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大全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大全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本由巴尔扎克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的164图书,本书定价:7.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一):改变观点

读完此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按以前的印象包括很多评论都把这父女两人说成是贪婪成性的守财奴。但仔细想想未必如此,尽管刻画了尤其是葛朗台的对金子的欲望,但是其理财和对资本的运作绝对是一流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欧也妮更是一个正面人物,不贪财,而且仗义疏财,致力于慈善事业。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二):想不出来标题

苏缪城是法国的一个偏远小城。这里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今年隔壁家的葡萄园能有多少收成,对门那家箍酒桶的能卖出去多少个,大家都一清二楚。时间在这里是凝固的,滞涩的。外面世界的风永远吹不到这里,拿破仑的成败,帝国的兴衰,远不如今年雨量的多少吸引人。

这座城里唯一不透明到让人津津乐道的或许就是老头子葛朗台,大家猜测他有多少财产,猜测他的独女会嫁给哪个幸运儿,若是他家的仆人娜侬哪天在集上买了蜡烛,禽肉之类的东西,那简直可以说得上是当月的大事了。

葛朗台作为商人,生活上克己复礼,严格奉行小农经济。粮食蔬果可以让农民上交,不必自己花钱;要等自己有了山林,才能吃野味;一年生炉火的时间也要严格限制,绝不浪费;家具坏了自己修,针线活计则由妻女动手。要是他破了财,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妻子病入膏肓之际,给他打击最大的却是女儿有可能分走他的财富;书中对葛朗台的吝啬着墨颇多,他的形象饱满远超其他角色。

他靠着社会的乱局发了财,又靠以上种种守住财。他算计着葡萄园的收成,算计着生意的盈亏,算计自己能在什么犄角旮旯里搜刮金币。唯一算计不到的,也许就是女儿欧也妮唯一的一次违抗他的命令,把自己的小金库偷偷给别人。

葛朗台是小城的舆论中心,然而他的女儿,我们欧也妮,可以说是闭塞了。

她长到二十三岁,其中十五年每天做的事就是和母亲在窗边做针线活,平平静静地打发日子。她的生活里只有父亲母亲和仆人娜侬。只有每年十一月,搬去生炉火的地方做活,第二年四月再搬回窗前。地球的公转只给她带来了这些。她的世界狭小灰暗,没有朋友,或许娜侬算半个,母亲是她亲情上的安慰。而父亲葛朗台,是一家之主,是严格规定一日三餐吃什么的专制者。这样朴素黯淡的欧也妮,一如许多故事里的天真小姑娘一样,爱上了巴黎来的表弟夏尔。

夏尔是当时那个年代里再平常不过的花花公子,靠着父母和情人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靡生活。他父亲破产,安排他来到苏缪的伯父家,随后自尽。他遭受重创,一下从不谙世事的小孩变成励志撑起门户的男子汉。如果故事写到这里,那么夏尔就是个普通励志故事的男主角,他会通过自己打拼,恢复家庭的荣耀。那么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

然而当时的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物出现,夏尔在痛苦之余也感受到了葛朗台一家三个女人的关怀,尤其是堂姐欧也妮。她对待夏尔充满热忱,精心为他收拾房间,瞒着父亲给他准备好吃的(也仅仅是烤饼),甘愿把自己积攒十几年的金币给他,让他去印度打拼。她做着自己能想到的一切,能做的一切,因为夏尔是她十几年死水一样的生活里小小的涟漪,她不曾见过这样优雅的举止,秀气的容貌,夏尔和她之前见的人都不一样。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把爱情当做自己的全世界。谁没有做过王子公主的美梦呢?

可惜这是欧也妮的故事,不是王宝钏的故事,也不是伊丽莎白的故事。夏尔走后的确在印度拼搏了,也算获得了成功。父亲破产前他在巴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自己成功后继续这样的生活。苏缪那个小城市,叔父家那个小房子,以及小房子里的表姐,早就在记忆里褪了色。他决定娶一个破落贵族的女儿,获得上流阶级的通行证。欧也妮在经历了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去世后,也终于迎来了爱情的去世。这中间过的太久了,她的青春,就在那座小房子里蹉跎过去了。

夏尔对欧也妮,未必没有几分真心,然而这是他跌入谷底的时候抓住的救命稻草,不难得,也不珍贵。

现代社会可能会不需要婚姻,但在当时婚姻是必要的。婚姻可能不需要爱情,可惜欧也妮明白得太晚了。她嫁给庭长随后成为寡妇,接济穷人,乐善好施,未尝不快乐,只要她不再憧憬爱情。毕竟,谁追求一个有钱的寡妇不是因为她的财产呢?

欧也妮的爱情写的太多了,纯粹是有感而发,告诫自己。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三):不一样的欧也妮,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在实验室看了《欧也妮•葛朗台》一本十五万字的小说,看了四个小时,逐字逐句地读,没有做读书笔记,读完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大致有这样几种感觉。

我找到了那种感觉

书中写到欧也妮第一次见面就爱上了堂弟夏尔,并且被那种单恋的感觉困扰,又喜又虑,每次见到堂弟心里总是小鹿乱撞。

也不知道这是巴尔扎克和我的机缘巧合还是注定要让我如此真切地体会那种感觉,今早抬着83公斤的实验设备,我在楼梯间遇到了我的女神,她跟在我们后面走了两层楼,我心里很清楚地感受这那种小鹿乱撞,在我写《话说女神》时,我就暗自在心里思忖,下一次遇到女神一定要给她一个自信的微笑和一个温柔的招呼,但我没有,女神就从我身边飘过,轻轻地飘过,她的背影隔我如此之近,我平静地看着她轻轻地面无表情地飘过,平静地目送转角不见的她,那种平静,那种尽力想要保持的平静,就像那句到了嘴边又咽下去的“师姐”,可能只要再多一丝丝勇气,我就叫了师姐,可能只要再多一丝丝激动,我就迷失在了那一刻,但我忍住了,忍住了勇气,忍住了爱慕。

那种感觉在心里萦绕了一整天,那种遇见女神的感觉,让我感觉无心任何事情却又让我充满斗志,我一直希望在学院,在食堂,在图书馆遇到她,终于在学院遇到了她。

我的表达很有限,难以形容那种感觉,那种如此清晰的感觉,就在我独到欧也妮的时候,我感觉她如此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仿佛隐约可以看到她怀着惶惶的心偷偷看夏尔的房间,就像我看着女神的背影。我也能感觉到她竭尽全力想要给夏尔准备一个像样的早餐,就像我想要不断充实自己来拉近自己与女神的差距。我同样可以感觉到她那份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家庭规矩,敢于去挑战葛朗台老爹的权威……我如此透彻地感受着巴尔扎克笔下的这位少女,就如同在看自己上演的一场单恋游戏。

幸福的一生,痛苦的一生

这个感觉同样来自欧也妮,一个一直到最后丈夫死去都还是处女的老处女,她的一生是如此幸福,如此痛苦,幸福在于她从未被金钱所累赘,痛苦在于她一生最在乎的东西从第一次失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夏尔是她的初恋,万千宠爱集于夏尔一身,十几年吝啬的葛朗台老爹送给她的各种各样的金币,她全部给了他,要知道,这些金币是葛朗台送给欧也妮的,是每年葛朗台都要来检查的,把这些金币送人,就等于把与葛朗台老爹的父女关系丢了,送了这些金币,等待欧也妮的将会是葛朗台无情的审判、批评和咒骂。但仅仅是因为爱,仅仅是因为那离别时唇上的轻轻一吻,欧也妮勇气十足到不顾一切,甚至到后来,就因为这些金币,她被囚禁,母亲被父亲气得卧床不起,一切只因为心里的那份爱。

夏尔的出现,她完全变了,变得在乎自己美不美,开始梳妆打扮……可以说夏尔的出现让她开始了新的人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她如此深爱,甚至想过要放弃一切追随他的夏尔,最后变成了一个和葛朗台老爹一样的机关算尽的“商人”,并把当初她不顾一切送出的金币折换成数字,当做债务,附上利息一并寄给了她。

但是,尽管如此,尽管她被无情抛弃,最后,欧也妮以婚姻为代价,答应价格庭长但要求庭长用她的钱去从法律上结局夏尔父亲留下的债务,好让夏尔能够顺利娶到贵族家的女儿,顺利进入贵族官场。

虽然结了婚,欧也妮和丈夫分开住,以至于到最后丈夫过世,三十三岁守寡的她依旧保持这贞洁的身体。

她继承了葛朗台数不尽的家产,没有挥霍,没有享乐,做了很多慈善,帮了很多人,甚至帮了那个负她的夏尔,没有被财富累赘。

世俗的我看来,她的一生,被爱情欺骗,最后有了钱还没有享受,带着自己的贞洁活在那个没有阳光阴暗潮湿的葛朗台留下来的宅子里,如此暗淡,如此痛苦。

但从另一面来看,她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纯真里,灵魂和身体一样贞洁,她一直深爱夏尔,甚至最后夏尔抛弃她她还是一样执着地爱着他,甚至为了他付出金钱付出婚姻,只为让他更好地负自己。为自己而活,她的一生,又是如此的幸福。

全力以赴的人生,全力以赴的理想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全力以赴的理想,尽力而为的人生》,大概是要告诫人们理想要奋起直追,人生不可强求,如今我把他改成全力以赴的人生,用来形容葛朗台老爹,再合适不过。

葛朗台是这本书的主角,他一生竭尽全力在狂揽财富,他可以绕着拇指在椅子上算上四个小时,算出每一季的葡萄苗需求量,精确到一小把左右,算出每一季葡萄酒对于酒桶的需求量,精确到几桶。他还善于玩弄手段,装聋作哑,装结巴,借此来让人替他说话,套出别人的想法,他利用兄弟的破产债务,发了一笔横财,利用一个家族的失势,买了福禄丰田产,又发一笔横财。从家用到投资,到投机,他无不纵横捭阖,机关算尽,只为尽量多的赚取钱财,最后兑换成真金白银藏到密室,以供自己深夜独乐乐。

那种独到的眼光和特有的交际技巧,让葛朗台在谋取财富的道路上如此成功,但正是这种对财富的追求,让他在生活中显得如此吝啬,让他把人生中的一切都与金钱挂了沟,女儿嫁给谁,每顿饭吃多少,妻子看病…………一切都被他折算成了金钱,甚至最后,他奄奄一息在床上,牧师拿纯银的圣器给他亲吻,他却拼命想去抓住,这一举动让他死去。

葛朗台一生都在全力以赴地追求财富,而财富也就是他一生的全部,甚至死亡之前,他唯一的牵挂仍然是财富。

理想应当全力以赴,人生只可尽力而为,葛朗台混淆了理想与人生,混淆了财富与人生,全力以赴,最后只落得……

悲剧?喜剧?

《欧也妮•葛朗台》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除了善良的欧也妮小姐和她的母亲以及那个高个子的娜侬,所有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或是攀附权贵,或是奸笑谄媚,或是机关算尽……这不就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国度吗?(不便多说)悲剧?喜剧?

还想写很多人物,等读第二遍第三遍再说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