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绿化树读后感锦集

绿化树读后感锦集

《绿化树》是一本由张贤亮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化树》读后感(一):书里面高尔泰的评论还是很中肯的

故事写的很不错,不过作者想从这些生活找到马克思的主义的实践意义太牵强了。

书里面的叙事写的很好,像开头的部分就写的很生动。

但每次读到他写主角思潮澎湃的段落,例如觉得自己还需要很多地方改造,觉得劳动人民多伟大的时候,真的是很扫兴啊。

觉悟太高了。。。俺是比不上的。哈哈

《绿化树》读后感(二):绿化树读后感

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名字有点莫名其妙,感觉有点像园林书籍,但我知道不会这么简单。 因此,我率先搜索这本书,并且把它看了下去。而且意外的是,虽然我与书中的人物时代不同,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男主的心境,而且它折射出来的样子,我也有。 不清楚男主是因为什么最被改造,表示对原因不关心,因为我清楚的明白那个时代这种事情不胜枚举。重点不是男主被改造后的样子,而是男主从改造后恢复到改造前的过程。马缨花把他重新变成了一个人,我认为这种恩情是无以为报的,但是绝不至于以身相许。 这部小说对于我而言新奇的地方在于作者的唯物思想始终贯彻其中。一本《资本论》,陪着男主从一开始走到最后。而且利用唯物思想对人性进行解读的非常到位。 我认为男主章永璘配不上马缨花,原因一是他身上带着知识阶级的劣根性。因为获得食物而心怀感激,从一开始就不是爱。但是我不否认男主有喜欢过女主的时刻,在女主散发暖人光芒的时候。 男主配不上马缨花,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不够爱。所以他才会想那么多,所以才会犹豫不决。我觉得马缨花是一个为爱敢付出的人,我想如果我得不到爱情,那不会是因为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而是因为我付出的不够多。我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引用文中一句话“我的心里只有我自己,即使想“超越自己”,也是为了自己”。而海喜喜就是一个比较适合马缨花的人,因为他真心喜欢而且和樱花属于同一个阶层。小说中有一段海喜喜对安徒生童话的反驳,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同时我承认,我也有身为知识阶级的劣根性,我不否认我不赞成他们两个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阶层不一样(我下意识的就不想他们两个在一起)而且我觉得男主最终一定会抛弃女主,所以我认为让他们分离是最好的结局。我想我这种想法的现代注解是我对学历的重视。我不满足于我现在的学历,并且鄙视我现在的学历(实话实说,敢于揭短)。在文中从男主与女主对爱人的昵称的不同,可以看出文化水平的不同真的可以导致思想习惯的不同,并由此会衍生出很多矛盾。 关于书名绿化树,在小说的最后一章给出了答案,马缨花就是绿化树。我觉得这是作者对像马缨花这一类质朴的人的赞扬。而且我才知道马缨花就是合欢花,合欢花就是绿化树。(表示植物名字真多,我记不住啊!)

《绿化树》读后感(三):落魄公子与田螺姑娘

尽管每一本书带给我的体会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每一本书的开头几章都会给我一种相同的感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记得读《倚天屠龙记》时,一套四本,快看完第一本张无忌才登上历史的舞台,《绿化树》的主人翁倒是在一开头就出现了,只是那恶劣的大环境离我毕竟太远,再往后看了几章我才进入状态,进入那个让我震惊的时代。 还没来得及去了解历史背景,我便冲着《绿化树》的大名去读了《绿化树》,开头是凄惨的景象,自然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坡上伫立着瘦马和一个虚弱的年轻人,章永璘饥饿得在地里刨萝卜,可惜他没有刨到,饥饿一如往常地侵蚀着他,读到后面,我才知道直到他遇见马缨花才难得的感到了“饱”的滋味,而那也是近四年他第一次感到“饱”,还远没达到“胀”。他从一个农场被送到另一个农场,遇着了开“美国饭店”的马缨花,马缨花是个年轻的女人,有个可爱的女儿叫舍尔。他们在一次刨马粪的活儿中相识,之后马缨花总叫他去家里给他吃些在现在看来是如此的粗茶淡饭,而在当时却是金刚石一般珍贵的干粮,他起初不适应,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吃白面,但热情可爱的马缨花和那些扎实的干粮和热腾腾的饭菜让他实在无法抗拒。 落魄公子与田螺姑娘 在一月十八斤定额粮食的劳改农场,打到一勺稍稠的稀饭、一块稍有点结实的面疙瘩都能让人开心一整天,挖到一个深藏于土沟沟里的黄萝卜都让人不禁大喊“祖宗有灵啊——”。所以即使章永璘生在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不缺山珍海味,但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会让他渴望粮食,扎实的粮食,所以一开始他甚至最初无法接受马缨花给的珍贵的白面馒头,想着自己吃几个蒸土豆就已经很好了,再三推让之下他才在溢于言表的感激下开始吃这个馒头,他竭力克制着自己的吃相,害怕露出丑态,同时他细细地端详着少见的白面馒头,发现白面馒头上有一个按下的指纹印子,甚至为此落泪,因为这是“进牛棚”后的首次关爱,他为此感激不已,马缨花看到了这滴泪,更是心疼这个营养不良的“灰面书生”。 之后的日子里马缨花总叫他来吃东西,因为粮食吃足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些变化,“很多小说都写过夜晚能听到植物拔节、种子破土的声音,我却有夜晚睡在破网套里,能听到自己体内细胞分裂的啪啪声的独特体验。”,这是让我惊叹的一段描写,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发育与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经历,何况是在闹饥荒的年代,肉体的劳累与虚弱必定引起精神的萎靡,是马缨花一顿顿干粮的爱护,才让他强壮了起来,感觉自己在四年的劳改折磨之下还活着,还是个正值盛年的年轻人。 马缨花给章永璘吃粮食,作为回报,他给马缨花讲自己曾经作资产阶级的公子读到的那些童话故事,马缨花是个聪明可爱的女人,常常会幻想童话故事里那些他记不清楚的细节,甚至会想到“海的歌声能迷倒水手,小老鼠能变成骏马”,这种天真而大胆的想象和安徒生、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有着不少类似之处,马缨花在与章永璘交流时简直超凡脱俗,和白天里同农场里的女人插科打诨的样子截然不同,章永璘也觉得这是他于马缨花的意义,吃粮食时的亏欠能减少几分。 马缨花还帮他做衣服,两人间情愫渐生,某一天晚上他突然抱住了她,她却说“行了,行了……你别干这个……干这个伤身子骨,你还是好好地念你的书吧!”马缨花无私的奉献和纯洁的爱使他羞愧不已,他反思到“公子落难,下层妇女搭救了他,他只要一脱险,马上就想着占有这个妇女,并把这种举动当成一种报答,这不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古老的故事吗?” 他们之间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厚,但不可忽视有分歧的存在,此时外界的推力也越来越大,就在二人将要结婚之时,章永璘被送往了另一个劳改地。 整个故事围绕着章永璘进行贫下中农再改造而展开,这里面有人性的善:古灵精怪、热情善良、勤劳勇敢的的马缨花做章永璘暂时的守护者,给他吃珍贵的粮食,给他读《资本论》的一方书桌,宽慰他崇拜他;海喜喜作为章永璘的“情敌”却从未害过他,临走前还为他们留下了一大袋粮食,劝他跟马缨花结婚。也有人性的恶比如XXX到最后也不忘参他一本——说是章永璘放跑了农场的重要劳力海喜喜,于是他被下放到更为偏远的农村,与马缨花被迫分开了。 阶级性 马缨花待章永璘是十二分的好,吃饱喝足人才会有情欲,也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要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男人的胃,章永璘正是在不缺吃食以后,从一个面黄肌瘦的书生长成健康的小伙以后才渐渐爱上了马缨花。 一个白面书生让马缨花所迷恋,会去请他吃饭,但好感也受制于“男人”这一形象,只有章永璘跟海喜喜叫板以后,她才感觉到章永璘除了是个“读书人”还有着男人的气魄,是可以撑起一个家的。 马缨花对伴侣的要求是“男人气魄”,章永璘在衣食足后对伴侣的要求却是和她有着灵魂的共鸣,读过很多书的他,接受过西方文化的他叫马缨花“亲爱的”以表达自己的感情,马缨花亲切的叫他“狗狗”“我的傻狗狗呀”,这个表示疼爱的称谓,虽然也令他叹服,但也立刻也使他感到与他一贯所向往的那种“优雅的柔情”迥然相异,他瞬间续接上了过去的回忆,面对马缨花的这种爱情的方式和爱情的语言,就隐隐地觉得别扭,觉得可笑,她每充满爱意地叫他一句,他心中的别扭与可笑就多了一分,章永璘开始承认和她有着不可能拉齐的差距。也正是此时海喜喜跑了,他受此牵连被下放去了更偏远的地区。 结尾这一段最让我难受,辛苦生活的孤独的人儿找到了彼此,女方毫无保留,男方却发现文化方面不可忽视的差距,即使马缨花热情洋溢、勤劳机灵、人见人夸,他却无法接受马缨花土气与粗俗,如果不是他被继续下放,两人被迫分离,或许结局就会像《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并不完全了解与认同的两人在一系列的巧合和众人的催促下结婚,进入婚姻的围城后闹得鸡飞狗跳又想出来。无论结婚与否,马缨花与章永璘的分离或许在那一声“傻狗狗”以后就已注定。 我们不可否认思维的“阶级性”是客观存在的:章永璘一方面看马克思的《资本论》,努力把思想观点转化到劳动者那方面去;一方面,却意识到过去的经历和知识总使他和劳动者间有差距,他的精神层次更高,两人的感情由此单方面破裂了。 《绿化树》这样一本篇幅不长的小说让我感触良多,一方面,我被马缨花、海喜喜等勤劳可爱还有些许古灵精怪的劳动人民所打动;另一方面我为阶级性所唏嘘不已:章永璘想要阳春白雪这没有错,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正常欲求,而马缨花于那个时代于她个人也是在努力生活,她土气感同样并非她的错,只是阶级的差异有其物质性不可否认,人性又是如此复杂,我只能为此叹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