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傀儡之城读后感100字

傀儡之城读后感100字

《傀儡之城》是一本由(日) 和田龙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傀儡之城》读后感(一):小事件也能精彩纷呈

忍城攻防战充其量只是战国时代的一件小事,在关原之战,桶狭间合战等大事件的背后默默无闻。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即使是那些小事件也可以令人着迷。正如你我,平凡的人生,也应活得精彩。

《傀儡之城》读后感(二):关东永不磨灭的炮灰团--野望酱油大名之成田《傀儡之城》

《のぼうの城》的原作是历史小说家河田龙2007年的同名作品,在大陆近年战国小说火热的潮流下,2010年就有了中译本,并不长,大概200多页的样子。奇特的是,不论是日本战国小说原本,还是国内的翻译作品,同类的战争小说尽是描写织田丰臣、上杉武田、德川伊达等天下名流,却罕有这样专门描写属城小大名的作品,书名“のぼうの城”的意思即“傀儡之城”,喻意在战国这种等级、权责明确的时代,属城城主这种身份是没有自主权的傀儡,本应是没有任何作为的与存在感的。并且本书主角偏偏是名不见经传的北条家属城的成田家代理城主成田长亲,恐怕令当时的读者们大跌眼镜吧...但作品推出后,销量迅速攀升至40万册,并成为直木赏的候选作品;作品推出后,成田一族、尤其是成田甲斐在各大游戏作品中迅速蹿红,在《信长之野望-天道PK》、《战国无双3》等作品中,都能寻到其踪影,在天道pk的新假想剧本中,还能使用成田家统一天下,特别是在天道两大家用机版中,甲斐和成田长亲作为新武将携手亮相,令人印象深刻,不论游戏厂商是否果真受其影响,都可见成田氏这个原本酱油的小大名,在游戏玩家心中位置的迅速上升态势。

不论是小说家上田龙也好;游戏厂商光荣也好;《のぼうの城》的制片方也罢,缘何在全天下选择了成田这个家族,成田又缘何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切要从1454年末“享德之乱”开始。关东将军足利家内部发生矛盾,开始分化,将军家开始分成足利氏和上杉氏两派,关东的成田氏很快被卷入其中。成田氏为出自藤原的名门,家族也曾经也有风光,但似乎因为在镰仓之后的南北朝时代支持南朝而被幕府压制,家业迅速衰落。此后成田氏就一直作为依附于有力大名的名门氏族出现,常年在足利氏与上杉氏间徘徊...之前,成田氏曾跟随上杉宪实,被推荐为下总守,“享德之乱”后,足利家分裂,足利成氏与结城氏在古河建立古河公方,与关东管领形成对抗的态势,当时的成田氏当主成田显泰与一门别府氏一同从上杉氏改为支持公方,开始了成田长达百年的反复之旅...

のぼうの城的群星云集的演员阵容,主角成田长亲的扮演者是日本著名的狂言师,曾出演过《阴阳师》中安倍晴明的野村万斋

可以说,自“享德之乱”开始,成田氏在家中基本担任边境的防卫和进攻工作,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炮灰”,也逐渐培养出了成田氏异常扭曲的政治人格。

不久,扇骨上杉名将太田道灌出现,筑江户城,一时威风八面,战略很快压制了公方,成田显泰观察形势,降于太田道灌。不久显泰隐居,嫡子亲泰继承当家。但好景不长,扇骨上杉在与山内上杉的内斗中处死自己重臣太田道灌,成田家转向从属山内上杉,并在这一段时间被关东管领上杉显定重用,颇有功名。此后亲泰开始对忍氏开始侵攻,实力不强的忍氏很快被击破,成田亲泰控制了忍城,并继承太田原先的筑成技术,对忍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利用周围多深田、洼地的地理环境,将忍城建成了一个四周洼地、中心宏伟的坚固城池。忍城也成为成田氏后来多年的根据地。

不过又好景不长- -...,1546年,也就是信长之野望的玩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年份,北条氏康横空出世,在河越夜战中一举拍飞关东管领和古河公方的联军,关东局势发生强烈震荡,6、7年后,北条攻到忍城,新当主成田长泰不战开城投降,这是成田家第一次从属北条。不过未过多久,受到上杉宪政怂恿的长尾景虎(也就是后来的军神上杉谦信)讨伐北条家,成田长泰迫于长尾家的军威,又一次顺势选择了强者,从属于上杉一方。 北条氏康以少胜多,以河越城为进图天下的跳板,夜袭联军,一夜成名

后面的剧情看过大河剧“风林火山”的朋友会印象非常深刻,gackt扮演的上杉谦信在剧中难掩怒火,拿着马鞭啪啪地抽打倒在地上的成田长泰的场面。自恃出身名门的成田长泰在上杉谦信参拜鹤冈八幡宫时,非但不行礼节,连马都不下,被上杉谦信硬拉下马一通虐待,摆架子未成,还受了奇耻大辱。据说鹤冈八幡宫与成田氏的渊源深厚,故成田不以为然,不知此事件是否属实,若果真如此长泰未免有些迂腐及不识时务,不过不论真假,都能看出长泰与谦信两人的关系交恶。恐怕像谦信这种正义名流对两面三刀的成田家颇有鄙夷吧...在此事不久之后,成田便立即跳反,第二次从属于北条家。

1562年,成田长泰嫡子成田氏长继承了当主之位,第二年就耐不住寂寞背离了北条氏,与关东太田结盟,并娶了太田资政之女(《傀儡之城》中称为“阿珠”,甲斐姬的继母),又表现出对北条氏对强烈的逆反,立场向上杉方倾斜...不过随着相越同盟的深化,北条与上杉并没有大规模的冲突。

然而就在北条与上杉达成和解后,两家在领土问题上作出决断,北条将成田旧领归入上杉领,不知是不是因为领国问题,成田氏长却在此后选择了跟随北条家,这次从属一直持续到北条氏灭亡,成田氏长虽然曾经动过亲近信长的念头,但是随着信长的遇刺而烟消云散。随后几十年天下政局反复,无论是名门武田、上杉、织田,还是随波主流的关东小大名太田、结城,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小田原城屹立不动,从属于北条的成田家经历了一段平稳的发展期。

成田氏长,在各大游戏中能力都很平庸的角色,在信长之野望中唯一突出的就是统率较高,但仍然没有超过70,战法是齐射之二,就连寿命都是中规中矩的53...

织田信长遇刺后,羽柴秀吉开始雄起,丰臣军东奔西走,一时天下几乎尽收眼底,唯有北条小田原维持着强硬的姿态。在小田原被围之后,北条家所有属城皆落城,要不被攻破,要不开城投降,唯有成田忍城作为属城一直不破。对当主成田氏长,抑或对整个成田家来说,这都是一种奇特的状态,成田氏虽无特殊本领,但不得不说,成田历经百年飘摇而不倒,作为一介小大名,是具备一定政治敏感度和决断力的,氏长作为家督,虽器量、武艺、军略、内政皆属平庸,但懂得在对的时候亲近该亲近的人,一直把握着家中的大方向。在20万丰臣大军到来之际,成田依附着仅有几万杂牌军的北条氏,仍能保持冷静的抵抗力本身就是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成田家的勇气在战国末期终于体现了出来。

关于忍城之战,普遍被认同的历史是,氏长与弟泰高等将支援小田原城,成田肥前守泰季、岛田出羽守、今邑佐渡守、山田河内守、坂本将监、福岛勘解等家臣留守忍城,并在后来动员了士兵、百姓等近三千人笼城。秀吉令石田三成、长束正家水攻忍城,但天降大雨,堤坝决口,石田军被淹死200余人,这一战也成为素来被称为“战下手”的石田三成的军事污点,两军兵力的悬殊却用水攻,错误的进攻方式常被拿来耻笑,但其实水攻的进攻方针极有可能是秀吉决定的,而非三成向秀吉学习。

不过成田的这股有些偏执的勇气似乎不同寻常,所以在和田龙的小说中,将此事做了一个让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圆滑的处理,成田氏长率主力部队支援主家北条家,但暗通秀吉,并命令代理城主一门的成田长亲及家老,在丰臣的大军开到时主动投城,拒不抵抗。如果说北条氏作为最后一个抵抗丰臣政权的武家是愚蠢,那么作为北条附属的成田氏则有几分无奈,从整体着眼,归顺秀吉是必然,但作为武士又不能有失体面,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所以暗中操作、不为人知看似是个完全之策。却没想到成田的主力大军开走后,成田长亲因为与丰臣来使长束正家的谈话被激怒而警醒,带领着城内不到500残军和百姓与石田三成的23000人马开战。而后为了客观中立,石田三成也并没有被贬低成愚蠢之辈,而是因为筑堤时缺乏人手而招揽百姓,却一时失策,没有想到民心所向还是成田,最后百姓毁了堤坝,大坝决口,石田淹死自军近三百人,看似土气的关八州名城的忍城却盎然不动...最后,北条家已经落城的消息传到成田将士耳中,战争已经没有意义,成田与石田三成达成和解,归降丰臣家,虽难逃发配命运,但以一场大胜结束了成田家最后的表演,荡气回肠....

虽然成田长亲在天道中闪亮登场,但是各项数据可谓悲催,统率比“战下手”石田三成还要低4个点,战法鼓舞倒是很贴切这位能乐高手...

长亲也许确有其人,不过在忍城之战的作用恐怕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华丽...

书中的描写方式尽量客观,不善交际的三成、傲慢但精明的长束正家、朴实机敏的大谷吉继、好色的秀吉、胸无大志的成田氏长都符合人们的一贯印象,不过细细品味,作者造就了忍城的另外一番光景,仿佛每个武将都有了颜色。样样平庸、一直被视为无用之人,却能带动整个家族、甚至全城百姓的成田长亲;文武双全、被称为“恶魔”却天天被主公气的晕头转向朱枪武士正木丹波;老当益壮,如蛮牛一样为战而生的武士柴崎和泉;甲斐姬成为了一个被长亲的气度深深感动的执着女子;酒卷刃负成为了一个资历虽轻,但勇气、智谋过人,身上闪烁着令人惊艳的光彩;石田三成成为了一个因失策而战败,却与男主角英雄相惜的人物。

甲斐姬是成田家、乃至战国最有吸引力的一位女武将,并且流传的轶事颇多,除了西国女大名立花訚千代,甲斐可能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上阵杀敌的真正的“姬武将”。

《傀儡之城》描写她“轮廓清秀苗条,但脸颊丰满,洋溢着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双唇饱满莹润,好像一颗成熟的果实。鼻子小巧玲珑,鼻尖稍稍有一点翘起,仿佛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两个眼角往上吊着,眉毛也随之上扬,透露出性格中的狂放不羁。整体来看,五官长得不甚般配,位置也不精准,不过反而给她增添了一种妙不可言的魅力。”

《成田记》中描写“乌黑的长发之上是黑色的乌帽子形头盔,小樱威铠之外是深红色的阵羽织,腰间是成田家历代相传的宝刀·浪切,手持银色采配,骑着一匹黑色战马”。表现出了其直爽狂放而又深含魅力。据说参与了忍城之战,突入了大谷、浅野的阵中,讨取攻将三宅高繁的首级。也有说法是在战后平定了家中的叛乱,手刃了杀害继母的仇人。后被秀吉纳为侧室。

在《傀儡之城》中大书特书的几个家中主力战将是手执朱枪、身着黑甲文武双全的正木丹波;猛将柴崎和泉;若武者酒卷刃负。

其中正木丹波对长束正家军,讨取了山田带刀;柴崎和泉对大谷吉继,讨取了前行与左卫门;酒卷刃负对石田三成,用计谋讨取了贝塚...

至于在历史上,甲斐姬是否参与此战,说法不一,似乎真田昌幸、幸村父子以及直江兼续是否到场也有疑点。

不过即使他们到场,也必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谓之“傀儡之城”,但直至北条落城,忍城之战才告一段落。众人凭着自己的意志走到了最后,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可以说成田氏近两年的火爆是成田家这个组合的成功,每名成员都让人印象深刻。

《傀儡之城》读后感(三):“点子”是成功的,“执行力”是失败的

这本书还有个名字叫《忍城》。《忍城》这个名字就太中庸了,不如《傀儡之城》来得响亮。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日文小说的另一个书名,还是翻译过来的中译名。不管怎么说,“傀儡”这个词要点赞一下:傀儡,小木偶小玩具,受人摆布,身不由己。忍城是个巴掌大的城,很小,虽然靠着五百人击败了两万强敌,但最后还是迫不得已把甲裴公主献了出去,献给了作为天下霸主的敌人丰臣秀吉。傀儡这个名字,意味深长啊。

看这本书前,我已经看过同名电影。对同名电影印象不佳。这里就连带着电影一起评论吧。电影没上映的时候我是很期待的,自黑泽明到天上去拍电影以后,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一部像样的日本战国题材的电影了。现在日本电影工业严重不景气,没收入则没投资,没投资就做不了大制作。这个片子拍摄时宣传投资巨大,等同于人民币8000万的样子,是目前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制作了。这个投资金额算起来也就是一千多万美元。这种规模的投资换到别的电影出品国家,应该是很让人尴尬的吧。

电影拍得实在太长了,俩个小时还要拐二十多分钟。小说是作者根据零三年得奖的剧本改编的,加入了大量的背景说明性质的文字,注水扩容,中文版才撑到了俩百页出头。这么少的内容居然拍了最后剪了俩个多小时还带拐弯。真不知道制作组怎么就跟个守财奴一样,拍的一大堆东西这个舍不得扔,那个舍不得弃。最后一股脑全堆在电影里。导致剧情变得冗长节奏失去调节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拿这个题材来说,电影公司在选材上,是很有可取之处的。大英雄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戏,观众都看腻歪了。大河剧俩三年拍一部安土桃山时代的戏,这密集程度活生生把日本战国这个题材给玩坏了。让人严重审美疲劳。我对天朝的广电总局,非常不满,但广电总局有一项规定,我还是觉得英明神武的。就是四大名著剧,只准十年拍一次。这样的规定可以匀出足够的空白期,让观众对已有的四大名著剧进行长时间的消化、吸收,饱腹个三五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就会产生饥饿感,这样下一批四大名著出来的时候,观众自然就万众瞩目翘首以盼了。这样长的空白期也给予了新名著剧足够的筹备时间,慢工出细活,制作方这些给观众准备精神食粮的厨师,也有时间慢慢地做好这四道大菜。

这种“十年磨一剑”的行政规定,也有利于让制片方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把新名著剧的制作档次拉上去。虽然说新千年先后出的四部名著剧,质量效果如何网上褒贬不一,但是从制作档次来说,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制作,断无草台班子滥竽充数的可能。

当然,广电总局可以行政保护名著,但是对名著涉及的题材,也不能太过横加干涉,不然广电也太横了。《三国演义》不准拍,但三国题材可以拍。所以最近有部偶像剧《常山赵子龙》横空出世了。我昨晚看了一集,作为一部偶像剧,演员们的颜值那是真高,随便一个街上卖豆腐的老板,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帅哥,我中华内地真是地大物博帅哥济济。从公开情理来说,我没有权利指责人家制片方出品了这么一部偶像剧,从偶像剧的角度来说,人家也是制作精良,对得起人家的针对性观众了,人家有高度的创作自由,我们不能横加干涉。从私人角度来讲,我还是有点不爽,三国这个题材,就应该正儿八经地用大剧正剧的形式来拍。如果这部《武神赵子龙》火了,我还真担心到时候民间一窝蜂地跟风,各种小投资小打小闹的三国剧层出不穷,最后跟日本人一样,把战国给玩坏了。观众审美疲劳一看就吐,那不就完了。

为什么日本人大河剧现在的投资上不去,因为基本上每年都要轰炸一次,重磅炸弹的火药量,被常年累月地稀释了。所以造不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了。如果三国题材也是年年播,就算《三国演义》十年一拍,投资商对收视率还会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吗,还会大手笔地撒钱吗,肯定不会了。

题外话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还是言归正传,回到《傀儡之城》。如果这些年,日本人能少拍一点安土桃山的戏,那么《傀儡之城》这种古装大片,也许投资就不会这么寒酸了吧,场面肯定就更大了吧,制作肯定就精良了吧。

那么,现在制作组问题就是,钢要用在刀刃上,用很少的钱制作出很好的电影效果。从电影公司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最希望做出卖相和品质兼具的文化商品,如果品质和卖相相冲突,那么会牺牲一定的品质来保证卖相。因为商人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挣钱乃至圈钱。但是如果从观众和影迷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情愿电影品质更高一些,因为观众看电影,终究是为了愉悦身心。简单的说就是,对制片方来说,商业性更重要。对观众来说,艺术性更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制片方和观众其实是对立的。

我们只是观众,就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吧。

第一个 影片气质不对。

我首先就很不满意这个片子的“金黄”色调。整个电影的主色调就是一种金碧辉煌的颜色,白天的人们沐浴在温暖和煦的金色阳光中。夜晚的人们也被明晃晃的黄色篝火照得满身金黄。这种色调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古装大片色调,用以营造一种“辉煌”的感觉,跟大片本身的意图合拍。你看看好莱坞的《角斗士》《特洛伊》《亚历山大帝》还有中国吴宇森的《赤壁》,都是这种色调。意图很明显,咱这是“金光灿烂的英雄史诗”。《傀儡之城》的制作组用这种颜色作为电影的主打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傀儡之城》的题材是什么,是小人物战胜大人物的故事。这种反映大英雄光荣事迹的色调,很不合适。大人物才是顶天立地一身荣光,从头到脚每一根毛发都镀金一样的镀满夕阳明亮的光辉。小人物是清苦的,卑微的,跌进尘埃里的。同类的守城题材,电影《墨攻》用的那个微寒清冷的绿色调,倒是更符合小人物这种角色定位。因为不同的色调,《傀儡之城》像是发生在一个夕阳灿烂的秋收季节里,人人喜气,个个洋洋,忧愁痛苦一扫而光。《墨攻》像是发生在春寒陡峭季节里的故事,人们胁肩笼袖,畏畏缩缩,虽然苦难不期而至,但还是勇敢地反抗着命运,艰难地生存了下来,春天虽然还是寒冷,但春天也代表着希望。同样是表现小人物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故事,你认为哪种色调的处理,更能打动人心,更符合这群小人物的境况。在这里我要打个预防针,防止有人觉得,电影的主人公并不是最普通的小老百姓啊,他们也是这个小城的统治者啊。但是——,跟权倾天下的丰臣秀吉石田三成比起来,跟战国七雄的诸侯王大将军们比起来,不管是忍城城主还是所谓的梁王,他们不就是最普通的地主老财吗?

第二个 影片定位不对。

制片方把电影做成了喜剧片,做出了强烈的卡通色彩。主角野村万斋一天到晚笑眯眯地,身边围着一群单纯可爱的配角。动不动吹胡子瞪眼睛咋呼咋呼地。这个做法,又把电影的艺术性给破坏了。五百人对抗俩万人,最后把小城给守住了,这是一出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想象出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多么艰难困苦的一件事,对于小人物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有这么一群小人物,他们居然成功了。你说,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如果再比较从他们卑微的角色身份到惊天动地的伟业之间的反差,更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叹效果——不容易啊!现在电影做成了“喜剧片”和“卡通片”,尤其是“卡通片”尤其要命——在卡通世界里,什么事情是完不成的?小人物都能动不动地拯救地球,一个弹丸小城,那真是小CASE了,轻而易举手到擒来嘛。现实生活中的艰巨,顿时被弱化得不值一提了。

倒也不是说制片方请野村万斋来拍这部电影不对。实际上这位男演员几乎是这个平庸无奇的电影的唯一亮点(片子的一个关键情节,是男主角当众表演日本田间舞蹈——性质上是不是等同中国东北的二人转?传神地模仿了很多床笫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动作,在战场这种严肃环境里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让敌我双方的士兵们都看得喜笑颜开如痴如醉。这个关键情节换个人来演,就没他那个味了。)但是制作组对男演员的使用上出了问题,没有必要让男演员从头到尾摆出一副笑脸无时无刻不告诉观众“我在演喜剧”。这毕竟是电影,而不是男演员本身擅长的狂言剧,大部分时候男演员应该是正常的,像呆在普通生活里一样,而不是时时刻刻作出一副想逗观众笑的样子。

就原著来说,书里的成田长庆是个胖子。在我的想象中,成田长庆应该是一个像《武林外传》里的李大嘴那样长得憨厚又喜庆的人来演,倒是符合原著。不过我这人对小说影视化改编从来没有什么执念,谁来演都可以,不符合原著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设定没关系,出彩就行。

第三个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剧情内容的执行力都不行。

“五百人扛住两万人进攻的小人物传奇”是个金点子。但金点子需要足够分量足够水平的内容来支撑才行。我跟你说我要写一个《武田信玄》的长篇小说,因为武田信玄喜读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在中国经常跟三十六计联系到一块。所以我这部《武田信玄》一共三十六回,按照“三十六计”的回目依次排下来。以第一计“瞒天过海”(武田信玄悄悄联系父亲的家臣团把老子架空最后把他爹赶出家门)开始,以最后一计“走为上计”(织田信长大军即将赶到算了不跟乌龟纠缠了俺又犯了肺痨抽身走先)结束。你说这个点子是不是还可以?但我有了这个点子,是不是我的小说就经典了?肯定不是。点子再好,也得有好的执行力才行。如果我不能把每一回合的故事编织的有板有眼,一波三折,波诡云谲,险象环生,人物充满智慧,斗智的过程让人心服口服,而是编得乱七八糟,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无惊无险,人物非常弱智,斗智的过程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会不会认为我写出了好小说?

执行力不行在日本历史小说中是个老毛病了。比如说井上靖的小说《风林火山》吧,点子是山本堪助这么个老教授,收了个叫武田信玄的学生想把他培养成全国顶尖的军事人才,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女朋友产生了不应该的想法并发生了纠葛牵绊的故事。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如何将学生教成顶尖的军事人才,教学过程是怎样的?第二是如何对学生的女朋友产生了爱情,这个老少恋的过程是怎样的?应该说这俩个点子是很有新意的,在历史小说里也很有创新,想别人之不敢想,新别人之不会新。但是这俩个方面井上靖写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那叫一个让人失望了,可以说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最后一回直接说武田信玄成为海内第一武将了,至于怎么成为的,你是一点也看不出来。最后一回直接说山本堪助在对油布姬的追忆中死去了,他们的感情就这么完了,没了。

吉川英治写《新书太阁记》,号称要全方位立体式交叉描写猴子波澜壮阔的一生,用类似心灵写史的方法,重塑猴子在上位过程中的心灵史,让历史小说具有纯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口号喊得山响,整套书十一卷就前俩卷写得还是不错的,随后就彻底成了历史资料的罗列和堆积,再加上“你吃饭了吗?”“还没有。”“一起吃吧。”这种毫无意义的客气话台词,就凑活成了整体又臭又长的《新书太阁记》。

新田次郎写《武田信玄》,因为历史上说“第四次川中岛战役有大雾”,他本人又是一个气象学家,于是摩拳擦掌,发誓要把历史材料和自己的气象学知识相结合,写出一个“武田信玄运用古老气象学知识最终打败上杉谦信”的很有技术含量的故事。在前面的书里他的这种意图真是挡都挡不住,野心能从书里溢出来。这个点子也是不错的,你是不是很期待呢,写得好写得层次丰富内容饱满的话,可以专门拿来拍电影了呀。书里又是怎么描写这场“气象战”的呢,从头到尾就是武田信玄专门派了个密探打听了一下当地什么时候起雾,就完了。

而《傀儡之城》里,一样存在着这个执行力不行的问题。电影和小说的剧情是一致的,设置了“三战”。第一战是俩万大军正面猛攻,从三个方向扑向忍城,结果被忍城的几个部将依次粉碎,各个击破。第二战是石田三成筑起大坝围住忍城,引大河之水,水淹忍城,结果又被长庆用计毁了大堤。第三战是石田三成最后一次卷土重来,俩万大军从四面八方重重围困,把个小城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举着长枪逼逼逼近,就像一大群蚂蚁分散包围了一块蛋糕以后最后一起向蛋糕逼近一样,然而就在这时,传来了丰臣秀吉停战的命令。三战到此结束。

“三战”的框架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填充框架的细节描写上。在第一战中,俩万大军分别向三个城门猛攻,被三员忍城的部将分头击退。这里编剧的技术操作上有了一些瑕疵。他描写敌人由三个城门攻击,三员守将各显其能,分头击退强敌。但这么分开来一写,力量就分散了,而各个城门的交锋内容上也不丰富,你来我往一个回合就结束了,显得我方一边倒,赢得很容易。倒不如改成敌人俩万大军集中力量从一个城门发起猛攻,而我方三员部将轮番上阵打退敌人。这样就由每个城门的一个回合变成了一个城门的三个回合,层次上被丰富了,敌我较量变成相互推拉而不是一边倒了。高中老师在指导中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肯定都说过,面面俱到不如重点出击。这个道理在这里一样是适用的。

第二战是石田三成水攻忍城。石田三成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忍城的四周围起了一圈堤坝,然后引来积蓄的洪水,淹了忍城。忍城就像个沙雕一样被海水埋了大半截,就剩个塔尖在水面上了。而老百姓就像一群蚂蚁聚集在塔尖上,想下水又不敢,会被海水卷走,只好拼命往中间挤,但要命的是水位还在缓缓地上升。

这时忍城城主成田长庆的解决方法是:他挑了一只小船,驶近敌阵,大跳日本二人转,引诱敌将朝他射击,把他打死或者打伤,以激起城外百姓的愤慨之心(这么好玩有魅力的人你们居然要把他打死,太没人性了!)然后悄悄扒开堤坝,放空河水。果然敌将朝他射了一枪,差点把他打死。而百姓也被感召了,当晚就按照成田长庆预想的那么做了。于是第二战也胜利了。

可以说这种计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不过是灭顶之前抓住的最后一根让人存点侥幸存点希望的稻草罢了。但是书里却很煞有介事地把长庆的这个计谋大肆吹捧了一番,长庆的部下,居然就因为这么个成功率万分无一的计划,对长庆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差说出主公长庆你真是智绝天下,战国无双啊。

第三战不用说了。还没打就结束了。

总之,抵抗战看起来比较没劲,远不如电影《墨攻》的剧情。不如《墨攻》好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忍城”的军民只有“外患”,没有“内忧”,他们太团结了,剧情的张力就少了一半,如果能够营造出一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又不会导致崩盘的“内忧”,这个剧会更好看一些。好看的类型剧都不是纯粹的,它必然是双核乃至多核的,《墨攻》的剧情不止于如何守城,主人公革离提拔基层人才组织亲己力量本质上已经是抢班夺权的政治行为了。《终结者2》不光是一个科幻剧,它还是一个家庭剧,一个单亲家庭有一个能带来安全感的“成年男人”介入了。《色戒》不光是一个谍战片,它还是一个探讨男人女人欲望和情感的情涩片。《少年派奇幻漂流》不光是个动物片,还是个犯罪片……

我已经看了差不多二十本日本战国小说,感觉有点子又有执行力的,就只有司马辽太郎和山冈庄八了,隆庆一郎算半个吧。

上面说了很多“坏话”。其实我对这本书还是很有好感的,比很多日本战国小说都好看。

下面就说说优点吧。

一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一群正面人物的刻画总的来说,虽然还是失之于平面化、单纯化,但还是很清晰的,印象深刻。甩新田次郎十条街是绰绰有余的,新田次郎的人物刻画水平也就是列举了个人名。反派人物的刻画倒是十分精彩,这本书写得最精彩的人物,就是石田三成,心理曲折多变,人情味很浓(这本书在大人物的人情味上,展现得很好;可惜的是在小人物的英雄气上,则表现不足;有点本末倒置。这可能算不上缺点,只能说还不够尽善尽美了)。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书里有这样的描写,神态描写就相当入味——

“佐吉,佐吉,过来一下!”秀吉使劲摇着手,依旧用乳名招呼着三成,表情神神秘秘的,好像有什么珍奇的东西要赏赐他一样。

秀吉等其他人也进入这个随便征用的房间后,立即像在军帐中一样,声色严厉地下令道。

“兵力总共俩万,佐吉为总帅!”

三成顿时说不出话来。

“终于把我当做一名武将来用了!”

三成没有作声,两颊却不禁涌上来一阵潮红。

“佐吉,不必担心,你要攻击的据点只不过是乡下小城而已。”

秀吉把三成的沉默当成了紧张所致,他一面宽慰着,一面用慈父般的眼光朝他投去一瞥。

“不能让加藤和福岛他们总是把你称作‘三献茶男儿’,你一定要让他们瞧瞧,石田三成是个勇武之将!这样,这些家伙才会重视佐吉,丰臣家也可以更加团结,坚如磐石。”

秀吉一字一顿地谆谆说道。

然而此时此刻,三成对秀吉的话根本毫不在意,“加藤和福岛这帮混账,想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去好了。”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情,多年来的出征为将的渴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明白。”

平时话语很多的这位丰臣家的年轻官僚,此刻只简短地迸出俩个字。

……

二 行文风格颇有司马遗风。

作者行文很有司马辽太郎的遗风,云淡风轻,言之有物,在背景说明性质的画外音和故事情景中切换自如,节奏点都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画外音的篇幅控制都在恰好的范围内,阅读起来十分流畅。这种文风的反面典型就是吉川英治:这伪大师的《新书太阁记》,节奏点安置乱七八糟,搞不起一点点的起承转合的效果;没必要的画外音无穷无尽,前面重头渲染描写谁谁谁斩将夺旗多么勇敢是日本人的榜样和楷模,后面就能自打耳光说这都是他瞎编的。阅读感觉生涩凝滞,难以下咽。

三 文笔出色,情境描写真实给力。

本书的序幕是秀吉的著名战役“水淹高松”,引一段描写——

秀吉面对着如笼中困兽的高松城和它背后像屏风般矗立的群山发出洪亮的一声吼,于是巨大的人工大堤上数万名士兵齐齐呐喊应和着。

秀吉的吼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迅疾被群山吸纳,四下里一阵寂静。

“坏了!”三成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三成的担忧仅仅一瞬间便烟消云散。

就在他紧张不已的时候,一阵天地动摇的轰响连连撞击着他的耳鼓,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谷川将所有积蓄的水一股脑儿喷泄出来。

三成急忙埋下头,将全身所有力气都集中在两只胳膊上,紧紧抱住秀吉的两腿,那架势仿佛下半身扎在人工大堤中一样。

山间喷涌而出的河水如怒海洪涛,狂放不羁,充荡着备中高松城的石墙,霎时间将城墙摧倒,城上的剑楼连座拔起,并朝着人工大堤突进。

“过来了!”

秀吉根本不顾三成再三劝谏,他挺起胸膛,朗声叫着,好像要向奔突而至的怒涛挑战似的。

怒涛终于伴随着闷雷般的轰响猛烈撞击到绵延三里半长的大堤上,撞击转瞬化作巨大的冲击力,传递到三成的俩只脚上。

“小心被水冲走!”

三成俩只胳膊更加屏足了劲。河水猛烈地冲袭着他。

秀吉迎着河水溅起的飞沫,依旧畅快地发出欢呼。数万名兵士也与之遥相呼应。

旁边魁伟的大谷吉继被水淋得浑身湿透,他以手压住秀吉的肩膀,想将他按下去。长束正家则用手捂住耳朵,蹲在一旁。

“佐吉,佐吉,快看!”

秀吉重重拍打着低头使劲的三成的肩头,像个孩子般高兴得手舞足蹈。

三成抬起那张秀丽的脸庞,随后慢慢地站起身。那一瞬的景象令他一辈子也难以忘记。站在人工大堤上望下去,眼前那片山地完全变了样:被围在群山和人工大堤的高松城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只有城中央的主城堡露出水面一点儿。

“得天下者,舍主君其谁乎?”

三成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掠过这样一个念头。

“吉继,主君必将夺取天下!”三成像被什么东西附了体似的,在接连不断的轰响中大声嚷道。

“我早晚也要打一场这样的豪壮之战!”三成的脑海里被突然涌上来的渴望塞满了。

“我一定要这样!”三成对着卷起漩涡的湖水大声叫道。

……

此段引文,画面感极强,秒杀吉川英治在《新书太阁记》中的同类描写十条街。角色的临场感十足,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做出了各自不同的真实反应。秀吉手舞足蹈倒不必说,反正挺符合历史上那个动辄喜形于色的猴子形象,这个描写比较正常,就不夸了。值得夸的是秀吉身边三个跟班的反应:石田三成是紧抱着秀吉的大腿,吉继是用手压住秀吉的肩膀,正家则用手捂住耳朵蹲在地上。这三种迥然不同的反应,不知不觉间就给读者洗脑了,读者确凿地相信他们就是真正地站在一个防洪大坝上的。石田三成的几句台词,也反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心理,塑造人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中进一步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四 写作的着眼点与众不同。

除了选材上的与众不同之外,小说对人情把握上也有独特的着眼点。小说一直存在一个刻意设置的谜题,就是主人公成田长庆这般无用,为什么还有一群人死心塌地跟着他。长庆既不是纯粹的仁君,能够让百姓出于报恩的心理为其做烈士。也不是残酷的暴君,能够让百姓出于恐惧的心理给他当炮灰。他看起来就像一个颟顸愚蠢的庸主,却在大难临头的时候,让那么多人主动站在了他身后,他怎么做到的?小说里留着这个活扣,一直把悬念维持到了最后。虽然这个理由客观来讲并不十分让人信服,但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刘邦看上去就像个无才匹夫,却有那么多能人贤士为其奔走效力,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既然小说对此一直捂着盖着,我在此也就不剧透了吧。

本书在日本战国小说中,最终打分7.4分。想借此类小说消解寂寞和无聊的时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