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画中医(第1册)》的读后感大全

《漫画中医(第1册)》的读后感大全

《漫画中医(第1册)》是一本由罗大伦著作,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画中医(第1册)》读后感(一):实用易懂,有特色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是用漫画的形式诠释了中医理论知识。一直对

这本书还是非常期待的,喜欢罗老师的这本书,通俗易懂,即使没

有什么医学基础的人,也能把这本书读懂读透,特别是对于那些需

要养生,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人,这本书一定会满足需要。很多人

都觉得中医很难学,也很难照着去做,文字也难懂,其实也并非完

全这样,这本书让中医变的简单起来,让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

领略中医的深刻内涵。

本书评由贝尔商城高阳评论

《漫画中医(第1册)》读后感(二):快乐养生,从小做起

如今市面上的儿童读物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家长的心理大致相似,目标统一,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儿童读物,大多是类似于《幼儿画报》、《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图文画册,因为孩子普遍对鲜艳的颜色、有趣的图画更感兴趣,以兴趣为前提,自然也会关注对应的文字内容。而有关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养生方面医学图书,大多是成年人去学习,从而口头简单的传达大概的意思和需注意的内容。那么,有没有小孩子也喜欢看的医学书呢?答案就是这本《漫画中医(基础篇)》。

也许很多朋友会问,中医这么晦涩深奥,连大人都会望而却步,让小孩子去学是不是也太强人所难了?其实不然,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国医”主讲嘉宾,北京电视台收视率最高栏目《养生堂》原主编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罗大伦教授倾力奉献的大作——《漫画中医(基础篇)》就不止是一本普通的中医图书,相比那些深奥的中医理论大部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讲课生动有趣的老师,直观的表达方式不仅吸引了成年读者,还赢得了不少小“粉丝”的青睐。

罗大伦教授在中医学堂采访时指出:“其实中医也可以育儿。”同时也透露:“即将开学的学堂首批授课对象是妈妈们,目的是教她们如何中医育儿。”在采访过程中,谈及现在社会教育的普遍现象,罗教授说,现在的80后父母育儿几乎都是西式的了,“比如这个阶段添加什么,那个阶段又添加什么,其实很多中医也能调理得更好,我希望能有母亲能回归到中医育儿上来,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可能对中医乃至国学更有亲近感。”

如他所愿,这本集中医理论和生动漫画于一身的新潮医学著作一经面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推崇。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讲解,趣味横生的漫画图解,让原本晦涩的中医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让养生变得轻而易举。很多妈妈读者反映:这样的书不但自己看起来轻松愉快,就连自己的孩子也很着迷,从书中那些白胡子老爷爷、可爱的小药童以及表情生动丰富的人物角色和有趣的故事中,竟也开始去思考中医的阴阳、气血、五行等理论知识,无需家长的督促,孩子们再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中医的基础知识。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本书的作者和绘画者旨在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这份中华瑰宝呈现在读者面前。无需深入的阐述,无需复杂的描绘,只是精炼的文字和有趣的漫画,便将中医基础理论普及到了大众读者中,让广大家长朋友在学习本书知识育儿的同时,使得孩子自觉培养学习的兴趣,从小树立养生保健的意识。就像罗大伦教授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现场所言:“下一代的健康很重要,中国也更需要新的接班人来传承这份民族文化。“

如果您是一位还在钻研中医养生的家长,那么翻开《漫画中医(基础篇)》,和您的孩子一起学养生,一起享受健康带给您的快乐吧!

《漫画中医(第1册)》读后感(三):个人评分:75.文字搭配漫画很有兴趣地向你介绍中医。

书评:

挺不错的一本中医简介书。

医学作为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用一本书能简介已经很难了,还要写的让人有看完的兴趣,那就更难了,这本书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文字搭配漫画很有兴趣地向你介绍中医。

读书过程中思考了一个问题:

中医经典都成书很早,后面就没有新的经典?甚至中国建国65年了,也没有经典出现?原因是什么?其实稍微想一下就能有个大概的结果了,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我考虑的是中医的发展环境实在不好,再加上庸医多,自然就很难让中医得到科学有效地推广,没有好的环境,那么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

对于中医是否有效,无数人进行了争论,我不了解,所以没有立场来说什么,只是我个人觉得中国人的智慧应该还是可以的,不至于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所以中医应该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至于具体怎么样,还真要了解了才知道,慢慢学习吧。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简介中医

第二章 阴阳学说

第三章 五行学说

第四章 藏象学说

第五章 病因学说

第六章 病机学说

这本书讲了什么:

第一章 简介中医

中医整体观: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不应把人“拆散”

中医历史P4

中医经典之作: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岐伯,包含《素问》《灵枢》各81篇,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张仲景,阐述外感病及杂病诊疗规律的著作

《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张仲景,诊治杂症的专著

《温病条辨》,成书于清代,吴塘,温病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难经》,成书于东汉前,扁鹊,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作者不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草药专著

五个主要学说: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

七个主要学派:

伤寒,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寒凉,又名河间学派,刘完素,使用寒凉药物治疗

补土,李东垣,张元素,着重于根据脏腑的寒热虚实诊断病情,脾脏学说,脾属土

攻邪,张从正,此派强调邪气留则正气伤,认为邪气侵扰是人体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应着重祛邪

滋阴,朱震亨,强调保存阴气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温补,薛己,张景岳,此派运用甘温药物来抵消寒凉药物的寒性,重视健脾,补肾,重视调养先天和后天的根本。

温病,吴有性,叶天士,吴塘,对温热病有较多的研究。

中医别称:岐黄,杏林,悬壶。

十大名医

第二章 阴阳学说

古人讲事物通分为阴阳两类

阴阳失调主要有六种类型

阴盛,阴邪偏盛,侵袭人体,最终导致阴阳俱损

阳盛,侵袭人体,烧灼体内的银叶,最终导致阴阳俱损

阴盛格阳

阳盛格阴

亡阴

亡阳

阴证,阳证

第三章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相乘:过度的“相克”,次序与相克一致

相侮,反向克制,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 肝

火 心

土 脾

金 肺

水 肾

第四章 藏象学说

藏,人体的五脏六腑

象,五脏六腑所表现出来的征象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

肝 主疏泄,主藏血 通调气血 情绪不稳,激动易怒,郁郁寡欢,发热,呕血,便血,肋间痛,抽出,痉厥

心 主血脉,主神志 推动气血,以血为主 面色苍白,语声低微,面色青紫,胸闷,胸痛

脾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生化气血 腹胀,腹泻,食欲缺乏,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胃下垂,脱肛,各种出血

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 推动气血,以气为主 胸闷,喘促,干咳无痰,体倦自汗,水中,口咽干燥

肾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 调节睡得代谢,气的肃降 双足无力,智力衰退,动作迟缓,动则气喘,大便滑脱,小便清长,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颧红,盗汗,下利清谷,阳痿

胆 储存和排泄胆汁 胆气主升 口苦,黄疸,脾胃不舒

小肠 接受胃所消化的食物 分清别浊 口舌糜烂,腹胀痛,尿赤黄,腹泻便溏

胃 接受和腐熟食物 主通降,向下传递食物 腹胀,腹冷痛,饮食无味,口渴,大便燥结,恶心,牙龈肿痛

大肠 传到糟粕 主津液 里急后重,小便短赤

膀胱 储存和排泄尿液 协同肾脏进行气化作用 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

三焦 全身气机和水谷之精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功能失调,引起各个相关脏腑的病变

藏象学说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集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属阳

津液、血液属阴

气的生成:父母遗传(先天精气,肾主之),食物中的营养微物(水谷精气,脾主之),自然界的清气(肺主之)

气的类别: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血:血液,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第五章 病因学说

致病因素分为三类18种

外在因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内发因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其他因素——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

第六章 病机学说

病机学说:主要研究疾病发生时,在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生理功能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实证 邪盛正未衰 发热,烦躁,呼吸气促,腹胀痛,大便秘结,脉实有力,舌苔厚腻,下利

虚证 邪盛正衰 面色淡白,身疲乏力,脉虚沉迟,小便失禁,烦热,盗汗,舌红少苔,口咽干燥

虚实会出现变化和错杂: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阴阳失调: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

气血失调:气或血亏损,生理功能异常及气血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常

气失调——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血失调——血虚,血瘀,血热

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亏虚——伤津,伤阴,津液输布障碍

内生五邪:风寒湿燥火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中医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想了解中医知识,甚至将来有朝一日能有所贡献

作者:

罗大伦,于春华

书中的感兴趣点:

中医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评分:

75

《漫画中医(第1册)》读后感(四):《漫画中医》自测题

《漫画中医》记忆题:

1.中医的整体观是哪些是个统一体,还有哪些是整体。

2.春秋时期中医的经典之作是哪部书,分为哪二个篇章各多少篇。

3.哪个年代谁写的《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各论述什么病。哪六经病症。有名的汤剂有哪些。

4《金匮要略》全书多少篇,多少方剂,多少病症。以什么学说为基础,阐明什么关系。

5.《温病条辨》是哪个年代谁写的,什么学派代表作。

共多少卷,以什么为主干解释什么。

6.《难经》谁写于哪个年代,共多少篇章,以哪些为重点。

7《神农本草经》或《本经》哪个时期,几卷多少种药。

8.有哪5个主要学说。

9.有哪7个主要学派+特点+朝代和人物。

10.中医有哪些别称

11.中医十大名医

------------------------答案--------------------------------

1.中医的整体观是哪些是个统一体,还有哪些是整体。

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气血之间都是统一体,与外界环境也是整体。

2.春秋时期中医的经典之作是哪部书,分为哪二个篇章各多少篇。

《黄帝内经》,分《素问》81篇和《灵柩》81篇,共9卷。

收载成方13首。

3.哪个年代谁写的《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各论述什么病。哪六经病症。有名的汤剂有哪些。

东汉的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外感热病,《金匮要略》论述内科杂病。病症可归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等。

4《金匮要略》全书多少篇,多少方剂,多少病症。

以什么学说为基础,阐明什么关系。

全书25篇,205首方剂,60多种病症,以脏腑经络学说作为全书基数,阐明各类症候的发生、变化及脏腑经络的关系。

5.《温病条辨》是哪个年代谁写的,什么学派代表作。

共多少卷,以什么为主干解释什么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温病学派代表作。

共6卷,以三焦辨证为主干解释温病全过程。

张仲景六经辨证,刘完素的温热病机,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吴有性的瘟疫论。

6.《难经》谁写于哪个年代,共多少篇章,以哪些为重点。

《黄帝八十一难经》扁鹊,东汉前。共81难,以脉诊、脏腑、经脉、腧穴为重点。

7《神农本草经》或《本经》哪个时期,几卷多少种药。

秦汉时期。3卷,药物365种。

8.有哪5个主要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9.有哪7个主要学派+特点+朝代和人物。

伤寒学派,辩证论治,汉代医圣张仲景;

寒凉学派,擅用寒凉药,宋、金的刘完素,河间派“火热论”;

补土学派,擅用补益脾胃药,宋金的李东垣yuan张元素;

攻邪学派,长于汗吐下三法,宋金的章从正;

滋阴学派,擅用滋阴药,元朝的朱震亨;

温补学派,善治虚损病证用温补药,明朝薛己、张景岳;

温病学派,温病的辩证与治疗,明末《温疫论》吴有性、叶天士、吴瑭。

10.中医有哪些别称

岐黄、杏林、悬壶

11.中医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战国时期

外科之祖,华佗,东汉末年

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东晋,《肘后备急方》

药王,孙思邈,唐朝,《千金药方》

儿科之祖,钱乙,北宋,《小儿药证直诀》

法医之祖,宋慈,宋朝,《洗冤集录》

药圣,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清朝安徽人,《医宗金鉴》。

==============阴阳学说page27=============

1.阴阳关系3种,阴阳失调6种

2.阴盛、阳盛

3.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4.亡阴、亡阳

5.阴证、阳证

--------------------------------答案---------------------------------

1.阴阳关系3种,阴阳失调6种

对立、动态平衡、依存

阴盛、阳盛、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亡阳、亡阴

2.阴盛:-偏盛(实寒证),-盛+衰(虚寒证),+偏衰(虚寒证),+-俱损

3.阴盛格阳:阴寒之邪炽盛阳气虚弱,阴气把阳气逼迫格挡在体表。体内真寒(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体表假热(身反不恶热=不怕热、面色红赤)

阳盛格阴:体内真热(生热却恶热,咽干,烦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体表假冷(手足厥逆,脉沉)

4.亡阴,邪热炽盛或久留不去,耗竭阴液,大吐大汗大下。

亡阳,阴寒邪气亢盛,正邪相斗,阳气过度损耗,本就阳虚,大吐大汗大出血。

5.阴证 - 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 - 表证、热证、实证

============== 五行学说 page43 =============

-----------------------------------------------------------------

1.五行特性,相生相克图,相乘(过度克)相侮(反向克)

2.五行与内脏。

============== 藏象学说 page57 =============

1.藏(=脏)与象,功能,五脏与六腑的对应。

2.气血津液关系。

----------------------------答案-------------------------------------

1.藏(=脏)与象,功能,五脏与六腑的对应。

脏,五脏六腑; 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象,五脏六腑表现出来的征象;

三焦功能:(上焦中焦下焦),运行元气、水谷、水液;孤腑。

肝功能:主疏泄、主藏血;眼睛、筋、指甲;对应胆。

心功能:主血脉、主神志;面部色泽、舌体;对应小肠。

脾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胃、肌肉、四肢、口唇;对应胃。

肺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皮肤毛发;对应大肠。

肾功能: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对应膀胱。

2.气血津液关系。

气(属阳)+血、津液(属阴)

气来源于1父母遗传、食物中的水谷精气、自然清气;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 病因学说 page89 =============

1.致病因素18种,六淫对应季节和表现。七情对应五脏。

2.其他因素5个久,痰饮,

---------------------------------答案--------------------------------

1.致病因素18:外在-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发-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他-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

风寒暑湿燥火

风邪,清扬开泄、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

寒邪,伤寒+中寒,凝滞而主痛。

暑邪,夏至到立秋,外感病。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

湿邪,长夏,阻滞气机,湿性重浊,黏滞。

燥邪,秋季,温燥和凉燥。伤肺。

火邪,夏季,火热性炎上,生风动血,扰心神,致疮痈。

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则气缓,过喜伤心;怒则气上,过怒伤肝。

忧则气聚,过忧伤肺;思则气结,过思伤脾。

悲则气消,过悲伤肺;恐则气怯,过恐伤肾。

惊则气乱,过惊伤肾。

2.其他因素5个久,痰饮,

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

四饮,中国古代医药方理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 病机学说 page113 =============

5种虚实转变

气血失调:6气失调4血失调

内生五邪

---------------------------------答案--------------------------------

正与邪:实证、虚证。

5种虚实转变:

因实致虚 - 原为实,因汗吐下,转为虚;

因虚致实 - 原为虚,久病不愈,转为实;

虚实夹杂 - 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并重。

真虚假实、假虚真实。

气血失调:

气失调(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血失调(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亏虚、津液输布障碍。

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内风: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内寒:寒从中生、湿浊内生、

内湿:

内燥:

内火:火热内生。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阴虚火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