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丰收读后感摘抄

丰收读后感摘抄

《丰收》是一本由叶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08页图书,本书定价:0.19元,页数:1962年,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收》读后感(一):无

昨晚上摸出来看丰收,其实我看的是现代文学作品选上卷,这一卷大部分都是反映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各种典妻卖女,各种租税,看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幸好我生活在新时代,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自由,不用被压迫,可以自己工作养活自己,不想找对象一个人生活也毫无压力。感谢我生长在一个比较好的年代 :)

刚开始看得时候感觉云普集合了中国农村大男子主义的所有缺点,看到最后觉得旧社会的种种压迫下,活着都是一种受罪。算了…… 不啰嗦了

《丰收》读后感(二):丰收

小说有采用明暗两条线的叙述手法呈现那个时代的惨淡景象,明线的主要人物是一辈子遭受压迫,“没想过办法,只知道做,不做就没有吃”的底层劳动人民如云普叔,玉五叔,高鼻子大爹等,这也是小说主要描绘的对象,他们在封建社会的浑水中挣扎一生,寄希望于“老天爷赏饭吃”,但是一直在挨饿,将自己的灵魂肉体全部抵押给剥削者仍然换取不到怜悯。暗线的主要人物是拥有先进思想,有打破不公正制度的志向的立秋和癞大哥等地下党员,他们认识到被压榨的生活没有出路,所以他们欲撕开黑暗,获得破晓。

《丰收》读后感(三):挣扎中的农民

叶紫的《丰收》,以及其续篇《火》,主要围绕农民与天斗与人斗的故事展开。 老农民云普叔在去年与水灾的斗争中,以满田的稻谷被冲毁和一老一小两人丧命,惨败告终。自古,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一直到如今,粮食安全依旧摆在国家安全的前列位置。在曾经低下的生产力下,粮食都是靠天收。难以想象,一旦出现水灾、旱灾,农民将会落入怎样的境地。《丰收》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家人无粮可吃,只能去借,借不到了,去挖观音土吃,最小的和最老的也因吃观音土而去世。 好不容易挨到开春了,新一轮种粮开始,大家似乎又有了生的希望。但云普叔一家却饿得连挥动锄头的力气都没有。向八爷借粮未果,反被羞辱,站在池塘前的云普叔是何等的绝望,“想跳下去,了却他这条残余的生命”。死了的确是一种解脱,但他肩上负担的大大小小的一群又怎么办?曾经,读到有人卖女求荣,我是何等的憎恶,现在读到云普叔卖女我就何等的心痛。我从没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痛苦,没感受过一家人将要饿死的绝望,凭什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不是? 靠着换来的钱,好不容易支撑到插好田。老天似乎没有一点怜悯心,去年降水成灾,今年又连日暴晒。握着对秋收的希望,云普叔没日没夜的辛劳,“周身的筋骨,常常在梦中隐隐地作痛”。过程虽曲折,好在最终收获颇丰。 供给大于需求,则物价会下降。云普家丰收了,其他农家自然相同。大批谷子涌入市场,谷价大幅下跌,“费了千辛万苦挣扎出来的血汗似的谷子,谁愿意那样不值钱地将它卖掉呢?”但谷子等不到卖,就被地主何八爷、李三爹的长工一担一担抬走。 《丰收》读得让人愤怒和憋屈,《火》读起来只觉痛快、解气。那些个地主、局长逼的农民没了活路,农民们自然要奋起反抗。他们团结起来砸了地主家,逃离了家乡,走向光明的未来。 《丰收》中,云普叔和儿子立秋之间有着很大的分歧。云普叔始终坚信劳动就有收获,而立秋对田间劳作不怎么上心,他仿佛知道就算收获也是替别人忙活一场。当云普叔为争取少交些租,设宴款待陈局长、何八爷、李三爹,对他们点头哈腰,百般求情时,立秋走上了反抗斗争的路。云普叔代表着封建保守的旧思想,而立秋是新思想的觉醒者,他对事物看得更透彻,并已具备可贵的反抗精神。立秋们是旧中国破旧立新,破茧成蝶的希望。 无论是这篇《丰收》还是茅盾的《春蚕》,都反映了农民丰收成灾的现象。本是一个丰收年,却在各方势力的盘剥下陷入困境。地主和农民的对立是自小农经济形成以来长期存在的。当官员不作为时,地主剥削愈发严重,农民生活愈加困难,两者矛盾愈发激化。更甚者,在书中贪官污吏也来插上一脚。可恨当时的政府是何等的腐败无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