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怪谈》经典读后感有感

《怪谈》经典读后感有感

《怪谈》是一本由周英 / 李墨谦著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谈》读后感(一):不错的整理

1) 作者在上师大读博时的毕业论文题目叫做《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这本书估计是当年做研究时的副产品。

2) 文中对日本妖怪的梳理非常不错,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梅子涵的学生果然都不负师名。

3) 不过呢,作为博士级别的研究,单单这样的梳理还是稍显薄弱了些,如果能有更多的自我思考与提炼就完美了。

4) 推荐各位也去读一读作者的博士论文,特别是致谢部分写得很感人。尤其是最后一句,忽然让人没来由的欣慰的想哭:

“对了,梅老师,现在我做的樱花书签不会那么快褪色了。”

《怪谈》读后感(二):随便说说

最近接触到一些与妖怪文化有关的小说和游戏,所以对妖怪文化萌生了兴趣。但这份兴趣也伴随着诸多困惑,比如,妖怪文化的价值在哪,本土妖怪文化是否有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日本的妖怪文化为何能广泛地应用到艺术作品中,更进一步,中国的妖怪文化是否可以进入动画作品中。

之所以选择读《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与所学专业相关,同时希望能解答困惑。

第一部分谈到了妖怪的分类,即“妖、魔、鬼、怪、精”,这与中国妖怪的分类很相似,仅是在对每类妖怪的定义上有出入。书中接着提到了日本一些典型的妖怪,河童、酒吞童子、天狗、座敷童子等。很明显,日本的妖怪是有名字的,对比之下,本土被人熟知的并且可以叫的上名字的妖怪很少。比如,《新齐谐—子不语》中就有许多无名妖怪,这些妖怪之后被笼统归到一个类别中,如饿鬼、水鬼、瘟鬼、狐妖、白毛僵尸、绿毛僵尸等。

第二部分谈到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发展。这个部分谈及的日本本土的神道教的确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在一个宫崎骏的纪录片中,宫崎骏每天上班打开工作室的门后都会说一句,“早上好”,然而屋子里没有其他人,记者问他和谁打招呼,宫崎骏说,“这里有人呦,虽然不知道是谁,不过肯定有的。”这是宫崎骏观念中的“万物有灵”吧。

第三部分说日本妖怪文化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这一部分更像是一篇篇影评,倒不如直接去看作品。

这本书谈及妖怪文化不等于迷信,也在余论中说到妖怪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的确有一些启发作用,但要真正去了解妖怪文化,还得去看作品。

以下罗列书中提及的部分相关学者、艺术家和著作。

妖怪学:

井上圆了 《妖怪学讲义》 柳田国男《全国妖怪事典》

绘画:

土佐光信《百鬼夜行绘卷》 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图》

文学作品:

《日本灵异记》 《今昔物语集》 《雨月物语》 《怪谈》

著名人物及其作品:

水木茂 漫画《鬼太郎》 书籍《日本妖怪大全》《世界妖怪事典》《中国妖怪事典》

《怪谈》读后感(三):今年夏天,和妖怪打个照面

热爱日本动漫的朋友们对日本妖怪大概都不会陌生。妖怪们在日本(其实已不仅仅是日本)文学、绘画、音乐……中飘飘忽忽、“阴魂不散”已千百年矣。在那些以妖怪为主角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一条从古至今延续着的脉络。近几十年来,妖怪们不仅没有隐退,而且在漫画、电影(尤其是动画片)中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比如水木茂的漫画《鬼太郎》,宫崎骏的动画片《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龙猫》等等,无不表现出妖怪们旺盛的生命力。这些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形象,是日本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被幸运地承续了下来。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妖怪文化如今虽然仍在很多艺术领域都有所表现,但它在动漫艺术中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很多人对日本传统妖怪的了解,都是通过动漫艺术获得的。这也是《怪谈》一书被纳入“动画馆”书系中的一个原因。

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并不是只表现在哪几位导演的几部作品中,而是在许多动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妖怪文化所打下的烙印。妖怪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谁都可以拿来用,甚至在一些看似与妖怪毫无关系的动漫中也时时出现妖怪的影子,这只能说明妖怪文化对日本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本人对妖怪是善意、温情的。不仅很真诚地信其有,还头头是道地描述每一种妖怪来历和特点,对他们的行动也有很细腻、很人性化的解释。日本人认为妖怪和人一样有好有坏,一些作恶的妖怪也不是生来就很坏,而常常是被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或难以排遣的情结所困扰,最后才变成了为非作歹的妖怪。比如说,《幽灵公主》中的森林之神,《风之谷》中的荷母,《千与千寻》里的无面鬼,他们的本性都是好的,都有神性和灵性,只不过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是受到了诱惑,才被迫做了有破坏性的事。他们的冲冠一怒,往往会令天地为之变色。而当对手(往往是人类)用纯真和善良去抚慰他们,或者稍稍做出让步,敛一敛自己的残暴和贪婪时,一切就又复归平静,他们也重新回到原来的样子,恢复了原有的灵性和纯洁。这前后的面貌举止,反差极大。而那些做了坏事的妖怪和神灵也往往能及时省视到自己的过错,比如在《幽灵公主》中,找到了自己的头的森林之神立刻赐还了摧毁的郁郁苍苍。这种温和、慈悲的态度,没有斤斤计较的狭隘,人和妖怪都在宽容和悲悯中得以升华,并最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怪谈》一书正是从这些引人深思之处落笔,提出“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本书在第一章中介绍了一些日本典型的妖怪。作者把这些妖怪分为“天生异物类”、“半神类”、“人形类”、“动物、植物和物品幻化类”、“自然类”、“灵魂类”等六个类别,并对在日本民间流传已久的妖怪传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二章《日本妖怪文化探源》,从日本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别的国家的影响等方面对妖怪文化的产生追根溯源,并结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来说明妖怪文化在日本的根深蒂固。书的第三章是《日本妖怪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作者从文学、戏剧、绘画、真人电影等方面着眼,论述了妖怪文化在日本艺术中的古今形态和变迁,妖怪文化对日本艺术影响之巨大由此可见。在论述“文学与妖怪文化”时,作者分别从“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两方面入手,论述了妖怪文化在日本文学中的体现。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可以看做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第四章《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体现》是本书最重要的章节,作者以具体作品为依托,分析了妖怪文化在日本动漫中的独特地位。在这一章中,作者选取了《鬼太郎》、《妖怪大战争》、《千与千寻》、《百变狸猫》、《龙猫》、《幽灵公主》《犬夜叉》、《吸血鬼猎人D》等日本动漫中的杰作,既有条分缕析的探讨,也有细致入微的体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映的新片《河童之夏》也被纳入了本书的视野之中。本章还对中日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表现做了对比研究,对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妖怪题材的动画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的妖怪文化像是一株千年古木,虽然如今赖以生存的土地日渐贫瘠,毕竟还是根深叶茂;而中国《山海经》式的瑰丽想象,却已如游丝般奄奄一息了。日本的妖怪文化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又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头换面,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神髓的?在日本,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却很少。近年来,国内对日本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很高,对日本各种艺术的介绍也很充分,然而对日本传统妖怪文化的关注却并不是很多。因此,这本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

精心绘制的整整100幅插图,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些由李墨谦(Punk Lee)创作的“百鬼夜行图” 获得了南广首届漫画节金奖,已经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那些在日本民间游走了不知多少年的妖怪,经过了无数版本的演绎,到了李墨谦笔下,丝毫没有狞厉可怕之态,反而娇憨可爱,活灵活现,仿佛马上就要破纸而出。妖怪们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看了李墨谦画的这些妖怪,让人忍不住想要跟妖怪们打打交道,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来由。

这是一本年轻的、带着校园味道的书。作者周英是儿童文学专业的在读博士,插图作者李默谦在创作这些插图时也是在校的学生。书不厚,228页的文字,32页的彩色插图,16开的版式,拿在手里不觉得沉重。定价39元,考虑到彩色插图的印刷成本,也算是合理的价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