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摘抄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摘抄

《看电影的艺术》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M. 博格斯 / 丹尼斯·W. 皮特里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一):看电影的艺术准备阅读中............

主要讲一些关于电影欣赏方面的知识。有一本更为出名的类似的书籍,为美国人大卫·波德维尔所写,如果有兴趣,现在没有太多的时间我也想看下这个书http://www.zhj2.com表示准备阅读中....喜欢这方面书籍的读者可以有兴趣看看。相对于波德维尔的《电影艺术》,《看电影的艺术》更为通俗,所以相对而言,我更希望没有影视审美理论的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入手。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二):书中自测题,也用于每3个月评估自己的观影之路

自测题

1. 不喜欢纯粹搞笑电影。因为它没有体现美学。

-16年到17年,陪爸妈一共看了3部电影,毫无疑问都是商业片或者贺岁片。摔跤吧爸爸,捉妖记,唐人街探案。陪爸妈去看电影的时候,只想多点笑点,多点轻松,好让爸妈觉得有意思,想让他们更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

-而且美学是什么?

2. 我会因为一个演员的精彩演绎而忽视整部作品的艺术性(如《纸牌屋》里的Frances Underwood)。我能区分出电影中性是美学的还是为增加票房吸引力的。

-当时我是更喜欢这个人设还是这个人?如果没有区分开人设和演技,那可能没办法公允地判断演技。

3. 期待:主题深刻,叙述手法吸引人,构图美丽,情节紧凑,配乐合适。

-近期最佳:头号玩家

4. 座椅不舒服会让人分心,电影院有奇怪的味道也不好,其他观众吵闹不好,音效差的电影不好,画质差的电影也不好。

-希望以后能在家布置一个小空间用来看电影,邀请朋友来,奉上自己做的茶点酒水。

5. 打斗、奇幻场景、飞翔、与观众面对面、俯视、仰视、全景等特殊视角的场景。叙事性场面。

6. 情节的寓意和埋藏的线索会引起我的兴趣。

-然而我的记性并不太好哈哈。

主题和中心:思想、情节、情感效果或情绪、角色、风格或质感。五选一

对影片个人化的阐释应以对所有元素的考察为基础。

考完试,但是影视审美这节课永远都不会结束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三):?看电影看什么

故事表现、视觉表现、声音表现、风格种类、社会影响

剧本/故事,画面,声音,表演,导演

电影,是现代社会综合的产物。可看可分析的太多了,有人关注演员、有人关注剧情……大家关注的点都是因人而异的。

而分析电影,是一种带逻辑的理解力。

书中把电影主题分为五类:

以情节为中心;

以情感效果或情绪为中心;

以人物为中心;

以风格、质感或结构为中心;

以思想为中心;

电影中的人物分成了三类:

1. 常备角色和模式化角色;

2. 静态角色与动态或变化的角色;

3. 扁平角色和圆形角色;

电影的片头片尾总是会出现一大堆角色:出品人、监制、制片人、导演、美术指导……

出品人,简单地说就是负责筹钱、管钱的人。

制片人(Producer),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对于一些商业电影,很多时候是由制片人首先产生创意并筹备的,并由他/她来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好莱坞的许多电影公司的制作都是这个模式,因此制片人既要有艺术修养又要有商业运作能力。而对于一些艺术电影或者大导演的电影,通常是由导演发起某部电影的开拍,然后他们再去找制片和投资人。

监制,其实是制片人的一种,是内地沿用香港的电影体系而形成的职位,主要的职责是平衡电影的商业和艺术要素。

美术指导最重要的本事,或者说对美指最大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剧本,活灵活现地构建出场景。著名美指保罗·西尔伯特说:“它必须从剧本中产生出来,并从怎样将很多场景合为一个整体的认识中产生。”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四):补个书摘

不是所有电影都符合我们预设的观念。

任何真正对电影感兴趣的人的重要原则是,电影的好坏不取决于它讲述的内容,而在于电影怎样讲述。——保罗·施拉德

宏观概览——主题元素及戏剧要素

1.主题和中心包括:

(1)以情节为中心——冒险或侦探故事,快节奏的动作电影,重结局

(2)以情感效果或情绪为中心——悬疑惊悚片,营造统摄性的情绪或情感效果

(3)以人物为中心——实现对某个人物的清晰刻画

(4)以风格、质感或结构为中心——其独特的外观、感觉、节奏、气氛、调子或结构

(5)以思想为中心——道德劝说、人性的真相、社会问题、为人的尊严而抗争(斗争本身已使人物赢得尊重,无论其输赢)、人物关系的复杂性(禁忌之爱等)、成长(年轻人经历的事情使他们更有自我意识也更成熟;成长总是困难的,但有时这种困难几乎压倒一切)、道德或者哲学谜题

评价主题:普适吸引力,所谓经典;引起思考

2.电影必须兼具戏剧性和人性的特征。毕竟,如果不是删去了乏味之处的生活,戏剧还能是什么呢?——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当生活绝对免费供应沉闷、单调或平淡的细节时,我们为何还要花钱去观看呢?

(1)好故事——完整的情节、可信的(事物的真实面貌、人性/满足人的信仰、艺术的真实感)、有趣的、简单又复杂、节制或低调的处理感情戏(真诚吗?)

(2)标题的重要性

(3)戏剧结构——时间顺序或线性、非线性、结尾的特殊处理

(4)冲突

(5)人物刻画

(6)寓言、象征、反讽——宇宙反讽,它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很突然地往外吐出一口气,就像咳嗽一般,从嗓子眼处发出,在心和大脑之间。我们笑了,也许是伤得太深而哭不出来。

3.影片分析的几个角度

(1)视觉设计——彩色VS黑白、银幕宽高比例、电影胶片(粗/细颗粒)、美工设计(布景、着色、装饰等,参考导演、摄影师、服装师的意见,遵从剧本、场景决定人物反映性格创造气氛作为符号等)、服装和化妆设计、布光

(2)摄影和特效——电影的视点(客观观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主观观点:摄影机作为参与者、间接观点以及导演诠释观点)

(3)剪辑

(4)色彩

(5)音效与对白

(6)配乐

(7)表演

(8)导演风格

4.影片的总体分析

(1)第一遍看,确定主题,即中心思想,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结合我们的生活阅历、道德观念和社会环境、世故程度、生活时间和空间,对影片作出个性化的主观评价。

(2)第二遍看,理解每个戏剧元素与电影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独立要素的长处,对影片作出客观评价

(3)影片目前的水准

(4)其他评价:技术成果评价;展示演员的影片:个人崇拜

《看电影的艺术》读后感(五):部分笔记

每部电影都是商人和艺术家们摇摆不定的婚姻的孩子。他将个人主义和大众文化扭结在一起。 第一遍观看我们用常态欣赏电影,首先关注情节元素,整体的情感效果以及中心思想和主题而后再第二遍,因为我们不会发生什么的悬念所吸引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影制作者怎样拍,为什么这样拍的艺术技巧上? 电影的好坏不取决于他讲述的内容,而在于电影怎样讲述? 主题指的是将影片整合在一起的中心内容或特殊的关注点。 主题,情节,情感效果和情绪,角色,风格或质感。 电影中心思想的分类:道德含义,人性的真相,社会问题,为人的尊严而抗争,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年龄的增长纯真的失去成长的意识,道德或者哲学谜题。 一个电影故事的真实性取决于至少三个独立的因素,一客观外在,可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法则;二主观非理性的情感的人类内心的真相;三电影制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手段创造的真实感。 电影的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间接主观视点,导演诠释视点。 对每个镜头的设计都必须有意识的以实现电影化构图为目标。这些目标是一关注最有意义的物体(物体的面积大小和距离,变焦程度,运动,大特写,人物和物体的安排,前景构图,光线和色彩),二保持画面的动感(固定画框内运动,摇镜头和升降镜头,变焦镜头,运动镜头,剪辑和运动,冗赘银幕和生动画面),三制造景深幻觉。 特殊电影技巧:手持摄影机,摄影角度,色彩散射和软焦,特殊光学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鱼眼镜头),快动作,特殊光效。 慢动作:一拉伸某个时刻来强化他的情感特质;二夸大表现努力疲劳和受挫感;三表现超人的速度和力量;四强调身体动作的优雅;五表现时间的推移;六与正常动作形成鲜明对比。 配乐的常见功能:创造结构性韵律,激发情感反应 配乐的特殊功能:加强对白的戏剧效果;讲述内心故事;提供某种时空感;预示事件或建立戏剧张力;增加视觉画面的多层含义;使用音乐进行人物刻画;引起条件反射;旅行音乐;提供重要的转场;确立初始基调;用音乐般的声音作为配乐的一部分;音乐作为内心独白;音乐作为舞蹈化动作的基础;弥补影片中可能的缺陷。 要全面分析导演风格必须仔细考察他对题材摄影剪辑和其他电影要素的处理方式。 分析的第一步,应该是较为清晰的概括出影片主题(贯穿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分析影片所有的个体要素与影片主题、中心目的地或总体效果之间如何产生联系如何作用?包括故事情节,戏剧结构,象征手法,性格刻画,冲突,背景,片名,反讽,摄影,剪辑,胶片类型和尺寸,声效,对白,配乐,表演以及影片的总体风格。 一旦我们清楚地确定了影片的主题和目标水准,并看到各个要素如何共同作用以诠释影片主题,就可以开始对影片进行客观评价了。 下一个问题,影片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 之后进行对影片的主观评价,我们对影片的个人反应是什么?我们喜欢或厌恶他的个人理由是什么? 其他评价方法:作为技术成果的影片,展示演员的影片,作为单一创造者的成果的影片,传达道德哲学或社会思想的影片,作为情感或感官体验的影片,作为重复的艺术形式的影片(类型分析法),作为政治声明的影片,作为性别宣言的影片,深入洞察内心思想的影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 类型片的五类基本惯例就是场景,角色,冲突,解决方式,以及再次确认的价值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