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上火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上火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上火的生活》是一本由佟彤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0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上火的生活》读后感(一):一本科普中医的业余读物?

真想简单的评价一下:本书从一位资深中医的生活与工作经验出发,围绕“上火”的成因和解决办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与处置手法,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但其实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就好 了。从两方面讲,首先,本书的立意较为模糊,很容易对某部分并不坚定的读者产生误导的影响,会让部分读者对于问题的成因不去深究,而简单地采取作者的解决办法。其次,从作者探讨的事情-中医本身的性质来说,中医并不是一个一方通用的学科,针对不同的病症需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只是宣扬诸如艾叶水泡脚和蒜姜水(具体名称参见书中内容)能解决上火的问题,是否有失偏颇。

相信作者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因为书中对于食物的寒凉,人体的温冷有一个简单直白,而且有一定系统的介绍。我觉得这些理论是可以深入解释一下。也许这也是中医伟大智慧的核心体系之一。而且作者宣传的一些成功案例,相信对于特定的情况,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作者如果只是以个例解释全部的问题,那么对于某些不能读到核心与关键的读者,势必会产生误导的情况。解决办法不生效只是其一,如果对于不同体质,不同成因的病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会不会对中医这个学科产生反面的影响。

书可以读一读,不过希望读者一定要有批判的思维体系,不要轻易地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朋友圈中那些看上去玄而又玄的浮夸文章才好。

《不上火的生活》读后感(二):不上火的生活,不生病的智慧。

这是一本关于中医养生的书,对于中书描述的关于好多中药的使用方法,自己因为不懂也不敢全部的去相信,但是对于作者关于身体和五行的相关性描述,及一些疾病的产生原因的解释,觉得很是有道理。

摘录一些相关的句子:

欲望-实力=上火

人一生吃进去的食物是个定数,最先把自己吃成胖子的人,余生肯定是要节食、降脂、减糖的。

饮食不要求过多,贵在能节制,才能保证气血的和谐、顺畅。如果贪吃求饱,积滞难消,就要暗耗内伤,疾病因此被招致。饮食过饱对阴气的消耗不是小事。

胃喜为补:人想吃什么,而且吃了之后很舒服,没后患,就说明你吃到了身体之需。(不过别拿胃喜为补的古训为嘴馋辩护)

大便秘或恶臭,是胃火大的最常见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人有三个特点“说得快,走得快,拉的快”

“说得快”说明人思维敏捷,反应快;“走得快”说明人运动协调;“拉得快”说明人肠道功能好,中气足。

人之所以能安睡,是因为神归于心了,魄归于肺了,意归于脾了,志归于肾了,五种情志归于五脏,人才能安眠。

要想不生病,不上火,就要拿掉“病”字下面那个和“丙”相对应的“心”。(注:“丙”在天干中和“火”“心”相对应。)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要想少儿安,三分饥与寒。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皮毛。

要想长寿,腹中常清。

静者寿,躁者夭。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败则亡。

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

对疾病的正确治疗应该是放弃对身的过分管理,压抑。让身体的本能浮现,这时身体的疾病、偏差、不和谐可以自然修复。人体会自然而然找到平衡。

入静就是通过练功使心静下来,使我们思维的阳光熄灭,让身体本能的星光浮现。

能养生治病的入静,就是要拿掉个人的“自我”,介于完全没有高层意识管束的狂魔状态和严格被高层意识管理的世俗状态之间。

《不上火的生活》读后感(三):让大家都健康的生活

五月风筝2009-10-19 22:18:10

不上火的生活》——在国庆期间给我上了一节实实在在课的书。

刚刚拿到书的时候还有点怀疑,是不是真的好看呢?我对于保健书、励志书、育儿书一向不太感兴趣,大概也是对自己过于自信的原因吧。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健康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单得多。

现实生活中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会上火的——过于紧张的生活节奏、通宵达旦的熬夜、吃太多垃圾食品、甚至纵欲过度、心情紧张压抑……尤其是我们广东人,除了内因,还有天气炎热湿气重的外因,所以特别爱喝凉茶。(大概广东的凉茶店是全国最多的了。)

只是上火上火,到底是怎样的火,大家又是不太明了的。只知道喉咙痛、扁桃体肿大、舌苔厚、眼睛红、便秘,就是上火。至于实火虚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去了解。

书上用非常生动的例子,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以及列举了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上火,还有解决的方式。现在西方非常流行的是预防医学,也就是保健医学。提出的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平时防范于未然,以免大病降临时,措手不及。所以如何保养身体,是非常关键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医生,通过读这本书,去了解和认识上火的原因,是相当有必要的。

书中除了提出普通的解决上火的方式以外,还重点的提到孩子们的发育和成长中保持健康的方法。将孩子的体质列为数种,是相当科学的方法。我儿子就是属于热型。他相当容易发烧,且爱喝凉水,体型偏瘦,脸色潮红,脾气有时也有些急躁。而我对他的饮食上并没有特别的留意,偶尔还会带他去麦当劳吃薯条,这也使他的喉咙一向不是很好。在读此书的过程中,他恰好生了一场大病,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一直高烧40度都不退,相当严重。这也正是我平日不太留意,导致他积热过度而引起的。所以看了此书后,恍然大悟,才知道对孩子过于宠爱,实是在害他。宁可粗茶淡饭,让他多吃蔬菜少吃肉,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加茁壮和健康。

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书,希望每个人都从中学到一些保健的方法,为自己也为家人。

《不上火的生活》读后感(四):动脑动身不动心

从夏到秋,身体一直不太好,于是就特别想买一本中医保健类的书调养一下,刚好看到了《不上火的生活》,就买了下来。

书到手之后就如饥似渴地读——而且是和家父抢着读,读过之后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首先是对中医有了个总体上的认识,懂得了中医的五脏六腑和西医说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比如中医说的“肺经”其实还包括了大肠,肺和大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再如中医说的五行——五行的概念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体现在中医学里,则更把人的身体结构整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力地说明为什么补脾可以止咳,这和西医把人体器官看成单独的组织、动不动就切掉些什么更合理、更整体、也更人性化。

除了对中医的整体认识,对于一些生活中碰到过的具体医学问题也有了明确地答案,可以说在这方面这本书给我的收益非常大。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每次感冒咳嗽之后都要腹泻一次才会痊愈,明白了为什么我的邻居大娘的妇科病越打抗生素越厉害,明白了为什么被某些医生说成“最霸气”的牛黄降压丸对我母亲的高血压不起作用——同时我也在此书中找到了治疗家母高血压的更合理的方法,也明白了为什么侄子久咳之后会有消化不良,明白了到冬天我们东北人应该如何防寒保健……可以说,这本书解决了我家里的好多困扰,真的是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此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的知识,如感冒药的寒热分类、从根子上治疗失眠的方法等等。而全书的最后一章更是给人我很大的启发。最后一章的题目是《不吃药的去火妙法》,主要讲的是“不动心就不上火”。书里有一个公式:欲望—实力=上火,这个公式可以说是全书的指导思想,当人的欲望大于实力的时候,人就上火,差越大火越大,身体也就越差,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个道理。今年我的身体不好,就是因为今年在工作、经济、生活和感情世界受到了太多的火烧,这些“火”有的是外界实实在在存在的,有的干脆就是自己想出来的,刚刚有个鸡蛋就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会有个养鸡场,这样的心态不上火不生病才怪。所以书里说的“动脑动身不动心”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现在晚上睡不着觉有东西要去想的时候,我就会去区分哪些是“脑子”里想的,哪些是“心”里想的,脑子里想的、即纯动脑思考的东西我允许它存在和活动,而如果是心里想的、亦即属于欲望、担忧、幻想等情绪范畴的东西我便有意识地加以克制。这么做的时间还不长,效果还不明显,但我想长此以往一定会让我身心愉悦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我写长篇小说,每天夜里睡觉之前脑子里只会构思下一章的内容,那段时间睡觉很快,心情也好。所以说,“动脑动身不动心”应该是健康的不二法门。

最后说一说本书的文笔——没办法,三句话不离本行。此书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读来既长知识又不觉得枯燥。钱钟书先生有句话,“在非文学书中找到有文章意味的妙句,正像整理旧衣服,忽然在夹袋里发现了用剩的钞票和角子;虽然是份内的东西,确有一种意外的喜悦。”而在读《不上火的生活》时,这种喜悦是常有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