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封神演义》读后感锦集

《封神演义》读后感锦集

《封神演义》是一本由许仲琳 / 李云祥著作,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6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封神演义》读后感(一):那么多神仙鬼怪你最欣赏谁?

读完《聊斋》,余兴尚在,拿起《封神》再复习复习。

这样一本热闹的书,原打算是看看热闹就罢了,谁料想中间事情繁多,拖拖拉拉,竟然读到跨年了。乙未正月初十早晨才告结束。过程中,老岳丈看到我拿着这本书,说,还记着他年轻时读此书,废寝忘食的情景还犹在目前。

到了今天,我也已不再年轻,可还是读起来津津有味。此时此刻,不由得让人想起《楞严经》中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七处征心问答的片段,南怀瑾先生写诗赞曰:

生死无端别恨深,

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

犹是童年过后心。

可见,虽然岁月荏苒,童年远去,但那颗津津有味读书的童心,那些徜徉于迷离神话中的童趣,却总仍然伴随着自己,不离不弃,只是自己的许多观点,已经与过往不大相同了。

一部大书,那么多的人物出现,你最欣赏的是谁?

童年羡慕的人是哪吒,快意恩仇,神通广大;是雷震子,展翅高飞,无拘无束;是杨戬,千变万化,智谋超群。到了现在,佩服的却是包括他们在内的三山五岳七门人。这个年纪,已不会去羡慕他们的道术神通,而是敬仰他们能在伐纣成功之后,分茅列土之前,急流勇退,退隐山林。

书中意犹未尽地说,他们后来均肉身成圣,得成正果。呵呵,按我的愚见来说呀,当他们退隐之当下,即已超凡入圣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是做一番大事业好呢?还是默默无闻做一个普通人好呢?这好像都不能算是个问题了,但仍然在心中思索了好久,读完《封神》,这个所谓的问题,影影约约找到了答案。

给三星评价,不是对书的内容,而是对出版社的校对提出意见,希望再精当一些,减少错别字,总体来说,算不错吧。

《封神演义》读后感(二):胡言乱语 04

纣王拜见女娲之前,竟然对她一无所知?越看这书疑问越多,整本书的逻辑都很奇怪。愚忠、虚伪、道貌岸然的各色人物,同样的剧情套路一本书重复来重复去……

从另一个角度讲,写一本小说纯粹的从自身屁股出发,意识形态完全裹挟之后的创作,不论何事,以果推因,一句“皆是天数”,表面扶周灭商,里面兴阐、佛灭截,归根到底还是原始、通天、老子和西方二圣的一盘大棋。很多人物的命运都是一句该是命绝,此乃天数。这本书双标到了极致,槽点无数,不上封神榜的哪怕马元这种吃人肉也没啥事儿,还能去西方成佛去……

仅仅看哪吒这个支线,哪吒不只是熊孩子的程度了,就是反社会啊。背后的行为又有太乙真人、李靖的纵容,整个事件完全是截、阐二教相争,屁股决定脑袋。石矶娘娘简直无妄之灾,死的毫无道理。相比较背后道人们的伪善,哪吒的真恶反而更让人接受。

1.纣王用恐惧去镇压一切,但这种恐惧太直白、简单、粗暴。

2.姜子牙和马氏的故事也套着才子佳人模式,“六十八岁黄花女儿”而且姜子牙的描写。

3.武吉“画地为牢”的故事怎么感觉思想上的牢狱更为恐怖啊。

4.很多佛教文化的影响,但把佛教文化用来神奇斗法很难说是一种夸赞的态度。

5.果然最喜欢的还是“十绝阵”这一章,现在看来燃灯道人明知会死人,还让自己的徒子徒孙一辈人去拿命填。

6.土行孙这人的故事看得好恶心啊,邓玉婵之后还在那儿感谢。

7.洪锦和龙吉公主的配对也是莫名其妙,洪锦一龙套角色,被月合老人一句话就配成了夫妻,这写的啥啊。

8.不在封神榜上的孔宣啥了黄天化也没事儿啊,还被准提道人收了。算是对佛教神话的各种魔改?

9.商纣这一方抓住周将之后也不杀,第一个想法是活捉换功劳,这个想法也是导致后来双方力量渐渐失衡。

10.截教通天最大的所谓罪过“不分品类,一概滥收”,其实就是人与非人的比较,兴人道灭妖道。

.冬至

《封神演义》读后感(三):认字读书,学东西

《封神演义》

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外,《[1]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作者之争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一为许仲琳撰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二为陆西星撰

据清·无名氏《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传系元时道长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张政烺在《〈封神演义〉漫谈》一文中,据此认为陆西星是《封神演义》作者,“元时”乃“明时”之误。陆长庚名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陆仲远词稿序》说西星“以诸生雠学使贾祸”,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三为王世贞撰

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四为明士人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曰:“无忧贫也”...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说中前两说影响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义》还是署名为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2]

中心思想

《封神演义》一书以周武王伐纣为主线,展开了整个三界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神仙、人、鬼蜮在不同层面上的斗争。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为维护旧势力,而为保住殷商的江山而战斗。一派为发展新势力,开创周朝的社稷拼杀。故事情节用神化传说的方式,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在故事的论述和观点上带有作者个人的时代局限性。在暗线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矛盾。周文王和姜尚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代理人,代表着道教思想。通天教主其实是孔子的化身。孔子的祖先就是殷商。在封神演义中,作者片面的大力推行道教“阐教”思想,而主观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别反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当然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当时所说的神仙其实代表着当时的贵族,而鬼怪只不过是下层的有相当能力劳动人民。

故事梗概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