商业文明中,便是极致和偏执的双重绽放。

日本企业家中的“经营四圣”:

1)松下松下幸之助

2)索尼盛田昭夫

3)本田本田宗一

4)京瓷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崇尚“天人合一”的企业哲学,无比的勤勉和“敬天爱人”的信念。“作为人,何谓正确”,通过自我反省,以利他之心,由己推人。“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将决策权交予“现场”的每一个员工,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阿米巴工作法”:阿米巴(Amoeba),拉丁语中是单个原生体的意思,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和延续性的生物体,它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日本式精益管理的一种极致状态,是价值观一致前提下的充分授权。以柔软容错的去中心化组织形态,应对不确定性的随时挑战。

要经营好企业,我们内心一定要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美好的意识。

4.《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路易斯·郭士纳一个做饼干的如何拯救“蓝色巨人”

第三条道路:“定位于互联网络,硬软结合,突击软件服务战场”,“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通过收购(莲花软件公司Lotus),以最短的时间,从最快的捷径突击网络,从而拥有新的技术核心能力,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战略转型,让IBM抢到了第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取消员工必须身着蓝色西装的限制——当色彩自由之后,思想和组织的自由才可能迸发出来。

管理学上,郭士纳是矩阵管理模式的发明人。引领了企业界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思维转移。

大象型企业之所以笨重,是因为传统的等级制度设置了垂直的条条框框,让公司内不同的业务单元都如同“孤岛”,不但无法形成协作效率,更造成内耗和掣肘。——发动组织革命,解散IBM最高权力部门管理委员会,以顾客为中心,重组事业群,整合成以产品类、业务类为主的两大团队。

矩阵制组织形式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由此构成双命令通道系统。——打破了传统职能型组织的部门分割,使得横向协作变为现实,组织运行趋于柔性化,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反应。——OneVoice,一个只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便能迅速而持久地被带动起来进行支持的结构体系。

5.《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巴菲特那个种植“时间的玫瑰”的人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捡烟蒂”理论: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会有一些股票如图被别人扔弃的烟蒂,往往还有捡起来抽最后一口的价值。

查理·芒格启发:以高价买被低估的好公司股票,长期持有它们。(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符合巴菲特心中最理想的资产:

1)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身能够提价而保持其企业购买力价值不变

2)只需最低水平的新增资本投入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1)投资有价值的时代和有价值的国家

2)投资有护城河的企业和优异的团队

市场占有率,品牌的力量,产品的特质与配销渠道的优势——超强竞争力(保卫经济堡垒的护城河)

阿克琉斯之踵:硅谷的科技公司在过去的20年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但他们很少出现在伯克希尔的投资清单上——这些企业在早期都没有护城河,一旦构筑起护城河时,又太贵了。

6.《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泰德罗为了到达顶峰,你不需要什么门票

①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Garnegie,美国钢铁)

② 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柯达)

③ 亨利·福特(Henry·Ford,福特汽车)

④ 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IBM)

⑤ 查理·露华逊(CharlesRevson,露华浓)

⑥ 萨姆·沃尔顿(SAMWalton,沃尔玛)

⑦ 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英特尔)

美国商业成长史:五月花号、西部牛仔、可口可乐、华尔街、福特T型车和硅谷美国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移民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新思维,新行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梦想家;发家历程、内心挣扎、面对困境不惧挑战

阴暗面——为了商业上的成功,苛刻、冷血无情、为获得订单无所不用其极、对权力的渴望

在对财富的使用上,表现出美国式的现代性:捐建图书馆、大学,创办慈善基金会

7.《史蒂夫·乔布斯传》艾萨克森生来只是为了改变世界

乔布斯没有发明手机(phone),只是在phone之前加了一个i,iPhone改变了世界iPhone的两大技术亮点——触屏技术和数字照相镜头,分别是由诺基亚和柯达的工程师发明的。

2007年6月29日,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使用独有iOS系统的iPhone手机。随着一年一次的产品迭代,iPhone爆发出魔幻般的市场增长力,到2020年6月iPhone4发布时,市场陷入疯狂的追捧和销售热潮中。从此,世界上只有苹果手机和其他手机。

在iPhone之前,手机仅仅是一种通话工具,而在iPhone诞生后,成了一个“外挂的人类器官”,乔布斯改变了手机的使用功能和场景,继而重新想象了其商业模式。

1.《中国的经济制度》张五常乱发狂生的错过与得到

“搞思想不受争取永远地对,而是争取有深度的启发力,然后望上苍保佑,写下来的可以经得起一段漫长时日的蹂躏。”

2.《大分流》彭慕兰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

为什么到了1820年之后,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或其他国家,成了世界的中心?——“大分流”

新大陆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地集约产品——首先是棉花,然后是木材和谷物等——解除了西欧受到的生态制约,从而使工业革命能够迅猛发展,令西欧与世界其他部分发上了巨大的分流。

许多制度的创新应用又与全球化扩张有关,如股份制公司——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股份制公司对风险的抗衡效应被彻底激活,继而出现了以股权交易为核心的现代资本市场和契约规则。

历史的合理性永远大于所谓的必然性。

3.《枪炮、病菌与钢铁》戴蒙德一本有趣的文明进化简史

“耶利之问”(耶利是戴蒙德在新几内亚岛结实的土著朋友):“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种族说:各种族之间在生物学上存在差异。气候说:寒冷气候对人的创造力和精力具有刺激作用,而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则让人闲散懒惰,惧于深度思考。地理文明说: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率先实现了粮食的自足,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人口增加,部落冲突变多,语言和文字被发明出来。戴蒙德:不同的民族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非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过去战争的不少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的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敌人的最可怕病菌的军队。

4.《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民主、平等与自由,到底将以怎样的方式降临人间?

5.《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中国正在过大关

独立思考、直言不讳,批评性精神和建构性人格的混合体

6.《论中国》基辛格一位85次访华的政治家

政治家的观点和行动都是出于各自的价值、知识体系,并烙有强烈的历史当下性和国家利益诉求。

7.《激荡三十年》吴晓波为当代中国企业立传

当大历史的必然规则与小人物的偶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全部图景。

1978-2008的中国商业圈:“出生草莽,无不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抛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去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市场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他们的利益切割以及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

8.《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弗朗西斯·福山一个走不出去的“福山困境”

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柏拉图:人的灵魂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

黑格尔:“获得认可的欲望”是驱动人类进程的基本动力,真正能使人类满足的并不是丰富的物质,而是对其地位和尊严的认可

1989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制度用一种获得平等认可的理性欲望,替代了那种希望获得比别人更伟大的认可的非理性欲望。

“福山困境”的本质是一个人类困境:“获得认可的欲望”的确是一种根本性的动力,但是,它本身无法被量化和“一致化”,因而,历史也无法被终结。

9.《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500年视野里的美国与中国

奇点大国的兴衰不是突变,而是一个渐变的长期过程,核心规律:

1)大国的兴衰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于当时环境里和其他国家实力升降的比较。

2)兴衰的主要和最终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3)不断扩展战略承诺导致军费攀升,最终使国家经济基础负担过重,是一个大国走向长期衰落的开始。

战后两极格局,美苏对峙构成所有国际关系的前提,当时美国面临的考验:国力与军事支出之间的均衡性,二是产业格局及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没有预测到:美国以消耗战甚至虚构的“星球大战”计划的方式拖垮了体制僵化的苏联,而硅谷意外地出现,替代底特律和芝加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1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一位少校军官的“大历史”

你即便在大海的任何一个角落勺起一杯水,我都能告诉你整个大海的秘密。

“无大事可叙”,暗合一种无进无退、休眠般的“超稳定结构”。在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到来的时刻,地球上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帝国却毫无进步的生机而言。

《一次读完100本商业经典》读后感(四):历史上最好的100本商业图书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929453/

最近800-CEO-READ(a specialty business book retailer)的创始人写了一本畅销书《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 What They Say, Why They Matter, and How They Can Help You》。书中总结了那么多年来800-CEO-READ作为美国顶尖的商业图书销售商整理出的100本最具影响力的图书,时间跨度很长,分为12大类,对每本书的精华进行了提炼。其实,做书这一行时间长了有两件事会上瘾,首先是特喜欢向别人推荐书,还有就是对“排行榜”这个东西特有感觉。写作《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这样一本书,对于书业人士是一种过瘾的行为,更是一种荣耀。

我专注于商业图书行业已经6年了,时间虽不长终究也算是见证了一段繁荣岁月。一直会有这么个梦想,希望把这些年风靡于企业界的图书统统列出,做一份中国商业图书的阅读排行榜。商业世界的阅读趋势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风向标,能够从中看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与商业思路,见微知著。梦想留待以后完成,先看看《The 100 Best Business Books of All Time》提到的100本书中有多少已经翻译成了中文版,我尽量将其全部列出,同时给出详细的出版信息以供大家不时之需。

YOU (Improving your life, your person, and your strengths)职业发展/励志

1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幸福的真意》中信出版社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英文原著出版于1991年,中文版是2009年才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出版了该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生命的心流》。作者开创了“心流”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2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中信出版社 [美]戴维•艾伦

GTD的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

3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每一个经理人都应该去读一下的作品。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合理安排时间、专注于能为组织贡献什么,很多年后的管理学作品依然在围绕这些核心话题展开。

4 How to Be a Star at Work: 9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You Need to Succeed

《五星级员工是这样诞生的!》 华夏出版社 [美]罗伯特•凯利

成为五星级员工的9大能力:创新能力、建立关系网络:借鉴别人的知识、掌控你的工作与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多角度看问题、甘当配角:辅助别人的能力、掌握具体事物的领导方式、团队合作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表现和说服能力。

5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史蒂芬•柯维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已经成为职场不朽的经典。知易行难,贵在把七个习惯真正应用到工作中去。

6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 中信出版社 [美]戴尔•卡内基

1937年此书初次出版时,就是用以上这段话开始的。当时一般人认为这是本有用的书,但销量不会好,所以开始只印了5000本。但是没想到一夜之间这本书就轰动了全美国,并很快传遍世界,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之一,总销量已经超过1500万本,几乎每种文字的翻译本都有了。这本书已经在历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7 Swim with the Sharks Without Being Eaten Alive

《与鲨共泳——66条箴言赢得销售、谈判、管理优势》 中信出版社 [美]哈维•麦凯

被誉为世界第一的人脉专家,在美国有着“奇迹先生”美誉的哈维•麦凯的这本书,目的就是让你具有一种整体的商业素质,它是麦凯30年来累积精炼的商场智慧。

8 The Power of Intuition: How to Use Your Gut Feeling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t Work

Broadway Business (June 1, 2004) by Gary Klein (Author) 无中文版

这是一个有着非常大争议的领域:“商业直觉”究竟会帮助做出正确决策呢还是会害了企业?引用一段经典的问答如下: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答:两个词。问:是什么?答:正确决策。问:你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答:一个词。问:是什么?答:经验。问:你如何获取经验?答:两个词。问:是什么?答:错误决策。商业直觉不是凭空而来。

9 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

繁体中文版:《這輩子,你想做什麼?》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坡.布朗森

54个真实的故事,这些人放弃了高薪与职位去追寻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书中的每位主角都有不同的恐惧,也都面对它们,进而克服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在生命画下休止符前有所成就,没有虚度一生。

10 Oh, the Places You'll Go!

图文少儿书,兰登出版社 作者:Dr.Seuss 无中文版

作者兴冲冲地讴歌生命中难免的种种困厄,认为生命或许是如履薄冰似的在得失之间作出抉择,但人却完全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11 Chasing Daylight

《追逐日光》 中信出版社 [美]尤金•奥凯利

“人生的尽头非得是最灰暗的吗?它能否成为最美好的时光呢?”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在53岁时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奥凯利生命最后时光的深刻感悟对所有职场人士不啻于是一记当头棒喝,人生不可以重来,不可以跳过,我们只能选择以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活在当下,追逐日光!

LEADERSHIP (Inspiration, Challenge, Courage, Change.)领导力

12 On Becoming a Leader

《成为领导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沃伦•本尼斯

书中深入探讨了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并给出了榜样,以及任何人都适用的战略。在一个越来越动荡、越来越模糊的世界里,我们对领导者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13 The Leadership Moment: Nine True Stories of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heir Lessons for Us All

《大决策 大教训——九个经典领导案例分析》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迈克尔•尤西姆

决策能力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本书通过对9个经典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在生死存亡的时刻,领导者应如何决策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以保证带领自己的团队立于不败之地。

14 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4th Edition

《领导力》 电子工业出版社 詹姆斯•M•库泽斯、巴里•Z•波斯纳

领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导力是带领大家迎接挑战走向卓越的能力。通过25年的研究和对3000多个领导者案例的分析,作者提炼出了成为卓越领导的五种行为和十个使命,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15 Leadership is an Art

繁体中文版:《領導的藝術》經濟新潮社 麥克斯.帝普雷

领导者的第一要务是充分认清现实,最后一件事是说谢谢,在这中间,领导者必须成为一个仆人。领导的艺术是“尽可能以最有效而人性的方法将人们解放,让他们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杰出的领导,最主要是表现在追随者身上。

16 The Radical Leap: A Personal Lesson in Extreme Leadership

繁体中文版:《站在浪頭:追求卓越領導的成功寓言法則》 知識領航出版社作者 史蒂夫.法柏

领导力不是从花言巧语中得来的,不是从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得来的,不是从你在企业的排名中得来的,不是从你名片的头衔中得来的。它完全发自于个人内在,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它需要我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而且勇敢地挑战生活中的每一刻。从寓言中来的领导力4大特质:1.愛(Love)、2.能量(Energy)、3.膽識(Audacious)、4.證明(Proof)。

17 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繁体中文版:《機會由自己創造》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諾爾.提區/史崔佛.薛曼

Jack Welch's Six Rules

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Face reality as it is, not as it was, or as you wish it were.

Be candid with everyone.

Don't manage, lead.

Change before you have to.

If you don't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don't compete.

18 Leading Change

《变革》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约翰•科特

约翰•科特是领导与变革领域世界级的权威,书中列出了组织变革的框架模型被世界各地的企业所广泛应用。变革的8个步骤:增强紧迫感、组建领导团队、设计愿景和战略、传播变革愿景、授权行动、创造短期成效、巩固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变革、将新方法融入企业文化。

19 Questions of Character: Illuminating the Heart of Leadership Through Literature

《领导者性格:从文学故事中透视管理》 商务印书馆 [美]小约瑟夫•L•巴达拉科

严肃文学能教给商业领袖什么?答案令人吃惊。对于商业领袖而言,最难的考验既来自技能的挑战,也来自性格的挑战。领导者必须问自己一些困难的问题,并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获得成长。

20 The Story Factor

《讲故事》 海南出版社 Annette Simmons

领导的一大挑战就是能够影响他人,而简单的说教是无法起到打动人的效果的,唯有拥有精致的结构,感人的情节的故事才能使人动容。你会发现,在未来讲故事越来越成为领导者必须去掌握的技能之一。

21 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

无中文版

从丘吉尔、林肯、罗斯福到奥巴马,伟大的领袖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是他们充满魅力的演讲,这些语言给人们以力量,激励人们行动,让人们愿意为了理想而做出奉献。

STRATEGY(Eight organizational blueprints from which to draft your own.)

2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追求卓越》 中信出版社 [美]汤姆•彼得斯

本书自1982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畅销不衰。作者研究了当时最成功的43家美国企业并总结出了这些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虽然很多企业在随后的经营中衰败了,引来了人们对这本书很大的争议,但事实往往是企业偏离了他们赖以成功的准则,而不是准则本身错误了。八大准则如下:一、采取行动;二、接近顾客;三、自主和创业精神;四、以人为本;五、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六、坚持本业;七、组织单纯、人士精简;八、宽严并济。

23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从优秀到卓越》 中信出版社 [美]吉姆•柯林斯

这本书连同吉姆•柯林斯的前一本著作《基业长青》是商业出版史上最成功的两部作品,至今也被企业界奉为“永恒的经典”,成为一些企业管理层的必读书。这两本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两点,首先是“严谨”,不同于那些管理咨询公司根据一些片面信息而杜撰出的快餐是作品,《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是在分析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收集的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基础上完成的。基于事实而不是臆想出来的结论当然更可信。其次是结论的“反潮流”,打破了企业界对那些长期流传但又是错误的观点的盲目崇拜,例如,大家认为那些在媒体前展现出非凡魅力的领导人才能够带领企业获得成功,但《从优秀到卓越》确告诉你那些低调处事但意志坚强的“第五级领导人”,往往能把企业引向卓越。

24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创新者的窘境》 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克雷顿•克里斯滕森

克里斯滕森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明确阐述了“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区别。那些行业规模领先的企业往往倾向于不断满足目前大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维持性创新”,而拥有“破坏性创新”的小企业往往从服务那些大企业根本看不上的小市场开始,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破坏大企业的核心市场,最后将他们取代。作者睿智的给那些行业领先企业以警示,在拥有最多客户和最高利润率的同时一定给予“破坏性创新”足够的重视,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威胁也许就在细微处。

25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How to Exploit the Crisis Points That Challenge Every Company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中信出版社 [美]安迪•格鲁夫

偏执狂在心理治疗领域被认为是一种病态,但偏执狂在信息产业界却被认为是一种常态。不同于拥有稳定产业结构的传统行业,信息产业每天都在发生着10倍速变化。信息产业没有庞大的固定资产,创造价值的往往是工程师头脑中的那些想法,如果您不能拥有超越时代的想法您就会被这个时代打败。因此硅谷甚至超过华尔街成为工作压力最大的地方,在这里工作人人都必须有一些“偏执狂”的气质。因特尔的传奇总裁安迪•格鲁夫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战略转折点”的概念,在信息产业如果您不经常去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想法,那成功就注定离你远去了。

26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Inside IBM's Historic Turnaround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中信出版社 [美]郭士纳

IBM拥有辉煌的历史,被顶礼膜拜的创始人,创奇的CEO,以及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缔造IBM王朝的根基,IBM相信他们只要坚持这样的行事方式就能将辉煌延续。但是事实,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IBM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所有曾经的辉煌都成了阻碍IBM变革前行的障碍,IBM一度面临破产的境地。这时一位卖饼干的CEO郭士纳从天而降成为了IBM的救世主,他是技术的外行,但只有这样一位完全的局外人才能够重塑IBM的文化,对战略进行彻底的转型,让IBM重振雄风。时至今日IBM依然是IT巨头中利润率最高的,即使在金融危机中其股票也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

27 Discovering the Soul of Service

《服务的奥秘——持续商业成功的九种驱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利奥纳德•L•贝利

从对14家已经成熟并且相当成功的劳动密集型公司的精确研究中,得出了一个崭新的结论:服务业的长期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大量的商务活动,而是人性价值。流传于电子商务公司Zappos的一个故事是,他们愿意出1000元的奖金让那些不具有服务精神的人离开客户服务的岗位。要知道能够给品牌增光添彩,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恰恰是那些在一线接电话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人员,顾客的一切美好或是糟糕的体验也都由他们创造,难道企业不应该更人性化、更慷慨的对待他们吗?

28 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

这本书的出版在国内引发了两大热潮,一是企业内部的“执行文化”培训热,第二个是出版界的跟风文化,书名中带有“执行”两字的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时间抢占了各大书店的展架和网站的关键位置。但经过了几年以后,企业界多的还是夸夸其谈的,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建立了“执行”的文化呢?也许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执行》中的精华真正付诸“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领导们走出自己的Corner Office吧,去聆听客户的声音,关注一线员工的呼吁,数字并不会告诉你事实的全部。

29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繁体中文版:《競爭大未來》 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蓋瑞.合默爾、C. K. 普哈拉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为未来竞争》一书中创造了“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ies)的概念。有时,这种“核心竞争力”往往被定义为某种独一无二的技能或特性,即“公司最擅长的东西”。而实际上,这一概念要比上述定义复杂得多。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个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衡量,而是指在顾客眼里这个公司有多大的价值。任何定义都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假如公司的某个特性并不是顾客想要的,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核心竞争力”。

BIOGRAPHIES (Seven Lives. Unlimited Lessons.)

30 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

《工商巨子》 海南出版社 [美]荣•切尔诺

全书共有960多页,作者列举大量有关洛克菲勒劣行的新证据的同时,并没有照搬以往所谓洛克菲勒是个冷酷无情的魔鬼的一贯说法,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古怪、狡诈、多有创见、令人难忘的人物。

31 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华夏出版社 [美]艾尔弗雷德•斯隆

只有屈指可数的商业著作能够历经数十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毫无疑问,《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就是这样一本伟大的著作。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已记不清曾经向多少人推荐过此书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仍然坚持声称本书是所能读到的最好的商业著作;《商业周刊》把它放在“绝对必读书架”的第一名;《财富》杂志则把它列为2003年度CEO必读书。

通用汽车传奇的CEO艾尔弗雷德•斯隆不是一个科班出生的管理学专家,但却是很多管理理论的开创者。他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已经成为许多CEO的标杆与不可企及的神话,如今的通用汽车多么渴望再次拥有这样一位传奇的CEO。

32 The HP Way: How Bill Hewlett and I Built Our Company

《惠普方略——比尔•休利特和我的创业之路》 华夏出版社 [美]大卫•帕克

1938年,两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图市一间只容得下一辆车的汽车库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并于第二年成立了一家合伙企业。这就是惠普公司。当初的车库已经成为了硅谷的标志成为人们瞻仰的场所,而惠普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IT企业。创始人之一大卫•帕克在书中将惠普成功的主要因素归之于该公司率先实行的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即“惠普方略”。然而经历一系列变故的惠普似乎正越来越远离The HP Way。

33 Personal History: Katharine Graham

《个人历史:<华盛顿邮报>女总裁格雷厄姆自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已故的格雷厄姆小的时候很害羞,总是感觉不安全,在他迷人的丈夫开枪自杀之前,她一直都是这样。后来,她有了接管华盛顿邮报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勇气。在她主政期间,这家公司无论在财务业绩方面,还是在新闻报道方面均达到了新的高点。她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捍卫,让她成了英雄人物;她的晚宴聚会则让她成了传奇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也许是巴菲特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34 Moments of Truth

《关键时刻MOT》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瑞典]詹•卡尔森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北欧航空公司(SAS)实现大逆转的传奇故事,作者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手法,只是严格遵循了一个准则:让客户与企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MOT)都成为一次为企业品牌增值的机会。客户通常在一次与服务人员的简单沟通中就决定了他对企业的整体印象,而且这种第一印象很难改变,好的第一印象会让企业赢得一个“终身客户”。企业挖空心思创造出各种炫目的宣传信息,但最有价值的关键时刻(MOT)却往往被忽视,是时候关注客户与您接触的每一个点,将他们优化,让客户在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拥有完美的体验。

35 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 My Story

《萨姆•沃尔顿自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萨姆•沃尔顿

一个人的性格缔造了一个企业的性格,沃尔顿虽然是一个亿万富翁,却过着极其朴实的生活,没有豪宅、没有游艇,也不住在繁华的大都市。沃尔玛,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的企业,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国家GDP超过了沃尔玛的销售额,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帝国不会让供应商赚得多一点的利润,每一次和沃尔玛的议价都会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

美国人应该感谢沃尔玛,他切实的用自己的“天天低价”在给美国人的普通人不断提升生活质量。美国人更应该学习沃尔玛,在金融危机过后如何建立一种朴实、合理的消费理念。

36 Losing My Virginity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英]理查德•布兰森

最有激情的品牌和企业终于与世界上最有激情的运动F1联系在了一起,而且是以一种最有激情的方式。维珍集团在赞助F1新车队布朗GP仅仅几天后,布朗GP就赢得了2009年F1第一站澳大利亚站的冠军,而整个车身上能看到的唯一的品牌就是Virgin。F1举办至今,新车队能在第一次分站赛就获得冠军至今还未有先例,理查德•布兰森爵士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了他的胆量与独特眼光。“你将来不是囚犯就是百万富翁!”这是老师给少年时期布兰森最中肯的评语!

ENTREPRENEURSHIP (Seven guides to the passion and practicality necessary for any new venture)

37 The Art of the Start

繁体中文版:《創業的藝術》 盖伊.川崎 Kawasaki, Guy 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该如何才能把创业的点子化为行动?完美的销售行为具备哪些要素?怎样在与对手斗智时大获全胜?如何不花大把银子就能创立品牌?每个草创初期或重新整顿的企业都曾面临以上的问题,而前苹果计算机的营销天才盖伊.川崎为你提供了完美的答案。川崎提出了GIST的概念─Great Ideas for Starting Things,以他在科技产业前线的亲身体验,在书中传授读者建立品牌、打通人脉、网罗人才、营销手段等等的相关技巧。

38 The E-Myth Revisited: Why Most Small Businesses Don't Work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突破瓶颈》 中信出版社 [美]迈克尔•格伯

迈克尔•格伯在美国被誉为创业教父。本书将带领你深入了解一家小企业发展必经的全部历程,告诉你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业者的三种不同身份如何转换。在书中,格伯还为你讲授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实习课,教你如何将特许经营的模式应用于任何一家企业,以及如何系统运用公司发展规划,实施企业管理的“转折性革命”,使企业走出瓶颈,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39 The Republic of Tea: The 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a Business, as Told Through the Personal Letters of Its Founders

繁体中文版:《茶葉共和國》出版社:時報文化 梅爾.辛格勒、羅森斯維

《茶叶共和国》搜罗有125封信、53幅画、一份企业企画书、一份邮购目录,具体重现创意如何商品化的完整过程。《茶叶共和国》诉说了创意人与商业人的内在冲突,体现创业伙伴喜恶交杂的矛盾、领导与追随的复杂情愫、现实与理想似幻似真的交融。《茶叶共和国》企图在嗜喝酒精、咖啡、可乐的国度里,贩卖古老的产品──茶叶,推销“小口啜饮”的生活态度,充满“禅学企业家”的哲思。

40 The Partnership Charter: How to Start Out Right With Your New Business Partnership

《合伙人章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戴维•盖奇

研究表明94%的高成长企业都是由合伙人共同创建的,但合伙关系的失败也能让合伙人和他们的企业损失惨重。也许您也想实现共同拥有一家企业的梦想,无论是继承家族企业、合伙开个店铺,还是吸纳新的合伙人,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些中肯的意见和系统的指导。现在,您一直期待的指南面世了。心理学家和商业调解专家戴维•盖奇成功地调解和梳理了许多合伙关系。《合伙人章程》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结晶,内容既全面又易于理解,经典的案例和附录中的模板可以帮助您建立和维持成功、的合伙关系。

41 Growing a Business

繁体中文版:《實現創業的夢想》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Paul Hawken

本书是一本教导你如何“开始创业”的书。作者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者。他以丰富的亲身经验提供经营小企业应注意的要点,包括资金、人才、服务、市场定位等实用的观念与技巧,全书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42 Guerrilla Marketing

《游击营销》 三环出版社 [美] 杰伊•康拉德•莱文森

游击营销的理念是由美国资深营销专家杰伊•康拉德•莱文森首创,原本是教导中小企业如何用微薄的营销预算“以小搏大”,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方法,近来许多大型企业也摆脱传统的营销方法,开始采用游击营销。游击营销经过近20 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已经成为“非传统和反传统营销”的代名词,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的反传统营销策略,与传统营销方法分庭抗礼。传统营销主要以电视、报纸、大型户外广告等大的媒体来建立品牌知名度,而游击营销则重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善于创造独特的传播模式。

43 The Monk and the Riddle: The Art of Creating a Life While Making a Living

《僧侣与谜语:一位硅谷企业家的创业智慧》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兰迪•科米萨、肯物•林内贝克

创业者除了赚钱,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永不磨灭的激情。

唯利是图的商人惯于妄想,而传教士则充满热情。唯利是图的商人和传教士之间的更多不同在于,商人是机会主义者,他们总是关心利润和交易,他们会为了短期的目标而奔忙,这些是传教士们无法接受的,因为他们更具战略思想,关心的是真正惊人的构想,致力于达成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他们知道,这一创新型的事业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他们把这项事业看得比马拉松赛跑更长。

SALES AND MARKETING (Approaches and pitfalls in the ongoing process of creating customers.)

44 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这是一本最畅销的教科书,因为他太有趣了,你会对作者揭示出的规则啧啧称奇,沉溺其中。这是一本开创性的著作,他将心理学与营销学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为营销人员特别是推销人员的弹药库中增加了最重要的一枚炮弹,能够直指消费者的内心。这也是一本顶级畅销书,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这本书长期雄踞Amazon、当当的排行榜最前列。这也许也是一本您不得不去读一下的好书。美国读者对其评论是Fascinating-timeless-direct and to the point(迷人—永恒—切入要害)。

45 Positioning: The Battle for Your Mind

《定位:头脑争夺战》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既不是广告学大师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或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20年前两位年轻的广告人提出的“定位”理论。想像一下,您大脑中有一个虚拟的品牌阶梯,当您走进超市想购买某一品类商品时,您首先想到的是排在虚拟阶梯最顶上的一个品牌,如果没有呢那就是会考虑在第二个阶梯上的品牌。也就是说营销的核心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大脑中获得高的“定位”,阶梯顶端的品牌就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品牌并不属于企业,而属于在消费者大脑中的“定位”。

46 A New Brand World: 8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Brand 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品牌新世界》 中信出版社 [美]斯科特•贝德伯里、斯蒂芬•芬尼契尔

斯科特•贝德伯里,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牌炼金师。在本书中,贝德伯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出品牌建设的核心就是与顾客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信任关系,它超越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并可以激发出人们积极的情感。耐克通过“JUST DO IT”宣传活动重新定义了运动鞋的意义;星巴克则革新了人们本已经熟悉的,持续了900年的咖啡传统,彻底改变了人们饮用咖啡的习惯。

47 Selling the Invisible

《销售无形》 长安出版社 [美]哈利•贝克维斯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我们即将引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而营销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服务营销需要我们彻底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我们仅仅是购买了一辆丰田车吗?还是丰田的品牌、客户服务、社会责任亦或是环保理念?

新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来源于对服务的本质特点(不可见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服务的潜在客户和用户的独特性(他们的担忧,他们有限的时间,有时不合逻辑的抉择方式与他们至关重要的动力和需要)的理解。

48 Zag: The Number One Strategy of High-Performance Brands by Marty Neumeier 无中文版

In an age of me-too products and instant communications, keeping up with the competition is no longer a winning strategy. Today you have to out-position, out-maneuver, and out-design the competition. The new rule? When everybody zigs, zag. In his first book, THE BRAND GAP, Neumeier showed companies how to bridge the distance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design. In ZAG, he illustrates the number-one strategy of high-performance brands—radical differentiation.

作者另一本重要著作《THE BRAND GAP》已有中文版:《品牌的鸿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 Crossing the Chasm

《跨越鸿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杰弗里•摩尔

最近10年来,本书对高科技营销各个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相关书籍。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实际上每项新技术都会经历鸿沟。关键在予采取适当的策略令高科技企业成功地“跨越鸿沟”,摩尔在这本书中就告诉了人们一些久经考验的制胜秘诀。

50 Secrets of Closing Sales

《成交圣经》电子工业出版社 [美]罗伊•亚历山大、查尔斯•罗斯

一些优秀的销售人员,能够迅速与客户建立起信任、能够将产品的优势完美的展现给客户,但是为什么到了需要提出购买要求Closing Sales的时候却止步不前了。优秀与平庸之间就在于跨过这条红线。《成交圣经》这本关于销售的畅销书已经成功帮助了成百上千的销售员跃升到了销售榜的前列。本书摆脱了空谈的论调,而是通过销售实例和生动的对话情景,直接辅导销售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签约时的说话、行为以及思考方式。

51 How to Become a Rainmaker: The Rules for Getting and Keeping Customers and Clients

《如何成为造雨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杰弗瑞•福克斯

“造雨人”引自美国印第安人用语,而在现代用来指能为公司或所在机构带来收入的人。收入是公司的生命之源,又来自于顾客。所谓“顾客的钱,就是雨水”。造雨人为公司带进新顾客,创造新契机,所以造雨人是公司的宝。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一对一销售经验阐发得淋漓尽致。

52 Why We Buy: The Science Of Shopping

《顾客为什么购买》 中信出版社 [美]帕科•昂德希尔

昂德希尔被盛赞为“零售业的福尔摩斯”,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购物中心、杂货店跟踪观察购物者,分析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博弈关系,花费20年时间深入研究消费者和销售环境的互动。到底是什么触发人们的购买欲?顾客又是如何改变商店?为什么网上购物不会取代大型购物中心?昂德希尔依据大量实地调研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商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建议!

53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体验经济》 机械工业出版社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

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中的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与过去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但是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个人的心境与事件的互动。在星际好莱坞(Plant Hollywood)餐厅和硬石餐厅(Hard Rock Cafe)等主题餐厅中,餐点只是娱乐餐饮(Entertainment)体验的道具。

54 Purple Cow: Transform Your Business by Being Remarkable

《紫牛》 中信出版社 [美]赛斯•高汀

平庸总是导致失败,创新才是商业竞争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平淡,消费者每天都要在市场中面对千篇一律的产品——就像普通的黑白花奶牛一样,但是你可以肯定,只有紫色奶牛才不为会被人遗忘。

值得一提的是,《紫牛》的作者赛斯•高汀一直处于营销创新的最前沿,他的观点往往令我们拍案叫绝,他在那么多营销学教授中也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紫牛”,他的每一本书都成了畅销书,包括最新的著作《Tribes: We Need You to Lead Us》。

55 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引爆点》 中信出版社 [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关于市场营销而是一本研究社会现象的著作。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顾客大打出手,或几位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格拉德威尔根据他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观察,在书中归纳了引爆流行的三项法则,即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引爆点理论被用到了市场营销、领导力、犯罪控制等众多领域,成为被引用最广的理论之一。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我们时代最好的专栏作者之一,他的新著《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出版就登上了Amazon网上书店的图书销售榜首。

RULES AND SCOREKEEPING (The all-Important numbers behind the game)

56 Naked Economics: Undressing the Dismal Science

《赤裸裸的经济学》 中信出版社 [美]查尔斯•韦兰

正如查尔斯•韦兰在《赤裸裸的经济学》所给我们展示的,学习这门必要的学科是一段愉快的时光。通过脱去经济学的外衣——去掉所有的图形、方程式和术语,加上真正的幽默,韦兰将经常因过于仰视而被忽略的学科带给我们,通过加入诙谐的轶事和远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近到作者后院的商业事例,本书带领我们在周围的经济世界进行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57 Financial Intelligence: A Manager's Guide to Knowing What the Numbers Really Mean

《财务智慧: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商务印书馆 [美国]卡伦•伯曼 等

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利用财务数据作出决策、分配资源和进行费用预算。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管理者在应用最基本的财务工具进行日常工作时并非游刃有余。即使是自认为很精通财务的管理者可能也没有深入理解财务报表。他们把数字看成是绝对的真理,而实际上本应该对有些数字提出质疑。

58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广东经济出版社 [美]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

不时就会有一群“企业巫医”出现宣扬某种新式的管理工具,但最终这些流行一时的管理工具被认为和企业的成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甚至还会误导企业。但是有一样工具却是经过时间证明对企业切实有效的那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四大方面: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的综合评分,企业能够对自己的战略实施与企业能力有客观的认识,能够使企业战略从纸张上的严谨逻辑转化为现实中的完美执行。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

MANAGEMENT (Guiding and directing the people around you.)

59 The Essential Drucker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彼得•德鲁克

集彼得•德鲁克六十年

管理学著作精华于一体

作者根据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此书,它始于《工业人的未来》(1942),止于《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

60 Out of the Crisis

繁体中文版《轉危為安》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W. Edwards Deming

戴明之于管理就如同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要之于公众良心一样,是指引,是先知,也是有力的推动者。他给美国带来的尊重人性的管理革命和体制创新为今天美国不断地技术突破、持续地经济增长和迅速崛起的新经济奠定了基础。他的“七项致命恶疾与各种障碍、十四要点”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其观念不但成为日本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也影响了其他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戴明将质量管理创造为一种企业哲学,甚至对某些人来说是生命的哲学。

61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Beyo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繁体中文版《豐田生產方式》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大野耐一

丰田汽车是世界汽车业的绝对霸主,他的市值超过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市值的总和。他是日本工业的代表,是日本经历“失落的10年”后依然拥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丰田也不会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丰田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甚至超出了制造业的范畴。不但全世界的制造业都在学丰田的“精益生产”,而且服务业、零售业无不视之为制胜法宝而趋之若鹜。更可怕的是丰田不在于创造了“丰田生产方式”更是将“JIT”的文化融入了企业,这种文化蕴含了日本民族的特性,从这种意义上说,丰田不是“一个企业在战斗”而是代表着整个日本民族的复兴,与民族精神的闪光点。

差异永远是“人”创造的,没有流淌着“丰田文化”血液的工程师,你即使复制了“丰田生产系统”也无法将至发挥到极致。您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了解丰田生产方式,但是您需要用一辈子去领会丰田文化。

62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

企业改革应该是彻底的、根本的,特别是应该彻底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他列举了IBM等三家公司的例子,说明只有再造业务流程,才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提高服务质量。

63 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

《目标》 电子工业出版社 艾利•高德拉特、杰夫•科克斯

被誉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管理小说”。

哈佛商学院等欧美名校财经与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指定读物。

本书用洗练的小说笔法,阐述作者独创的“TOC制约法”。通过对工厂实施TOC之后,从危机四伏,到逐步化险为夷,进而否极泰来这一过程引人入胜的叙述,带出许多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

64 The Great Game of Business

《伟大的商业游戏》 中信出版社 [美]杰克•斯塔克、鲍•伯林厄姆

1983年,美国春田再造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以翻修废旧发动机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由于采取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经营制度(包括开卷式管理、企业大赛、主人文化、大磋商等),企业利润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增长,创造了美国商业史上的奇迹,被《商业周刊》誉为“管理的麦加圣地”。《伟大的商业游戏》从企业经营时间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推行开卷式管理,如何进行企业大赛,如何进行大磋商,实惠奖金方案的具体细节,等。

65 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 What the World's Greatest Managers Do Differently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马库斯•白金汉、柯特•科夫曼

Finding the right fit for employees, focusing on strengths of employees, defining the right results, and selecting staff for talent--not just knowledge and skill

这是盖洛普经典著作中的一本,提供的是关于才干本质的真知灼见和将才干转变为持续绩效的秘诀:顶级管理者认为,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是不要试图改变每个人的短处;顶级管理者看重的是“才干”。“技能”、“知识”是可以教会的, “才干”却是教不会的;职业阶梯上的一级未必通往另一级……“打破一切常规”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回到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是一种返璞归真。

66 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 How to Develop Your Talents and Those of the People You Manage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马库斯•白金汉、柯特•科夫曼

每个人都能够干一件事天生比其余10000个人都干的好,这就是先天优势,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虽然是1:99但是两者同样不可或缺,如果爱因斯坦99%的努力不是用在其天赋所在的物理领域(1%的天才),恐怕爱因斯坦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学者。同样,乔丹是篮球之神,但到了棒球场上却十分平庸。通过盖洛普数十年调查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了优势的34个主题,让你发现自身先天优势是什么,从而帮助你把握自我,走向成功。

67 The Knowing-Doing Gap

《管理者的误区》 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杰费里•菲佛、罗伯特•萨顿

知知知、做做做,经常像河的两岸,各行其是。空有知识或只懂行动,都没法创造价值,不论个人或组织都服膺这样的道理。知行合一!

知行要合一很难,往往是知道做不到;但知行合一也可以很简单,就在两岸架起桥梁,衔接两端,相互强化,一步步缩小差距 。两位作者是史丹佛知名组织行为教授,提供的方法,适用组织、学校,甚至家庭教育。

68 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A Leadership Fable

《团队的五种机能障碍》 中信出版社 [美]帕特里克•兰西奥尼

团队中有5个普遍却很危险的沼泽,兰西奥尼在这里称之为“五种机能障碍”: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它们会产生连锁反应,共同形成一个模式,这使得它们每一种都可能成为企业团队的致命杀手。每名经理和主管人员都能够在这部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兰西奥尼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最优秀的团队也不能充分发挥潜力。更重要的是,他用清晰易懂、引人入胜的寓言形式告诉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69 Six Thinking Hats

《六顶思考帽》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爱德华•德•波诺

本书与《第五项修炼》并称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商业书籍。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是对过去230多年来人类思维方式最重大的变革。它的方法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波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得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NARRATIVES (Six industry tales of both fortune and failure.)

70 McDonald's: Behind The Arches

《麦当劳》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洛弗 J.F.

麦当劳的系统的历史是一个组织学习如何释放创业者力量的故事,成百上千位创业者共同组成了麦当劳的神话。这就是连锁与加盟的威力,并不是麦当劳传奇的CEO:Ray Kroc而是这么一些个人,包括供应商、加盟商和每一个服务员使麦当劳成为了快餐行业的巨头。麦当劳金色拱门背后代表着品牌的承诺:高质量的服务于干净的食品,麦当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证明了这个利益相关体组成的系统的强大威力。麦当劳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欢笑,也使得他的品牌深入人心。

71 American Steel

无中文版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著,1991 年出版。如果纽克钢铁公司(Nucor)员工将溶态金属变成一块完整的带钢,他们将引发钢铁业的一场革命。如果出了问题,他们的新工厂将完蛋。写作了《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一书的作者,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72 The Force by David Dorsey

无中文版

或许可以称这是一本美国版的《圈子圈套》或是《杜拉拉升职记》,尔虞我诈的商战和真实的职场生活完美的跃然纸上。作者通过一年时间对施乐在克里夫兰的销售团队的观察,将销售人员如何被指标的压力所摧毁,如何因此失去自己的生活。又是如何被不断激励,用一个一个数字去证明自己,一切如同历历在目。真相是残酷的,作者的观察揭开了销售员的世界,以及背后隐藏的商业文化,任何销售人员都能从中有所感悟。

73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The Amazing Rise and Scandalous Fall of Enron

《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安然破产案始末》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贝萨妮•麦克莱恩、彼得•埃尔金德

安然,这个休斯敦的能源巨人一直以来都是成功的新经济的象征。竞争者敬畏它,投资者尊敬它,安然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没有犯错的时候。它的利润每个季度都在增加;它的股票价格像潮水一样猛涨;它的领导者也因富有远见卓识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财富》杂志一个名叫贝萨尼•麦克莱恩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安然到底是怎样赚钱的?——接着,这个用纸牌搭起来的公司开始倒塌了。安然破产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商业事件。同样,《房间里最精明的人》也会成为你了解安然这一惊人商业传奇而不得不读的书。

74 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赌金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升腾与陨落》 上海远东出版社 [美]罗格•洛温斯坦

1991年的国库券交易丑闻重创所罗门兄弟公司之后,债券沙皇约翰•麦利威瑟离开了公司并着手创办了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麦利威瑟从投资者那里筹集到了12.5亿美元资金,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麦利威瑟购买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计算机,而且他还组建了一支堪称梦之队的合伙人队伍,其中包括两位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以及美联储前主席小戴维•马林斯。最初,这支基金创造了两位数字的利润回报率,从而使其领导人成为华尔街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但是,1998年市场的发展与该基金以巨额债务豪赌俄罗斯债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做法背道而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终于破产。如果美联储纽约银行没有筹集36亿美元的挽救资金,这次重创也许会捣毁整个金融体系。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可思议也是最意义深远的故事,不可思议在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几乎就是这些天才们创造出来的,这些为衍生产品定价的公式写进了教科书,成为了所有踏足金融市场者的敲门砖,但恰恰是这些笃信公式的天才们却在实战中折戟沉沙。意义深远在于,无论是杀伤性的衍生产品、高杠杆的错误运用、美联储对“大到不能失败”的拯救,等等都在随后的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中一一再现,我们一再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也许是时候应该重新规划我们的金融体系了。

75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繁体中文版:《魔球》 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麥可.路易士

一个美国职棒第二穷的球队,如何克服种种障碍,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拿下排名第二的胜场数?棒球界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宁可砸大钱来换取失败的经验?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作者藉由对“运动家队”一群怀才不遇、四处碰壁的球员、以及棒球队经理比恩的描绘,试图找出隐藏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成功秘诀,藉以揭开其中的奥秘。例如注定失败的二流球员如何克服既定的游戏规则取得胜利、球队经理如何善于运用金钱获取胜利、自夸如何重新创造球的评价方式等。诸多精采有趣的真实故事,除了揭露棒球界种种许多不为人知的训练过程与交易方式,也传递出一则则令人动容的致胜传奇。全书的情节发展犹如一场棒坛的“宗教战争”,是一本有关描写球队生态的书,也是一部关于理性与棒球冲突的真实故事。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new ideas.)

76 Orbiting the Giant Hairball: A Corporate Fool's Guide to Surviving with Grace

by Gordon MacKenzie 无中文版

创新对于商业的成功是那么的重要,这点任何组织都知道。但是大组织内部从来都是充斥着规则、传统、和系统,所有这些都基于公司原来的经验与行事方式,这些“官僚”的产物逐渐将组织归于平庸。拥有创意的员工在这样的体系下被磨平了棱角,逐渐就被公司的官僚文化所同化了。大公司其实并不缺乏拥有创意的人才,难的是营造适合创意人才发挥的环境:容忍失败、打破规则、激发创意、敢于行动。

这是一本有趣的小册子,不是简单的教你如何获取创意,而是挑战一个更关键的主题:“如何给创意人才以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组织的创造力”,我们在3M和Google等公司看到了运用这本书的痕迹。在它出版20年后依然被美国杂志评为“创新方面的最佳书籍”,在企业界广为流传。

77 The Art of Innovation: Lessons in Creativity from IDEO, America's Leading Design Firm

《创新的艺术》中信出版社 [美]汤姆•凯利、乔纳森•利特曼

美国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总经理汤姆•凯利,在《创新的艺术》一书中把读者带到了这家拥有超凡激情与想像力的公司幕后,揭示了IDEO长久保持高水准创新能力的奥秘:

善于观察一般人习以为常之事,从细微处入手,才会拥有打破常规的能力;

以使命激发团队激情,营造内部竞争气氛,促使团队更快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敢于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雇用一些偏离主流的员工,你会获得意外的惊喜;

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公司固定的意识倾向,不要让僵化的思想侵蚀人们的精力;

优秀的公司往往不畏风险,积极面对挫折,并勇于探索界线之外的风景。

78 Jump Start Your Business Brain: Win More, Lose Less, and Make More Money

《小企业赢利圣经》中信出版社 [美]道戈•霍尔

Doug Hall has been called America's #1 New Product Idea Man by Inc. Magazine.

道戈有鲁宾逊似的拓新精神,通过对《财富》500强企业的调研和提供咨询服务,他把从中得到的经验智慧转化成实用策略提供给中小企业用以寻求发展。

在本书中,他以大量数据为基础,揭示了一些经营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让你的新产品、新服务和广告宣传为你带来两三倍的成功几率。

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创新研发机构——尤里卡里奇的创办人。针对小企业的调查案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全书自始至终,都围绕如何赢得利润这一点而展开。

79 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 How You Can Be More Creative

《在脑袋一侧猛敲一下——打开思维枷锁,提高创造力》 中信出版社 罗杰•冯•欧克

有创造性的想法看起来难免显得荒谬,因为它们似乎不符合传统规范。但要知道,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是相伴生的,有多少曾经被认为是荒谬可笑的想法如今却变成了现实。所以,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吧,谁知道它是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呢?

常识总告诉我们要“遵循常规”、“寻找惟一正确的答案”,把我们的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上,这无异于给我们的大脑套上了“枷锁”。本书共总结出10条这样的思维枷锁,并提供了打开它们的方法,同时,它还引导我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寻找与众不同的想法。

80 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繁体中文版:《創意是一種習慣》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崔拉.夏普

创意是一份全职的工作,源自良好的习惯。

我一度玩了个游戏,将每日的咖啡时间延到我确实弄出某个东西为止。 没有好的工作成果,就没有好的咖啡可喝。我将咖啡从成规变为奖赏。想知道这招效果如何? 请看《创意是一种习惯》。

其实那些创意高手:畅销作家、广告创意总监、编舞家、摄影师、导演、编剧、科技研发人员、都是让创意成为习惯的人。本书将告诉你创意高手的致胜法宝!对于编舞鬼才崔拉•夏普而言,创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准备”与“努力”的果实。只要你愿意,让创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创意绝对可以是你的囊中之物。搜罗是创意的开始。那是你的点子抗拒地心引力,开始起飞的时刻。如果你试图压抑,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创意能飞升到何处。

81 The Art of Possibility: Transforming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可能性的艺术——改变生活和事业的十二项实践》 商务印书馆 [美]罗莎蒙德•斯通•赞德、本杰明•赞德

本书由一对身份独特的伴侣合作完成。它具有鼓动性、指导性,且令人振奋。书中的观点和实践是关于如何创造新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融入生活的。它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指南,对如何领导别人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书中列举了来自艺术世界、心理学、商业和政治等领域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接受了一系列心灵上的洗礼。本书帮助人们认识到,我们不仅能为自己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些方式也将令我们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IG IDEAS (The future of business books lies here.)

82 The Age of Unreason

《工作与生活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英]查尔斯•汉迪

萧伯纳曾经说,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不理性的人。对于那些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在思考工作的组织方式时,可能需要进行“颠覆性”的思考,并且需要非理性的和革命性的思维。

汉迪对于未来即将到来的变化、组织中的人、组织的生存方式给予了新的审视。“三叶草组织”、“3I组织”、“联邦制组织”、“甜甜圈原理”以及“婚姻组合”的4种类别都是汉迪经过深刻思考,展现给读者的璀璨明珠。

或许现在你已经像大师一样过起了“组合式人生”,或许不久的将来,你的工作与生活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那么本书中的这些颠覆性的观念正是你想要了解的。

83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 the Economic World

by Kevin Kelly 无中文版

一部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史诗巨著。作者为《连线》(Wired)杂志前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

•这是一部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84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繁体中文版:《創意新貴:啟動新新經濟的菁英勢力》 Richard Florida

《创意新贵:启动新新经济的菁英势力》带领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我们今天为什么这样生活,以及未来将往何处去。作者发现,美国社会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改变,追根究底都是因为经济体系中创意人的分量正逐渐增加所造成的。书中以故事穿插大量的研究资料,探讨这个问题。

一九五六年,威廉‧怀特出版经典名著《组织人》,指出组织的精神特质如何影响那个时代的各个生活层面;本书作者也描述了正被创意特质逐渐主宰的当今整个社会。许多人的生活与工作,开始走向艺术家与科学家似的创意型态──随之改变的是我们的价值观与品味、人际关系、居处的选择,甚至时间的感觉与运用。领导这一改变趋势的人,就是美国各领域中多达三千八百万人的创意阶级。

《创意新贵》记录众多人士在选择与态度方面的改变,不仅叙述其现象,也探讨经济变化的根源。创意阶级现在占总就业人口的三成以上,这些人的选择已经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未来更将决定工作场所的组织、公司的成败,甚至城市的兴衰。

8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丹尼尔•戈尔曼 1997年

你也许曾对这样的事例困惑不解:智商显然很高的人生活并不如意,而智商平平者却获得极大成功。戈尔曼这部带有革命性的著作给你提供了解惑的钥匙。他在书中列举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所有因素,而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决定人生成败的另一种智商——情感智商。它包括了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毅力、热情与自我激励、移情以及社交能力。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往往都具备这些特点:人际关系极佳,工作能力极强。而这两者其实也是社会繁荣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86 Driven: How Human Nature Shapes Our Choices

by Paul R. Lawrence (Author), Nitin Nohria 无中文版

人的行为都是由四种情感驱动力所决定的。企业要想激励员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