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岩松看美国的读后感大全

岩松看美国的读后感大全

《岩松看美国》是一本由白岩松著作,华艺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岩松看美国》读后感(一):公共图书馆

“我之所以选择图书馆作为推动大众进步的媒介,是因为它们不图任何回报,而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们。它们永远不会使人贫穷,它们向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们敞开大门,向他们展示浸透在书本中的宝贵财富。爱好读书可以赶走低级趣味。”

《岩松看美国》读后感(二):大美国

美国,他很大,他很成功,他很不可思议,他的发展与整合是个奇迹。我们认识到他的过去,却看不到未来,因为他的未来不可想像,他用自己的情绪在不停成长、犯错、改错、找方向。我们认识他很早,却总也看不全面。当然他也不会让你看的很透彻,他不傻,所以走到今天,他自大,所以也走到今天。他的过去,需要深思熟虑,他的未来,需要谨慎思索。这就是美国,很大的美国。美国太大,看一次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这是了解美国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很多步。2013年5月8日

《岩松看美国》读后感(三):被书名骗了

1、除了校车、体育教育等几章外,作者并没有较为全面的,宏观的讲述美国的大环境,包括制度、文化、生活。只是访问了很多跨国集团的负责人,而且还是针对金融危机这一背景,较为狭窄。叫《岩松-跨国企业访谈录》更为合适。

2、至少有4个错别字,无法理解。

3、在采访美国药监局一文中,对于FDA,一共出现了好几种叫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管理局、FDA,作者应该知道在文章开头加上“以下简称‘FDA’”,以避免文章因为自己随意的思维而引起的阅读的不快。

《岩松看美国》读后感(四):白岩松的美国印象

有几点还是印象很深刻的。

开篇的校车,总是让人联想起中国孩子上学的不便和校车安全隐患。司机师傅的敬业,校车运作的安全和严格,无疑既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又解放了女人——美国女人一天有26小时,因为她们每天两小时的工作都被校车代劳。美国小镇温馨闲适的生活果断让人羡慕,很难想象美国居然也有北欧式的生活。

当然接下来的图书馆也是。想想南京图书馆我就蛋疼……

后面多讨论经济和政治,自认为修养不够看也看不懂,毕竟这种事即便读到博士也未必看得清楚,更何况有牵扯到人权等伦理问题,就一笔带过了。

最后还谈到了枪支管理的话题。一直很疑惑美国人为什么不禁止使用枪支,原来这在保守美国人心中具有着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象征。

还有NBA总裁访谈。这真是一个铁腕人物,事实证明政界商界没有铁腕根本是无法做出一番大事的。

岩松最后的演讲很朴实,也巧妙避开了中国的人权民主问题,而只谈中国十三亿人的梦想,而这也是很少有人去注意的。作者以自己为例,说明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走过的路程和怀抱的梦想,并不是每个穷人家庭都像他一样幸运,但却是中国终于迎来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他的年代是中国相对来说最为公平的年代,而中国现在日渐加深的贫富差距下诞生的屌丝和高帅富文化似乎在嘲讽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湮灭。

《岩松看美国》读后感(五):美国,美国

诺干年以来,美国确实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被神化了,什么东西只要是美国的就好,即使不好,因为是美国的,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美国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又让人恨又让人向往的国度。美国这个词充斥在各种教科书、新闻、娱乐、文化、政治、战争当中,不管什么事情总要插一杠子,自以为很强大、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就有资格对那些看着不顺眼的国家动手动脚的,还摆出一个老大哥的形象,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现在美国还是很强大,所以过去挑起的战争可以称之为维护社会和平,反恐,但如果哪一天美国总世界霸主的地位上跌下去,那么这就是侵略,有本书里边好像这么说的:丫就一欠逼。如果没有美国的话,世界似乎就会变得平和很多。但我还是认为美国依然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从五月花号为了自由和美好走下来的人们到独立战争民兵打响的第一声枪炮再到南北战争.......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读起来充满了传奇和浪漫色彩,在这里无数人实现了梦想,在这里无数人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这里每天都在上映着从平凡到辉煌,拥有着无数闪光的名字。从科学到艺术到文学到体育竞技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领悟的了。但这里并不是一个神话般的地方,它也存在着自己的缺陷,过去中美之间交流太少,往往会神化美国,人来人往,慢慢的就会了解彼此,美国也有着像底特律那样曾经因为汽车工业而辉煌而随后衰败甚至有人预言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城市,中国也有着像北京上海最繁华地区要超过纽约华盛顿的地方。没有必要神化彼此,中国最近几十年发展确实很快,但是跑得太快了,似乎灵魂丢到了后面,一切都那么浮躁,追求了半天却忘了出发时候的的目的是什么了,人们也变得功利而冷漠,这本书里有一件事情特别打动我,从早到晚,城市里到处都是跑步的人;人们眼神当中,纯真的东西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员工的桌子上都摆着自己亲人的照片,亲情之中,在美国无处不在,在硬件环境直逼美国的中国是不是该考虑一下软件环境了,适当的应该停下来等等灵魂了,我们缺失太多的东西了,自由穿行的图书馆,保障孩子成为美国标志的校车,以追求科学检验的FDA......毕竟发展的目的不能像上个世纪那样砸锅卖铁赶英超美,那样仅仅是一个笑话,要在内心当中感觉到自己强大了,那才是真正的强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