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了,我们闻着春的气息,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双塔寺烈士陵园,在这特别的日子,为先烈们献上一束这世界上最香的雏菊。

一路上,南来北往的人都行色匆匆,都用各自特别的方式来祭奠逝去的亲人和祖先,最让人崇敬的是那些为了大多数过上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先烈们。

双塔寺烈士陵园杨槐成荫,翠柏环绕,墓碑掩映在一片松柏丁香丛中。站在墓碑前,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仰视着墓碑上密密麻麻烈士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丰功伟绩,好像看到了他们一个个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有的手握炳刀,恨不得把敌人一个个剁成肉泥;有的冒着敌人的炮火,手持着枪前进,前进。从他们,我联想到手拿炸药包的董存瑞,是他炸开了通往光明的隧道,是他的那一炸,驱逐了黑暗,迎来了光明;为了革命纪律,大火烧身却一动不动的邱少云;在监狱里被敌人钉穿手指而不屈的江姐……,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烈士,他们有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尊严,不惜把年轻的生命做了铺路石;有的是为了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当人民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比钢铁还要坚固的长城;当人民和国家建设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依然抛去了家庭和个人利益,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他们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在!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无数革命先烈,有了他们崇高无私的品质,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和平环境,才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我们面对烈士,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呢?看着今天的和谐安定,想想先烈们的苦难日子,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肩负“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使命,更要爱惜生命,更要热爱祖国,发奋学习。

一阵微风吹来,墓碑周围一些随风摇曳的小草,短短的,嫩嫩的,看着就让人心疼,他们也好似为无数英雄因敬慕而不停地鞠躬。碑前越来越多的鲜花,沁人心脾,为严肃的双塔寺烈士陵园增添了另一份风采。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2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3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寻,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年清明,我随长辈们到山上扫墓。因墓地坐落在山上,没有车辆可以行驶上去,我们不得不靠自己的双脚爬上山。我穿着水鞋,手脚并用地踏上了一条山路。山间并没有修建出一条水泥路来,而我脚下的这条路则是被人们一步步用双脚踩出来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地显得泥泞不堪,颇有滑倒的危险,我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跟着长辈们。山间树林阴翳、草木茂盛,阳光斜射下来,给原本茂密阴暗的山林添了几分亮色,许许多多小巧玲珑的露珠此刻还沾在花草上。为了方便,我先前已将裤腿撸到了膝上,腿上的皮肤与花草们亲密接触,凉凉的、痒痒的,时不时还被山上的荆棘划出一条条又细又小的伤痕来,我最害怕的是在花草丛中呱呱乱叫的恶心的癞蛤蟆,我时刻紧惕着要远离它们。更苦的是大人们,他们不仅要挑装着祭祀用的物品和食物的重重的扁担,还得防止脚下打滑,着实又辛苦又危险。

终于到了外婆的墓前,为她上了香,我跪在地上,静静地凝视着外婆的碑。我仿佛看见外婆正对着我笑。脸上的皱纹好似都聚拢在一块,眼睛光彩熠熠的,白白的假牙若隐若现,是一张令我铭心刻骨的脸庞。

在我的一生当中,外婆是对我最好的人之一。老人家离世已有三四年了,而我至今还记得她的笑颜,记得她在世时,我和她的美好时光。

在很多个暑假,我都会去深圳与外婆一起生活一段日子。那时候,每天早晨六点钟我便从床上起来与外婆一起出门,去公园里散步,回来的时候再去菜市场买菜。我们会在路上买两个鸡蛋饼,一边走路一边吃。以至于现在每次去深圳,我都会买一个鸡蛋饼来吃吃,追忆从前,我们俩手挽着手散步,一起开心地吃着饼。吃着吃着,便会不知不觉地留下了眼泪······有的时候外婆会带着我在小区里转转,小区里有个凉亭,累了我们就在凉亭里歇一歇,歇息好了又继续走。小区其实挺小的,我和外婆每次可以绕好几个圈,但也从不觉得厌烦,而如今想起来,更感到回味无穷。偶尔外婆会捡到一些钱,五毛一块的都有,有一次破天荒地竟捡了一张五元大钞,我惊喜极了,之后就一直妄想着幸运之神会再次降临,去小区散步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往地上探探,却也没再捡过钱了。因为有了钱,我就会想去买零食吃,有次我偷偷背着外婆买了一包“咪咪”,外婆发现后很生气地责骂了我,从此我便只会在外婆允许的情况下买零食了。

我也还记得,那时候,哥哥总喜欢给我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鬼故事,晚上我害怕一个人睡,电闪雷鸣的夜晚我也害怕一个人。这时候,外婆就会让我和她一起睡。虽然那是外婆已经有了那种老人特有的令我不怎么喜欢的气味,可我还是喜欢和外婆在一起,在每个寂静黑暗的夜晚,外婆总是会给我莫大的安全感。

记忆中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就是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暑假,后来因为学业繁忙,就再也没有和她有过一天两天的相处时光了。我读五年级时,外婆病倒了,到我们这里来养病。说是养病,其实只是在这里等待死神的来临罢了。我和妈妈去大姨家探望外婆,此时的外婆已经憔悴不堪了,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她躺在床上,看见我来了,笑着对我说:“小姑娘都长这么大了,好呵好呵!”她显得很开心,我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有块东西很沉重地在压抑着我,我不能呼吸了······到第二次我去探望外婆的时候,外婆已不能说话,眼睛也睁不开了,只有她低促的呼吸在告示着我们,她还活着。母亲喂外婆喝米粥,整个过程十分艰难,每次那米汤都会从外婆的嘴里流出来,我在一旁帮外婆擦拭嘴边的残留,为妈妈递纸巾,也为我自己擦拭眼泪。

几个星期之后,外婆就走了。外婆去世的第三天,我们举行了她的葬礼。到了殡仪馆,我们做好了大堆繁琐的事,终于得空来怀念外婆,情到深处就猝不及防地哭了起来。我们都哭了。大舅舅蹲坐在地上,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好像要说些什么,竟什么也说不出口,旁人试着拉起他,但他仍旧蹲坐在地上,哀嚎着。我则坐在妈妈的身旁,挽着她的手,一起哭着,哭得不能自已。回到家中,妈妈依然不停地念叨:“我没有妈妈了······”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生怕她也像外婆那样在下一秒就没有征兆地离我而去······

到如今,离外婆去世也已有三四年了,可外婆的笑颜仍时时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我瞻望着外婆的碑,庄重地给她磕了三个头,我的眼泪不知何时已滴落在土地上,渗透进地里,形成一个深灰色的圆。我突然很想对外婆说——外婆,我好想好想你!

人的记忆好似一个树桩,记忆中的一幕幕就是纹理,爬满了整个树桩,而时间又像是一条可怖的小虫,慢慢地噬咬着树桩。树桩终究敌不过小虫,记忆终究抵不过时间,外婆的面容终会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不过我会一直铭记,在天堂的彼端,在人间的此端,外婆会一直爱着我,我也会一直地——爱着外婆。

笔名:听风画着雨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纪念已故的亲人,为他们上坟、扫墓的日子。以前家里人说我小,每次都不让我去,今年我主动要求为已故的爷爷上坟,长辈们终于同意了。

早晨,天刚蒙蒙亮,奶奶、爸爸、姑姑和我就一起开车去老家了。车上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我偷偷地瞧奶奶,奶奶在擦眼泪,我想她一定是想爷爷了,我也很想爷爷。

大约十分钏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是一片坟地,我们来到爷爷的坟前,肃立了一会儿后,姑姑把一些供品拿出来,摆在坟前,有苹果、香蕉、板酥、豆腐、肉等,并摆上了四个酒杯,倒上了酒。爸爸用火柴点燃了一挂鞭炮,也许是告诉爷爷我们来看他来了吧!放完炮,爸爸拿着铁锹往坟头上填土,这就应该叫上坟吧。奶奶和姑姑在爷爷的坟前开始烧纸,我也被叫过去和她们一起烧,一边烧一边念叨:“你们来看你了!”“我们给你送钱来了,你收好啊!”“你要保佑咱们家平安啊!”……奶奶和姑姑都哭了,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回想起爷爷生前,每天接送我上幼儿园,还给我买爱吃的糖葫芦;给我讲故事;陪我玩游戏;教我下跳棋……我心里想: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我好想您啊!

纸烧完后,我们擦干眼泪,收拾好东西往回返。我暗下决心:爷爷,您安息吧!我长大了,我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的。爷爷,明年清明节我再来看您!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6

又是一年清明节,爷爷已离开我们四年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奶奶家给爷爷烧纸。

我们一起吃过早饭,二爷爷提着篮子,篮子里放着食品、酒和一些纸钱。爸爸、妈妈、五爸、四爸、三爸,还有两个姑姑我们一起去爷爷的坟地,爷爷的坟地和几个姥姥的坟地在一块。

路途中我看见许多人在家人的坟地上哭诉、沉思。一切都变得沉静了。看到这一切,我也不时的想起了爷爷,一想到从此再也得不到爷爷的疼爱了,泪水就不由的流淌下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爷爷坟地,两个姑姑跪在爷爷的坟前哭泣,我们跪在边上给爷爷烧纸,烧完之后,我们磕了头回家。 我在想,爷爷已过世四年了,在这四年里爷爷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脑海中浮现。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把我驾到脖子上。爷爷,我很想您,您在那边还好吗?今天是清明节,我们来看您了。

点评: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其实是我们活着的人对逝去人的一种思念和寄托哀思的节日,这一点小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7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一句话给我的启示

在我生命中星星点点的事中,有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同最亮的星星一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那句话就是:“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还记得一年级那一段时间,我连走路也是扬眉吐气的,因为那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我那段时间很骄傲,脖子都扭成麻花了还觉得自己头抬的不够高,还想再抬高一点,好让全班都看到我。

又是一次考试,当我发现这次考试的题目很简单时,心中的骄傲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想:这次题目又那么简单,肯定又考得很好的!我的嘴角微微上翘,抬头看看许多同学还在拼命写卷子,心里不知有多骄傲呢!卷子发下来了:“陆陈玲92分,高思涵90分……,郭严羽79分……”天哪,那么低!不可能的!我都复习过的,一定会考得很好的,一定是老师改错了!我心中五味杂成,低着头走上讲台拿了卷子。到家,告诉了妈妈这件事,妈妈慈爱的看着我,教导我说:“羽毛,我知道你上一次拿了第一名,但是你要记住“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我用心记住了妈妈的教导,深深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间。

第三次考试,虽说有许多题我都会,但有了上次的故事,我没有掉以轻心。时间逐渐消失,那小小的骄傲回到了我的心间,但耳边回吟着那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格言,便又开始认真的检查已经做完的考试卷。果然,又考得还可以。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这句格言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8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400字 学自行车的启示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经常在激励我:不要放弃,世上没有难事,只怕你没有用心在做。这句话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并说:“你得学会它!”“为什么?它只有两个轮子,我只能骑四个轮子的!”六岁的我向爸爸撒娇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爸爸对我说。我只能将信将疑地答应了。我一开始,都不敢坐到自行车上,可在爸爸的一声声的鼓励下,我终于坐上了我第一辆只有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哇,自行车的座位好高!”我坐上去后说道。突然,自行车倒了,害我摔了一个大跟头,不过我爬了起来,坐了上去,骑了起来,摔倒,我再爬了起来坐上去,摔倒。我用放弃的语气跟爸爸说:“算了,我不干了,我放弃了!”可爸爸却说:“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要你天天下来练,你总有一天能成功!”

我听了爸爸的话,天天下来练,果然过了不久,我学会了!

这件事给我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话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9

“嗨,怎么是一块砖,真扫兴!”你听了可别见怪,这是我们在上作文课呢。今天作文课上,宋老师神秘的拿出了一件东西它的外面裹着一层丝绸,老师让我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是一份报纸,有的说是一本家谱,还有的说是传家宝,五花八门。我的好奇心迫使我特别想看一看里面是什么,而当宋老师揭开外面的丝绸时,我连同所有同学都震惊了,被那漂亮的丝绸包裹住的竟然是一块破板砖,接着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那块砖近似于一个长方体,表面上布满了一些深深浅浅的不规则裂纹,颜色是红中带青的,这时我心想,李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块破砖头干吗用那么漂亮的丝绸包着,这不是糟蹋了吗?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砖是由泥土做成的,土变成砖要经历六个阶段:先挑选好合适做成转的泥土,然后把它们放在模子里塑形,接着,把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晒好后放到炉子里烧制,最后再次晾晒,才得到一块完整的砖。听完后心想,这么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竟然也要这么多道工序,经历这么多的考验,真是不容易。这时,我想起了过去发生过的一件小事。 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事情,一次,全班要进行一次数学口算小测验,发下卷子后,发现卷子上的题都是昨天老师让做的练习题,我立刻慌了神,心想,呀!惨了,昨天杨老师让做5组口算练习,我忘了做,今天的成绩肯定不好。果然,我只做对了60多道,杨老师严厉的批评了我,下课后,同学们也不爱理我了,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眼,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此,我天天练习口算,每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要坚持住。终于,我的成绩有了提高,在以后的几次小测验里,我都考出了较好的成绩。 仔细想一想,当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他们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呢? 当泥土刚刚进入炉子里,面临着考验的时候,它是柔软的、脆弱的,但是它在大火慢慢变硬,当然,它们中有的在烧制的过程中断裂了,但是,最后被运进工地的时候,当初的柔软泥土已经变成了今天坚硬的砖头,他们经历了烈火的考验。我们人也一样,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像泥土一样脆弱,没有经历过人世间的沧桑,可是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要经历坎坷,要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使自己变得更成熟,最终老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变成了一个坚强的人。砖头成型的过程,就好比是人的一生,都是要经历磨难的。 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要像砖头一样,不畏惧人生的考验,不被生活中的困难击倒,克服困难,咬咬牙,挺过去,做一个坚强的人!

清明节给我的启示作文篇10

什么的启示作文400字 足球给我的启示

有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不断努力,不停地磨砺,宝剑才能更加锋利;梅花香气迷人,因为它抵住严寒才能释放出芳香。足球也是一样。

这个学期,我被麻老师选进了足球队,而且和姬梦迪都是足球队的“重点人物”,因为麻老师非常关注我们,从此我便爱上了足球。每个星期三都会有一场比赛,我们分别和崇文实验、南肖埠小学进行了比赛,我们都是主场作战,这是两支实力非常强的球队,其中崇文实验队的攻、守能力都非常强,我们因为经验不够,并且没有熟练的技能,非常粗率,用蛮力和对方抢球,就追着球跑,而且防守队员都挤在一起,左右两边有很大的空档,所以我们输得很惨:0︰8。南肖埠小学和崇文的水平差不多,但我们有四次攻门,都没进球,但麻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们最后是0︰5输掉了比赛。

两场比赛,我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从中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只有竭尽所能,只有不断磨砺,杭师附小的宝剑才会锋利,梅花才会芬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